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21

第21章 别让聪明成为你的绊脚石

【藏经阁】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颂古联珠通集》

很多人在利益得失上精打细算,占了一点便宜就沾沾自喜,殊不知,他为这一棵树木可能会失去整个森林。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不知道有更多的聪明人在看着他。聪明的人从来不标榜自己的聪明,自认为聪明的人却总觉得别人都比自己笨。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里面唱尽了曹雪芹对于这位贾府风云人物的叹息,也传达了曹雪芹对于后人的警示,那就是过度的聪明,反而会误了终身。

在《红楼梦》里,王熙凤是一个何等聪明的人物。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和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也感慨于她悲惨的结局。她八面玲珑,外柔内刚。一个看上她美色的贾瑞被她的计策整得一缕孤魂上青天;一个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两面三刀给逼得吞金自尽;而她的“偷梁换柱调包计”李代桃僵,则送掉了颦儿脆弱的性命。荣宁两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帖帖,一个秦可卿出殡这样的大事到了她手里简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说会道,贾府上下没有人不知道琏二奶奶的厉害。

王熙凤处处好强、事事争胜,因而得罪了大太太,得罪了众人。贾母撒手人寰后,她的靠山没了,终于落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步,最终悲惨收场。王熙凤就是被聪明所误、所害的典型。

除了她之外,三国时期的杨修也是因耍小聪明最终遭祸的典型。

三国时期,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杨修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他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自恃其才,对别人都不屑一顾。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等到快要竣工的时候,监造花园的官员就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没说一句话,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写完就扬长而去了。大家见到这情形,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杨修此时正好路过,听大家说完后,他看了看门上的字,于是笑着对众人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听了他的解释后都认为杨修说得有道理,于是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听完后虽然表面上称赞杨修的聪明,但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

又有一回,塞北送来一盒酥给曹操,曹操接到后并没有吃,只是在礼盒上亲笔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放在案头上,自己径直出去了。

这时杨修正好进来看见了那盒点心,便打开礼盒,把酥饼一人一口地分吃了。这个时候曹操进来见大家正在吃他案头的酥饼,马上脸色一变,大声问众人:“为何吃掉了酥饼?”杨修主动上前答答道:“丞相,我们是按您的吩咐吃的。”“此话怎讲?”曹操反问道。杨修从容地应道:“丞相在酥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这分明是赏给大家吃的,难道我们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吗?”曹操心里非常不舒服,虽然内心已经对杨修产生极大的厌恶,但他表面却没有表现出来。

杨修把自己的小聪明运用在琢磨曹操的日常行为上,从而也不断地给自己埋下祸根,最终因“鸡肋”事件被曹操诛杀。

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己的小聪明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那么,迟早会遭到别人的嫉妒和打击报复,最终只能自讨苦吃。

苏轼在其《洗儿》一诗中这样写:“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对自己一生因聪明而受的苦刻骨铭心,自己深知聪明之害,以至于希望自己的儿子愚蠢一点,才能躲避各种灾难。

很多人都信奉一句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这里的“糊涂”并非指头脑不清楚,不明白事理,而是说,一个人一生精明过人、从不犯迷糊并不是好事。星云大师曾说:“做人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要;处世,不以成功为急,而以结缘为尊。”人生在世,聪明过头只会令自己陷入追名逐利、痛苦的境地里,如果能够厚道一些,在有些问题上糊涂一些,宽容一些,少计较一些,这样的人生才是圆融的。有时拙一点,人生会更加平安顺利。太过精明则会让聪明成为我们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