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19783600000036

第36章 控制自己的情绪(1)

美国著名思想家、第三任总统杰弗逊说:“情感固然是一切美德的源泉,但也是酿成许多灾难的始因。”情感的泛滥成灾,对情绪的不加控制必定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一个拥有健全、完美人格的人,不会甘心沦为感情的奴隶。理性地对我们的情绪加以引导和约束是为了能够达到一种平衡之美。而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和谐之美就是生活的艺术与人生的哲学。

我把人在控制情感上的软弱无力称为奴役。因为一个人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

——哈佛经济学教授 纳斯·科尔耐

做自己感情的奴隶比作暴君的奴仆更为不幸。

——哈佛公共政策学教授 莱恩·凯玛克

首相被砸鸡蛋后

不轻易发怒,是成大业的必备能力。

在肯尼迪政治学院有一位著名的教授,他就是讲授政党与公共政策学的大卫·金。他的授课风格幽默风趣,最喜欢为各国政要“揭丑”,比如下面这一位。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与一个小孩有过一件趣事。

有一天,威尔逊为了推行其政策,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说。当时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突然从听众中扔来一个鸡蛋,正好打中他的脸。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一个小孩。

威尔逊得知后,先是指示属下放走小孩,后来马上又叫住了小孩,并当众叫助手记录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与地址。

台下听众猜想威尔逊是不是要处罚小孩,于是开始骚乱起来。

这时威尔逊对大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去发现我的责任。方才那位小朋友用鸡蛋打我,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尽管如此,身为大英帝国的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那位小朋友从下面那么远的地方,能够将鸡蛋扔得这么准,证明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名字记下来,以便让体育大臣注意栽培他,使其将来能成为我国的棒球选手,为国效力。”

威尔逊的一席话,把听众都说乐了,演说的场面也更加融洽。

在别人犯错误时,不要轻易指责,要从别人的过错中,发掘对方长处,积极寻找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这不仅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随风而逝,而且有时还会将坏事化为好事,帮助自己摆脱尴尬的境地。

智慧是理性的象征。——萨缪尔森

罗斯福与离家出走的小男孩

愤怒就好比一只弹力球,你用的力量越大,它反弹回来的劲道越猛。

罗斯福深得其子女的爱戴,这是众所周知的。有一次罗斯福的一位老友垂头丧气地来找罗斯福,诉说他的小儿子居然离家出走,到姑母家去住了。这男孩本来就桀骜不驯,这位父亲把儿子说得一无是处,又指责他跟每个人都处不好。

罗斯福回答说:“胡说,我一点儿都不认为你儿子有什么不对。不过,一个人如果在家里得不到合理的对待,他总会想办法由其他方面得到的。”

几天后,罗斯福无意中碰到那个男孩,就对他说:“我听说你离家出走了,这是怎么回事?”

那男孩回答:“是这样的,上校,每次我有事找爸爸,他都会发火。他从不给我机会讲完我的事,反正我从来没有对过,我永远都是错的。”

罗斯福说:“孩子,你现在也许不会相信,不过,你父亲才真正是你很好的朋友。对他来说,你是这世上最重要的人。”

“也许吧!上校,不过我真的希望他能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接着罗斯福去告诉那位老友,发现几乎令其惊讶的事实,他果然正如儿子所形容的那样暴跳如雷。于是,罗斯福说:“你看!如果你跟儿子说话像刚才那样,我不奇怪他要离家出走,我还觉得奇怪他怎么现在才出走呢?你真是应该跟他好好谈一谈,多了解他,多理解他的想法才是。”

暴躁易怒的性格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愤怒不仅伤害他人,更伤害自己。

愤怒就好比一只弹力球,你用的力量越大,它反弹回来的劲道越猛。

一个人无论做出多少件事来,我们都可以在里面认出同样的性格。——爱默生

一次成功的演说

理性与愚蠢之间的距离有时仅一步之遥。

在哈佛有专门教学生们如何演讲的课程,讲授它的教授中有一位叫凯文斯,他在一次课上如此说道:“‘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威尔逊总统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来,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左的原因何在。’我们就会发觉,彼此差距并不那么大,相异的观点并不多,而看法一致的观点反而居多,也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豁达、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达成共识。

“曾经有个格言:‘一滴蜂蜜比一加仑的胆汁更能吸引苍蝇。’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首先要以一颗豁达明理之心来看待他的所言所行,然后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915年,洛克菲勒是科罗拉多州最受人轻视的人。美国工业发展史上最血腥的罢工,在科罗拉多进行了两年之久。愤怒而粗暴的矿工,要求科州煤铁公司提高工资,该公司正属于小洛克菲勒所有。物产被破坏,召军队来镇压,发生多起流血事件。罢工者被枪杀,尸体满布弹孔。

“然而洛克菲勒却静下心来,以一篇充满大度的演说平息了即将要吞噬他的风暴,而且为他赢得了不少崇拜者。他提供事实的态度,友善地使罢工工人回去工作,绝口不谈提高工资的事。

“下面是那段著名演说的开场白,请注意他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善意。要知道,洛克菲勒演说的对象,前几天还想把他吊死在酸苹果树上;但他的话甚至比面对一群传教医生还要谦逊和蔼。他的讲词用了这些句子,像‘到这儿来很荣幸’、‘我去过你们的家庭’、‘见过各位的妻儿’、‘今天我是以朋友而不是陌生人的身份在此会面’、‘友善互爱的精神’,‘我们共利益’、‘我能在此,完全靠了各位的支持捧场’。

“‘今天,是我一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洛克菲勒开始说。‘这是我第一次有幸会见这家伟大公司的劳方代表、职员和监工,齐聚一堂。我可以告诉各位,我很荣幸到这儿来,而且有生之年将不会忘记这场聚会。’

“‘这场聚会若在两星期以前召开,我对这里的大多数人一定很陌生,只认得几张面孔。上周我有机会到南区煤矿所有的工棚去看了一遍,并且和各代表有过个别谈话,除了不在场的代表外,统统见过了;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见过各位的妻儿,今天我们都以朋友的身份见面,不再是陌生人,我们之间已经有了友善互爱的精神,我很高兴有此机会和各位一起讨论有关我们共同的利益问题。’

“‘既然聚会本来是由厂方职员和劳工代表共同参加,我能在此,全靠各位的支持捧场。因为我既非员工代表,也不是劳工代表;然而我深深觉得我跟你们关系十分亲密,因为就某一点来说,我代表了股东和董事们……’”

这样一次成功的演说,这么富有智慧的谈判不得不令人为洛克菲勒的冷静与心胸而感到折服。

理性与愚蠢之间的距离有时仅一步之遥,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对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前者能够冷静、客观对待,后者则暴跳如雷或自我哀怜。或者是对于能够预料的未来之事,理智的人会选择对全局最有利的方式,丧失理智的人则会任凭感情的驱使,最终也只会酿成一出令人遗憾的悲剧。

性情上的温和是善,原则上的温和是恶。——潘恩

福特的一餐饭

人生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要做到处颓势不倒,处逆势不躁,心静若止水才能明察秋毫。

汽车大王享利·福特的发迹史说来话长,但使他萌发斗志确要从他的一次不同寻常的就餐说起。

在亨利·福特还是一个修车工人的时候,有一次刚领了薪水,兴致勃勃地到一家他一直十分向往的高级餐厅吃饭。年轻的亨利·福特在餐厅里待了差不多15分钟,没有服务生过来招呼他。最后,餐厅中的一个服务生看到亨利·福特独自一人坐了那么久,才勉强走到桌边,问他是不是要点菜。

亨利·福特连忙点头说是,只见服务生不耐烦地将菜单粗鲁地丢到他的桌上。亨利·福特刚打开菜单,看了几行,就听见服务生用轻蔑的语气说道:“菜单不用看得太详细,你只适合看右边的部分(意指价格),左边的部分(意指菜色),你就不必费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惊愕地抬起头来,目光正好迎接到服务生脸上满是不屑的表情,这使得亨利·福特非常生气。恼怒之余,他不由自主地便想点最昂贵的大餐,但转念,又想起口袋中那一点点可怜微薄的薪水,不得已,咬了咬牙福特只点了一个汉堡。

服务生从鼻孔中“哼”了一声,傲慢地收回亨利·福特手中的菜单。在服务生离去之后,亨利·福特并没有因为花钱受气而继续恼恨,他反倒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为什么自己总是只能点自己吃得起的食物,不能点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

亨利·福特当下立志,要成为社会中顶尖的人物。从此之后,他开始梦想前进,由一个平凡的修车工人,逐步成为叱咤风云的汽车大王。

人生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要做到处颓势不倒,处逆势不躁,心静若止水才能明察秋毫。静如止水还要守住一份寂寞,忍耐一点。不要随波逐流,别人做成的事,你不要羡慕,因为你不一定能做。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被外界纷扰打乱自己的心境,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的理性之选,也是理想之路。

凡是天性刚强的人,必定有自强不息的力量。——罗曼·罗兰

暴躁的巴顿

暴躁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痛苦和压抑毫无理性的释放。

扬名天下的巴顿将军是许多人仰慕的对象,但他的一件决定他个人命运的小事却被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威廉姆·科尔比当做了警醒学生的反面教材。

1943年,二战著名将领巴顿在去战后医院探访时,发现一名士兵蹲在帐篷附近的一个箱子上,显然没有受伤,巴顿问他为什么住院,他回答说:“我觉得受不了了。”医生解释说他得了“急躁型中度精神病”,这是第三次住院了,巴顿听罢大怒,多少天积累起来的火气一下子发泄出来,他痛骂了那个士兵,用手套打他的脸,并大吼道:“我绝不允许这样的胆小鬼躲藏在这里,他的行为已经损坏了我们的声誉!”说完气愤地离开……

第二次又见一名未受伤的士兵住在医院里,顿时变脸,问:“什么病?”士兵哆嗦着答道:“我有精神病,能听到炮弹飞过,但听不到它爆炸。”(炸弹恐惧症)巴顿勃然大怒,骂道:“你这个胆小鬼!”接着打他耳光,“你是集团的耻辱,你要马上回去参加战斗,但这太便宜你了,你应该被枪毙。”说着便拿出手枪在他眼前晃动……

很快巴顿的行为传到艾森豪威尔耳中,他说:“看来巴顿已经达到顶峰了……”狂躁易怒的性格,使本有前途的巴顿没有再进一步,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士兵,不是认真了解情况,加以鼓励,而是大打出手,完全失去了一个指挥官应有的风度修养,破坏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失去了攀上顶峰的机会,“遗憾”之余,让人想起了一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

俗话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暴躁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痛苦和压抑毫无理性的释放。暴躁是在听到不顺耳的话或遇见不如意的事的时候,火气不加克制地喷发。暴躁的人,容易让健康过早地逝去,而且经常表现为精神恍惚,无精打采的状态。平和是化解暴躁的一剂良药,只要拥有了平和,我们就能抚平一颗暴躁的心。

在每一个人的性格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小小的黑点。——詹姆斯

抚平愤怒的伤口

当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并找到改正的方法时,就等于找到了善良的指南。

哈佛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有一位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儿子,他儿子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让他每发一次脾气都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开始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他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

我们对人所造成的伤害,再多的弥补往往也无济于事,宁可事前小心,也不要事后悔恨。所以在生气的时候,不管怎样总要留下退一步的余地,以免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只顾一时的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对他人造成伤害。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情葬送。有许多语言伤害原本可以避免,只要我们学会礼让——尤其是那些觉得礼让等于懦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