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41

第41章 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纳福

【藏经阁】

一切法空智无缘,常生爱心,行顺佛意,亦顺一切他人,以圣法语教诸众生,常行如心,发起善根。

——《梵网经》

当你心中只有自己的时候,可能不知不觉就给自己增添了麻烦;当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时,也许就为自己日后的麻烦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你为别人考虑,同样别人也会回报你。

“我从未遇见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威尔·罗吉士经常这样说。这位幽默大师之所以能这样说,是因为从来没有人不喜欢他。

1898冬天,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冲破附近农家的篱笆去啃食玉米,被农夫牵回去杀死了。按照当地人的规矩,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先说明原因再作处理,但农夫没有这样做。罗吉士知道后,非常生气,便叫了一名雇工陪他骑马去和农夫理论。

罗吉人和雇工半路上遇到寒流,两人差点冻僵了。抵达农夫木屋的时候,他本人恰好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两位客人进去烤火,等她丈夫回来。罗吉士烤火时,看见那女人面容憔悴,五个躲在桌椅后面对他窥视的孩子,都瘦得像小猴子一样。

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罗吉士是冒着狂风严寒过来的。农夫伸出手和他握手,并热情地留他们吃晚饭。“二位只好吃这些豆子了,”他抱歉地说,“因为刚刚在宰牛,忽然起了风,没能宰好。”

盛情难却,两人便留了下来。

在吃饭的时候,雇工一直等待罗吉士开口讲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只跟这家人说说笑笑。其间,孩子们听父亲说,从明天起几个星期都有牛肉吃,个个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饭后,寒风仍在怒号,主人夫妇一定要两位客人住下,两人于是在那里过夜。

第二天早晨,两人吃了早饭,肚子饱饱地上路了。罗吉士对此行来意依然闭口不提。路上,雇工不解地说:“我还以为你会为了那头牛兴师问罪呢!”

罗吉士半晌不做声,然后果断地说:“从今以后,我们谁都不许再提这头牛。”

然后罗吉士说了一段话:“我本来是为那头牛来的,但是后来我盘算了一下,你知道吗?我实际上并未白白失掉一头牛,我换到了人情味儿,还换来了一个朋友。毕竟,他不是故意跟我过不去,也不知道那牛是我的。”第三天,农夫从别人口中听到关于牛的事情,知道了罗吉士昨晚来的目的,心里很是感谢。而后来,在罗吉士家食物困难的时候,农夫出手帮助了罗吉士家。

尽可能地为他人着想并不是盲目地投其所好,也不是曲意奉承;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是一种慈悲,是圆融人际的善巧和智慧,也是广结善缘的胸怀。就像罗吉士一样,肯为他人着想,则他人也将给你回报。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如何在这个大集体里受人欢迎、受人尊重呢?星云大师告诉我们:“凡事不过分执著己见,不与人争,不主观自我,对于别人的见解、看法不一味否决,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妨先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多换位思考,这样才会让自己的人缘更好,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更加长久。”

汉朝的刘宽就拥有宽容大度、不与人争的温和性格。有一天邻居气冲冲地跑到刘宽家里,为了自己家丢失的一头牛与刘宽进行理论,可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邻居在劈头盖脸地对刘宽怒吼:“你怎么把我家的牛牵走了?你怎么能这么做呢?”说着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刘宽的牛牵走。刘宽看他丢了牛又急又伤心,于是对他牵走自己家的牛一句话也没说。几天后的中午,邻居在其他地方找到了自己的牛,于是知道自己冤枉了刘宽,因而觉得很惭愧,便主动将牛还给刘宽。刘宽看到自己家的牛回来,也只是说:“这头牛是我的呀?真谢谢你!”

故事中刘宽的体谅、尊重和包容,深深地感动了邻居,赢得了邻居的尊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这种品质体现在各个方面。

在生活中,做儿女的如果听从父母的意思,就是孝顺;如果做父母的体谅子女,就是开明;做属下的不逆自己上级主管的意思,就是服从;做主管的理解属下的意思,那就是对他们的尊重;做朋友的相互不反对对方的意思,那就是知交。我们只有学会多为他人考虑,才能与身边的人和平相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不少人经常毫无顾忌地否决别人,推翻别人的理论,打消别人的念头,驳回别人的建议,否定别人的想法,这不仅会打击其积极性,还会在无形中使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被认为是不好相处或骄傲自负、不懂得体谅别人的人。

有一句话说,学会为他人着想,是人生第一等功夫。而对于我们来说,用宽容和温暖的心对待这个世界,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就是多为自己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