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19781800000017

第17章 道教名人养生之道(2)

鬼谷子养生以精神为宗,主张养生要寓于人的精神活动之中,强调静态养生以调理养护精神,安定心志为主,动态养生则借想象,动作为引导精神与身体,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鬼谷子养生说是中国最早的养生理论之一,尊奉鬼谷养生说的门徒是中国仙家的一个重要流派。鬼谷子的养生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

1.养德安神,调摄心态

鬼谷子将道德修养放在养生的首位,认为道德是养人心、肝、脾、肺、肾等五种脏器的根源,也就是追求养生的根源,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心境高远,不谋私利,则精神内守,五脏安和,自然身体健康长寿;反之,如果欲求过多,思虑过甚,造成神不守舍,日不得食,夜不得寐,导致精神和躯体功能失调,因而发生疾病。这与道家提倡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的养生方法是一致的。

人有七情六欲,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的生物体,有着非常丰富而又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若情欲过度,则可导致内脏功能失常,气血不调而发生疾病,唯有心志平和,性淡平易,才可以免忧虑,避外邪,才可以怀天心,施德养。鬼谷子在漫长的修炼和洞察世事中总结出“人动我静,人言我听,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心平则仁义着矣”的养生法则。这种清静无为、忘我无欲、恬淡虚无的养生观,这种注重修养,保持乐观的养生之道,对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守时保身

鬼谷子《阴符经》说:“天、地、人三者之间是互相侵害的关系。饮食可以治疗百病,但饮食不当就会生百病;运动可以平复万物,但运动不当就可以伤害万物。所以把握时机是最关键的,不能有一点差错,早了会太过,晚了又不及。所以贤能明达之士善于把握时机,不肖者只会保命。”

3.仿生养生,动静相宜

仿生养生是我国古代人们为追求躯体上的健康圆满,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及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流传下来的一种让肢体运动和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养生方法。即通过吸进新鲜空气,吐出浊气的调息法和模仿自然界禽兽动作的方法调心、调气、调形,从而促进精神和躯体的健康。比较著名的有“华佗五禽戏”。其实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中已有了类似的养生方法,如“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等。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尽管内容复杂,不尽言仿生之术,其方法也不尽具体完善,但从总体上仍可给人以某些启示,不失为中国传统仿生理论的一个源头。

孙思邈:精于养性,节欲保精

孙思邈,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杰出的养生学专家,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其著作《千金方》、《千金翼方》为我国古代医药学的经典,其中《千金方》专辟食疗篇,是现存的最早的营养学专论。

修身养性之道是孙思邈在中国医学中最杰出的贡献。他非常重视精神调养,认为一个人应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欢过极,以免出现“悲能伤肺”、“大喜伤心”的局面。他还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要注意节制饮食,保持膳食平衡;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甚至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伤胃、伤肝等不良后果。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

孙思邈认为节欲保精对养生尤为重要,他说“常固精养气不耗,可以不老”。现代的一些研究也表明,性爱时的刺激和运动会导致肾上腺素产生。这些荷尔蒙还能提高皮肤的透明度,使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此外,性爱对心和血液循环系统有裨益,还可减少压力,消除紧张,舒缓经痛,帮助延寿,促进男女生殖系统的健康,等等。

不过,性爱虽然有益健康,但纵欲过度却会适得其反。衡量性生活频度是否适当的客观标准是,第二天早上是否精神饱满、身心愉快。如果在性交后第二日或几日之内,出现以下情况,又查不出其他原因,就可认为是过度了,就应当有所节制,适当延长性生活的间隔时间。

1.精神倦怠,委靡不振,无精打采,工作容易感到疲乏,学习精力不集中,昏昏欲睡。

2.全身无力,腰酸腿软,懒得动,头重脚轻,头昏目眩,两眼冒金星。

3.面色苍白,两眼无神,神态憔悴,形体消瘦。

4.气短心跳,时出虚汗,失眠多梦,不易入睡。

5.食欲减退,不思饮食,胃纳欠佳,并有轻度恶心感。

《内经》指出:“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这是早衰的重要原因。孙思邈对此更有深刻的论述:“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以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或疾病而媾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胎伤孩病而跪,未及坚刚,复纵情欲……当今少百岁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他认为房事太过,不仅会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优生优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发育。所以,孙思邈主张养生必须节欲。

孙思邈的养生思想比较全面,既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养生精髓,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备受历代养生家和普通百姓的重视和推崇。

司马承祯:静心、除欲、乐观处世

司马承祯(公元646~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又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唐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书画家。他是陶弘景的四传弟子,师从潘师正,学到了符篆及辟谷、导引、服饵法,后居住在天台山玉霄峰,成为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著有《坐忘论》1卷、《天隐子口诀》、《天隐子养生书》1卷、《采服松叶等法》1卷,享年89岁。

他的养生专著《天隐子养生书》和《坐忘论》,以老、庄和其他道教经典为依据,并吸收了儒家正心诚意和佛教止观、禅定等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修炼方法,自称为“安心坐忘之法”,其中心思想是“守静去欲”,对后来的道教理论和宋明理学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道教养生思想的发展,并为此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司马承祯的养生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静心为养生第一要务

司马承祯认为,心神是生命存亡的根本,若心神虚静至极,意志平和,心旷神怡,那么精气则可内敛充盈,形体强壮,抗邪防病,尽享天年;而若心神躁扰过度,必然会损耗精气,伤及脏腑,损寿折年。所以,他主张养生就要静心安神。至于如何做到静心安神,司马承祯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首先要安养除病,如果身上总有病,心又怎么会静下来呢?其次要对生活中的杂事不想不求,淡泊名利,以超然的心态看待生死。最后要能够宽容处世,不要计较成败得失,这样心才能平静。

2.自然恬淡、少私寡欲有益养生延年

司马承祯认为修道有七个阶段,即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其中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等五个阶段,都强调主静去欲的重要性。如果整日热衷于名誉、地位、财富等,患得患失,沉溺声色,则必会伤德损寿,招致灾害。只有自然恬淡、少私寡欲的生活,保持清净虚明、无思无虑,最终才能求得生理上的健康长寿。

3.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司马承祯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所以,他非常注重心理的治疗和精神的修炼,建议在静心、除欲的同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控制情绪波动,不受外界干扰,静心灭念,始终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从心理健康入手而达到生理健康。

司马承祯认为,人在社会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灾难、挫折,应正确看待贫困、疾苦,尽量地减少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的精神变动,保持性格开朗,乐观愉快。对待生活,对待生死,对待物欲,应豁达大度,知足不争,心气平和,以平常心看待一切。

总之,司马承祯认为,只要做到静心、除欲、乐观处世这三点,就可以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实现益寿延年的愿望。在当时,他的这一养生思想对道教养生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今天看来,同样也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丘处机:精于四季养生的“神仙”

丘处机(公元1148~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我国道教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元代著名的道学家、旅行家、养生学家和文学家。长春子博览群书,熟读医籍,明阴阳五行,知脏腑经络。主要著作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磻溪集》等。成吉思汗见他善于养生,年过古稀时,仍身健体壮,精神矍铄,尊他为神仙。公元1224年,丘处机返抵燕京,主持白云观。清乾隆皇帝为白云观丘祖庙所题:“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是对丘处机一生的高度评价。其道家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的文化有深远影响。

丘处机的养生论,至今仍不失其养生保健指导作用。在《摄生消息论》中,丘处机继承了老子“顺任自然以养生”的思想,提出了顺应春、夏、秋、冬四时,阴阳、五行的变化以养生的观点,他认为,春季起居,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夏季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要“早卧晚起,以待阳光,祛寒就温,毋泄皮肤”。

在精神调养方面,丘处机认为,春季应在美好的环境中,放松自己,使身心感到舒畅,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夏季应调畅呼吸,静养心气,使心中清凉,以适应夏天长养之气。秋季顺秋天收敛,要求情绪安宁,勿使神气外泄,保持肺气清新。冬季保持精神愉快,节嗜欲,止声色,使精、气、神得以内收,以应冬天蕴藏之气。

为了适应气候及环境的变化,丘处机认为,春季寒暖不定,不宜立即脱去棉衣;夏季天气炎热,但也不可因为炎热就在过廊、弄堂等处纳凉,认为“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秋季凉燥,秋气清肃,万物衰变,须予当令之时渐增衣被,敛阳养阴,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气;冬季寒冷,要注意住处和身上衣物的保暖,还要调节饮食,老人更不要感染风寒。

丘处机还主张通过练身的方式使身体保持健康,如春季,在睡之前及清晨醒后,叩齿三十六次,可以固肾疏肝,使神清气爽;夏季,在无风处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但一定要轻柔和缓;秋季清晨,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可以达到明目的效果,以应秋之收敛及肺脏清肃通调之气;冬季,则于每日晨起及睡前,坚持按摩两脚脚心,可益肾阴,壮肾阳,以应冬之蕴藏之气。

在饮食上,丘处机亦主张要顺应四时之需。如春季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夏季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秋季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季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丘处机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与现代养生所倡导的方法是非常一致的,具有实用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佛教养生:修禅调心,超越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