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19774500000097

第97章 怡红情怀恣挥洒,红楼一梦耀千年

——柏杨眼中的曹雪芹(1724—176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放在《红楼梦》最前边的小诗,算是作者曹雪芹的自我评价吧,为诉说这宏大背景下的真真假假拉开序幕。

柏杨先生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小说,共一百二十回,角色有四五百人。叙述男主角贾宝玉跟女主角林黛玉、薛宝钗间的三角爱情故事,后来贾宝玉跟薛宝钗结婚,林黛玉在他结婚之夕病死。接着贾家破产,那些绝顶聪明美丽的女子,或死或散。贾宝玉无法忍受这种打击,也无法抹去他对林黛玉的思念,于是离家远去,失踪在茫茫大地上,据说是到一个人迹所不能到的地方,削发为僧。没有几个人能把这本大部头一口气读完,感情丰富的读者在读到林黛玉死时,便伤心掩卷。

这确实是一部用血泪写成的巨著,因为作家曾经历过、也体会过由盛到衰的苦难人生。曹雪芹原来是一个世代贵族子弟,他的曾祖曹玺是康熙皇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HT5”,6”〗兆〖KG-*2〗页〖HT5SS〗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六七十年织造官,不用说家产越来越富,成了一个豪门。

康熙的儿子雍正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问题,牵连到曹家,不但革了曹〖HT5”,6”〗兆〖KG-*2〗页〖HT5SS〗的职,还下令查抄了他们的家。那时候,曹雪芹已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打击。曹家在曹雪芹二十岁左右时,迁到北京居住,不久又牵扯到贪污案,曹家败落。曹雪芹没有谋生能力,于是穷困潦倒。

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的一生是由盛而衰的一生,少年时候是“锦衣纨绔”的奢华,居住北京之后到晚年的生活都是困苦的。他由社会上层一下跌入底层,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了社会上贫富悬殊的尖锐对立,也清醒地看到了自己以前所处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于是他开始以他过去的生活作为蓝本,进行创作与反思。

红学家周汝昌给曹雪芹的定位是:“曹雪芹是个惊人的天才,他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大文豪、大诗人、大思想家、大词曲家、大音乐家、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医药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但那本足可光耀千年的文学巨著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他是用一腔血泪换来的这些称号。如第一回里说的那样:“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减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成稿,曹雪芹因幼子夭折,忧伤成疾,他就于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他绝没有想到,他为他的国家留下无价之宝。

柏杨说,十六世纪的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只是数百年大众化白话文尝试的一个总结,经过二百年的辛苦耕耘,到了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奇葩,一部辉煌的一百余万字的巨著《红楼梦》问世。它有着珍贵的价值,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这一点。

第一、在文学上,《红楼梦》的成功让人惊叹不已,到如今,中国还没有一部小说可以超越它。它的布局如大海宽阔,描写细腻深刻,使得几百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只要听他们的说话,就可分辨出是哪位。只要分辨出哪位,就可知道他们的特征,并让读者的感情随人物的心情发生相应变化。世界上还找不到另外一本小说能像《红楼梦》一样,这么多人,却又描写得如此细致。

第二、在语言上,《红楼梦》使用的是北京话。北京话词汇丰富,适合书写,比如书中贾宝玉的丫头小红,她能快速地把一群身份和关系互不相同的人和一些凌乱言语用北京话表达清楚。也就是这个原因,《红楼梦》问世一百余年后的二十世纪,北京话始终还是以标准语言推广全国。

第三、在社会史上,《红楼梦》更是一个包罗万象顶级宝库,可以说它是对中国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总解剖,让人可以透过它,认识封建专制和儒家思想下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和个人意识形态等,所有社会问题在里边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专家说而且随着年龄智慧的增长,心理背景及社会背景的不同,每一次阅读,都有一次新的发现。

曹雪芹死后,他的小说稿本经过朋友们传抄,就渐渐流传开来。许多人读了这本小说,那种赞叹和惊愕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后来,又有一个文学家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使《红楼梦》成了一部趋于完整的小说。完整后的《红楼梦》,更是越传越广,它对读者的感染力之大,直到二十世纪初期,男青年还都以贾宝玉自居,女青年还都以林黛玉自居。从国内到世界各国,都有许多学者研究、考证这部伟大著作,形成“红学”。

柏杨认为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著作,是曹雪芹自己生活的写照,他满怀深情地描写了宝玉、黛玉这些美好形象,不难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表达社会、家庭给他带来的辛酸悲苦。这些悲苦深刻地反映了曹雪芹多难的人生和痛苦的心境。正如小说结束时那首诗所言:“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名家巡礼】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我国著名红学家,他是继胡适等诸位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不太喜欢“红学家”这个称谓,也不喜欢“红学界”这个说法,但一生与《红楼梦》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