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社会常识全知道
19785600000048

第48章 年轻人要知道的社交心理学常识(7)

2.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积极地参与他人的思想感情,意识到“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候”,“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样?”这样才能实现与别人的情感交流。这种积极地参与别人思想、情感的能力是一个深刻的交际心态的转变,是一种真正的交际本领,他会把自己和他人拉得很近,并能化解很多矛盾和冲突。而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体验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他就不可能与别人发展深入的人际关系。

3.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尽管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自我否定,但承认错误后你会感到很轻松。明知错了而不承认,会使你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使自己在别人的面前始终不能理直气壮地昂起头。另一方面,承认自己的错误,等于变相地承认别人,会使对方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容忍性,从而维持人际关系的稳定。

4.不伤及别人的自尊

卡耐基警告人们:“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能告诉别人你比他聪明。”任何自作聪明的批评都会招致别人的厌烦,而缺乏移情的责怪和抱怨则更有损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并不圆滑,但后来却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与人应对,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诀就是:只说别人的好处,从不说别人的坏话。要学会用提醒别人的方式,使别人感到我们并不认为他不聪明或无知。记住,只要你不伤及别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什么事情都好办。

5.自爱自重是取得他人信赖的基础

人高贵在于自重,人卑贱在于自轻。一个人若能自重,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自己珍重自己的人,别人也会看重自己,信赖自己。自己作践自己的人,别人也会看轻自己,更谈不上信赖了。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珍重,却希望别人来尊重自己,这是不可能的。一个总是作践自己的人,并且又埋怨别人轻视自己,这只会是自作自受。不自重最严重的一种表现是贪求,一个人心里贪婪则必然缺少做人的骨气,谁会看重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呢?廉洁的人,因为懂得自爱、自重,虽然生活清贫,但却能完全获得别人的尊敬和信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用“五德”律己

孔子以“温”(温和)、“良”(善良)、“恭”(恭谨)、“俭”(节俭)、“让”(谦逊)五德作为与人交往的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在如今愈来愈重视诚信的时代,做人更要讲究宽厚、诚实、勤奋、仁慈和庄重,更应真诚可信。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宏大量、容人小过,这样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7.不要做不懂装懂的人

在众人面前,我们要有低调的心态,要有谦卑的口气,要有踏实的作风,还要有诚实的品行,而不是无知地去显示和卖弄自己对于确实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就要谦虚地、脸带微笑地表示不知道;对于只知一二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沉默并倾听、学习。

如果什么都说知道,那么结果往往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很容易失去别人对你的信赖。

8.珍视别人的秘密

“我告诉你某某的秘密,但你千万别告诉别人。”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种愚蠢的声音。总喜欢图嘴巴一时之快,到处宣扬别人秘密的人,结果是既惹恼了别人,又败坏了自己的名誉。不能严守秘密的人谈不上诚信,也谈不上事业的成功。别人出于信任,把其心中的秘密和盘托出,自己就应珍惜这种信任。

9.复述一下对方的意见

不论是打电话还是当面交谈,认真倾听至关重要。如果你不仅仅是随声附和,而是适时把对方说的内容归纳一下复述出来,交流的效果会更明显。这样既可以避免双方交流中出现的理解上的差异,又能使对方加深对你的印象,增强其对你的好感。

10.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爱说大话的人总是一事无成,越是豪言满怀,越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赖。肯踏踏实实做小事的人,才能做成大事。从小事开始,以大事结束,从大处着想,从小处做起,这是成功的必要步骤。一个不会做小事的人,也绝对做不出大事来。喜欢说大话而不行动的人,总是自己把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一点点给破坏了,更别说能取得什么大成就了。

11.善于解决冲突

尽管人人都期望朋友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朋友之间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冲突。善于解决这些冲突会有效地防止人际关系的破裂。心理学家提出了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控制和消除冲突的步骤:

1.相信一切冲突都可以解决。

2.客观地了解冲突的原因。

3.具体地描述冲突。

4.向别人请教自己的观念是否客观。

5.提出可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

6.评价这些办法,筛选出对双方都有益的最佳办法。

7.尝试使用选择出的最佳方法。

8.评估方法的执行效果,并适当加以修正。

12.有了矛盾不把话说绝

在与人发生矛盾时不说绝话,能体现一个人宽容大度的高尚品格。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度量大小是很难表现出来的。而当与别人发生了矛盾,使你难以容忍的时候,能否容人,就能表现得一清二楚了。这时只有那些思想品格高尚的人,才会保持头脑清醒,做出宽容的姿态,不把话说绝,避免两颗本已受伤的心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在发生矛盾后,双方肯定谁心里都不痛快,很容易失态,口出恶言,把话说绝了。这样的痛快只能是一时的,受伤害的是双方长远的关系和自己的声誉。所以,即使有了再大的矛盾,我们也应该把握住一点,就是不把话说绝,给对方,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有的人会说:“发生矛盾,我就打算和他绝交了,把话说绝了又怎么样?”真是这样吗?要知道,暂时分手并不等于绝交。

友好分手还会为日后可能出现的合好埋下伏笔。有时朋友间分手绝交并非是彼此感情的彻底决裂,而是因一时误会造成的。如果大家采取友好分手的方式,不把话说绝,那么,有朝一日误会解除了,很可能重归于好,使友谊的种子重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13.向他人吐露一点秘密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向对方袒露自己,即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应该至少让一个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所必需的。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你不妨向对方袒露一下自己的内心,吐露一下秘密,这样会一下子赢得对方的心,与对方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14.袒露自己要适当

一个从不自我暴露的人,很难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而一个总是向别人谈论自己的人,也不会赢得友谊,甚至会招人厌烦,就像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那样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事情的人,刚开始可能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时间长了就会遭到人们的厌烦。所以,在向别人袒露自己时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

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而且,你也不一定要说你的秘密,在不太了解的人面前,我们可以交流一些生活中的并不私密的情感,既给人亲近之感,又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安全的境地。

15.给别人一些特殊的对待

人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待自己与众不同。因此,当你给别人一些异于常人的对待,稍多一点的好处,让他感觉到特殊的话语和行为时,都会引起对方的好感。比如情人眼里的一丝特殊的闪亮,话语中渗透的特别语调,都会令对方心旷神怡。

赢得别人好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给人一些特殊的对待。这种特殊不在于实质的多少,只在于对方感觉你待他与众不同。

16.表现浓厚的人情味

多年前,王松只身一人去广州一家公司打工。元旦那天,王松独处一室,心中泛起阵阵酸楚。正在此时,他的BP机响了。回电话后,原来是公司的赵总,请王松到他家去过元旦。王松当时就非常感动,一个打工仔,能受到经理如此的关心,他怎能不努力工作呢?事情虽小,却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人人都喜爱有人情味的人。人情味还表现在做人的灵活性上。有些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大家都讨厌那些像铁板一块,过分拘泥于条条框框,而不知适当通融的领导。优秀的领导应善于将规则和人情恰当调和,很多问题当你从人情味的角度去考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7.记住对方的生日

记住别人的生日,在他们生日的那天,给他们寄去一张生日贺卡,或送上一束鲜花,或是为他举办一次小型的生日宴会,其效果必定非常好。这种在别人情感上引起的震颤,是金钱所无法比拟的

很多时候,情感是大多数人的软肋,是“阿喀琉斯之踵”,是人最容易攻破的地方。只要感情投资运用得当,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8.给人足够的私人空间

在生活中,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在车站、公园供人休息的长凳上,通常坐两端的人多,一旦两端位置都有人占据,几乎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坐中间的位置。

一个能坐4个人的一排长凳,先来的人会坐在凳子的正中,后来的人会坐在长凳的一边,而正中的人则会挪到长凳的另一端。于是,原本可以坐4人的长凳,两个人就“客满”。

坐公交车时,如果只有最后一排还有空位,走当前面的人坐在了中间,旁边还有两个座位时,后面的人多半会坐在两边靠窗户的座位上,而不会紧挨着前面的人坐下。

无论在拥挤的车厢还是电梯内,你都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会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逃避这种接近的不快感;但是挤满了人无法改变时,你又会以对其他乘客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心中的不快,看上去也会神态木然。

……

所有的这种现象,都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这点,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要给人一定的空间距离,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19.亲密距离不适合社交场合

亲密距离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于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联系上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20.拿捏好个人距离的范围

个人距离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21.社交距离适用于社交场合

社交距离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

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工作招聘时的面谈、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往往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22.能容纳一切人的公众距离

能容纳一切人的公众距离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