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
19782500000059

第59章 你能不能赚大钱:理财中的经济学诡计(8)

这则故事不仅说明洛克菲勒节俭的好习惯,而且也告诉我们: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都不要跟随潮流奢侈过度消费。正如洛克菲勒说过话:“紧紧地看住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金钱随意地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啬。你的钱每花出去一分都要确保有两分的利润,然后才可以花出去。”

年轻总是与追逐品牌、附庸风雅之类的行为联系一起,很多年轻人有着稳定而收入不错的工作,一逛街就成了购物狂,看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甚至不问价钱直接刷卡拿起来就走。周末一定要邀上三五好友去酒吧喝喝酒,去KTV唱唱歌,否则周末生活就不知如何打发。于是,还不到月底就钱花光了,只好盼着发工资的日子快点到。我们可以不做利益的狂热追求者,但一定要管好自己的钱包,因不同的消费观念很可能造就不一样的生活。

文月和叶子都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收入也差不多。两人因为家住得近,所以两人经常一起去逛街。有一次,她们在商场碰到某名牌的化妆品成套做优惠活动。文月在那些五颜六色的化妆品中开心地挑拣着,结果拿了一大堆,而夏洁逛来逛去,却什么也没有拿。

文月惊讶地说:“你怎么什么也不要?”

“我的化妆品还没用完。再说,我想存点钱买套房,所以得省一点。”

“可是现在很便宜呢,买了很划算!”

叶子还是摇了摇头,坚持没买下那些自己认为不必的化妆品。而文月地欢喜地掏出钱结账满载而归。

几年后,叶子用节省下来的钱先买了一间小套房自己住,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她买了几套小户型作投资。正好赶上这几年房价狂飙,如今才三十出头的叶子,已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富婆了。再看看文月,依然守着每个月几千块的薪水捉襟见肘地过日子,由于没有自己的房子,只得在这个城市里居无定所地打“游击战”,她自己也不知搬了多少次家。

年轻人是感性的,对待消费更是没有节制。很多人有着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却总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负担不起。因为在他们的心里,生活就应该潇洒的过,如果总是斤斤计较地生活多没劲。再说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而年轻就那么十几年,所以,一定要抓紧现在,将享乐进行到底。便是他们却无法将钱留到月底。

年轻人应该多见识见识。见识各种类型的消费是没有错的,但是不理性的消费一旦养成习惯,你就无法保证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往日看似潇洒的文月怎么也无法与如今的叶子比洒脱。于是针对这种状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陷入“月光光”的困境中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于是,出现了“新吝啬主义”人群。

“新吝啬主义”人群以“需要”为目的购买,绝不盲目追逐品牌和附庸风雅。不过,他们的“吝啬”不是盲目守财,而是尽量节俭不必要开支,然后尽情为“爱做的事”买单。其实,他们秉承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吝啬主义”。

人只要活着,就要有开支来保证正常的生命存在,但有一些开支是可有可无的。不要以为只要尽情地花钱就是潇洒,潇洒之的紧随而来是无以言说的生活窘迫。因此,哪怕是你的邻居花钱如流水、挥金如土也请你不要盲目效仿。我们更应该学会精打细算,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因为有了远虑才无近忧。

在新的形势下,“新节俭主义”更应该成为一种时尚。我们应紧随“新吝啬主义”者的步伐,过一种简单本真的有品质的生活,而不是在喧哗和浮躁中浪费时间和金钱。

为什么黄金不是天然的避风港

古代印加人把黄金视为“太阳的汗珠”;古埃及的法老坚持要埋葬在黄金这种“神之肉”里;《圣经·马太福音》提及的东方三博士带来的礼物之一就是黄金,而《圣经·启示录》形容圣城耶路撒冷的街道由纯金制作……黄金在各个时代都被赋予了神话般的力量,它在诱惑着人们,更在折磨着人们。它的化学符号为Au,Au的名称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正如这个赞美意味浓厚的名称,黄金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是受到狂热吹捧的稀有金属,一直被视为华贵的象征。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人类历史上4000年开采的黄金总量约为16.1万吨,勉强填满两个符合奥运标准的游泳池,其中半数以上是在过去50年中挖出来的。现在全世界可供交易的黄金大概有7万吨(实际流通量约为2.5万吨),如果用全世界60亿人来衡量,人均只有12克,黄金的稀缺性显而易见。

在现在股市波动、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导致银行存款贬值,房地产面临严格的宏观调控的时候,黄金突显其避险保值功能。投资黄金确实是一种稳健而快捷的投资方式,也被形象的称为资产保值增值的避风港。

自2001年911事件至今,黄金价格一路上涨,从当时的250美圆/盎司升至27年新高845美圆/盎司。2009年,在顺利突破1100美元、1150美元等关键点位后,黄金价格再创新高。2009年11月25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已经上涨至1182.87美元/盎司。黄金后市上涨空间还不可衡量。

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投资黄金呢?具体而言,投资黄金有以下三大好处。

首先,投资黄金可以保值增值,抵御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而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价格也会随着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而迅速上涨。有这样一个例子:100年前,1盎司(约31克)黄金可以在伦敦订制1套上好的西装;100年后的今天,1盎司黄金依然可以在伦敦订制一套上好的西装,甚至更好。当个人投资者面对CPI上涨给自己的财富和购买力带来威胁时,当股市处在震荡期时,黄金也许是财富最好的“避风港”。

其次,黄金的产权转移十分便利,是最好的抵押品种。房产的转让需要办理复杂的过户手续,股票的转让也要交纳佣金和印花税,而黄金转让则没有任何登记制度阻碍。假如您想给子女一笔财产,送黄金不用办理任何转让手续,比送一栋房子要方便得多。

第三,可以真正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不是买一堆股票或者一堆基金就是分散投资了,最理想的分散投资应该是投资在互不相关品种上,比如储蓄、股市、房地产、黄金甚至古董等等。将黄金加入自己的投资篮子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平抑投资组合的波动性,真正起到分散投资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的黄金品种主要有:纸黄金、交易所金条、金币、黄金期货这四种。那么究竟哪种适合自己,还要看个人的风险偏好及对黄金市场的了解程度。具体介绍如下。

1.投资金条的优点是不需要佣金和相关费用,流通性强,可以立即兑现。缺点是占用一部分现金,在保证黄金实物安全方面有一定风险。

购买金条需要注意的是要购买知名企业的金条,要妥善保存有关单据,要保证金条外观,包括包装材料和金条本身不受损坏,以便将来出手方便。

2.投资纪念金币虽有较大的增值潜力,但投资金币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品相鉴定和发行数量、纪念意义、市场走势都要了解,而且还要选择良好的机构进行交易。

3.黄金凭证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黄金投资方式。银行和黄金销售商提供的黄金凭证,为投资者提供了免予储存黄金的风险。购买黄金凭证占用了投资者不少资金,对于提取数量较大的黄金,要提前预约,有些黄金凭证信誉度不高。投资者要购买获得当地监管局认可证书的机构凭证。

4.黄金期货风险较大,对专业知识和大势判断的能力要求较高,投资者要在入市前做足功课,不要贸然进入。

金融风暴席卷而来,成就了一段黄金行情。当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以及美国国际集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消息传开来以后,在金融市场弥漫着一种恐慌气氛,如果银行再倒闭,钱存在银行也不保险,人们到银行去挤兑。此刻,人们自然而然想到最原始的保值商品——黄金。于是乎,投资者疯狂地涌入市场,黄金价格迅速飙升。

2008年9月16日,市场传闻,国际最大的黄金基金SPDR增持36吨黄金,总量达到650吨,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出现小幅盘整。第二天,9月17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了70美元,终盘收于每盎司852美元,暴涨了8.9%。第三天,9月18日,价格上涨46.5美元/盎司,涨幅达5.45%。那些天,在黄金市场的人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只有握着黄金心里才踏实。这疯狂的两天,100多美元的涨幅,黄金走势抵得上过去好几年的波动幅度(见图1.3.1)。

2008年9月24日,有报道说:由于市场担心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援助金融方案未必有效,并且金融危机有向欧洲蔓延的势头,在整个商品市场出现暴跌的情况下,黄金期货价格却依然保持坚挺,这样似乎给市场发出信号,买入黄金避险保值,黄金再度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黄金既有金属的本性,又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有着较强的金融属性。在历史上,只要出现社会动荡或经济危机,作为避险资金最可靠“避风港”首选的就是黄金。人们普遍认为,当出现社会动乱、熊市或者在牛市中资本受损时,黄金常常充当资金避风港的角色。在20世纪70年代大熊市时,金融产品价格都在下滑,而黄金价格却在上涨。而在20世纪80~90年代,资本市场欣欣向荣时,黄金价格长期疲软。

事情并没有沿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纽约黄金在900美元左右盘整了将近20天,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金价从2008年10月8日的908美元一路狂跌到2008年10月23日的716美元,在短短的十几个交易日跌了近200美元。

实际上,到了21世纪,黄金已经不是资产保值的避风港。黄金作为古老的货币,既没有保值价值,也没有成长性,几乎沦为普通商品。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际金本位制全部瓦解。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是黄金作为货币流通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在现代社会中,黄金储备只是国家财富的一个方面,黄金作为商品,有保值流通的功能,黄金已不是财富的全部。特别是作为国家储备,黄金仅仅是一部分,多元储备才是正途。黄金的货币属性已经去功能化了,在金融及衍生品市场中,黄金除了使用价值与石油、金属铜有区别外,作为金融价值的商品已经区别不大了。

黄金保值的现实情况是,从1980年至今,世界的通货膨胀率翻了一倍多。我国改革开放30年,原来月工资几十块钱,现在,几千块钱。黄金价格仍然在每盎司400~800美元左右波动。如果这一时期购买股票、债券、石油、土地、房产,它们的成长性都比黄金强。黄金的价格只是和金属铜一样,在一个区间上上下下波动,在现代社会,黄金并不保值(见图1.3.3)。

这次金融危机的到来,人们本来指望黄金可以保值,然而,黄金同其他商品一样,背离了以往人们的预期,一泻千里。

现在的黄金某种程度上已经被视为“风险资产”,随着投资者对需求的担忧而促使商品价格下跌,也减弱了黄金对冲通胀的功能。2008年下半年以来,黄金走势着实让很多投资者不可理解,以往股市大跌之时,黄金就会受到追捧,现在股市大跌,金价也大跌,面对如此现状,人们对以前的黄金保值观念应该反思了。

为什么债券投资没有“葵花宝典”

17世纪,英国政府在议会的支持下,开始发行以国家税收为还本付息保证的政府债券,由于这种债券四周镶有金边,故而也被乘坐“金边债券”。当然这种债券之所以被称做金边债券,还因为这种债券的信誉度很高,老百姓基本上不用担心收不回本息。后来,金边债券泛指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即国债。在美国,经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公司等权威资信评级机构评定为“AAA”级的最高等级债券,也被称为“金边债券”。

1997年,我国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产品供大于求的影响,内需不足,经济增长放缓。我国政府适时发行了一部分建设公债,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在国家面临战争等紧急状态时,通过发行公债筹措战争经费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例如,美国在南北战争起见发行了大量的战争债券,直接促进了纽约华尔街的繁荣。

债券(Bond)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想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券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

和股票相比,债券要稳定得多。尤其是在股市、偏股基金一路走低的时候,在风险资产组合中加入债券,能使收益相对增高,风险相对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