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19783700000016

第16章 领导素养:班组长要懂得用人用权(3)

班组长对于下属,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指挥和领导,要想把班组长的工作做好,要想班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班组长必须要将对下属的关心和关爱做到实处。特别是下属遇到什么特殊的困难,如意外事故、家庭问题、重大疾病、婚丧大事等,这时候,班组长对员工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关心都可谓雪中送炭。那么,下属就会对班组长产生一种刻骨铭心的感激之情。

班组长可以采取关心措施来激发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在企业内部培养出一种团队式的友情与和谐的氛围,形成员工同舟共济、苦乐相依的感情链,以此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具体而言,班组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树立关心员工的意识。人是最富感情的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关心。作为班组的成员,当然希望得到班组长的重视、信任和关心。如果一个班组长能够给员工一份关怀,员工便会以双倍的努力来报效组织。假若班组长只将员工当做劳动力去看待,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体现人文关怀,那么员工必定会丧失工作热情。

2.把员工当作朋友来交往。作为班组的班组长,不但自己需要良好的业务技术素质,还要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在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要和班组的同事们平等相处。如果总觉得自己在班组的其他员工面前高人一等,自己干活又不带头,自己当“甩手掌柜”,员工必然会远离班组长。所以班组长要以朋友心,善待班组的每一名员工,真正成为班组成员们的知心朋友。比如个别员工责任心不强,工作上出了小差错,班组长既不姑息迁就,也不乱加指责,使他切身体会到班组长是在真心实意地在关心、帮助、爱护他。

3.将“情”放到班组管理中。作为企业班组的班组长,要处处关心班组的员工,帮员工所需,解员工所难。当员工在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出现了不稳定的情绪时,决不能对下属动辄训斥辱骂,甚至大发脾气。特别是在对班组员工们关心地切身利益问题上,要一碗水端平,绝不能靠哥们义气、靠私人感情去管理班组。只有把“情”字放到班组管理当中,才能有效激发班组成员的工作热情。

班组长在用铁的纪律约束员工的同时,如果又能从情感上给员工一些温馨和感召,使得在这个团队中工作的每个人,都能在情感的驱动下自觉地工作,这样班组集体才会高速运转。

激励有门道,重视班组激励

哈佛大学教授詹姆士曾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实行计时工资的员工仅发挥20%~30%的能力。而如果给予充分激励时,员工的能力可发挥至80%~90%,是前者的3~4倍。由此可见,适时激励所产生的绩效是巨大的。班组长作为企业最基层的领导,必须懂得运用激励理论,以增强属下工作的效果。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也称为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具体来说,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接下来无论多么努力地进行改善,也会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水、地位等因素的改善,能解除员工的不满情绪,故这种因素称为保健因素。研究表明,如果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往往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等。这些因素的满足,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热情,对于员工的行为动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常常是一个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好办法。

很多班组长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有限,特别是在物质奖励方面,班组长一般都没有最终的决定权。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很难对员工实施激励,其实,在有限可利用资源的前提下,班组长能够利用双因素中的激励因素对班组成员进行适当激励,也能有效提升班组士气。

合理运用激励对于管理者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班组长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时,应该注意以下的原则,才能提高激励的效果。

1.肯定员工及其工作的价值。班组长首先应肯定员工及其工作的价值。重视员工,发现员工的能力,使员工得以充分发挥才能,这对员工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2.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不同,相同的激励措施起到的激励效果也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位员工,在不同的时间或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时,班组长要调查清楚每个员工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某企业发布了一项奖励措施:年终工作业绩靠前的200位同事,将奖励一次到黄山旅游的机会。这项措施对参加旅游的A、B、C三人身上产生了不同的反映。

A从来没有去过黄山,并且一直很想去黄山旅游,听到这项措施后非常高兴。公司的奖励措施令他大为振奋,并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

B虽然以前去过黄山,不过已经是很多年前了。此次听到自己可以去黄山去旅游时,心情还是非常高兴。在工作上,他表现的比以前更尽心尽力一些了。

C是一个年轻的员工,去年刚结婚,并且选择度蜜月的地点就是安徽的“两山一湖”。他听到今年再去黄山旅游时,他并不兴奋。当然,在工作上,他还是和以往一样按部就班。

3.信赖员工。通常被信赖的员工都会心甘情愿地为信任他们的上司赴汤蹈火。作为班组长,要在行动、言辞上处处表现出自己信赖员工的诚意。

4、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会直接影响激励效果。奖励过重容易使员工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奖励过轻会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起不到激励的效果。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甚至会失去对企业的认同,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5.公平对待每个员工。公平性是班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班组长宁可不奖励。

6.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赞美、表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是激发员工斗志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如能和奖金、红利等物质上的奖励环环相扣,就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7.管理学家米切尔·拉伯夫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一些管理者常常在奖励不合理的工作行为。他根据这些常犯的错误,总结出应奖励和避免奖励的10个方面的工作行为:

奖励彻底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图眼前利益的行动;

奖励承担风险而不是回避风险的行为;

奖励善用创造力而不是愚蠢的盲从行为;

奖励果断的行动而不是光说不练的行为;

奖励多动脑筋而不是一味蛮干;

奖励使事情简化而不是使事情不必要地复杂化;

奖励沉默而有效率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者;

奖励有质量的工作,而不是匆忙草率地工作;

奖励忠诚者而不是跳槽者;

奖励团结合作而不是互相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