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50

第50章 “抬轿子”与“坐轿子”的智慧

【藏经阁】

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而。

——《无量寿经》

一个是上级,一个是下属;一个是坐轿子的,一个是抬轿子的,缺了任何一个,轿子都会失去本身的意义。所以,抬轿子的人要懂得坐轿子的人的心思,坐轿子的人要体恤抬轿子的人的辛苦。

在古代,抬轿子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体力的苦差,但到如今,“抬轿子”演变成一种高智商的脑力劳动,这里面有很多的门道与学问。

抬轿子是一种考验人智慧的游戏,就是要帮助他人,成就他人。

齐高帝曾与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这天,高帝问王僧虔:“相比之下,你和我谁的字更好?”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如果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那就是违心之言,可如果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他的面子搁不住,自己肯定会招来高帝的嫉恨。于是,王僧虔很巧妙地回答道:“我的字在人臣中是最好的,您的字在君王中是最好的。”齐高帝听罢哈哈大笑说:“你这个王僧虔呀,真算得上既会奉承别人,又善于标榜自我的人了!”

抬轿子要有抬的对象和抬轿子的人。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有学识、有能力、有道德,自然会有人愿意为你抬轿子。而抬轿子的人,不仅要尽职尽责,还要学习对方的风范、人格、道德,将其优点发扬光大。星云大师说:“被人抬轿子的领导人固然要是高手,被领导的人也要有相当的条件,例如忠心、尽责、勤劳、明智,能够让人放心地托付职责,他才够资格被人领导。”

范文程的曾祖父曾任明朝的兵部尚书,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时,范文程去拜见努尔哈赤,表达了投效之意。努尔哈赤故意问范文程:“你身为大明名臣之后,本该为大明效忠,为何叛明投我呢?”

范文程答道:“明君无道,百姓苦难,我不是腐儒,自不肯愚忠一世了。”接着,范文程恳切地请求努尔哈赤不要滥杀无辜,屠戮百姓。

努尔哈赤和他谈话之后,见他见识过人,机智多才,十分爱惜,皇太极即位后,对范文程更为器重,让他随侍左右。1631年,清军招降了守城的明宫兵,其中已投降的士兵后来又起叛心,想要杀害他们的将领,事情未果。皇太极震怒之下,想把那些士兵一律诛杀,范文程在旁边提醒说:“陛下以武力让他们暂时屈服,他们不真心归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再次叛乱,早将死亡置之度外,陛下杀他们泄了私愤,而对收取人心却害处太多,此事不可以做啊!”

皇太极余气未消,说:“征战沙场,杀人不可避免,若只施仁义,人不畏惩,岂不叛者逾多,士不奋战?”

范文程继续劝说:“明人不知我大清仁慈,反抗是当然的。陛下若能广施恩德,少杀多惠,人心渐渐就会归附于我。宽恕他们能让敌军阵营分化,传陛下之美名,以此征伐天下,有百万大军之功效,陛下不可小视。”

皇太极听了连连点头,渐渐平息了怒火。消息传出,坚守西山的明军斗志瓦解,范文程单枪匹马去劝他们投降,他们也全都表示愿意归顺大清。

清世祖即位之后,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大军讨伐大明。范文程担心多尔衮残忍好杀,于是连忙上书,劝说皇帝严明纪律,恢复百姓的家业,录用有才能的人,抚恤那些处境艰难的人。一番肺腑之言,使皇太极的南下攻城之计更加清晰,不受一时一事的干扰。

明朝都城被清军攻克后,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为崇祯帝办丧事,安抚战乱中的百姓,起用明朝的官吏,搜求隐藏和逃逸的名士,重新制定法令。这些措施和举动在获得民心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为清朝最后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础。

“让人心服,而非征服”是历来统治者明智的治国之道。星云大师就提出,坐轿子的人要懂分寸,尤其要会用人,要懂得把利益分享给大众,如果自私吝啬,谁还会愿意为你抬轿子呢?而为人抬轿子也要懂得进退,太快太慢或是不稳,会让坐轿子的忍受不了,也让自己不受欢迎。

同样,在职业生涯中,团队里如果有与领导者意见不一致的人,领导者最好不要用高压手段强迫他们服从。如果领导者想让下属为自己抬轿子,那么首先要能够征服他们的心,保证他们的相关利益,他们在感激的同时,必将放弃抵触情绪,与领导者共同进步,最终为领导者所用。作为抬轿子的人,要学会议与上级共进退,以自己的能力尽力辅佐领导,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发挥,才有可能走得更高更远。

在某种意义上说,轿子其实就是领导者的事业,要让自己事业平衡,想让他人成为自己忠实的追随者,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抬轿子,就要从内心征服他们。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善待他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