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19783600000030

第30章 快乐积极的生活(1)

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要求人们必须懂得自我激励,在遭遇挫败时能对之报以一笑了之的豁达心态。

我们的人生如同一条波澜起伏的大河,能否看到彼岸灿烂的烟火,要看摆渡者的心态。任何事物都有阳光、阴暗两面,你是常常凝视明媚的那一位吗?

一个有良好、温和、优雅性格的人,就是在贫乏的环境中怡然自得。

——哈佛学子,美国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

性格像一首离合诗——无论顺读,倒读,还是交叉读,都是一样的。

——哈佛学子 爱默生

积极的克里蒙·斯通

积极的心态缔造积极的人生,消极的暗示带来灰色的失败。

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克里蒙·斯通,是美国巨富之一、世界保险业巨子,他的事情在哈佛MBA的课堂上时常被教授们提起。

斯通生于1902年,父亲早逝,母亲把他抚养长大。斯通的母亲早在斯通十几岁的时候,就把辛辛苦苦积攒下的一点钱,投到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经纪社。这家保险经纪社替底特律的美国伤损保险公司推销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推销员仅一人,那就是斯通的母亲。每推出一笔保险,她就会收到一笔佣金——这是她唯一的收入。

斯通16岁时,念中学。那个夏天,母亲指导他去推销保险。他走到母亲指导给他的大楼前,犹豫不决。这时,他默默地念着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马上就做!”

于是,他勇敢地走入大楼,逐门进行推销。结果,只有两个人买了保险;但在了解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收获不小。第二天,他卖出了4份保险;第三天,6份。假期快结束时,他居然创造了一天10份的好成绩,后来一天10份、20份。

那时他发觉,他的成功,是因为自己有积极的心态并能积极行动起来的缘故。

20岁时,他在芝加哥开了一家保险经纪社——“联合登记保险公司”,全公司只有他一个人。开业头一天销出54份保险。后来,事业一天比一天兴旺。有一天,居然创造了122份的纪录。

后来,他在各州招人,在各处扩展他的事业;各州有一名推销总管,领导推销员,他自己管理各地总管,那时,斯通还不到30岁。

但那时候,整个美国笼罩在经济大恐慌之中,大家都没有钱买健康和意外保险,真有钱的又宁愿把钱存下来以防万一。这时,斯通给自己加了几条应付困难的座右铭:“销售是否成功,决定于推销员,而不是顾客。如果你以坚定的、乐观的心态面对艰难,你反而能从中找到益处。”结果,他每天成交的份数,竟与以前鼎盛时期相同。

1938年底,斯通成了一名百万富翁,而他所领导的保险公司,也成为美国保险业首屈一指的大企业。

如果翻阅成功人士的成功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领先于别人而出人头地,是因为他们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并能积极行动起来的缘故。积极的心态加上积极的行动,是取得成功的秘诀。

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

快乐的塞尔玛

一朵花的美丽与否全在于你是如何看待它,你的心情如果是灰色,那么它也必定是黯然失色的。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聊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

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两行字是: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的是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

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动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竟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生活枯燥乏味,是因为我们的心态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想使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就要改变心态——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幸运的士兵

纵声欢唱的人会把灾祸和不幸吓走。

有一座城池被敌军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守城的将军派一名士兵去河对岸的另一座城市求援,假如救兵在明天中午赶不回来,这座城市就将失陷。

很快,这名士兵就策马来到了河边,然而面对着冰冷的河水,士兵却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平时渡口这里会有几只木船摆渡,但是由于兵荒马乱,船夫全都避难去了。

本来他是可以游泳过去的,但是现在是冬天,河水太冷,河面太宽,而敌人的追兵随时可能出现。

他的头发都快愁白了,假如过不了河,不仅自己会当俘虏,就连城市也会落在敌人手里。万般无奈,他只得在河边静静地等待。这是一生中最难熬的一夜,他觉得自己都快要冻死了。他真是四面楚歌、走投无路了。自己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要么就是落在敌人手里被杀死。

更糟的是,到了夜里,起了北风,后来又下起了鹅毛大雪。他冻得瑟缩成一团,甚至连抱怨自己命苦的力气都没有了。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下来!他暗暗祈求:上天啊,求你再让我活一分钟,求你让我再活一分钟!

也许他的祈求真的感动了上天,当他气息奄奄的时候,他看到东方渐渐发亮。等天亮时他惊奇地发现,那条阻挡他前进的大河上面,已经结了一层冰。他往河面上试着走了几步,发现冰冻得非常结实,他完全可以从上面走过去。他非常高兴,就牵着马从上面轻松地走过了河面。

正如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走运一样,一个人也不可能永远倒霉。面对生活的挫折与磨难,过早地失去希望是不明智的。有时候当我们抱怨困难过于强大的时候,恰恰是因为它还不够强大,当我们承受的挫折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会转化为我们前进的助力。

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即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丘吉尔

自救的驴子

假若你现在就身处枯井中,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费这么大的力气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想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叫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的,这只驴子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跑开了。

这则故事给我们三个启示:第一,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那么,驴子教会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便是拼命抖落打在背上的泥土,将埋葬自己的泥土用来拯救自己,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第二,无论绝望与死亡如何惊天动地,有时候走出“枯井”也不是那么艰难,只要你有决心。第三,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永远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打打气。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总有快乐的理由

拥有乐观的态度,即便身处逆境,也总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英国有一个天生乐观的人,从不拜神,令神很不开心,因为神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他死后,为了惩罚他,神便把他关在很热的房间,7天后,神去看望这位乐观的人,看见他非常开心。神便问:“身处如此闷热的房间7天,难道你一点也不辛苦?”乐观的人说:“待在这间房子里,我便想起在公园里晒太阳,当然十分开心啦!”(英国一年难得有好天气,一旦晴天,人们都喜欢去公园晒太阳。)

神不开心,便把这位快乐的人关在一间寒冷的房间。7天过去了,神看到这位快乐的人依然很开心,便问他:“这次你为什么开心呢?”这位快乐的人回答说:“待在这寒冷的房间,便让我联想起圣诞节快到了,又要放假,还要收很多圣诞礼物,能不开心吗?”

神不开心,便把他关在一间阴暗又潮湿的房间。7天又过去了,这位快乐的人仍然很高兴,这时神有点困惑不解,便说:“这次你能说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我便不再为难你。”这位快乐的人说:“我是一个足球迷,但我喜欢的足球队很少有机会赢。但有一次赢了,当时就是这样的天气。所以每遇到这样的天气,我都会高兴,因为这会让我联想起我喜欢的足球队赢了。”神无话可说,给了这位快乐的人自由。

拥有乐观的态度,即便身处逆境,也总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一件事有许多角度,有好的一面,亦有坏的一面;有乐观的一面,亦有悲观的一面。就好比一个碗缺了个角,乍看之下,好似不能再用;若肯转个角度来看,你将发现,那个碗的其他地方都是好的,所以还是可以用的。若凡事皆能往好的、乐观的方向看,必将会希望无穷;反之,一味地往坏的、悲观的方向看,定会觉得兴致索然。

做一个乐观的人,必将拥有快乐积极的人生。

快乐使身体无病,心灵无疾。——杰弗逊

两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面对困境,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使你迎战突如其来的挫折,不被挫折所击垮。

儿科病房里,躺着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她们都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使小女孩幼嫩的胸脯上留下了一道永远不会消除的伤疤。

一个小女孩很伤感,常常泪水涟涟地说:“这可恶的伤疤使我不再完美,我诅咒!”而另一个小女孩却笑盈盈地对人说:“感谢这伤口,它使我拥有了美好的生命,我感激!”

不同的心态,对所发生事件的评价是如此的不同,它必然会对处理问题的态度发生影响,也会对今后的生活之路产生影响。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也很值得琢磨:两个工程师合作承担了一项研究项目,在项目即将完成时,做了一次试验,结果,出人意料地失败了,他们从中发现了一些以前未曾预见的问题。面对挫折,一位工程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完成这项研究项目的能力,而另一位工程师却为此感到欣慰:幸好现在及时发现了问题,这样可以在这个项目投入实际运作时避免许多错误。

有相同境遇的人有很多,有相似命运的人也有很多。如果我们稍作停留,便会发现“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特点。

失败的人大多有失败的借口与消极的心理,快乐的人则几乎持乐观豁达的态度。

是什么导致人们命运的迥异,如果他们的条件相当,那么答案只能是心理态度。〖HT〗

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我自己不幸命运的起因。——拿破仑

过去不等于未来

你是什么样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中国小姑娘出生了,妈妈只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小芳”。由于她是个私生子,人们明显地歧视她,这种歧视一直伴随她长大。直到小芳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这个牧师改变了她的人生。

小芳破天荒第一次鼓起勇气偷偷溜进了教堂,牧师的一番话深深震撼了她。第一次听过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后来的那一次。小芳听得入迷而忘记了时间,当教堂的钟声响起时,她已经来不及离开了。她被堵在人群后面,低着头慢慢朝前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