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83

第83章 用心相处,婆媳也可以像母女

【藏经阁】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梵网经》

婆媳关系经常被形容为“两个女人一生无休止的战争”。其实婆媳相处也不是那么难,如果能学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把对方放在亲人的位置,那么婆媳也可以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好婆媳就是好母女,婆媳关系相处得融洽,会直接带来整个家庭的和谐。在生活中,婆媳关系也是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最为微妙、最为难处理的一种关系。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过去,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自己的婆婆,做儿媳的往往是没有人格尊严的。而现代社会,虽然婆媳关系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但是似乎相处融洽的婆媳相对来说并不多。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婆媳如此难以相处呢?如果婆媳关系确实出现了问题,那么人们又该怎样科学地处理呢?

端午节到了,婆婆叫儿媳妇包粽子。但是新进门的儿媳妇不大会包粽子,从清晨包到下午,好不容易才包完。儿媳妇在煮粽子的时候,听到婆婆打电话给出嫁的女儿,高兴地让女儿赶快回来吃粽子。此时,儿媳妇非常生气,心里想:“我忙了一天,忙得汗流浃背,等我煮上了,你不仅没有关心我,反而高兴地叫你的女儿回来吃粽子!”儿媳妇越想越不平,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没人重视自己,于是把围裙一摔,换件衣服就想跑回娘家。正要出门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娘家的妈妈,妈妈高兴地说:“女儿呀!快回来吧,妈妈今天让你嫂嫂包了一大锅粽子,她已经在下锅了,你赶快回来吃粽子吧!”这个别人家的儿媳妇听了一愣:“原来天下的母女都是一样的,都惦着自己的女儿要比儿媳妇多啊!”

在家庭中,母女之间虽然会发生争吵,但是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吵架之后,最多半小时,这对母女又像没事儿一样该说啥说啥,该做啥做啥了。但是婆媳之间问题就比较多。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一个家庭里,基本有两种关系: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这两种关系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婆婆与媳妇之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没有血缘上的联系,而是依靠儿子及丈夫的关系才结成的特殊关系。因此,这种关系没有亲子关系的稳定性和密切性。很多婆婆都认为媳妇终究是从别姓人家娶过来的,而且自己的儿子完全被她占有,所以自己这个当妈的就与儿子离得有点远了,于是,这种想法就为婆媳关系埋下了危机。

如果当儿子及丈夫的人能够处理好这种关系,让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那么婆媳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如果处理不好,婆媳之间就可能出现矛盾和裂痕。

由此可见,婆媳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归属点,有共同的归属。而有共同的归属,能站在共同的利益角度上来持家,其中之一就表现在对经济的支配上。具体来讲,首先要肯定的是,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家庭能够兴旺发达,这是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时关于生活的细节、财政的管理和支配权等方面就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甚至明争暗斗。现在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其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所以当有媳妇来代替自己时,自己就会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如果此时做媳妇的不甘让步,最后难免会发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妇共同持家,由于各自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和需要不同,也会产生分歧。

所以说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的关系,首先就得对两人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之间要相互理解,从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上来看待问题。如果想要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处于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那就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双方都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方。例如周末的时候出去游玩,做媳妇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只要是有益身体健康的,就应该主动邀请公婆一同前往,这样婆婆也就不会产生寂寞、孤单的感受。反之,如果婆婆对儿子照顾较多,对媳妇相对照顾不周,做媳妇的也应多予体谅。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那么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如母女般亲近。

当婆媳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需要尊重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不要自己私自做决定,如经济开支、涉及全家的事务等问题,要民主决定,对于对方的隐私,要互不干涉,给对方留有一定空间。做婆婆的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多尊重儿媳的意见,多听她的想法。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经验丰富。只有双方相互配合、彼此尊重、相互谅解,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的发展。

所以,正如星云大师所说,婆媳相处要像跳探戈,你进我退。除此之外,还要认清这层微妙的关系,能够不比较、不计较,从这一个角度看待对方,婆媳也可以像母女一样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