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19785800000044

第44章 因天之序,顺时养生——《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13)

4.坐姿,两腿弯曲抱在胸前,下巴弯向胸部,再缓缓向后躺,前后滚动,放松,重复5次。

5.四肢跪在地板或床上,往胸部收紧下巴,使背部弓起,停5秒,放松,重复10次。

在戌时,双手合十也能养生

佛家对人表示问候和尊重时,都会双手合十,这是佛教的礼仪,亦称和南、合掌。在佛教信仰中,双手合十包含着重要的意义,代表着一个人的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称之为五根五力,亦有加强力量之意,以达到专心一致、一心一意修行的境界。我国最早的佛经《四十二章经》序中就提到:“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释迦牟尼的谆谆教诲,使千千万万的人皈依了佛教,我们向伟大的佛陀合十敬诺,一定遵循您的教导。)

其实,在生活中,双手合十更是一种养生方法。一位美国医学院教授就曾指出,人在双手十指相贴、掌心相对时,可以放松身心,最大限度地使人进入一种全身心彻底松弛的状态,使人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如果一个人每天戌时能利用30分钟至1小时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大有裨益。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双手合十其实就是在收敛心包经。通常我们在紧张、害怕、生气或者刚做完剧烈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快,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很自然地去拍胸脯,其实这就是在拍膻中穴。膻中穴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正中心的心窝处。因为心脏上的毛病多反映在心包经上,所以,拍打心包经上的膻中穴就可以缓解心跳加快带来的不适。另外,双手合十,同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的惯性拍膻中穴,并伴随下蹲动作,坚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对感冒、哮喘、气短、心悸等肺经、心脏疾病都有很好地预防和治疗效果。

另外,佛教认为双手合十有四种方式:

1.坚实合掌——将两手手指伸直并拢,两掌贴合。它可以产生庄严肃然的奇妙效应。

2.虚心合掌——将坚实合掌的掌心虚空。它可以使人瞬间变得心平气和,杂念全无。

3.华(花)合掌——将坚实合掌的中指与食指做“V”形,状如莲花蓓蕾。它可以使人忘掉忧愁和痛苦,逐渐变得开朗愉悦起来。

4.刚合掌——将两掌并拢,手指插合,拇指交叉。它可以使人增强自信心,抑制住傲气和愤怒。

以上四种合十姿势中,坚实合掌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从养生的角度来说,适当选择自己的合十姿势,对健康非常有利。

早吃生姜赛参汤,晚吃生姜变砒霜

生姜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作用。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还能刺激胃液分泌,可促进消化;生姜中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

虽然生姜的好处这么多,但吃生姜是要分时间的,早上吃对身体有好处,晚上吃就变成了毒药。

这是因为,早上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并且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在冬天的早晨,适当吃点姜,还可驱散寒冷,预防感冒。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比如萝卜,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就会“上火”。

需要注意,生姜性属微温,过量食用会伤阴助阳,因此阴虚火旺的人不宜多吃。腐烂的生姜中含有有毒物质黄樟素,可诱发肝癌、食道癌等,因此千万不能食用。

晨起含姜片与喝生姜大枣汤都是不错的吃姜方法:

早晨起床后,先饮一杯开水,然后将生姜刮去皮,切成薄片,取4~5片烫一下,再将姜片放入嘴里含10~30分钟,咀嚼。坚持食用,可预防感冒。

早晨取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可有效改善冬季手脚冰凉。

戌时打坐,以静制动的养生功

大道至简,《黄帝内经》里一个简简单单的养生方式就是打坐,也可以称为静坐。《黄帝内经》中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何“真气从之”,怎么就能够“病安从来”?静坐!

打坐和瑜伽都强调静,以静制动。《黄帝内经》中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里的神气内收,即是静功的结果。打坐可以安定思虑,保持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很多佛家高僧都把打坐当成每日的必修课,并在打坐中领悟佛法,修养身心。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打坐可以增强肺功能,提高心肌功能,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协调整体机能,并对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比如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此外,静坐能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治疗现代极易多发的心身性疾病。静坐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能够缓解他们因用脑过度而造成的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少寐、头昏、乏力等症状。

对于现代人来说,沉重的生活压力,激烈的职场竞争,让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像一个个上紧了发条的钟,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运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长期如此,必然会损伤机体,对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在一天中要安排一定时间松弛一下,因为有张有弛才是真正的生活之道,更是养生之道。而打坐就是松弛身体、调整五脏六腑机能的有效办法。通过打坐,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打坐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坐姿。端坐于椅子上、床上或沙发上,面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抵上腭;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肩下垂,两手放于下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交叠捂于脐下;上腹内凹,臀部后凸;两膝不并(相距10厘米),脚位分离,全身放松,去掉杂念(初学盘坐的人往往心静不下来,慢慢就会习惯的),似守非守下丹田(肚脐眼下方),慢慢进入忘我、无为状态,步入空虚境界。这时候你会感觉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全身非常轻松舒适。

2.择清幽的环境。选择无噪声干扰,无秽浊杂物,而且空气清新流通的清静场所。在打坐期间也要少人打扰。

3.择最佳时间。打坐的最佳时间是在睡前,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不过工作繁重的上班族可以不拘泥于此,上班间隙,感到身心疲惫,可以默坐养神。

4.坐后调试。打坐结束后,打坐者可将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此时会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

第十二节 亥时:天地归于安静,三焦通则百病不生

三焦经当令,性爱的黄金时刻

晚上21点到23点(亥时),这段时间是三焦经在我们体内当令。什么是“三焦”呢?“焦”字的意思是用小火烤小鸟,因此,三焦无论是指人体上中下,还是里中外,都是指生命处于一团温暖的气息中,中国人形容它为氤氲。中医把这氤氲交融的状态归属于少阳,故而“亥”这个字就像一男子搂抱一怀孕女子。《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是“一”,最后一个字就是“亥”,如果说“一”在古代文化中代表先天的混沌,那么“亥”字则表示又回到初始的混沌状态,生命的轮回重又开始。人类的生命与生活,也会沿着其本来的秩序运动和发展,结束的时刻也是重新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人们应该安眠,让身体得到休息和休整,并从这种彻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机。也就是说,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状态,百脉休养生息。

亥时是阴阳和合的时段,这个时候是性爱的黄金时刻,其实也就是通过男女的交合配合身体完成阴阳和合的这个过程,达到“三交通泰”。中医一直都是讲究保精色忌,房事不能过度,但是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和谐的性爱会令人身心欢愉,激发生机,只有益处没有害处。不过人的身体在非常健康的状态下,神清气爽、全身通泰,性事反而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反而是经常有性欲的人,身体比较虚弱。这与我们现代流行的观点是不同的,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有宣传补肾的药品都是明示暗示,使用了该药品会让你重振雄风之类的,这是一种误导,只是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性爱的欢愉上了,岂不知这样是对身体很大的伤害。大家要注意,千万不要为了那一时的快乐,无节制地透支身体,离疾病越来越近。

西医认为性爱的最佳时间是在22∶30,我们传统的中医认为最好是在22∶00,西医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中医的理由是为了达到阴阳和合,但为什么比西医认为的要早半个小时呢?这是因为下一个时辰就是胆经当令,应该是熟睡养阳的时候,如果22∶30进行性爱,很可能到胆经当令的时候人体还处于兴奋状态,会睡不着,而22∶00进行性爱,到下一个时辰开始的时候,人体就已经处于熟睡状态了,可以养住阳气。中医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认为天地、阴阳、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和谐,所以人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过性生活都是有讲究的,不能随着性子乱来,否则就会伤害身体。

三焦:人体健康的财务总管

华佗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虽然文字古奥,但对三焦的这段阐述倒是通俗易懂。

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胸、头部、上肢和心肺两脏,是以心肺之气的“开发”和“宣化”,将气、血、津液和水谷精微等“若雾露之溉”布散于全身为其主要生理特点,故称“上焦如雾”。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是以脾胃的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泌糟粕,蒸津液”为其主要生理特点,故称“中焦如沤”。下焦是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其主要生理特点是传化糟粕和尿液,故称“下焦如渎”。

三焦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为身体服务。对于它的具体形状,现代有的医家把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组织间隙、微循环等,但都不能涵盖三焦实际的功用。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这时它更像是一个财务总管,负责合理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简而言之,三焦有两大主要功用——通调水道和运化水谷。

利用三焦经,打开健康之门

三焦经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简称,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肩部和侧头部。循行路线是:从无名指末端开始,沿上肢外侧中线上行至肩,在第七颈椎处交会,向前进入缺盆,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其支脉从胸上行,出于缺盆,上走颈外侧,从耳下绕到耳后,经耳上角,然后屈耳向下到面颊,直达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部,到达眼外角。

三焦经在治疗疾病上屡见奇功:

有一位中年妇女,因与丈夫吵架后突然右耳轰鸣不止、昼夜不休,无法入睡,于是求助一位老中医。老中医本欲在太冲穴施针以泻肝火,但此穴用手掐毫无痛觉,老中医判断其肝火已上巅顶,针“太冲”已鞭长莫及。便用三棱针在头顶“百会”附近连刺三下,中年妇女顿觉头目清爽,但耳鸣依旧。于是老中医沿三焦经从“角孙”至“翳风”到“天牖”一路刮痧,出紫痧多而厚,刮至“天牖”时,耳鸣骤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