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19785800000109

第109章 生命是一个过程,务必做好阶段养生(6)

7.痤疮

痤疮,也叫粉刺、青春痘,多见于16~20岁的男女青少年,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面部,以两颊、额部较多,严重时,背、胸部亦可发生。这是由于青春期开始后,内分泌活动增强,性腺逐渐成熟,激素分泌量增多,促进了青春发育。其中之一的作用是促进皮脂腺的皮脂分泌、溢出,过多的油脂比较黏稠,堆积在皮脂腺内,不易排出,引起皮脂潴留,变成乳酪样物质,使毛囊口阻塞,皮肤上就会鼓出一个个红或黑的小疙瘩,里面是脂肪颗粒,如用力挤掉后,就会留下一个小孔;也有的阻塞处经空气氧化和灰尘污染,变成“黑头粉刺”。粉刺容易被细菌感染而发炎,产生丘疹、脓疮或囊肿等,严重者会留下疤痕。

痤疮是青春期常有的一种皮肤病,轻者不必治疗,只需注意卫生,重者需治疗。千万不可用手去挤压、抠它,否则易感染或留下疤痕;也不可经常用手去摸。只能用温水或硫黄皂清洗;饮食上不要吃辛辣、酒和油腻太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

以上这些是青春期比较容易发生的疾病,了解和掌握防治知识,有利于学习和身体健康。

著名的挪威戏剧家易卜生曾有一句名言:“青春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会收获什么。”医学家和哲学家诺勒斯也说过:“99%的人,生下来是健康的,但由于种种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的不良行为而害病。”因此,青春期的健康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青春期健康会为壮年、老年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到老年,就不会收获健康和带来长命百岁。因而,除了上面所谈到的以外,还要注意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使你健康度过青春期,为创造美好的未来提供条件。

为什么青少年白发不宜拔

人到中年以后,因生理原因逐渐产生白发,这不是疾病。不过,青少年长白发,俗称“少白头”,原因是很复杂的。少年白发可以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先天性白发多与遗传或与头发的色素减少或缺乏有关;后天性白发则可能与精神创伤、情绪激动、较长时间的悲观抑郁等有关。

青少年白发多半是先天性的,也就是说,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再加上精神紧张,忧虑等因素,则可以使青少年的白发加重。如果紧张、忧虑因素被祛除,也有减少白发生成的功效。

如果白发较多,影响美观,也可以将头发染黑。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染发剂出售,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应有相应的使用说明。

使用染发剂,可以根据自己头发生长的快慢掌握染发的时间间隔,一般两三个月或四五个月染一次即可。但必须注意,有极少数人对染发剂过敏,因此在购买染发剂或染发前最好自己做一个试验,即先将少许的染发剂涂于自己的一小块皮肤上,观察24小时,如果没有局部反应(如红、肿、痒、起水疱等),也没有全身反应(如流鼻涕、气喘、发热等),才可以进行染发。

在染发的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将染发剂溅入眼睛及口中。

已经知道自己患有某种过敏性疾病的少年朋友在染发时就更要慎重。

防止青少年白发,首先要珍惜毛皮质中的黑色素形成细胞,使其始终处于分泌活跃状态,这就需要摄取足够的碘,不妨多吃些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品。另外要做到不偏食,使营养均衡。

有了白发不要拔,拔掉白发会损伤毛囊周围的气孔,破坏毛根神经,易引起毛囊炎,更使黑色素形成细胞受损。因此,与其拔掉,倒不如用手揉按毛囊部位,以增加毛囊周围血液循环,使黑色素形成细胞活跃,黑色素生成增加,头发就会慢慢变黑了。

别让你的花季在网吧里凋谢

共青团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1000万青少年深陷“网瘾”,还有1000万人接近成瘾,而且这些数字仍在增加。这说明我国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的头号“瘾症”。

但是,具体什么样的情况才算网络成瘾呢?一般来说,青少年染上“网瘾”有5个特征,如果这5个特征持续3个月以上,就可称作网络成瘾。即:有心理依赖;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有戒断反应,被迫有一段时间不上网,会无所适从;有生理反应,饮食发生变化,身体出现疾病或其他不适状况;社会功能受损(该上学的不想上学,该工作的不想工作)。

青少年网络成瘾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损害身心健康

研究发现,长时间上网的青少年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睡眠障碍等现象,严重的可能导致猝死或自杀,这样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

2.影响人格培养

网络的虚幻性甚至是欺骗性,以及一些网络语言中弥漫的颓废情绪,很容易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错误引导和不良影响,导致其道德观念淡漠,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3.导致学业荒废

一些青少年学生因沉溺网络而无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最后不得不降级、休学或退学。2004年年底,上海大学81名学生就因沉迷网络,学业无法继续,被集体退学。另外,一些中小学生因为上网而逃学、辍学、离家出走的更是不在少数。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个问题不可忽视。

4.诱发青少年犯罪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形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易从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而且难以根治。专家就曾指出:“网瘾”很难根治,关键在于预防。家长或者老师一旦发现青少年有网络成瘾的苗头,就要及时与其交流,分散青少年对网络的注意力,尽量培养其新的兴趣,比如体育、艺术等,并教会他们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他们积极乐观、自尊自信的成熟品质,这样才能使青少年远离“网瘾”危害,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MP3一族如何远离“耳机病”

专家提醒,噪声污染、耳毒性药品、感染等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听力的重要因素。

国外有研究指出,现在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人越来越多,长期高音量听MP3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甚至可导致部分年轻人比上一代提早30年耳聋。针对青少年听MP3导致的“耳机病”,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

1.购买高质量耳机

哥伦比亚大学东部医学中心听力学系主任润斯林克建议,选购时不妨挑能阻绝外在噪音的耳机,以减少因环境噪音而加大音量的机会。

另外,头罩式、耳垫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好。美国西北大学沟通暨障碍科学系教授葛氏特基认为,耳塞式耳机传出的声波直通内耳,音量较头罩式耳机音量提高6~9分贝,对听力伤害较大。

2.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下听音乐

专家认为,一旦外界环境变得嘈杂,耳机的输出效果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而在安静的环境下,几种耳机的输出音效相差无几。

3.最好把音量调低

“音量别超过最大音量的60%。”美国《健康杂志》建议。若随身听最大音量的刻度是30,最多只能听18。当旁人听到你耳机传来的乐声,或是你戴上耳机后听不到周遭的声音,这表明你的音量太高了。

4.减少听音乐的时间

听音乐的时间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听一段时间后应把耳机取下,轻轻揉一揉,放松一下耳朵。而且,不要戴着耳机入睡,否则耳朵在人入睡之后还不断接受刺激,不知不觉中又将绒毛细胞损坏了不少。

第三节 如何平稳度过危险中年——中年人的自我保健

人到中年了,生活得悠着点

中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在事业上处于成熟和上升时期,另一方面在体质和生理功能方面却处于减退和下降时期。这一升一降的矛盾,形成了中年人患病的三个特点:突变性、潜在性和诱发性。

中年人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平时要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对常见病、慢性病要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同时要加强自我保健,做到戒懒惰、戒过劳、戒多食、戒焦虑,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1.突变性

由于中年人忙于事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会有所忽视,甚至无暇顾及,致使一些常见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早期诊断,这常使某些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胃肠病、肿瘤等疾病的病情日趋加重或发生突变。

开方:

定期体检显得尤为重要,中年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一年或半年时间内进行一次体检。如果有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家族遗传史,除常规体检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检项目。此外,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中年人应该制订一个适度的工作、生活时间表,不能长时间地透支体力。

2.潜在性

中年人担负着工作与家庭的重任,对自己的一些轻微病痛或身体不适往往并不在意。其实,中年人的生理功能正由盛转衰,生命细胞的再生能力、免疫能力、内分泌功能等正在下降,心、肺、脑、肾等脏器的功能也在不知不觉地逐渐减退。步入多事之秋的中年人容易患各种疾病,症状却常常容易被忽视或因工作繁忙而被掩盖,因而不易做到早期发现和治疗。

开方:保证每天6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后要腾出一定时间进行适度早锻炼,这样就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一天的紧张工作中去。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原因不明的疼痛,千万不要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一时查不出什么疾病,也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对自己的身体“随访”。

3.诱发性

中年人由于在社会和家庭所处的特殊地位,不得不担负起沉重的担子。繁忙、急躁、烦恼、焦虑等所积蓄起来的紧张和疲劳,常常成为疾病的诱发因素。中年人满以为可以用自己的精力、体力来克服紧张和疲劳,但这并不能消除疾病,相反会积劳成疾,常常诱发各种疾病。

开方:进行适当的自我心理调节,紧张工作一段时间后,最好能静下心来休息,旅游、闲聊以及娱乐休闲等方式,都可以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同时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中年人吃的食物宜偏清淡,不能暴饮暴食。

人到中年,表面上看起来仍延续青年人的健壮,实际上体能已到了由盛而衰的转折期。有的人浑然不觉,还要以“年轻化”要求自己,这种不服老的心态也潜藏着健康危机。因为到底是岁月不饶人,“不服老、盲目拼”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

一般所谓的“老年病”大多发生在中年,而非到老年才发病,只是早期症状还不明显罢了。老化的过程总是不知不觉地进行;若初露征兆时因忙碌而忽略,“小病不治”,等到疾病显露时,往往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所以,身体保养应提前到中年或更早,防微杜渐才能够享有天年!

中年健康之本——“五不熬”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中老年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高效率地工作、学习,长期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硬熬”,殊不知,“硬熬”乃健康之大敌。为了您的健康与家人的幸福,建议中年人应做到“五不熬”。

“五不熬”很重要,一定要随时约束自己,不要被“硬熬”毁了健康。

1.起居不熬夜

人到中年,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脑力劳动者,不时地、适度地开开夜车,第二天午休补上,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妨碍。但如果工作上长期硬拼,生活上长期熬夜,就可引起因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而导致的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长期睡眠不足还会造成大脑受损,促使早衰。

2.饮食不熬顿

有些中年人因工作忙、学习紧张或生意脱不开身,长时间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不吃早饭更是常事。长期下去会导致营养缺乏症,促发脑血栓和尿路结石。经常饥不进食,还会引起胃溃疡,诱发低血糖。相反,暴饮暴食,更有损健康。因此,只有定时定量按餐按顿进食,才能保证大脑机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记忆、理解、思维分析能力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

3.运动不熬劲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有益身心健康。但过量的运动会使热能大量消耗,乳酸等代谢物在血液中堆积。运动过量还会造成心律不齐,影响肝脏功能,导致筋骨和肌肉酸软,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4.娱乐不熬神

文明、轻松、健康、适度的娱乐活动,可以调节人的神经,陶冶情操,有益健康。但玩乐过度,会使体内维生素A消耗过多,视力下降,神经疲劳,如长期听狂躁音乐,会使鼓膜过度紧张,影响听力。经常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机,会患“游戏机综合征”。整夜打牌、下棋、搓麻将,会过多消耗脑力和精力,伤身劳神,影响健康。故玩乐应适可而止,还应注意要玩儿得文明雅趣、轻松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