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一点通
19775900000040

第40章 如何让疾病对你“敬而远之”(1)

第一节 如何避开能让身体生病的因素

313人会生病的外因——染六邪

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正常情况下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也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无害。但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变化太快,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气就变成侵犯人体的邪气,故又称六邪。

六邪致病,与季节气候和居住环境有关。六邪既可单独侵犯人体,也可夹杂致病因素一同侵犯人体。在发病过程中,六邪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人体肌表、口鼻则是六邪入侵的途径。

1.风

风,是春季的主要气候,四季皆有。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动而不居,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属阳邪;常侵犯人体上部(头面)、体表、阳经,使汗孔开张,从而出现头痛、出汗、恶风等症状。

(2)风邪行无定处,变化无常,故致病时病位游移不定,病情复杂多变,如由风邪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其关节的疼痛是游走不定的。

(3)风邪是六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寒、湿、燥、热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等。

2.寒

寒,冬季主要气候。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性属阴,容易损失阳气。

(2)寒邪侵袭,阳气受损,则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说寒性凝结、阻滞不通。

(3)寒邪侵袭,使汗孔收缩出现无汗,经络、筋脉收缩痉挛而引起疼痛、屈伸不利。

3.暑

暑是夏季主要气候,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由火热所化生。暑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暑属阳邪,性质炎热,侵犯人体后多出现一系列大热、大汗出、面红等阳热症状。

(2)暑使汗孔开张,如果汗出过多,损失津液,同时又会导致气虚,故说暑邪易耗气伤津。

(3)夏季除了天气炎热外,还多雨潮湿,故暑邪致病时常夹杂湿邪,除了烦渴、发热外,还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等湿邪困倦症状。

4.湿

湿为长夏(夏季最后一个月)主要气候,长夏为一年中湿邪最盛的季节。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侵袭的病位多在下部,阴邪容易损失阳气,阻遏气体的运行。

(2)湿性重浊,其性质如同水液一样,容易停留在人体的某部位而出现病变。

(3)湿性粘腻,是指病症粘腻不爽,如分泌物滞而不畅;或是指病程长,反复发作。

5.燥

燥为秋季主要气候,多从口鼻入侵人体,分凉燥和温燥。燥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邪干涩,容易损失人体津液,可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等。

(2)燥邪多从口鼻而入,而肺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故燥邪最易伤肺,见干咳少痰等。

6.火

火热为阳盛所化生,火为热之极,两者常混称。火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主动炎上。

(2)火为阳邪,易损伤人体津液,耗损正气。

(3)火邪可令血液运行加速,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症状;另还可形成疮痈。

邪气不仅会单独侵扰身体而造成疾病,也会由两三种邪气一起侵袭身体,造成各种症状。特别是风邪为整年中最常见的病邪,常与各种病邪为伴。比如风邪和热邪同时侵入人体,人就会出现风邪引起的头痛、鼻塞,伴有由热邪引起的发烧;如果是风邪和寒邪一起侵入人体,那么就会引起寒冷和呕吐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风热与风寒。夏天气温高,湿气很重,因此湿邪和热邪会同时出现,引起湿热;梅雨季节雨量多,如果气温骤降,则易产生风、寒、湿三种病邪一起侵入体内。

314人会生病的内因——伤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体致病,但如果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是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主要有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甚至会表现出精神无法集中、心神恍惚、嬉笑疯狂等症状。

怒则气上:暴怒激发肝气,使之郁勃上冲,并引起气血冲涌于上,出现晕眩头痛、面赤耳鸣、昏厥等症状。

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会伤肺气,导致形体憔悴、毛发枯萎、精神不振、生气索然等病态表现。

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使肾气失固,气泻于下,如果不能自制,则可因人而异地出现两便失禁、精滑遗泻等症状。

思则气结:常由思虑过度而伤及心脾,引起气机郁结,会出现心悸少寐、不欲饮食、脘腹闷胀等心脾两伤的表现。

惊则气乱:猝然惊吓而引起的气机逆乱,与胆气不壮相关,严重者可影响肝、肾两脏,出现惊厥、失精等症状。

2.直接伤及内脏。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会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内脏与七情的对应关系是: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肺志为忧、脾志为思、肺志为悲、肾志为恐、肝志为惊。

315人会生病还与饮食和疲劳有关

生活中最容易形成疾病的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劳累过度。

一个人的饮食量过少,除了营养不良以外,还会造成气血不足,身体抵抗力也会减弱;如果饮食量与数次过多,会对内脏造成损伤,气血流动滞塞,因消化不良而引起各种疾病;偏食对健康有损,过度摄取甜食或者口味偏重的东西,会让消化机能下降,导致疾病;过度摄取生冷食物,会因腹部受凉而引起腹痛与下痢;过度摄取辛辣与燥热食物,会出现口干和便秘。只有均衡摄取各种食物,并考虑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身体操劳、精神操劳、性行为过度也会引起疾病。过度的运动会让疲劳囤积在体内,消耗气血,让人感到疲倦,气力也会下降;若累积心劳,则会伤及心脾,造成失眠、心悸、食欲不振;性行为过度会造成肾脏的机能下降,造成目眩和耳鸣。

过度劳动会损坏身体,但如果完全不活动身体,会使气血的活动状况变差,脏腑的机能下降,导致食欲不振、精神不安定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出生。

因此,平时要注意适度的工作和休息,合理平衡二者,要有适度的运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能够储存一定的体力。

316要避开疾病,就要小心痰饮和淤血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咯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而未被排出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症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金匮·要略》即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区分。

痰饮多由外感六邪,或饮食不当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 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因肺、脾、肾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关系密切,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脾主动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故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饮。痰饮形成后,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及肌肤, 而痰则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症,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痰的病症特点是: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症。

饮的病症特点是: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

淤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淤血。淤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淤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入血脉,使经脉蜷缩拘急,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淤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淤血。

淤血的病症虽然繁多,但其临床表现归纳起来则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淤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可形成症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块状。在望诊方面,久淤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淤点、淤斑,舌下经脉曲张等征象。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317避免“五劳”可远离疾病

《黄帝内经》中有“五劳所伤”的说法,“五劳”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平时注意避免五劳,是让身体远离疾病的好办法。

久视伤血:因为“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肺的机能不强健,而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人体的“气”由此受伤;

久坐伤肉: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运行缓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

久立伤骨:久立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

久行伤筋: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疲倦,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

318正确喝水,疾病不来侵

临床研究发现,气喘、过敏、抑郁症、胃溃疡等病,和水分摄入多少有关。正确喝水能有效预防疾病,好处多多:

水能预防心脏和脑部血管阻塞;水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活力,对抗细菌侵犯;水能补足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因此可抗抑郁;水能抗失眠,因为水是制造天然睡眠调节剂——褪黑激素的必需品;水是细胞活力的源泉;水使造血系统运转正常,有助于预防多种癌症;水能帮助大脑保持活力,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

时下流行的水疗就是摄入足够的水,一般一天要喝6~8杯,平均分配在一天之中;均衡饮食,摄取大量的蔬菜水果中的水分;不喝咖啡及酒;经常运动。

应该特别提起注意的是:水应该在餐前喝,最好是餐前30分钟,尤其是患有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溃疡、结肠炎及消化不良导致产气的人,这样可以让肠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此外,早上起床后先喝水,弥补因长时间睡眠造成的脱水。

319按摩耳朵,可以增强抵抗力

耳朵有许多穴位,经常按压确实可以起到祛病健身的功效。具体做法是:

1用双手拇指、食指的指腹以“压”、“揉”、“拉”的顺序来按摩。

2拇指用力指压耳垂的后方(耳下腺和耳朵后面发际凹陷处),再用大拇指、食指及中指揉耳垂,发热后,向下拉扯再往上提,盖住耳孔。

3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指腹依次按压上耳郭,再揉,发热后,向上拉扯再往下提盖住耳孔。

4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指腹按压中耳廓,再揉、发热后,向外侧拉扯再往内提,盖住耳孔。

5接着用手掌将耳朵往前压倒,轻轻按摩,边压边向前、后画圆各6次,再用力将耳朵压住耳孔,吸一口气,再快速放手。

6最后再以中指沿着耳朵近脸颊处上下揉搓发热,及耳后近耳下腺处上下揉搓发热,直到整个耳朵通红,至少做3分钟。

但需要注意的是:锻炼的时候需随时保持扩胸、手肘伸直张开的姿势,肩胛骨有向后夹紧的感觉,站立、坐姿、平躺时都可以做。

320夏季,要当心“冰箱性”腹泻

夏天天热,许多家庭习惯将剩饭剩菜放入冰箱以备继续享用,还有的家庭做一次饭菜分成两顿吃,一半放冰箱里储存,下顿加热再吃。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因为夏季食用冷藏食品,可能因低温细菌而引发“冰箱性”腹泻。

在冰箱的低温下贮存食物,并不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只是放慢了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另外,饭菜从冰箱中取出后,需要一个加热时逐渐升温的过程,这也给细菌造成了一个繁殖的良好环境。人们一旦吃了加热不彻底的饭菜,极有可能导致腹泻。

要养成良好的冰箱使用习惯:一要尽量食用新鲜的食品,尽可能不要长时间在冰箱存放食物,对需要较长时间在冰箱保存的食物,一般应放在冷冻室里存放。二要把握好冰箱使用温度,一般应保持在4℃~10℃。三要分开存放生熟食物,用保鲜盒或保鲜膜分别装好,避免交叉污染。四要在热的食物冷却至室温后及时存放到冰箱里,避免室温下细菌快速繁殖。五是从冷藏室里取出的食物一般要加热15分钟以上,才能彻底杀灭细菌。

321药酒是药不是酒,千万别对它产生误会

虽然许多人把喝药酒作为自己的养生方法,但不是每个喝药酒的人都懂得药理。药酒是药不是酒,因此,不要以为药酒可以随便喝,小心喝错了会伤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