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19776100000013

第13章 修心禅(10)

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夜晚是黑暗的,只因为众人都不肯为他人提一盏灯笼;夜晚是光明的,只因为有肯为自己提灯的盲人。盲从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心却无比明亮宽阔;正常人虽然耳聪目明,却只顾一己之私。

在黑夜中为他人提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这就是菩萨的心、佛陀的心,是善良的心、动人的心。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利他的行为,却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师父,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爱的徒弟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于是,师父便压抑着自己的遗憾和悲伤,将小和尚打发回家看看父亲。

过了七天,小和尚还没回来,师父以为他已经在家中往生极乐。虽然师父已经断了烦恼,但还是不由得为小和尚年幼早夭的遭遇感到难过。就在这时候,小和尚突然平安回到了寺中。

师父感到很奇怪,就追问小和尚路上是否发生了什么特殊的事情。

小和尚回忆了半天,说道:“在回家的途中,我经过一个池塘时看到一群蚂蚁被困在水中,就捡了一片叶子把它们救上了岸。”

师父听完之后,便又入定观察这个徒弟的命运:原来小和尚不仅除去了夭寿之相,并且有增添了数十年的寿命。

小和尚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蚂蚁的性命,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星云大师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慈悲的力量是可以扭转命运的。

佛教虽然讲命运,但却别于机械的宿命论,所谓“因缘而生,空无自性”,也就是说命运也是因缘生法的,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好的命运则会因为行了善事而更加顺利。所以不要总是期待别人帮助我们,或祈祷命运施舍给我们特殊的福泽,而要去主动帮助别人:当他人身陷泥潭时,伸出一双手;当他人在黑暗中行走时,点亮一盏灯;当他人受到委屈或诽谤时,多说几句话;当他人茫然四顾不知所措时,指引一条路。

无明业火三千丈,唯伤人害己

我现在的心愿是:第一,人们虽然天天都会遇到烦恼,但是千万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去,睡觉了不要烦恼,更不要把忧虑带到明天;第二,不要把不如意的情绪传染给别人,只以欢喜的心与别人交往,把欢喜布满人间。

——星云大师

佛教认为,情绪乃无明业风。做人做事过于情绪化表明这个人心智还不够成熟,“情绪不稳,仿佛只有三条腿的桌子,缺了一条腿,支撑力量不够,基础不好,当然就不稳了。”所以,为了避免被暴力、乖张、嫉妒、愤怒等不良情绪控制,星云大师主张要用感恩、知足、惭愧、反省、乐观等观念来控制情绪。

《周易》中的第三十卦“离”卦中说:“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突然出现一片晚霞,像烈火燃烧的样子,但顷刻之间又消失了,如同被抛弃一样。这种情况就仿佛一个人心中突然升起了无名怒火一般,怒火攻心,片刻之后又归于平静,但嗔火却早已伤害了自己和他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就可能会遭到惩罚,这是情商不高的表现。

情商是认识、管理自己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们常说:“首先控制你自己,然后你才能控制别人。”我们未必想着要去控制别人,但只要想与他人正常交往,就要从管理自我的情绪开始。

一个好斗的武士一天想与一位禅师争辩天堂与地狱之别。禅师对他不屑一顾:“你不过一小丑罢了,不值得我费心与你论道。”

武士恼羞成怒,拔剑而起:“你竟敢如此无礼,看我一剑刺死你。”

禅师缓缓道来:“此乃地狱也。”

如醍醐灌顶,武士惊而顿悟,纳剑入鞘,躬身合十,拜谢点化。

禅师再道:“此即天堂。”

天堂和地狱就在这一念之差,关键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别像那夕阳西下时的晚霞,虽然燃烧出一片晃眼的灿烂,但最终会被黑夜吞噬。

常常会有人这样说:“我生气了,别怪我发脾气!”或“我也不想发脾气,但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于这些人,星云大师认为,除了通过诵经礼佛安抚自己的情绪,还可以通过读书明理来开解自己。

其实,如果一个能够从心底里认识到随意放纵情绪的坏处,就不会总是怨天尤人、情绪失控了。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他工作非常勤奋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自己多么富有,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为什么他从来不会暴跳如雷呢?大家都很奇怪。

许多年过去,他已不再年轻。当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他还是一如既往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房子走完3圈。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爷爷,您年纪大了,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大,您何必这么辛苦呢?”

他笑了笑,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年轻时,我生气、郁闷,就绕着房地跑3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可是现在,我一边走一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这样,我的心又平静下来。我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去沮丧,所以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

这位老人深谙生活的智慧。在生活中,只要与人打交道,就自然会有各种负面情绪滋生,假如任由恶劣情绪控制自己,人生将变得毫无乐趣。被愤怒控制,会因冲动铸成大错;被烦躁控制,会坐立不安,一事无成;被忧伤控制,会日渐消沉,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为什么不学会控制你的情绪呢?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左右我们的心情,不再做悲伤、愤怒、嫉妒、怀恨的奴隶,以一颗积极健康的心去面对生活每一天。

散一散步,到野外郊游,到深山大川走走,散散心,极目绿野,回归自然,荡涤一下胸中的烦恼,清理一下浑浊的思绪,净化一下心灵尘埃,唤回失去的理智和信心;唱一首歌,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或许会唤起你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引发你对灿烂未来的憧憬;读一本书,在书的世界遨游,将忧愁悲伤统统抛诸脑后,让你的心胸更开阔,气量更豁达;看一部精彩的电影,去做一次义工……不知不觉间,你的心就不再是情绪的垃圾场,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比被情绪左右更愚蠢的事了。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好人应该被人歌颂、受人赞美。有一种没用的好人,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过,他不害人,凡事忍让不与人争,能够求本分默默做事。

——星云大师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刻画了一群最普通的人,他们做着最普通的事,说着最普通的话,却又是当时社会中大部分人的真实缩影,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主角方鸿渐和其他几人结伴共赴三闾大学,一路颠簸周折,方鸿渐问男二号赵辛楣:“你经过这次旅行,对我的感想怎么样?觉得我讨不讨厌?”

赵辛楣回答说:“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方鸿渐是一个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的人,他身上集合了当时年轻知识分子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你并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这句话对方鸿渐点评得恰到好处。生活中像他一样的人不在少数,这一句话足以刺痛很多自诩“好人”的人的神经。

星云大师认为姑且可以将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类,但这个分类并不像油和水一样界限分明。好人中可能有坏人,坏人也偶尔会做善事,更何况,好与坏的区分标准是那样变幻莫测。

那么,在星云大师眼里,一个合格的好人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呢?

“仁慈的道德操守、乐群的精明能干、向上的勤劳服务、利众的专业技能”,这些都是构成“好”的部分基本元素,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能完全具备上述品质,更难达到更高的层次——既是好人,还是能人。做事不推脱、肯担当、有主见,能在各种场合协调人际、胜任职位的人不仅是好人,更是能人,星云大师对这类人极为推崇。

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归省禅师刚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米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不知如何是好,一个个面面相觑。

法远主动上前,面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米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禅师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地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

一次,归省禅师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

“已半年多了!”

“给房钱了吗?”

“没有。”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在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布:“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法远能够为他人着想,在众弟子忍饥挨饿的时候,他有魄力召集大家取出应急的米,已经称得上是“好人”;当住持责难的时候,他有勇气主动承担后果;被住持惩罚后,他依然不改自己向佛的决心,吃尽苦头也不以为苦,这种慈悲、魄力、担当、毅力,使他成为一个又“好”又“能干”的人。他肯为人所不肯为、不敢为,才能成人所不能成,继承归省禅师的衣钵。

与此相对照,有一些做事畏首畏尾、不思进取、遇到纠纷明哲保身的人,是星云大师口中“没用的好人”;还有一类人该生气时不生气,该力争时不力争,他们是“没有用的滥好人”。

“人不患无才,识进则才进;人不患无量,见大则量大。”到底是做一个没用的好人,还是做一个好的能人,想必每个人心中自有思量。

星云法语

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里找。

要做行为正直坦荡的君子,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细心,做难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无相。

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世间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善的一半,恶的一半,光明的一半,黑暗的一半,白天的一半、夜晚的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一半一半的世界,我们当然用善的那一半,去净化另外的一半。

人可以没有金钱、名位,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背景,但是不能没有美德,不能没有良心。什么是美德?诚实、信用、庄重、整洁、礼貌、守时、慈悲、正派、风趣、正义、慷慨、幽默、责任、良心。

良心人人本来就有,只是容易忘失,需要找回。做事之前,必须先摸摸良心,问自己这么做是对还是不对,千万不能昧着良心,事后再来追悔,就为时已晚了。

我们要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利他愿心,好处别人享受,辛苦我来承担,你有我无,你乐我苦。

一个厨师辛辛苦苦煮了一桌宴席,当他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齿颊留香的满足样子,比他自己享受珍肴美味更快乐,这就是克己利他的态度。

难是一时的,贫穷是长久的,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因此有人主张“救急不救穷”,贫穷是救不了的,贫穷要靠自己去努力振作,最重要的是救助灾难,在别人最危急的时候,适时地助他一臂之力,在别人最饥渴的时候,即地播洒清凉露水。

从容进退,举重若轻闲读人生

处处都尊重别人,承认自己的错处,则人与人之间就会很和平,很幸福,很美满,很快乐。有人说:这个宇宙世界只有五尺高,我们这个六尺之躯在五尺世界里生存,必须常低头,退让谦虚自有一番乐趣。

——星云大师

沉心静气,有快有慢

所谓“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拳头不要随便打出去,要沉得住气,才有力量;眼泪不要随便流出来,要沉得住气,才能化悲愤为力量。

——星云大师

“现在的快速炉,快速加温,也快速冷却;温室里的花朵,快速开花,也快速凋谢。”一般人多认为“快比慢好”,但星云大师却认为,有时候我们不妨放慢脚步,沉心静气地等一等、忍一忍,也许就能看到更妙的风景。

走得太快,虽然能早一步抵达终点,却常常会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弦绷得太紧,也许尚未将箭弹出就已然断裂。与其时时刻刻都紧张如即将离弦的箭,不如偶尔放松自己,在沉静中调整自己的情绪,规划自己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