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19776100000015

第15章 修心禅(12)

大佛听后思索了一会儿,微微一笑,然后,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也不必艳羡我,你知道吗?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难忍能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痛得不停喊叫!”

大钟听后,若有所思。

忍受艰苦的雕琢和捶打之后,大佛才成其为大佛,钟的那点捶打之苦又有什么的呢?忍耐与痛苦总是相随相伴,而这样的经历,却总是能够将人导向幸福的彼岸。

当寺庙中的大钟依然每天承受着撞击和捶打时,故事中的那支铅笔,究竟勾勒出了怎样动人的线条呢?

身后的世界是“回头”的世界

在一般人的感觉里,人生是向前进取的,退后的人生是失败的。但是在佛教里,向前的人生是半个世界,退后的人生也是半个世界,向前的世界是个窄门,向后的世界更宽广。

——星云大师

海里有一种马嘉鱼,肉质鲜美,甚为渔人所爱。马嘉鱼常潜藏于深海之中,不易捕捉,但是在春夏两季生产幼鱼时,会随着潮水浮现于水面,这是渔人捕捉的好机会。

马嘉鱼行动敏捷,聪明异常,若有一点风吹草动,便会立刻逃之夭夭。但马嘉鱼有个致命的弱点,便是生性倔强,不知进退。渔人深知马嘉鱼的弱点,就将其赶往一面网中。

马嘉鱼游过来,一旦碰到网,就愈朝着网往前行;愈陷愈深,就愈恼怒,于是鳃也张开了,鳍也展开了。就这样,它被挂在网的眼孔上,无法挣脱,只得束手就擒。

人自然应该比马嘉鱼聪明得多,但很多人却像马嘉鱼一样,只知前进,不知后退。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半个世界。

事实上,人生的时空本是圆的。所以我们的世界,不仅只有前面的半个世界,在我们身后还有另外半个世界,叫做“回头”的世界。

有一句形容农夫插秧的偈语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星云大师说:“懂得给自己留条退路,遇事才有转圜的空间,如果处处将自己限定,将永远走不出自设的死胡同。”

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一种积蓄的生命姿态。君不见,运动健将在冲跳前往往有后退的姿势;拉弓射箭必须架弓在弦上,呈屈退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跳得高、射得远。

为人处世,亦如同参禅。退却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才会爬得更高。

以退为进,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退步并不是忍让和怯懦,而是坚韧和刚强,真正的大丈夫是能屈能伸的,退只是表象,蓄势待发才是本质。

退步本身就是在前进,退是在积蓄前进的力量,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位学僧斋饭之余无事可做,便在禅院里的石桌上作起画来。画中龙争虎斗,好不威风,只见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但学僧描来抹去几番修改,仍是气势有余而动感不足。

正好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见到学僧执笔前思后想,最后还是举棋不定,几个弟子围在旁边指指点点,就走上前去观看。学僧看到无德禅师前来,就请禅师点评。

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外形不错,但其秉性表现不足。要知道,龙在攻击之前,头必向后退缩;虎要上前扑时,头必向下压低。龙头向后曲度愈大,就能冲得越快;虎头离地面越近,就能跳得越高。”

学僧听后非常佩服禅师的见解,于是说道:“老师真是慧眼独具,我把龙头画得太靠前,虎头也抬得太高,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借机开释:“为人处世,亦如同参禅的道理。退却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才会爬得更高。”

另外一位学僧有些不解,问道:“老师!退步的人怎么可能向前?谦卑的人怎么可能爬得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对他说:“你们且听我的诗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你们听懂了吗?”

学僧们听后,点头,似有所悟。

无德禅师此刻在弟子们心中插满了青秧,不知弟子们是否看见了秧田的水中天?

星云大师说,世上有的人只知道前面的世界,只晓得向前迈进,却不知后面还有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尤其是很多年轻人,他们正处于朝气蓬勃、极富冲劲的年纪,往往就会遇到困难不懂得转身,不懂得回头,经常撞得鼻青脸肿。但是进是前,退亦是前,何处不是前?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或前路不通时,与其固执地困守在原路,不如回过头来,寻找另一条通途,既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人常有一种错误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殊不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有时候,退让并不是完全消极,反而是积极转进。就像日本的一位禅师所做过的譬喻:“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

好运气,等不来就去创造

机会不是完全靠别人给予,也不会有上天赐予,机会还是要靠自己创造。

——星云大师

人人都渴望得到好的机会,好机会不仅是通向成功的起点,更是每个人获得快乐心情的契机。但是,好机会却往往“千载难逢,万劫难遇”。所以星云大师曾说,所谓机会,需要缘分,也需要争取。那么,机会在哪里呢?

“机会在心里,在能力里,在理想里,在结缘里。”

仔细体悟法师对机会的解释不难发现,大师认为得机遇既需要缘分,也需要个人能力来支持,需要个人去树立理想,主动争取机会,取得成功。所以大师才敬告世人,不要光顾着等待,也别忘了争取。

生命的消亡来自懒惰和等待,“守株待兔”的事情并不会每一天都发生。人生是由一个个机遇中度过,而人本身是在抛弃一个个机遇中度日。因此想要有一番成就,过一段精彩的生命历程,就必须要主动去为自己争取出路,抓住那些让自己施展拳脚的机会。

古谚说得好:“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一个人有学富五车的学问,有统帅众人的才干,也要有合适的机会让他展现,否则他也不过是不被人重视的庸常之辈。在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那些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幸运也会从后窗进来。只有敢于冲锋、主动进攻的人,才能发觉并抓住胜利的时机,人生当中,并不总是存在掉到等待者头上的机遇之果。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见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老农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老农是个坐等机会者。虽然好运有时候会光顾他,但不可能永远都是,他坐在树墩下不过是在浪费时光。

伟大的成就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痴等的人们。而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如果你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就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星云大师说:“机会不是完全靠别人给予,也不会有上天赐予,机会还是要靠自己创造。”

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正如樱树那样,虽在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而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养精蓄锐。人在待机之时,不能放松养精蓄锐的积累,还要时时窥测方位,审时度势,以寻求利于自身发展。机遇这东西稍纵即逝,好运也不是常常都有,人们单单去发现它远远不够,还有懂得利用它,同时为自己制造更多的机遇。我们应有这样的意识,机会并非均等,它出现的几率也是未定,但强者往往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稳稳地把握住生命的航向,为自己拓展一条更好的出路。

就像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的话:“人们总是把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运气,我不相信运气。出人头地的人,都是主动寻找自己所追求的运气;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去创造运气。”

生活长久,机运一时。行动宜速,享受宜缓。机遇是一次次偶然的爆发,人们如不行动迅速,待到错过才捶胸顿足,就于事无补了。

懂得变通,不通亦通

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制胜之道,不在于屈敌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

——星云大师

行走中的人,既要能够看到远处的山水,也要能够近看自己脚下的路。“不计较一时得失,基于全景考虑而决定的变通”,往往是抵达目的地的一条捷径。

星云大师为身陷困境中的人们指出了一种明确的解脱之法:变通,既是为了通过,更是为了向前。

穷则变,变则通。佛教说人生本是苦海,人生亦有妙境。生命的长途中既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小路,聪明的人既向往大道的四通八达,也憧憬小路上的美丽风景;生命的轮转中四季交替,既有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明媚春光,也有银装素裹万木凋零的凛凛冬日,万物生灵随着季节的轮转调整着自己的生存方式。

在生命的春天中,我们尽可以充分享受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而遭遇寒冬之时,要及时调整步速,不急不躁地把握住生命的脉搏。

人的一生,总要经风历雨,横冲直撞,一味拼杀是莽士;运筹帷幄,懂得变通才是智者。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穷人家境拮据,妻子又体弱多病,不得已向富人借了很多钱。年关将至,穷人实在还不上欠富人的钱,便来到富人家中请求他拖延一段时间。

富人不相信穷人家中困窘到了他所描述的地步,便要求到穷人家中看一看。

来到穷人家后,富人看到了穷人美丽的女儿,坏主意立刻就冒了出来。他对穷人说:“我看你家中实在很困难,我也并非有意难为你。这样吧,我把两个石子放进一个黑罐子里,一黑一白,如果你摸到白色的,就不用还钱了,但是如果你摸到黑色的,就把女儿嫁给我抵债!”

穷人迫不得已只能答应。

富人把石子放进罐子里时,穷人的女儿恰好从他身边经过,只见富人把两个黑色石子放进了罐子里。穷人的女儿刹那间便明白了富人的险恶用心,但又苦于不能立刻当面拆穿他的把戏。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悄悄地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于是,当穷人摸到石子并从罐子里拿出时,他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富人还没来得及看清颜色,石子便已经掉在了地上,与地上的一堆石子混杂在一起,难以辨认。

富人说:“我重新把两颗石子放进去,你再来摸一次吧!”

穷人的女儿在一旁说道:“不用再来一次了吧!只要看看罐子里剩下的那颗石子的颜色,不就知道我父亲刚刚摸到的石子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了吗?”说着,她把手伸进罐子里,摸出了剩下的那颗黑色石子,感叹道:“看来我父亲刚才摸到的是白色的石子啊!”

富人顿时哑口无言。

“重来一次”意味着穷人摸到黑、白石子的几率仍然各占一半,而穷人的女儿则通过思维的转换成功地扭转了双方所处的形势。所以很多时候与其硬来,不如做出变通更有效果。当客观环境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学会变通,才能在绝境中走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生活中许多事情往往都要转弯,路要转弯,事要转弯,命运有时也要转弯。转弯是一种变化与变通,转弯是调整状态,也是一种心灵的感悟。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不断回转蜿蜒,才能克服崇山峻岭,汇集百川,成为巨流。生命的真谛是实现,而不是追求;是面对现实环境,懂得转弯迂回和成长,而不是直撞或逃避。

高山不语,自有巍峨;流水不止,自成灵动。沉稳大气、卓然挺拔,是山的特性;遇石则分,遇瀑则合,是水的个性。水可穿石,山能阻水,山有山的精彩,水有水的美丽,而山环水水绕山,更是人间曼妙风景。

包容不完美,才有完美的心境

一切事物均该留有余地,十全十美至矣尽矣,并不是绝对好。

——星云大师

真正幸福的人生,难以圆满。在星云大师眼中,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喜欢月圆的明亮,就要接受它有黑暗与不圆满的时候;喜欢水果的甜美,也要容许它通过苦涩成长的过程”,人生总是“一半一半”,在人生的乐、成、得、生中,包容不完美,才是真正完整的幸福。

“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白居易曾在《适意》中这样表达过自己对自由生命的向往之情。自古以来,失意的文人墨客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希望能在游玩嬉戏的清逸洒脱中陶冶性情,驱除烦恼。闲来寄情山水,春鸟林间,秋蝉叶底,淙淙流水过竹林;四山如屏,烟霞无重数,荒径飞花桥自横。这般景象之中,也有叶的坠落,花的凋零,但置身其中却能拥有完美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