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1977100000018

第18章 重庆谈判 (1)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但最终却以不了而了之。它留给历史的痕迹,主要是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位难得相见却又时时相关的对手,作最后的见面。

重庆谈判的背景

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向战后时期转变的关键时候。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这背后的情形,正如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一样,是非常复杂和多层次的。

与人们一般所知的情况不同,蒋介石与毛泽东会面的问题并不是在抗战结束时才提出来的。事实上,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蒋介石和毛泽东就设想过由他们二人直接会谈,以解决国共矛盾问题。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提出他打算在西安约毛泽东一晤。毛泽东得知后十分积极,愿出面与蒋会谈,以争取"将国共根本关系加以改善"。不过,周恩来认为,毛与蒋会面的时机尚不成熟,安全也缺乏保障,中共中央决定,先派林彪与蒋见面,以判明其意图。此后,林彪赴渝谈判达半年之久,蒋迟迟未提与毛会谈之事。另据张治中回忆,1943年夏季,在林彪即将返回延安时,蒋介石突然写了一封信托张交林转毛泽东,再次表示要邀请毛来重庆面谈一切。但此时国共关系再次恶化,中共方面未作答复。尽管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始终未能会面,但这个问题的提出为战后重庆谈判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长期以来,在处理国共关系时,蒋介石的一贯考虑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削弱乃至消灭共产党,以确保战后在维持国民党一党统治的前提下实施"宪政"。为此,他准备使用"军事解决"和"政治解决"两种手段,并把军事解决的办法呈于首位。1945年5月下旬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带头指责中共要发动内乱,声称他的责任是"要巩固本党的基础,制止共党篡窃的阴谋"。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诬蔑中共"一贯坚持其武装割据,借以破坏抗战",提出联合政府是"企图颠覆政府,危害国家",强调与中共的斗争无法妥协,国民党的"急务"在于创造对中共斗争的"优势与环境"。

可见,蒋介石打内战的决心已经定了,但他要放手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全国人民刚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普遍反对在战后再发生内战,要求实现国内和平,以便在和平环境中重建家园。而对蒋介石说来,更大的困难在于他的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北地区,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

而与此同时,作为战后雅尔塔体系的一部分,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为蒋介石"政治解决"中共提供了可能。在1945年6月至8月进行的中苏谈判上,国民党谈判代表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将中共问题放在首位来考虑。在谈判过程中,为获得苏联的支持,蒋介石不惜以"准外蒙战后投票解决其独立问题,而与俄协商东北、新疆与中共问题为交换条件"。最终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多项条款明确表示出苏联无论在道义、军事还是经济上,均完全支持国民党政府,基本达到了蒋介石的要求。在蒋介石看来,有可能按照他的条件实现政治解决的机会已经到来了。蒋发第一电的时间恰是中苏同盟友好条约签订的同一天--8月14日,这不是偶然的巧合。此时,蒋介石以为没有苏联的支持,中共会瘫软下来,急不可待地致电中共要求谈判。

因此,蒋介石并不是真的想通过谈判来实现国内和平。他的如意算盘是想利用这一着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如果毛泽东拒绝到重庆来,就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蒋介石估计毛泽东是不敢冒险来重庆的);如果毛泽东来了,就给共产党几个内阁职位,迫使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这样,他最后仍可以消灭已变成赤手空拳的共产党。另一个是,可以用谈判来取得准备全面内战、特别是调兵遣将所必需的时间。

在接到蒋介石的第一、第二次电报后,8月23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二天就要出发到前线去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陈赓、薄一波、萧劲光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他一开始就指出:"现在情况是,抗日战争的阶段已结束,进入和平建设阶段。"他分析道:进入这种情况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可以得到一部分大城市,一种是得不到,现在是得不到。我们曾力争进入若干大城市,现在没有成功。原因有二:一是苏联受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限制,不可能也不适于帮助我们;二是蒋介石利用他得到盟国承认的合法地位,使日军完全向他投降。我们只能在得不到大城市的情况下进入和平阶段。蒋介石的地位,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

他的不利方面是:在他面前摆着强大的解放区,解放区的抗日功劳无法磨灭,也无法封锁;国民党内部有矛盾,又不能满足人民的民主民生要求。毛泽东着重提出一个问题:"和平能否取得,内战能否避免?"他说:我们现在的新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和平是能够取得的,因为英美苏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我们需要和平,国民党也不能下决心打内战(因为摊子没有摆好,兵力分散)。他同时也指出:"蒋介石想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蒋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和平,是因为上面所说的那些原因,需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等待机会消灭我们。所以斗争是长期的,迂回曲折的。从中国的局面来看,成立的联合政府"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根据这个方针,毛泽东建议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一个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他判断:在谈判中,关于承认解放区和解放军的争论一定是非常激烈的,可能要打打停停,甚至可能要打痛他才能逼他让步,总之他是不会满足我们的。毛泽东说:对国民党的批评,本来是决定停一下的,因为日本突然投降,蒋下令要我们"驻防待命",不得不再批评一下,今后要逐渐缓和下来。以后仍是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以斗争达团结,有理有利有节。不可能设想,在蒋的高压下没有斗,争可以取得地位。他建议:"恩来同志马上就去谈判,谈两天就回来,我和赫尔利就去。这回不能拖,应该去,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参加这次会议的萧劲光回忆道:毛泽东"对我们这些即将奔赴前线的同志说,同志们担心我去谈判的安全。蒋介石这个人我们是了解的。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你们打了胜仗,我谈判就容易些,否则就困难一些。他风趣地说,目前的情况是有三种果子,我们可能得一批小的,失一批大的,另外,还要力争一批不大不小的"。

就在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同一天,蒋介石的第三封邀请电到了。8月25日,中国共产党驻重庆的代表王若飞回到延安。毛泽东等7个政治局委员连夜同王若飞磋商。26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对他去重庆谈判的问题,明确地表示:"可以去,必须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他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涉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去谈判会不会造成"城下之盟"的局势?毛泽东说:"签字之手在我。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在不伤害双方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他设想了可以作出让步的限度:第一步是广东至河南;第二步是江南;第三步是江北;但"陇海路以北迄外蒙古一定要我们占优势"。如果这样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我们党的历史上除何鸣危险外,还没有随便缴枪的事,所以决不怕"。

为了统一党内的思想,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并在当天向各中央局和各大战略区发出。毛泽东起草的这个党内通知,把中共中央力争实现国内和平局面的态度说得很清楚了。

重庆谈判的经过

1945年8月28日下午,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从延安飞抵重庆。毛泽东身穿蓝灰色中山装,脚穿黑色布鞋。一手挥着巴拿马式的盆形帽,微笑着走下飞机。举世瞩目的重庆谈判开始了。

当晚,蒋介石在林园设宴招待毛泽东一行,特意将毛安排在自己的对座,以示"诚恳"。宴会后,又邀请毛泽东下榻林园。第二天,毛泽东同蒋介石进行第一次商谈,并确定双方的谈判代表:中共方面是周恩来和王若飞,政府方面是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蒋称愿意听取中共方面的意见,并称中国无内战。毛泽东则称,说中国没有内战是欺骗。蒋提出谈判三原则:一、所有问题整个解决。二、一切问题之解决,均须不违背政令、军令之统一。三、政府之改组,不得超越现有法统之外。这个"三原则",就是他在日记中所说的"确定前提"。当晚7时,蒋介石亲赴毛泽东所住莲屋访问,约谈一小时,蒋自称属于"普通应酬"。

8月30日晨,毛泽东、周恩来从山洞林园进城,分别拜会了宋庆龄、张澜和赫尔利等,然后住入红岩八路军办事处。

9月4日下午5时,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参加军事委员会召开的抗战胜利茶会。会后,蒋、毛再次直接商谈。从9月4日晚9时起,张群、邵力子、张治中受命与周恩来、王若飞开始第一次会谈。至10月8日止,双方共会谈13次。

毛泽东在重庆的43天,除刚到和临行时有3天住在林园外,其他时间都住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二楼,同周恩来、王若飞住在一起。红岩村地处郊区,对来客很不方便。因此,张治中把自己的寓所上清寺桂园让出来,给毛泽东作为在城里会客、工作、休息的地方。毛泽东每天上午从红岩来,下午在桂园会客和工作,晚上仍回红岩。"每天晚上,毛泽东从桂园回来后,首先要和周恩来、王若飞、胡乔木一起研究当天谈判的情况,揣摸国民党代表的心理,把握谈判的动态,制定出有关的政策。他们研究得很深很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常常研究到深夜。""研究完谈判之事后,周恩来回到自己的屋子里,起草电报或文稿,安排毛泽东第二天的活动,处理一些要事。毛泽东则在自己的房间里思考下一步的工作。""待忙完这些事后,毛泽东要通览全天的各大小报纸,不仅要看《新华日报》,还要看国民党办的各家报纸。一般的报道,他通览一遍放下。重要的文章和报道,他要认真反复地看,通过报纸,了解各界人士对谈判的反应,掌握时局的发展。"

从9月4日起,蒋介石即将和中共谈判的任务交给张群等3人,而他自己,则退居幕后。但是,他仍然时时研究苏俄与中共动态,牢牢掌控谈判,日记中有许多对谈判情况的记载。

重庆谈判是一场复杂而艰苦的斗争。由于国民党对这次谈判并没有诚意,也没有估计到毛泽东真会这样快地应邀来到重庆,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谈判方案,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方面先提出意见。

9月2日,毛泽东约王世杰到桂园商谈,周恩来、王若飞也在座。毛泽东对这次谈判提出了八点原则性意见:(一)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应召开有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会议;(二)在国民大会问题上,如国民党坚持旧代表有效,中共将不能与国民党成立协议;(三)应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所享有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予以废止或修正;(四)应予各党派以合法地位;(五)应释放一切政治犯,并列入共同声明中;(六)应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内的民选政权;(七)中共军队须改编为48个师,并在北平成立行营和政治委员会,由中共将领主持,负责指挥鲁、苏、冀、察、热、绥等地方之军队;(八)中共应参加分区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