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眼中的霍去病(前140—前117)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说这句话的是霍去病,这已经是很遥远的名字。但听到这个命字让人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滚烫的血性和悍勇。“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唐时王维一口气写下的四首《少年行》,带着他对霍去病的崇敬,表达着长安少年的梦想,回到了尘土喧嚣的边塞,与那诗中潇洒少年共退匈奴,笑傲西北疆土。王维诗中的少年将军英姿勃发,在当时应该是许许多多少年男女的偶像,而这个偶像远比现在的明星要健康、阳光得多。
说起少年时霍去病更是可以用“传奇”加以注释。他出生在一个奴仆家庭,他的母亲是私生子,而他也是一个私生子,拥有这样身份的他,似乎长大也要成为奴仆。然而,就在他三四岁的时候,他的姨妈卫子夫成为汉武帝的爱妃,卫家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岁时,霍去病作为皇后和大将军的侄子,应该是除了皇族子弟以外最受宠信的高干子弟了。这个相貌奇伟、性格坚毅、智勇过人的青年很受汉武帝赏识,便派他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他虽年少位尊,但精于骑射武术,汉武帝想教他兵法,他却答:“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可见其大志在于疆场。
匈奴之患历来为秦汉的梦魇。汉武帝时匈奴屡次入侵,武帝也一改以前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进行反击战争。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几次领兵攻打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带兵征战的梦想在霍去病心头缭绕,因此在元朔六年出击匈奴的战争前夕,他主动请战,汉武帝见这个侄子少年英武,胆气内藏,喜爱至极,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姚校尉,率800名骑兵出发了。从此,一代少年英雄鹰击长空的传奇一一展开。
霍去病率领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奔向北方。但见莽莽草原、荒凉戈壁,渺无人烟。他长驱直入数百里,偷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两千人,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此役霍去病军功自然第一,汉武帝对他大加赞赏,封霍去病为“冠军侯”。此时咸阳的少年已经不在市井游走玩闹,而变成了叫那匈奴胆寒的“飞龙”,在天翱翔。
王维在《少年行三》中称赞霍去病:“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这是他接下来更大的战功了。
在夺回河西的两次战役之中,霍去病率部灵活应对,避虚就实,勇猛异常,势如破竹,直倒匈奴老巢,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的投降,活捉了匈奴相国、都尉等,歼敌数万人。这对匈奴是个重大的打击,当时匈奴人均悲伤地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见识那真实的场景,但读到这儿,还是会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一位英勇却浪漫的少年将军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战后,汉武帝更加怜爱他,封赏他食邑5400户,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还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发出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豪言壮语让后世的赵云、岳飞都引用辞让皇上赐予的华屋美宅,也足见名将与名将之间的相互认同感,怕比王维的“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等评语更珍贵、更有说服力。
继河西两战之后,匈奴浑邪王又投降汉朝,匈奴单于不得不远逃漠北。但匈奴人仍未放弃对汉朝边境的掠夺。公元前120年秋,匈奴骑兵万余人又突入定襄、右北平地区,杀掠汉朝边民一千多人。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便发动了“漠北大战”。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集十万骑兵,随军战马十四万匹,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千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敌军近两万人。而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大胆地重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经过激烈的争斗,大败匈奴左贤王,后者落荒而逃。此役霍去病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余人,歼敌七万。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于此地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凯旋归朝。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就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然而,天才往往早逝,霍去病在24岁那年,因病去世。这位风流倜傥的青年名将离去得太突然也太早,人们都无法相信,都为其感到惋惜。汉武帝感念去病,便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
霍去病在历史上,如昙花一现,短暂而艳丽,然而却是这短暂的瞬间,他为大汉拔去了匈奴这个梦魇,令汉人得以安享百年美梦。他对汉民族作出的贡献,是用任何言语都无法言述的。无怪乎王维用激昂的诗句大赞其骁勇,纵死犹闻侠骨香。于今天我们恍惚还看到,那月夜的山冈上,死一般的寂静中,一个少年的背影,在秋风中巍然挺立。
【名家巡礼】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他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