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清华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19780000000028

第28章 绽放美好的情感人生(1)

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永远鲜活生动的话题,在清华园中,很多名人的情感故事堪称人间绝唱。这些故事中蕴含着他们对于个人价值的苦苦求索,对于情感的深透体会和对人生的独特认识。金岳霖苦恋林徽因,陈寅恪与吴宓的灵魂之交、季羡林对故乡的思念,都是绝好的例证。

爱的真谛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钱三强成了名人之后,对子女的要求还是非常严格,他教育孩子们在生活上要低要求,学习上要高标准。他用周总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名言教育孩子,说“周总理的这个思想,无论对客观的知识,还是对主观的个人,都是极其深刻的”。在他的带动下,钱三强全家上下好学成风。人们平时踏进钱家门槛,都会不由得放轻脚步、压低嗓音,因为这个家里的每个人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作,或者在听外语广播,没有一个是无所事事的。

钱三强夫妇工资收入比较高,可他们对孩子在生活上的要求却很严格。1968年,小儿子钱思进到山西新绛县插队,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难,写信向父母诉苦。钱三强回信教育儿子:“你大了,不能总依靠父母,要独立生活,学会自己走路。”

于是钱思进便发愤学习,在农村不管每天劳动多累,都坚持在小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72年,他终于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钱思进请求爸爸出面替他说话,帮他转到物理系。钱三强不同意用他的“牌子”来满足儿子的要求。于是,钱思进听从父亲的教诲,抓紧业余时间自学物理,1978年,他通过考试,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钱思进上大学后,依然穿一身洗得发白了的蓝布衣服,脚穿布鞋,背一个旧帆布书包。有人劝钱三强不要对孩子太“抠”了,钱三强却说:“钱多了,对孩子没好处,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包袱。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靠父母是不行的,要学会自己走路。”

点石成金:

什么是爱?爱不是一味地去保护、怕自己所爱的人受到外界一点的伤害而让他失去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爱也不是一味地溺爱,将所有的事情都替所爱的人来担当;爱更不是一种纵容,因为爱,所以爱他所有的错。真正的爱是让你所爱的人独立,帮助你所爱的人去成长,与你所爱的人一起经历风雨的洗礼。

人生无处不浪漫

吴宓与他同时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雪莱式的浪漫主义者。在这一点上,他与创造社的郭沫若、新月社的徐志摩相通。他爱过多个女人,但绝无亵渎之心,他视爱情为神圣,还曾将自己所爱的女人及写给她们的情诗披露报端。这种惊人的坦诚为庸人所骇异,成为三流小报的热门话题。但吴宓却在众人的讪笑之中,将自己的爱情升华到宗教的境界。东方“海伦”的所指已经变得不重要,她的“所指”已升华为人生一切美好理想的象征。“道心重系千钧发,情网柔索万缕丝。”吴宓通过个人的“道心”与“情心”的相荡相激,实现了“情道相通”,犹如意大利诗人但丁笔下的俾雅丽德,既是情人又是天使。宗教、爱情和艺术在极境上融合为一。吴宓对“情道相通”的思考,反映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忧国忧民的传统意识与个性解放的西方思潮夹击下的两难困境及试图“会通”中西文化而创造理想王国的努力。

点石成金:

吴宓能够将爱情升华到宗教的境界,升华为人世间一切美好理想的象征,说明他确实拥有了一种诗人般的浪漫情怀。是的,爱情是一种美好的生命体验,是世界上亿亿万万种美丽事物中的一种,它表现了人对生活的挚爱,与其他一切形式的丑恶与占有无关。

问世间情为何物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岳霖先生,他对林徽因的痴恋可谓是“三洲人士共惊闻”。

梁思成与林徽因经常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读书约会,徐志摩也常凑过去和他们聊天,梁思成不愿受到骚扰,于是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大大地写着“Loverswanttobeleftalone”(情人不愿受扰)。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向来坦诚相待,一次她十分苦恼地告诉丈夫,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该如何取舍。梁思成听到这番话,内心颠簸,终夜苦思,第二天一早眼圈晕黑,决定把抉择权完全交给妻子。他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挑选金岳霖,我将祝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将梁思成的这番话说给金教授听,大逻辑学家面对千载难逢良机,选择弃权:“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也是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与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林徽因死后金岳霖仍旧独身。有个金岳霖钟爱的学生,突受婚恋挫折打击,萌生了自杀念头。金岳霖多次亲自去安慰,苦口婆心地开导,让那学生认识到:恋爱是一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只是恋爱过程中一个阶段,因此,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最后,这个学生从痛不欲生的精神危机中解脱了出来。

林徽因死在同仁医院,就在过去哈德门的附近,时年51岁。

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此处的“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这“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日、丰硕与富饶,金岳霖“极赞”之意,溢于言表。金岳霖回忆追悼会的情景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开的,我很悲哀,我的眼泪没有停过……”

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点石成金:

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真正懂爱情的人:爱情意味着无悔的付出、自我牺牲以及恒久的忍耐精神。最深的感情一定伴随着最高的理智,它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贪婪的享受,更不是自私自利的占有。

顾毓求的赤子深情

顾毓求是清华大学著名的机电系教授,他是一个非常注重亲情的人,他还写过一本关于亲情的小说,书名便是《我的母亲》,由此可见顾教授对母亲的那份赤子深情。

这本书按现代的说法,应属于纪实小说一类。书中叙述作者母亲的种种好处,直到因患当时难医治的血崩经抢救无效而去世。书中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便是详述了在母亲去世后年轻的顾先生极其悲痛的情景。那时,顾先生常做梦,在梦中还改编了几句唐诗,大致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

梦魂不许相周旋。

亲恩未报身先死,

常使儿曹泪满襟。

书中最后写到年轻的顾先生去学校上课,在课堂上,老师在讲了些什么之后,最后说道:“可惜我的母亲已经去世了!”顾先生当即站起来也说:“我的母亲也去世了。”说罢,师生两人就在教室中抱头痛哭起来。这就是这本书的结尾。

点石成金:

亲情是这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纯的感情,我们从出生便活在亲情那无私而伟大的爱的包裹之中。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地付出与给予,而我们作为子女的更是应该对父母的爱表示感谢并尽全力去回报,千万不要等到没有机会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人生难得一知音

人生总要交友,这是不足为奇的,但如吴宓与陈寅恪这般长达五十年之久、情同管鲍般的师友风谊,恐怕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陈、吴是在哈佛相识的,继而清华共事、联大流亡、燕京授业,即使在南北暌隔之后依然保持着书信联系。如果说前二十几年主要是学问上的切磋、事业上的联手的话,后二十几年,即陈寅恪目盲足膑、吴宓情亡道损之后,二人则如“同是天涯沦若人”,虽远隔万里仍相互牵挂,而目的仍在于坚持他们毕生追求的文化理想。据吴宓日记载:在1969年陈去世后,吴宓仍于梦中与老友交流思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过是摔碎了自己的瑶琴,而吴宓却仍在梦魂中与知音萦绕在一起,两情依依乃至于此!究竟是一种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心灵结成一体?这是令人掩卷后不能不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