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诗词赏析
19776500000027

第27章 咏志与咏物诗(3)

接下作者用一个“望”字承上启下,既望千里万里,又望北国特有的景色。首先作者遥看长征内外,看到的是茫茫无边的积雪,这呼应了“万里雪飘”;然后作者又看到黄河被冰雪覆盖,失去了平时波涛滚滚的声势,这呼应了“千里冰封”。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城则是雄伟创造力的象征,作者在这里点出,不仅显示出祖国的地域辽阔和历史悠久,还有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的之意。

看完长江和黄河后,作者又看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被冰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看上去就像银蛇在舞动;被冰雪覆盖的高原起伏不平,看上去就像蜡象在奔驰,一“舞”一“驰”,把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成了动态,使北方冰雪中的群山和高原显得生机勃勃。面对这样的景象,作者产生了它们“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感觉。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示出一种大无畏的抗争精神。

眼前的雪景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但是作者似乎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巧妙地用“须晴日”三个字使词的上阕转入另一种境界。“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作者想象雪后天晴,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上,就如同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以这样的奇想为上阕做结,就使他描写的雪景图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

词的下阙作者评论历史,抒发自己的情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句是对“北国风光”的总结,后句中的一个“引”字,引出了为多娇的江山“竞折腰”的英雄人物来,使全词转到对英雄人物的评说上来。作者用一个“惜”字领起七句,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赫赫功业的人物作为“无数英雄”的代表,既说他们竞相向这壮丽河山“折腰”,又评论他们的历史局限性:有的“略输文采”,有的“稍逊风骚”,有的“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也是作者间接地对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主义进行批判。

接着,作者用“俱往矣”三字,结束了上文所叙的已经过去的几千年历史,总述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引出今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的高潮部分,意思是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的江山完全称意,这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肩负历史使命的自豪感和完成历史使命的自信感。

这首词境界高远,气势宏伟,景象非凡,作者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抒写祖国山河的壮丽,然后评古论今,评价封建人物,赞美革命英雄人物。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这就使全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初稿对照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多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绝代姿容,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她在丛中笑——《卜算子①·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②咏梅词,反其意③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④,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⑤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⑦。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附:陆游原词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题解

1961年前后是新中国最艰难的岁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极其险恶的国内外环境。在国内,“大跃进”失败后,中国又连续出现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国外,反华势力在正紧锣密鼓地加快反华的步伐,美国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前苏联奉行大国沙文主义,背信弃义地撕毁了所有援华合同,撤走了所有专家。一时间整个中国上空乌云滚滚,中国人民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1961年,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在闲暇时他读到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是“反其意而用之”,写了这首词,意在鼓舞中国人民蔑视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双调,44字。

②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③反其意:把诗的意境倒转过来。

④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⑤犹:初稿为“独”,改后与“已是”相对,意蕴深远。

⑥俏也不争春;初稿为“梅亦不争春”,改后与上句的“俏”字相呼应,使上下阕语调连贯。

⑦她在丛中笑:初稿为“她在旁边笑”,改后显得淡雅,也能更好地表现梅花的高洁精神。

赏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上自帝王贵族,下至平民文士,咏梅之作层出不穷,但由于受到时代的制约和阶级的局限,这些咏梅作品抒发的大多是个人的忧愤和抑郁,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也大多是悲伤、消极的,即使像陆游这样的爱国诗人,在其爱国主张遭到压制后,也通过一首《卜算子·咏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愤抑郁,而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反其意而行”,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的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在咏梅词中,毛泽东的这首词可谓是别具一格。

开始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为我们揭示了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暮春的风风雨雨送走了春光,严冬的漫天大雪又把新春迎接回来。春天的离去总会让人感到失落和伤感,但是我们也应该想到,用不了多久我们又会“飞雪迎春到”,在这里作者暗示一个道理,那就是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一样,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艰难险阻,但是只要我们经得起风雨和严寒的考验,就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银装素裹,严冬的痕迹还未消退,悬崖上的百丈坚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已经早早地流露出来,那就是冰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这两句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表现出梅花对寒冷环境的蔑视和挑战,这里的梅花是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革命战士的象征。词的上阕一反陆游原词悲凉愁苦的情调,为我们展现了梅花傲立百丈冰崖的崇高境界与俏丽动人的优美形象,洋溢着乐观无畏的斗争精神。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下阙一开始,作者就用顶针的手法过渡,不仅使上下阕衔接得更加紧密,还把梅花卓尔不群、不骄不傲的品格表现出来。可以想象,经历了寒冷的冬天之后,人们猛然间看到在冰雪中俏丽的梅花时,将会多么欢喜。与群芳相比,它是最引人注目的,可它那么谦逊,没有一丝一毫的骄矜自得,这是何等的气度!作者在这里将梅花充分地人格化,并且赋予其崇高的品格,让读者读后感到格外亲切。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后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加完美。等到大好的春天到来、满山遍野山花灿烂的时候,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享受春的温暖。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独占春色,这种坦荡无私的胸怀、淳朴谦虚的性格不正是革命领袖和真正马克思主义战士崇高风格的体现吗?

总体来看,这首词格调明朗轻快,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梅花鲜明生动的品性,语言平易流畅,显得清新自然。作者以自己的革命经历和具体感受,选取梅花这一形象,创造性地塑造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形象,可是说这首词开创了我国咏梅诗词的一个新境界。

初稿对照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独有花枝俏。

梅亦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旁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