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19783600000010

第10章 做最本色的自己(3)

星期一这天,爱丽莎衣衫合适、发式得体地来到了晚会上。她按照心理学家的吩咐尽职尽责,一会儿和客人打招呼,一会儿帮客人端饮料,她在客人间穿梭不息,来回奔走,始终在帮助别人,完全忘记了自己。她眼神活泼,笑容可掬,成了晚会上的一道彩虹,晚会结束时,同时有三位男士自告奋勇要送她回家。

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三位男士热烈地追求着爱丽莎,她终于选中了其中的一位,让他给自己戴上了订婚戒指。不久,在婚礼上,有人对这位心理学家说:“你创造了奇迹。”“不,”心理学家说,“是她自己为自己创造了奇迹。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怜惜自己,而应该想着别人,体恤别人,爱丽莎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变了。所有的女人都能拥有这个奇迹,只要你想,你就能让自己变得美丽。”

人的一双眼睛的作用应当是这样:一只眼睛观察世界,一只眼睛发现自己。

哈佛大学有位名叫玛瑞丽·格林德尔的女教授,她在向他人展示自己无穷魅力的同时,总不忘幽默地告诉她的女弟子们:嗨,你们想变成美丽的天使吗?我的孩子们,那就从现在起喜欢你自己吧。

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

——蒙田

过分关注自我的桃乐丝

我应该比较而且应该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桃乐丝身高不足1.55米,她的体重是62公斤。她唯一的一次去美容院的时候,美容师说桃乐丝的脸对她来说是一个难题。然而桃乐丝并不因那种以貌取人的社会陋习而烦忧不已,她依然十分快乐、自信、坦然。其实最初桃乐丝并不像现在这样乐观,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她呢?

桃乐丝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跳舞时的悲伤心情。舞会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总是意味着一个美妙而光彩夺目的场合,正值青春妙龄的桃乐丝对这样的场合自然充满幻想和期待。那时假钻石耳环非常时髦,桃乐丝在她为准备那个盛大的舞会练跳舞的时候老是戴着它,以致她疼痛难忍而不得不在耳朵上贴了膏药。也许是由于这膏药,舞会上没有人和她跳舞,整场舞会下来,桃乐丝在那里整整坐了一个晚上。当她回到家里,桃乐丝告诉父母亲,自己玩得非常痛快,跳舞跳得脚都疼了。他们听到桃乐丝舞会上的成功都很高兴,欢欢喜喜地去睡觉了。桃乐丝走进自己的卧室,撕下了贴在耳朵上的膏药,伤心地哭了一整夜。夜里她总是想像着,在100个家庭里,孩子们正在告诉他们的家长:没有一个人和他们的老师跳舞。

有一天,桃乐丝独自坐在公园里,心里担忧如果自己的朋友从这儿走过,在他们眼里她一个人坐在这儿是不是有些愚蠢。当她开始读一段散文时,读到有一行写到了一个总是忘了现在而幻想未来的女人,她不禁想:“我不也像她一样吗?”显然,这个女人把她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试图给人留下印象上了,而很少时候她是在过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瞬间,桃乐丝意识到自己整整数年光阴就像是花在一个无意义的赛跑上了。她所做的一点都没有起作用,因为没有人注意她。从此,桃乐丝完全改变了自己。

所有交往中的心理问题都是我们过于关注自我造成的,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外界环境上,积极行动,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交往过程中个人自我感觉过分扩张。

知识使人变得文雅,而交际使人变得完善。

——福勒

有龅牙的琳达

凡是美好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也是永不磨灭的。

在哈佛的影视心理学课堂上,24岁的简有幸及时听到了这个故事,使她改变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故事是这样的:

好莱坞著名的女歌星琳达原来只是一个电车车长的女儿,她自幼酷爱唱歌和表演,她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当红的好莱坞明星。但是她的脸长得并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齿很龅,每一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里——她一直想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她想要表演得“很美”,最终呢?她使自己大出洋相,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但是,在那家夜总会里听琳达唱歌的一个人,却以为她很有天分。“我跟你说,”他很直率地说,“我一直在看你的演唱,我知道你想掩藏的是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齿长得很难看。”琳达当时一下子觉得无地自容,可是那个人继续说道:“难道说长了龅牙就罪大恶极吗?不要想去遮掩,张开你的嘴,观众看到你不在乎,他们就会喜欢你的。再说,”他很犀利地说,“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会带给你好运呢。”

琳达接受了这位男士的忠告,不再去注意牙齿。从那时候起,她只想到她的观众,她张大了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使她成为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红歌星。其他的喜剧演员如今都还希望能学她的样子呢。

喜欢你自己,愉快地接纳你自己,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一个人只有全面地接受自己,才能走出自卑、自责的心灵沼泽,活出精彩的自己。

你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将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

——塞德兹

罗斯福的勇气

应当惊恐的时刻,是在不幸还能弥补之时,在它不能完全弥补时,就应以勇气面对它们。

在哈佛的肯尼迪政治学院,常会听到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轶事。这位毕业于哈佛的学子,用他的一生在践行哈佛精神。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1921年夏,年近39岁的正值壮龄的罗斯福在海中游泳时突然双腿麻痹,后经诊断是患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这时他已做了参议员,在政坛上是个热门人物,遭此打击,他差点心灰意冷,退隐乡园。

开始时,他一点也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抬上抬下,晚上就一个人偷偷练习。

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要表演给大家看。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阶一阶艰难缓慢地爬上楼梯。他的母亲阻止他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的,给别人看见了多难看。”

罗斯福断然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

身体上的缺陷,并不是我们打消自信的借口,更不是自暴自弃的理由,相反,它给了我们一个直面自己、挑战命运的机会。接纳自己,不仅要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一帆风顺的生活,而且还要敢于直面逆境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缺憾。

自我征服是最大的胜利。

——柏拉图

每个人都是天使

浪费生命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哈佛的学生联谊会上,有一回请了一位学神学的人来做演讲。

在这次布道活动中,这位博学多才的牧师对公众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宣扬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身的价值,接纳自己,热爱自己。他强调每个人都是上帝眷顾的宝贝,每个人都是从天而降的天使。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要用好上帝给予的独特恩赐,去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听众当中有个人不服牧师的说法,站起身来,指着令自己不满意的扁塌鼻子,说道:“如果像你所说,人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请问有哪个完美的天使长着塌鼻子呢?”

另一个嫌自己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示同样的意见,认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创造。牧师轻松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创造是完美的,而你们俩人也确实是从天而降的天使,只不过……”

他指了指那名塌鼻子的男子,说:“你降到地上时,让鼻子先着地罢了。”

牧师又指着那嫌自己腿短的女子,说:“而你,虽是脚先着地,却在从天而降的过程中,忘了打开降落伞。”

每个人都是天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尽管你是个不完美的人,但你仍然要喜欢并接受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有一点点缺陷就自暴自弃,进而走入心理误区。

世界上最大的事莫过于知道怎样将自己给自己。

——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