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社会常识全知道
19785600000106

第106章 年轻人要知道的职场生存常识(7)

便可曲线救国、另辟蹊径。设法同一两位与这位上司关系甚笃的人建立关系,在必要时,便可以借助这些关系的力量,使上司碍于某些关系的面子不好拒绝,不能拒绝,不便拒绝。

23.与上司攀关系要委婉自然,牵动旧情

攀附关系不是生拉硬套,本来与上司的某位朋友无甚关联,偏偏鼓吹自己与人家情深义重,如此,很容易引起上司的厌恶和鄙视。所以,与上司拉关系,要循循善诱、顺理成章、委婉自然,让上司感受到虽是不经意地提起,却一语中的,牵动着上司的旧情。

24.与上司攀关系要讲究场合

在众目睽睽之下是不便与上司攀附关系的。在公开场合攀附关系不但对上司有碍,也对自己有失。与上司攀附关系最好是与上司拉家常、聊天的时候,或者在上司情绪好而且还具有攀附关系由头的时候,在类似这样的时间和场合里,上司最容易买账。

25.与上司攀关系要讲一些手段

作为上司居高临下,下边常有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的人时,刻意寻找巴结上司的机会,因而与上司攀附关系也存在着一种畸形的竞争关系。那么,怎样在这种不可告人的竞争中取胜呢?经验告诉我们,时刻关注上司的处境,留意周边情况的变化对上司的影响,一旦有什么特殊情况或特殊机遇,便可通过委婉干预的手段随即成为上司的心腹之人,还何愁有事他不帮忙呢?

第四节 与同事打交道的常识

1.多向老同事学习

那些比你先来的同事,相对来说比你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有机会不妨聆听他们的见解,从他们的成败得失里寻找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少走弯路,更能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尤其是那些资历比你长,但其他方面比你弱的同事会有更多的感动,而那些能力强的同事,则会认为你善于进取,更会乐于关照并提携你。

2.乐于帮助新同事

新到的同事对手头的工作还不熟悉,当然很想得到大家的指点,但是常心有怯意,不好意思向人请教。这时,你如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往往会让他们打心眼里感激你,并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主动地配合和帮助你。切不可自以为是,不把新同事放在眼里。

3.一定要尊重同事

相互尊重是处理好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同事关系也不例外。同事关系不同于亲友关系,它不是以亲情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亲友之间一时的失礼可以用亲情来弥补,而同事之间的关系是以工作为纽带的,一旦失礼,创伤难以愈合。所以,一定要尊重同事。

4.拿出自己的真诚

与同事相处,以诚为贵,当他需要你的意见时,你不要使劲给他戴高帽,发出无意义的称赞,而是要真诚地为他剖析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当他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时,你要尽心尽力予以援助;当他无意中冒犯了你,你要抱着宽容大度的心情,真心真意原谅他,日后他有求于你时,要不计前嫌、毫不犹豫地帮助他。

如果你仍然觉得与同事相处很困难,请细心阅读以下意见,相信能从中获得启示:

当对方有意无意表示自己有多能干,怎样获得上司的信任时,切勿妒忌他,你应该诚心诚意欣赏对方的长处。

当大家趁着上司不在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你应该暂且放下工作,走过去跟他们讲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让同事感觉你是他们的一分子。

再有,不要随便把同事告诉你的话转告上司,否则你会失去同事对你的信任,更甚者会招致大家的联合反对。

5.同事间的物质往来要一清二楚

同事之间可能有相互借钱、借物或馈赠礼品等物质上的往来,切忌马虎,每一项都应记清楚。向同事借钱、借物,应主动给对方打张借条,以增加同事对自己的信任。如果所借钱物不能及时归还,应每隔一段时间向对方说明一下情况,不要一声不吭。在物质利益方面,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地占对方的便宜,都会在对方的心里引起不快,从而降低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6.不在背后议论同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与个人的名誉密切相关,背后议论他人的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甚至恶化,是一种不光彩的、有害的行为。

7.对自己的失误或彼此之间的误会应主动道歉说明

同事之间经常相处,一时的失误在所难免。如果出现失误,应主动向对方道歉,求得对方的谅解;对误会应主动向对方说明,不可小肚鸡肠,耿耿于怀。

8.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关心异性同事

男性较有主意,能承受艰苦劳累的工作,也能更理性地分析并解决问题等;女性比较有耐心,做事细心有条理,善于安慰人。尽管只是同事,并不是在家里,但每个人也渴望得到同事们的关心和理解,若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异性同事多些关心和帮助,如男性多为女同事分担一些她们觉得较为吃力的事,女性多做些要求细心的工作,多为办公室的环境美化做些事,这并不难,效果却很好,对方会将你视为可以信赖的好同事。

9.适当淡泊名利

对那些细小的,不会影响自己前程的好处,多一些谦让,比如单位里分东西不够时少分些,一些荣誉称号多让给即将退休的老同事等,再比如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笔奖金或是一项殊荣等,这种豁达的处世态度无疑会赢得人们的好感,也会增添你的人格魅力,带来更多的回报。

10.尽量保留同事的面子

人人都爱惜自己的面子,因此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不要把话说得太死,否则结果只能是使自己无路可走。

类似“我永远不会办你所搞砸的那些愚事”、“你跟××一样缺心眼儿,看他那巴结相”这种绝对的断言,谁听了都会不痛快。

保留他人的面子,这是何等重要的问题!而我们很少会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同事或下属,而没有考虑到是否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真正有远见的人不仅会在与同事一点一滴的日常交往中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儿,同时也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言谈交往中多用一些“可能”、“也许”、“我试试看”和某些感情色彩不强烈,褒贬意义不太明确的中性词,以便自己能“伸缩自如”,这种做法是相当可取的。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心,甚至连乞丐都不愿受嗟来之食,因为太伤自尊、太没面子,更何况是原本地位相当、平起平坐的同事。但很多人却总爱扫别人的兴——当面令同事面子难保,以致当面撕破脸皮,因小失大。即使我们是对的,错的是别人,如果不给别人保留面子,也将两败俱伤。

11.不要在同事面前显示自己

在工作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思维敏捷,但说起话来令人感觉狂妄,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他的谈话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就成为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小王刚调到某地区人事局调配科时,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为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劲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帮忙等“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从此,小王开始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让他们把他们的成就说出来,远比让他们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就。

只有学会谦虚,我们才能永远受到欢迎。

12.同事之间也要注重礼节

在我们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中,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些礼节上的问题,尤其是在亲密的朋友们,这种东西会被认为是一种伪饰。但礼节上并不是那么无足轻重的,它至少能使你明确你将要做和正在做的事情,能使你注意到做事的分寸,也能使你显出一种成熟、细致与稳重来,不拘小节也可能是真实的,但如果做得自然、恰当,有礼节总比没有礼节强得多。

查理先生对于同事就表现得很有礼节,生日PARTY上的祝辞,到逢年过节的问好与拜访,他都表现得十分有耐心,如碰到一些不懂的事情,他就会去小心查证,谦虚请教。这种特征使得人们对他都比较尊重。生活是应该有秩序的,慌乱地应付总没有清澈地应酬好,礼节的培养能使人变得有规律,被更多的人接受。

13.同事之间应该虚怀若谷

领导可以用评价的方式赞美下属,同事之间也可以运用评价式赞美,或别的赞美方式。同事之间的赞美,特别是有关才能方面的,首先要调整好合适的心态。有的同事认为:“他那点才能算什么?”同事之间难免会有竞争,所以,多少有点抵触、敌对、嫉妒的心理。用一颗健康而真诚的心去赞美同事的才能是首为重要的。

“不问你从哪里来,只问你与谁一起来?”身边的同事才高八斗,能力过人,也是你的骄傲和幸运。赞美同事的才能时,要富有一些爱心,而不是干巴巴的敷衍,正如,母亲赞美孩子时,眼神里流露的是深深的爱意,语调里也透露一种喜悦和满足。赞美同事才能时,要适当表达你的佩服之情——如果他的才能的确令人佩服。“英雄惜英雄,美人惜美人”,同事之间就应该虚怀若谷,该请教的就请教,该佩服的就佩服。

14.积极接触出语不义的同事

受到同事的非议,可能是因彼此之间不了解,积极与同事接触,采取适当的措施补救,会有效的。下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对付不义同事的策略,不妨试试看。

大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参加一个地区的议会选举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原来有一个新的议员,对他发表了一篇很长的反对演说,在那演说的词意里,竟把富兰克林批评得一文不值。

遇到了这样一位出语不义的同事,是多么棘手的事呀!那该怎么办才好呢?

富兰克林告诉我们:“我对于这位新议员的反对,当然不高兴,可是,他是一位幸运而有学问的绅士,他有声誉和才能,在议院里很有地位。然而,我绝不对他表示一种卑陋的阿谀,以取得他同情与好感,我只在隔日之后,运用了其他适当的方法。我记得曾经有人讲起过,他藏书室里有几部很名贵且珍稀的书,我就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他,说明我想看看这些书,希望他答应借我几天。他立刻就把书送了来,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我就将那些书送去还他,另外附上一封信,很热烈地表达了我的谢意。他以前不和我谈话的,可是,当我们下一次在议院里遇见的时候,他居然跑上前来,和我握手谈话了,而且非常客气。还对我说,在一切事情上都要帮我忙,于是我们逐渐成为知己,有了美好的友谊。”

富兰克林的这一故事,粗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你仔细一想,这在富兰克林的成功上,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我们也该用类似的策略,去对付你那些出语不义的同事!

15.同事之间忌语言相撞

同事之间难免会产生某些矛盾,在言谈话语上发生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冲撞。

产生矛盾、发生冲撞,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能正确对待,大都可以“化险为夷”。但双方在产生矛盾、发生冲撞时,如不采取克制的态度,反而附加一些意气用事的做法(嘲讽、声色俱厉的责问、谩骂、嗤之以鼻等),就可能激化矛盾,由一般的语言不和发展到感情破裂,甚至反目为仇。

同事间的语言冲撞,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高压冲撞。多发生在资格老、自恃后台硬、能力强的人身上。他们面对资历浅、无根基者,不能平等相待,而是自以为高人一头,居高临下,在态度、语言等方面冲撞对方。二是挑衅式冲撞。多发生在有成见、甚至有私怨的同事之间。他们为出心头之气,报“一箭之仇”,或主动进攻,或借机发难。三是暗喻式冲撞。多在老谋深算者中出现。他们有话不说在明处,而是通过暗示性、比喻性的语言形式,旁敲侧击,“吹冷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