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19768900000030

第30章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两性沟通与差异(1)

见怪不怪的春哥与伪娘——性别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学学习古文《木兰诗》时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一个女子混进军营十几年,竟然没一个人能辨认出来,花木兰在隐瞒女性身份上要花费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啊,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那个梁山伯也是,同窗几载,竟然也没认出祝英台是女儿身,着实是一件令人难以理解的事。因为在我们看来,男女两种性别还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分的,是无法混淆的。

“性”是一个生物性的范畴,社会心理学家把以生理为基础的性别差异称为“性别差异”,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男子孔武阳刚,女子娇美柔弱”来区分性别的差异。

而在现代社会,男女的定义似乎已经越来越没有清晰的界限了,女生五官硬朗,短发干净利索,穿着中性,时常一副帅气风范而且越来越自信独立;而男性也不乏阴柔之美,服饰更是鲜亮混搭,追求个性无视世俗评定。性别区分不明显,性别角色趋于淡化,一个别样另类男女时代已然来临。

自“超女”李宇春凭其帅气的中性外形颠覆了国人的传统审美观——“本是女娇娥,却偏像男儿郎”的风格成了众人追逐的对象后,一向擅长复制翻版的娱乐圈再度成就了尚雯婕、刘力扬等一大批走中性路线的女孩,使“中性美”在社会中进一步蔓延,并逐渐确立为一种新的前卫风向标。

当“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女性不再成为所有人垂青对象的同时,我国男性的传统审美视角也在悄然生变。韩国演员李准基在电影《王的男人》中将阴柔美男的倾城绝色演绎到极致:他那彻底颠覆传统审美的秀美的长发、柔美的凤眼、微启的樱桃小嘴,掀起了近年来在亚洲地区的“美男旋风”,就连我国的“美人关”、“加油好男儿”等选秀节目中的许多男孩都呈现出“阴柔”的气质,“我型我秀”的施洋还一度成为社会舆论争议的焦点。

不可否认,在娱乐圈的强势催化之下,人们的现实生活正在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拒绝长发和裙子,而男生“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倾向也开始显现。传统的中国人拥有含蓄内敛的东方文化特质,但在全球化的刺激下,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日益提速,情绪浮躁导致人们在面对传统习惯和新生事物时往往选择后者。“中性化”恰在人们对于传统的审美标准感到疲劳时出现,让人们耳目一新。具备逆反心理的青春期青少年正是这种意识和行为的主要标榜者。

人们对于中性的爱好,可以看做是从另一种角度欣赏美。被孟子视为男性美标尺的都是绝对阴柔的形象;著名的前汉三杰里的张良,面目姣好就如同女子;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希腊英雄里的第一条好汉阿喀琉斯,也曾有过站在女子群中不被认出的经历。

中性也被称为第三性,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定义:中性男人应该是精致的,中性女人应该是刚柔的。

中性男人拥有精致的外表,他们的骨骼也许强壮,但经过精心打理后,显得格外的高挑精致,肢体也很匀称,很合理。皮肤是细腻的,口气是清新的。他们拒绝抽烟,也不嗜酒,偶尔他们的指间会转动一杯红酒,那是格调,是优雅,是闲情逸致。他们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对待朋友是优雅和周到。

中性女性有着另一种风情,知识和智慧增强了女性的独立能力,人们也来越被智慧型的女人和靠知识改变生活质量的女人所折服。这样的女人性格是独立的,思想是深刻的,见解是独到的。她们对于婚姻和家庭也不像外人所认为的那样潇洒和冷酷,其实她们只是提炼感性成分中理性的元素。她们也有千般柔情,万般情怀。只不过她们的柔情不在泪水中挥洒,她们的情怀像深藏多年的醇酒,唯有知己才有缘知遇。

不管是男人影响了女人,还是女人影响了男人,当性别的区分相对削弱的时候,精品男人和女人的独到魅力也会尽情彰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性美的弊与利也都彰显出来:工作中很多女性不再饰演柔弱的角色,而是化身为“花木兰”开始在管理高层崭露头角,中性化的形象在谈判桌上也具有一定的心理优势,不会因为显得柔弱而被歧视,也不会因为太过阳刚与客户轻易闹崩,更因中性化的形象,难以让对手有非分之想,都是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中性化”让七尺男儿看起来像娇娘,让女人起来像“爷们儿”,混淆了性别的概念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社会麻烦。因此,有一些个人的性别倾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把握好尺度,在保持原有性别的大原则下,将男与女的性格优势有效中和。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互补性原则

2003年5月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就任阿根廷总统,2007年12月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就任阿根廷总统。正如五年前阿根廷的基什内尔总统戴上绶带,开始执政生涯一样,2007年12月10日,在隆重的权力交接仪式上,基什内尔将象征总统权力的绶带和权杖交给了他的妻子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从此,阿根廷迈入了第一位民选女总统执政的时代。

人们不禁感叹,总统权力在夫妻之间移交,这样的例子在现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可谓罕见;人们也充满好奇,这是怎样的一对夫妻,能够在阿根廷的历史上浓墨重彩地书写一段政治传奇。

克里斯蒂娜与基什内尔都是阿根廷正义党成员,他们早年一同参加过学生运动、遭遇过军事政变,在动荡的岁月里饱经风霜,并逐步在政坛崭露头角。克里斯蒂娜曾经表示,她与丈夫的关系不仅是配偶,还是在政治上有着相近观点的伙伴。她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说:“我们对彼此充满了尊重,我们一起商量问题。”

在丈夫登上总统宝座前,克里斯蒂娜已经拥有丰富的从政经历。她1989年当选圣克鲁斯省众议员时,丈夫基什内尔是市长;她当选国家参议员时,丈夫当上了省长。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各自努力又互帮互助,在从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基什内尔和克里斯蒂娜堪称政坛“绝配”,他们之间具有很强互补性:基什内尔长于经济,善理内政;克里斯蒂娜长袖善舞,精通外交。

相对而言,基什内尔执政比较中庸,人也没那么时尚。克里斯蒂娜在这方面则优势明显。她不仅穿着时髦,谈吐优雅,而且非常喜欢出国访问,对于外交事务也十分在行。美国《纽约时报》认为,她有望成为拉美领导人中的“外交明星”。人们称这对伉俪是无论家庭生活还是政治生涯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当两个人的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原则起着重要作用。互补性指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不同的人。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互补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

就像一个主动的支配型男性和一个被动的顺从型女性彼此间有吸引力一样,选择与自己个性品质不同的人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相互满足需要。互补性原则似乎与相似性原则是矛盾的,但从角色作用的观点看却是一致的。例如支配型男性和顺从型女性在对男女关系中男女角色的看法上是一致的,他们认为男性应起支配作用,女性应当顺从。

互补性的吸引在生活中很常见,依赖性强的人会被喜欢照顾别人的人所吸引;害羞的人会喜欢外向而好交际的人;健谈的人会迷上相对安静的倾听者。其实,在爱情上,双方因差异而互补,因互补而结合,并不足为奇,因为男女本身就是互补的。曾有一项针对25对结婚多年的夫妻进行的追踪调查研究表明:夫妻间需求的相互补充是婚姻关系得以长久维持的基础。

从性格方面看,如果男子性格刚烈,最好是找个性格温柔的女子为妻,因为这样可以达到性格平衡;如果夫妻俩都是火爆脾气,可能会终日吵吵闹闹,内战不断。如果男的性格太过懦弱,最好是找个刚强点的女人,这样才能互补。

如果男人是事业型的,想在官场上商场上风风火火地干一番事业,最好找个贤惠的女人作为贤内助,她可以相夫教子,可以帮丈夫理财管家。如果夫妻俩都是事业型的,各自为事业而拼搏,可能会缺少生活的情趣,这样的婚姻多数很难走到最后。事业型的男人可以考虑找个全职太太或找个工作较为轻松的女人当老婆;事业型的女人则可以考虑找个家庭型的男人当老公。世上的婚姻很少是十全十美的。男女双方要多看对方的优点,正确看待对方的弱点,扬长避短,达到优势互补。

很多人认为,谈恋爱时,彼此的优点是对方非常欣赏的,彼此的缺点是对方可以包容的;结婚久了,彼此的优点是对方不屑一顾的,彼此的缺点是对方无法包容的。其实说到底,是我们自己看待对方的角度变了,心态变了,于是,“互补”变成了“差异”、“分歧”,爱情变成了痛苦地忍受。所以,我们要理智地看待问题,多想想当初对方令你倾慕的优点,多回味对方为你付出的点点滴滴,唤醒自己那颗被爱充溢许久而麻木的心,这样才能开心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