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实用保健宝典
19775400000033

第33章 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2)

转眼法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凝视正下方,这样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即可。

眼呼吸凝神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熨眼法

这种方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

洗眼法

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9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次。刚开始,水进入眼 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

以上四种方法可以锻炼肌肉,缓解眼部疲劳,疏通经络、改善营养,相信经过短短几周的练习以后,你的视力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如何对过敏性鼻炎不“过敏” (详见剪贴稿)

中医对症下药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的简称,包括子宫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蒂组织炎和输卵管卵巢炎,在治疗这类疾病上,中医有着他的妙方。

传统中医将盆腔炎分为五类,辨证施治的同时配合西医治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妙方:野菊花栓:外用,每次1粒,肛门给药,一日12次。

2.湿热型: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妙方:金鸡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妙方:妇宝冲剂:每次20g,一日2次,开水冲服。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妙方:妇女痛经丸:每次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冲任虚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妙方:温经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口味异常体现脏腑病变

口中有异味是一件挺尴尬的事,但是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饮食没有规律,导致口中异味的人还不在少数。不过很多人只是认为口中异味是个人卫生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具体原因却很少能够说得清楚。而在中医看来,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相通的,口中异味往往是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口淡——脾胃虚弱

有的人经常会觉得口中淡而无味,食欲不振,这多是脾胃的问题。如果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则多半是脾胃虚弱,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如果伴有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并且不喜欢喝水,则多半是脾胃有湿,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

食疗:山药、大枣都是健脾补气的食物,能够让虚弱的脾胃得到调养,将山药、大枣各10克,放在水中煮半个小时,做成山药大枣饮,每天饮200毫升左右,大约喝一周,情况就会得到好转。

除了口淡,如果还觉得身体倦怠、乏力,可以用藿香10克,白蔻仁6克(后下),砂仁6克(后下),炒白术12克,生薏苡仁15克,陈皮8克,神曲10克,山楂(炒香)12克。煎服。

口咸——肾虚

有些中年人,常会感到口中有咸味,好像嘴里总含着几粒盐一样。中医认为这是因肾虚,津液上泛所导致的。

食疗:可以用枸杞子泡水喝,当口中咸味较重时,口含几粒枸杞子,待枸杞子软化后咀嚼咽下。

口酸——饮食停滞

中医则认为口中发酸的病根在于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不用担心。如果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

食疗:可以熬山楂水喝,山楂是助消化、解决积食最便宜且很有效的食物。将山楂30克加入适量的水煮20分钟左右,在饭后服用,效果较好。

如果同时还感觉到胃胀,可以用鸡骨草15克,茵陈15克,胡黄连5克,淡吴萸2克,茯苓10克,佛手12克,枳壳8克,青皮10克,煎服。

口苦——肝脾火盛

口中发苦多为热症,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热症患者除口苦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

食疗:有这种症状要用小柴胡汤泻肝火,柴胡10克,黄芩9克,党参9克,生姜9克,龙胆草9克,半夏9克,大枣4枚,甘草6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2次,温服。

此外,如果胆囊不好的人吃过大鱼、大肉后,也会出现口苦症状,此时可能是胆囊疾病复发,应及时加用药物治疗。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还是中医行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当你出现牙痛的时候,可以先不用去医院找医生,因为中医的一些小偏方有时也能起到镇痛的作用。

1 取白酒100克放入杯中,再加上食盐10克,搅拌,等食盐溶化后烧开。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注意不要咽下去,牙痛就会立即止住。

取大蒜捣烂,温热后敷在痛点上可以治疗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症状;

2 把味精按1∶50的浓度用温开水化开后,口含味精溶液一会儿再吐掉。这样连续几次,坚持两天后牙痛就会消失;

3 牙痛的时候可以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处,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睡觉时含在口里也无妨;

4 白胡椒10克研成末,加酒精调成糊状,分4次放入牙洞内;

5 生猪油、新棉花各少许,用棉花裹猪油烤热,咬在牙痛处片刻,1次1换,反复数次;

分清头疼的根源,对症治疗

头痛是现代人的一种常见病症,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很多人靠止痛药来缓解头痛,是要三分毒,长期使用止痛药会给身体带来毒副作用,为其他疾患埋下病根。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头痛是因为经络不通。在中医看来,头痛症状相同,但发病的原因不同,所以治疗时要找到根源,分清不同的头痛,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施治。

如果是两边痛,是胆经出了问题。治疗时就拍胆经。拍胆经的时间最好在子时,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胆经在人体的侧面,拍的时候从臀部开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够三百下。

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经出现问题,头痛患者可以按摩肝经。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值班,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在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起来,那么我们可以在晚上19点到21点的时候按摩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名经,所以在19点到21点时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后脑勺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黄帝内经》上说,膀胱经有问题人会发热,穿厚衣服也觉得冷,流鼻涕,头痛,项背好像被人拉拔一样难受,腰好像要折断一样疼痛,膝弯部位好像结扎一样不能弯曲,小腿肚像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屈伸不灵活……

膀胱经大部分在背后,自己一般情况下够不到,所以这类头痛患者可以找家人帮助按摩后背,或者找一个类似擀面杖的东西放在背部,上下滚动以刺激相关俞穴,疏通经气。还有头部,循经进行按揉或者用手像梳头似的进行刺激,对头昏脑涨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除了对背部和头部的按揉梳理外,还可以对腿部的循行进行按揉,因为膀胱经的循行深层解剖有坐骨神经,所以循经进行按揉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疼和腰间盘突出所致的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按揉腿部时一定要加力,因为大腿的肌肉很发达。

前额痛就是胃经出了问题,和痤疮一样,都是归属于胃经的病。治疗时要从胃经入手。

而左边偏头痛和右边偏头痛也是不同的,因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边偏头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问题,而右边头痛可能是肺气的问题。治疗时要分清症状,对症施治。

治痔疮,倒立、冷敷是首先

痔疮是生长在人体排泄口——肛门的一种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比较多发。它的生长、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学习环境、行走劳累、饮食睡眠有很大关系。俗话说“十人九痔”,实际上严格来说当为“十人十痔”。人的一生中,只要您正常的生活,不可能在肛门部不产生一丝一毫的静脉淤积以及曲张,除非排泄物不经过肛门。因此,可以说,人人都会有或轻或重的肛门疾病。所谓无痔疮,只不过是无症状而已。有鉴于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一点防治痔疮的知识。

痔疮最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和脱出,大便时反复多次的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而用脚尖走路可以减轻痔疮的困扰,让身体进入健康的“良性轨道”。具体做法如下:走路时,双脚后跟抬起,只用双脚尖走路。在家中早晚2次,每次各走100米左右。长期坚持下去有利于提肛收气,又能让肛门静脉淤血难以形成痔疮。

另外,冷敷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天大便后,用毛巾或手指,沾冷水敷或清洗肛门。因为冷水洗不但能清洁肛门,还能使肛门收缩,防止由于大便引起的肛门发胀和下垂。只要坚持这一种简单的方法,就能不得痔疮,得了痔疮的人坚持这个方法也能减轻痛苦。

第三十一节 即使带病也要活到天年

人类即使带病,也可以益寿延年

在临床医疗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得了癌症,医生已经下达了病危通知,说他最多还有几个月的寿命,多数人知道这种消息就已经痛不欲生了,每天精神萎靡,非常消极,这样的人一般都会比医生说的日期死得还要快。但是也有的人不这样,人家想:反正就还那么几个月,人早晚不得死的嘛,我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该我享受享受了。于是,该吃吃,该喝喝,还到处游山玩水,人家想开了。这样的人一般都会活的时间长一点,还有的再复查的时候病就好了,不但没有印证医生的预言,反而悠哉游哉的活到了七八十岁,西医都管这些叫“医疗史上的奇迹”。而在中医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奇迹,而是中医养生“带病延年”的功劳。

“带病延年”一语,古已有之,系清代医学家王孟英之言,出于《王孟英医案》。书中认为:患了慢性病——痼疾,很难治愈,只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而已,所以王孟英用“带病延年”安慰病者。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从来不缺少带病延年的例子,就像一个医生曾经说过的:“几乎对每个40岁以上的人,我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出至少四种病。”这种说法绝不夸张,但是现代人在40多岁就去世的毕竟是少数,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人都要带着这四种以上的疾病再活上几十年,这就是“带病延年”。也有人通过对数百名年逾百岁的老人做调查,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带病者往往是长寿者”。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带病者知道自己身体上的弱点,因此奉行“欲先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经常学习养生知识,善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比如做健身锻炼,他们不会像“无病”者那样自恃其强壮而一曝十寒,而是持之以恒地进行适当的锻炼。他们深知人就像一架机器,机器由着性子使用,很快就会散了架。要想机器运转好、寿命长,必须用心维持。

又如饮食调养,带病者因没有“本钱”放纵自己,常吃得谨慎、科学,不敢像强壮者那样敞开肚皮无所顾忌,不管是否健康胡吃海塞,因而不会导致体内垃圾堆积,脂肪过剩。带病延年者胜在时有远虑,对于身体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长期坚持下来,这些“零存”的健康就成为“整取”的长寿了。

另外,带病者一般体质不好,这使他们得到了些“巧者有余、拙者不足”的道理,因而善于以“巧”取胜。他们一般不争强好胜,不做力不从心的事。一遇冷热气候“病身最觉风霜早”,能及时防范,因而活得从容、仔细、不急不躁,这样,能量代谢便相对缓慢,自然为延长寿命节约了能源,使有限的生命得以“细水长流”。

所以说,疾病来袭时不要害怕哭泣,这样的话,你首先是被自己打倒了,只要与疾病和平共处,然后腾出时间慢慢调养自己的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没准哪一天你身体里的正气就自动把疾病的这股邪气打得落荒而逃了。退一步讲,疾病疾病一直存在,只要它不肆意干涉你的生活,能够安然的带病延年也不失为一种境界啊。

心脏病患者最要紧的是固摄真阳元气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脏病。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在五脏中,心处于最高位,但它上面还有个元气,一个人如果元气尽了,心脏也就要快停止跳动了。因此,一个人患心脏病的根本原因是肾经和真阳元气不足了,治疗的时候应从固摄真阳元气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