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办事周全的常识
1.办事要敢吃亏
人们总是需要面临种种选择,而且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可能要损失一部分利益。如果我们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就不会因为个人利益的得失而心存烦恼和犹豫。放弃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舍弃一些自己颇为喜欢,但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为之的机会,乃至在一些唾手可得的东西上,以及在一些自己本身完全具有竞争力和理由的机会中,我们也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而主动地让给他人。这种放弃,有时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而是体现了办事人的明智之处。不独占全部的机会和资源,才能保证自己不丢失最大、最核心的利益。
2.办事要做到有理性地吃亏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白白吃亏,而是有理性地吃亏,从短期吃亏中获得长远利益。 吃亏必须讲究方式和技巧。亏,不能乱吃,有的人为了息事宁人,去吃亏,吃暗亏,结果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孙权就是这样,为了夺回荆州,假意让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结果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权不仅赔了妹妹,又折了兵,荆州还是在人家手中,这个亏未免吃得太不值得了。亏,要吃在明处,至少,要让对方意识到。
总之,吃亏会让你在别人眼中更为友善、豁达,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难怪有人说“吃亏就是福”。
3.办事应循序渐进
拓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社会人都要认真学习的一门课程。办事,说到底,也就是求一个关系。但人们在开拓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一个法则,否则主动出击只会弄巧成拙。这个法则就是循序渐进。“一回生,两回熟”太快了些,“一回生,两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则是渐进的、长期的、让对方不知不觉的,办起事来也会更顺利。
要在社会上生存,就要办事,就要拓展关系。此时循序渐进,正是最高的指导原则;保持平静的、持续的接触,这样拓展出来的人际关系才是可以信赖的。
4.办事脸皮要有“弹性”
办事首先会涉及面子问题。脸皮太厚,强人所难,很难办成事;脸皮太薄,羞于开口,则更不可能办成事。
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脸皮保持一定的“弹性”。
1.让脸皮“厚如城墙”。让脸皮保持“弹性”,前提是让脸皮变厚变硬,如果不厚不硬,“弹性”也就没有了物质基础。
变得“厚如城墙”。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2.让脸皮“硬如钢铁”。
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到了这一步,无论你如何攻打,它都丝毫不动。
3.让脸皮变得“无形无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脸没皮”。
脸皮“弹性”的最高境界,就是这种“至厚无形”,不仅自己对所作所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以其厚为耻。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大圣大贤中去寻求。
学佛的人,要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境界,才算修成了正果。办事要保持脸皮的“弹性”,当然就要尽力做到“无形无色”,才算得上是至境。
5.办事前先投石问路
办事难免要和人打交道,可对方有时不一定都是自己最信赖和最常接近的人,此时就不能直接表露心迹,最好的办法是投石问路,试探对方的态度。
投石问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是:不直接询问对方对某一具体做法的态度,而是先引用俗语或故事,试探其对某一类行为的总的看法,从中知悉对方对某一具体问题可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
但是,在有些时候,这需要双方都具有一定的说话技巧,才能更完美、更艺术地把各自的意思表达出来。如1949年的北平谈判,因为当时正处在全国解放前期,国民党方面谈判代表在谈判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穷途末路,已不愿再为其陪葬,很想弃暗投明,但因为不知我方能否接收,于是乘一次打牌的机会,巧妙地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问题:“毛先生,是平和好还是清一色?”毛泽东同志微微一笑,当即回答:“当然是平和好,平和好。”从而给对方代表吃了颗定心丸。结果不久,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下,一个个都脱离了国民党的控制来到了北京。
国民党谈判代表虽有投城之意,但又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弃不去面子。
6.办事时满面春风为佳
伸手不打笑脸人。办事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你会不会笑。满面春风、笑脸迎人,这是我们在办事要时刻提醒自己的。
“微笑外交”是处于不利地位的谈判者最常采用的策略。微笑能使弱者的要求更容易得到满足。正如常言所云:和气生财;笑一笑,十年少。
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奇迹。它满足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损失什么。它创造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快乐,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好感。让办事的人事半功倍。
如果脸上天生没有微笑,那么就需要练习,努力在声音里加进微笑,讲话的时候保持微笑,单独一个人时,也一样微笑。
即使在不想笑的时候,你仍然要保持微笑。因为每当你笑不出来的时候,往往就应该是你笑得最多的时候。
7.办事要看对方的身体地位说话
办事高手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说话的,这也是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来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领导器重他,同事也喜欢他,这样的人办事的成功率也很高。
比如,当你与上司说话,或是探讨工作时,就应该尽量用“指教”的语气。向上司多请教工作方法,多讨教办事经验,他会觉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办事过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装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主动去问上司:“关于这事,我不太了解,应该怎么办?”或“这件事依我看这样做比较好,不知局长有何高见?”
上司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这样做!”或“这个地方你要稍微注意一下!”或“大体这样就好了!”如此一来,我们不但会减少错误,上司也会感到自身的价值,而有了他的帮助和支持,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不同身份的人交谈的办法:“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意思是: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利益说服他。)请牢记这句话,它对我们办事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8.办事要看对方的行为举止说话
一个人的举止行为更能反应人的内心世界。求人办事时候,通过观察对方无意中流露出来的态度、姿态,有时能捕捉到对方比语言表露得更真实、更微妙的内心想法。
例如,对方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灰心丧气;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别人讲话;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懂得心理学的人常常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揣摩对方的心理,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
9.办事时看对方的性格特征说话
你如果要求人办事,就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每个人的脾气性格不同,所以他的接受方式也不同。要想达到求人成功的目的,就要收集信息,因人而异,运用恰当的技巧,对症下药。千万不可意气用事,一言不合,怒发冲冠,引起被求对象的反感,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让他办事。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清除轻敌的思想。
求别人办事的时候,倘若能够明白对方属于哪种类型的人,说起话来就比较容易了。
10.求人办事开口要巧
人们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往往会拉些家常以示亲切。但在求人办事时,把老婆、儿女当做说话的材料,却是非常不应该的。还没说正事,就把话题扯到这些方面,容易给人一种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而且这种谈话于办事毫无益处。
求人办事时,谈话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文雅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及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不会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再想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的,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辞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别人也就心甘情愿为你办事了。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开口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以致引起了别人反感而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
既然求人,大多是工作、生活,出现了困难和危机,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睦、事业不顺,等等,人们在此时经常处于情绪低潮期,请求别人能给予关怀,伸出援助之手。但千万记住,不要把过度沮丧的情绪,带到别人面前。
求人办事,总是一副哭丧脸,会使人感到晦气。
11.请客求人办事需掌握的原则
请客吃饭作为求人办事不可避免的“俗套”,既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技巧。将所求之人服侍周到,所求之事也就不再难办。为此,请客求人我们应该做到:
1.确定对象
这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求人办事,邀请的对象自然是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人,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精心安排,选择邀请对象,要根据求人的性质、需要及宴会规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后次要,先亲后疏的原则,来划定邀请范围,依次确定邀请名单。
此外,还要考虑邀请对象的学识、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等,以防该请的没请,不该请的请了,给求人交际带来不便和麻烦。
2.采取恰当的邀请方式
邀请方式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学者、专家、领导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闲暇时间多、工作容易调度的早点约定,自然更好,而即使临时相请,一般也能随请随到。
而朋友密谈则悄悄地进行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
3.注意“行”、“明”、“便”、“诚”
(1)“行”即邀请的可行性。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2)“明”就是明确、明白。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做好邀请。
(3)“便”就是尽可能地为邀请对象着想,为其提供来往、交通等方面的便利。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才能利人利己。
(4)“诚”就是真诚相约,不虚情假意,不违约、不失信。
12.求人办事要找准办事对象
求人办事,既要看对方是否愿意帮忙,还要看对方能否帮忙。在求人之前,最好从侧面了解一下。如果对方不可能帮忙,就不要再求助,以免强人所难。
13.求人办事要抓住办事时机
一般求人解决问题,最好在别人精神愉快而又空闲的时候。当别人专心干某项工作,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即使别人出于礼貌接待了你,但办事效果肯定不好。
14.求人办事要把握办事方式
有的以个别谈话为好,有的以上门拜访为宜,有的则可以借助于书信。办事要以商量的口吻,不要有意无意地给对方造成一种压力。这样,就算别人帮了你的忙,心里也不愉快。
15.事没办成也要表示感谢
在求朋友办事时,有许多人存在这样的心态,对方帮自己办事,如果办成了,理所当然地要感谢对方,如果事情没有办成,就认为不必感谢对方了,甚至埋怨对方。其实,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对方即使没有帮你把事情办好,可能是由于某些客观的原因,但他可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没有办成事,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而不是他的原因。因此,这种情况下你仍然需要感谢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