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22

第22章 给他人空间就是给自己后路

【藏经阁】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悔,耐烦作事好商量。

——憨山大师

做人要学会给自己和别人都留下余地。给了别人面子,别人自然会领情。故意为难别人,也会为自己埋下苦果。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也坦然,说话讲分寸,做事不做绝,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的智慧。

俗话说:“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与人相处,凡事不能做得太绝,要懂得给对方留点余地。只有这样,以后再遇见,双方才不会难堪,不会觉得尴尬。

在职场中也应同样如此,一个人得势的时候不忘失势,强盛的时候不忘衰败,富有的时候不忘贫穷,人世间的种种人情世故、恩怨是非都得留有余地,凡事不可做得太绝。

王伟刚大学毕业,在某局的办公室里,专为局长写材料。王伟是个高才生,平时又喜爱舞文弄墨,在学生年代常有短文发表在市级报刊上,按道理说,在办公室写个讲话稿、汇报材料之类的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他写的第一个材料就没有被局长通过。

其实,那是个很简单的材料,就是写一个关于全局近期工作情况的汇报。王伟很认真地搜集了大量材料,专心写了三天三夜,自己感觉已经非常到位了,于是他就呈给局长过目。只见局长提着笔,把王伟写的材料翻看了四五遍,最后说:“不行!根本不行!回去再改一改。”王伟拿回材料,一肚子疑问,局长没有说改哪里,这是什么意思呢?他决定请教一下办公室的老主任。

晚上,王伟来到老主任家里,老主任很是热情,知道他的来意后,就要过王伟写的材料看了看,然后拿出笔,“刷刷刷”地改了几处,老主任笑着说:“明天你把这个材料重新打印一下,再让局长审阅,准行。”王伟疑惑地接过材料,只见老主任把“汇报”改为“回报”,下面的几处也是把正确的词全部都改成错误的了。

第二天,王伟再次把材料呈送给局长,只见局长眉头紧锁,做沉思状,然后提笔,把“回报”重重地划去,然后改为“汇报”,以此类推,把明显的几个错字一一改正。之后,把材料递给王伟说:“可以了,去打印吧。”

王伟越发不解,再三请教老主任,老主任缓缓说道:“记住,在局长面前,什么事都不要做得万无一失,应该给他留点修改的余地……”这下王伟终于明白第一次他写的材料不合格的原因了。

从王伟的这件事情中人们不难看出,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留点余地。同样,在其他问题上,我们也要懂得适可而止,给对方留有余地,这是一种为人世事的智慧。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台下的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不过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圈并没有画圆满,而是留下了一个缺口。听众看后不解,反问道:“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零和圈,代表着您未完成的事业和成功?”台下的听众也是这么认为。

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的句号。刚才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原因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这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然后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企业家说的道理很简单,也很实在。在社会中,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要留有余地,才有足够的回旋空间。星云大师所持的态度是:“福莫享尽,要留余德;势莫使尽,要留余力;话莫说尽,要留余地;事莫做尽,要留余路;情莫散尽,要留余韵;心莫用尽,要留余量。”说的也是人要学会时时处处给自己,也给他人留有余地。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表明了他深谙“功成身退”的道理:一个人如果过分自满,不如适可而止;如果他锋芒太露,那势难保长久;人们希望的金玉满堂,往往是无法永远地拥有;对于那些富贵而骄奢的人,他们最后必定自取灭亡。功成名就的人,只要急流勇退,将一切名利都抛开,那么他的行为才合乎自然的法则。因为达到顶峰之后,不管是名还是利,最终都会走向与其相反的一面。

《佛光菜根谭》里说:“话不能说绝,事不要做绝,路不要走绝,人不要处绝。”说的就是我们要留下更多的空间给别人,同时也是给自己一条后路。只有人们对事情留有余地,才能做到均衡、对称、和谐;我们对自己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从容,屈伸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