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19781600000034

第34章 向民间长寿老人学习养生之道 (1)

向一代风云人物学养生

毛泽东:热爱运动,饮食有度

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工作忙碌,从没有顾及养生的问题,更谈不上刻意追求养生之道,但他生活中的很多习惯及嗜好却是极好的养生方法。毛泽东在72岁高龄之时,还率众泳渡长江,不难想象其身体状况。有一次,毛泽东谈及自己的养生之道时,总结出了“热爱运动,饮食有度”的健康八字诀。

毛泽东身体的强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运动的热爱。毛泽东喜欢散步,尤其喜欢饭后散步,他还特别喜欢游泳,72岁时还能畅游长江,其高超的游泳技艺已是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他不仅经常进行冷水浴,而且经常参加冬泳,他的体温调节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提高了自身的内分泌功能,使脑垂体功能增加,从而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毛泽东在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荤素比率约2:8。素食饮食的纤维素摄取量较高,除可预防并改善便秘外,还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另外,毛泽东有吃茶叶的习惯。茶叶所含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近400种,茶碱、黄酮类、鞣质挥发油是其中的主要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它们都有抗癌、抗衰老作用。饮茶只能吸收茶叶中的水溶性成分,而不溶于水的成分都被丢弃了,饮完茶再把茶叶吃下,可谓物尽其用。研究表明,喝茶对癌症有预防作用,茶叶中的生物碱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吸烟会诱发多种癌症,毛泽东一生嗜烟,很可能是吃茶抵消了尼古丁的致癌性,因为茶叶中的多元酚可与尼古丁形成不溶物而排出体外。

朱德:坚持锻炼,情趣高雅

朱德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戎马一生,献身革命,由于重视养生保健,得享90岁高龄。其健身养生方法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坚持锻炼

朱德元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除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习惯外,还自编了一套健身操,且从未间断锻炼。他爱打球,特别是篮球,在延安时期就常和战士一起“抢”球。他喜欢爬山,住在北京时,周日必上山,畅游万年寺。他还是游泳能手,89岁高龄时仍能下水畅游。

2.勤恳工作

战争年代,朱德同志领导人民军队南征北战;建设时期,他的视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作虽然很累,他却乐此不疲,88岁高龄时还能登上舰艇去检阅海军将士。忘我的工作加上有序的生活,造就了他十分健壮的身体。

3.爱好广泛、情趣高雅

朱德元帅每年在外视察工作的同时,必研究当地的森林、土地、石林、岩洞、古刹、山川,也欣赏名画、木雕,有时还在古刹与僧人谈经论诗。他酷爱书法,字迹苍劲有力。他喜欢下棋,常与彭德怀、陈毅等同志切磋棋艺。

此外,他还十分爱好地方戏曲,如京剧、川剧等,有时还会唱上几句。他研究《兰花谱》、《花经》等,并亲自栽培花卉。

从朱德的养生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身心兼修是长寿的必选之路。

邓小平:心态乐观,注重食补

邓小平是中国的一代伟人,他为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伟大的功绩与他健康的体魄是直接相关的。他75岁健步登上黄山,80多岁能在大海中畅游一个多小时。他享年93岁,在中央高级领导人中,像邓小平这样长寿且体质一直很好的并不多见,就是在世界伟人中也不多见。

邓小平的长寿得益于他科学的养生之道。首先是一直保持乐观心态。邓小平一生经历坎坷,除政治上“三落三起”外,个人生活与家庭成员也屡遭不幸,但他在逆境中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极大地保证了他身心的健康。

另外,小平同志讲究饮食营养,主张食补,是其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曾对他的一日三餐做过记录:早餐爱吃鸡蛋、馒头、稀饭、泡菜;午餐、晚餐常是两素、一荤、一汤。他生活很有规律,每天7点钟起床,到点就开饭,早餐7点半,午餐12点,晚餐6点半,而且不随季节变化,几十年一直如此。除了请客,邓小平从不主动向厨师点菜,也从不挑食,厨师做什么,他就吃什么,只要营养平衡就行。食谱的营养搭配,他则完全听从保健医生的意见。相比之下,有些人社会地位提高了,立即想到的就是把过穷日子时没吃上的好东西补回来,乱吃补药,每顿饭都要大吃大喝,结果造成营养失衡,疾病缠身。

正是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习惯让邓小平在时代的动荡与沉浮中处变不惊,也正是这些让他面对生活上的变故泰然自若,最终成为一代伟人并得以高寿。

张学良:钓鱼消遣,森林养生

1936年12月,张学良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其重大意义历史学家已有公论。然而此次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却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国民党从大陆溃败后,他又险些被蒋介石泄愤处死。但是在这样的逆境中生活,张学良却活到了101岁的高龄,他的长寿之谜遂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

张学良获得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就是钓鱼养生。电影《西安事变》一开始,就有一个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在特务监视下默默垂钓的镜头。可以说,垂钓生活,贯穿了张学良将军的大半生。张学良被软禁在湖南凤凰山时,有一大乐趣,就是钓鱼消遣。他经常漫步到山脚河边垂钓,有时没钓到鱼,也得买一条鱼挂在钩上。有一次他去钓鱼一无所获,就买了一条4斤多重的鱼挂在自己的钓钩上,放在河里观赏。

钓鱼可以松弛紧张的情绪。钓鱼时,人的眼、神专注于水面浮鼓的动静,意识完全沉浸在水面上鱼漂的一抖一动中,大脑皮层只有一小部分在兴奋和活动,大部分脑细胞得到了休息,所以钓鱼能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健身作用。尤其当“鱼漂送起,竿弯满月”时,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钓出水面,必然会产生兴奋感,不良心境和疲劳烟消云散。所以,钓鱼能解乏、清肺、养性、顺气、增加食欲。古人还将垂钓发展成人生的存在方式和自身的生命状态,以至泛化出了禅意,就是说在流失的岁月中参悟了人生的玄机。张学良在特务“监护”下的垂钓中想到了古代的端静禅师,禅师自称“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表示自身五大皆空,心无挂碍。张学良就是这样逐渐超脱了烦恼。

张学良被软禁后,他的一生便与森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他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恢复自由前,张学良一直被软禁在山里,1990年获得人身自由后,张学良定居美国夏威夷。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山清水秀,水质好,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绿树成荫,含氧丰富,空气新鲜,负离子浓度高;而且几乎没有工业污染和噪音公害,适宜人类生活,为长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张学良是个豪爽、大气、有血性的汉子,他没有辜负大自然的恩赐,尽情享受着身边的自然环境,住在山中,人和山相得益彰。山中多森林,色彩斑斓的植物能让人的心理平衡,产生美感,从而消除疲劳。森林中松涛鸟鸣,具有城市噪音不可能有的安神作用。植物叶子能够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空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呼吸含氧高的空气,可以净化心肺。森林地带云多、雾多、雨多,冬天森林内的温度比外面高,夏天则内部温度比外界温度低,气候平稳宜人,不至于使人因为炎热而损耗津液,或者因为寒冷而损耗阳气。

张学良晚年时,森林浴开始流行,心态年轻的他很快也学会了这一新鲜事物。所谓森林浴,就是到树林中去感受那里特有的气息,享受森林的滋润。树木自然散发出一种木屑香气,其主要成分是菘萜、柠檬萜,具有松弛精神、稳定情绪、降低血压的作用。林中小溪的流水声、触摸树皮时的感觉也会让人心旷神怡。

如果说蒋介石囚禁张学良,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扼杀了少帅的满腔抱负,使张学良被迫过起了赋闲的生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张学良将军被禁,也免去了军旅生活的鞍马劳顿,更不必思虑政治上的得失,反而成就了他的提前“退休”养生。

宋美龄:清水灌肠,及时就医

中医学认为,“毒”侵害人体、阻滞气机、耗气伤津,使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关系失调,从而导致人体阴阳偏衰或阴阳失调。

宋美龄并没有便秘,但她每天都坚持睡前灌肠。用清水灌肠,这样保持了肠道下部如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等部位的清洁。

除了坚持灌肠外,宋美龄还有一个长寿秘诀:身体稍有不适,立即去看医生。这样,她的疾病就容易在早期发现,能够获得早期治疗。由于未生育过,她患过乳腺癌,动过两次手术,但是在早期发现并治疗的,病情控制得很好,基本痊愈。

宋美龄活了106岁,足见其养生之道的成功。直至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的头脑仍很清晰,除了听力、视力有所下降之外,基本算是个健康的百岁老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的心态比较好,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使她在精神受到打击时挺了过来,使她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心平气和。

外界一度盛传宋美龄用牛奶洗澡,事实并非如此。她每天在睡前要洗澡,但是,绝不会用牛奶这种高浓度的液体洗,不过是洗浴后涂一点牛奶护肤罢了。

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宋美龄重新开始学画画,而且逐渐成为她最喜欢,也是她最下工夫的晚年业余消遣。说到国画,宋美龄认为:“在全世界的艺术中,中国画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画与诗融为一体,两者使中国文化更为丰富。对中国画有素养的人们,都能沉醉于画中所传达的一种幽美沉静的音韵与蕴藏着的无比的智慧。中国深含诗意与灵感,更含有高度的文学性,并具有深刻的和谐性,且又能使人们感受宁静的吸引力。此即中国画之能超国界的性质。”在中国台湾、在美国,她都经常练习绘画,直至晚年因视力、精力不济才停笔。

看文人雅士如何养生

郭沫若的“静坐”养生健身法

郭沫若是我国文坛巨匠,他寿高87,这在很多长寿的人中间不是一个很高的年纪,但是相对于郭老的身体素质来讲,能达到这样的寿命已经很不容易了。郭沫若幼年时曾患过一场重病,青年时期留学日本又患过伤寒,致使两耳失聪,但他有自己独特的养生方法——静坐,这对他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起到了重要作用。

郭老的静坐,最早要追溯到20年代初期。1914年初,他东渡日本留学,由于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心悸、乏力、睡眠不宁且夜多噩梦,一夜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记忆力受到严重损伤,经常感到头昏不堪、筋疲力尽。后来,郭沫若偶然在《王文成公全集》上读到了王阳明先生以“静坐”法养病健身的故事后,他就试着每天清晨起床与晚上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并且每日读《王文成公全集》10页。就这样,不到半个月时间,以前的各种症状都有所缓解,他的睡眠质量大有好转,胃口变好了,渐渐地竟连骑马都不感到累了。“静坐”在郭沫若身上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他曾意味深长地说:“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我们以静坐为手段,不以静坐为目的,是与进取主义不相违背的。”

“静坐”健身法使郭老的身体由弱变强,从而实现了高寿。郭老的养生法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身体的强弱并不能决定寿命的长短,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健身方法,并一直坚持下去。

马寅初:心境开阔,断食养生

寿高101岁的马寅初先生,是当代著名的爱国人士、经济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校长。马寅初教授曾因其《新人口论》和率先提出的计划生育建议,受到错误批判。尽管马老一生坎坷,但由于他顺应环境,善于养生,不仅等到了恢复名誉的那一天,而且成为人们尊敬和钦佩的百岁老人。

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都是百岁寿星。马老曾经用五句话概括自己的养生要诀:“吃食素淡,心境开阔,坚持锻炼,苟无他故,必活百年。”在马老的养生方法中还有一个妙招,就是在一个星期内,有两天不沾饭菜,仅以水果代餐。这个饮食习惯在我国百岁老人中,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

马寅初先生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但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他的长寿来自于他的心胸开阔以及坚持真理的精神。

苏局仙:热爱书法,心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