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同领导一起喝酒时,最大特点就是秩序,这跟开会一样,官大的自然上座,然后按级别、按所在部门依次落座。敬酒的次序也依座位次序进行。做下属的在敬酒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所谓机遇是指可以零距离接触领导,是接近领导的绝好时机;所谓挑战是因为人一喝酒思维和平时就不一样,搞不好也是最容易得罪领导的时候。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对方的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如何称呼,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
与此同时,酒宴是联络和增进感情的重要场所,通过向同级、上级与下级敬酒能够促进彼此的情感交流,使彼此的关系更密切、更稳固。
再有,祝愿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让人快乐,敬酒时可以结合被劝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良好的祝愿。若是生意人,可祝其“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若是老人,则可祝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若是机关干部,则可祝其“步步高升”;若是新婚夫妇,则可祝其“早生贵子,百年好合”;新年的祝愿就更多了,如“新春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世吉祥,万事如意”……
简而言之,敬酒分出主次,让每位赴宴的人都感受到你的尊敬与情谊,这酒喝得也就成功了!酒杯对酒杯,心口对心口,滚烫的感情挡也挡不住,交情也随着酒的醇香逐渐加深了。
巧妙拒酒,宾主尽欢
在举行宴会时,由于每个人的酒量都有所不同,如能喝得适量自然是有益无害的,不顾酒量深浅而豪饮就会让自己遭罪了。因此,面对对方的盛情相劝,被劝酒者若不胜酒量则需巧妙地拒绝。
庞梅梅是公司的策划部经理,平时和客户打交道很多,常和市场部经理一起出席酒宴,以便和客户进一步沟通策划案细节。刚开始参加这种酒宴的时候,客户每次敬酒,庞梅梅都不好意思拒绝,常常被客户灌醉而误了正事。市场部经理大为不满,庞梅梅自己也觉得委屈。
庞梅梅把这事向好友抱怨,好友告诉她酒量不好就该拒绝,不能逞强,不然对自己身体不好,还误了正事,吃力不讨好。在酒宴上应付自如的好友就教了她几招拒酒法。在后来的酒宴中,庞梅梅就很少出现被灌醉的事情了。
学会巧妙地拒酒,不但能使自己免受肠胃烧灼之苦,而且不会让对方觉得你不给面子,更不至于伤了和气,坏了事情。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不错的拒酒方式:
1.提及过度喝酒后果
作为被动者,当酒喝到差不多时,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如:“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还望你能体谅。”如此开脱以后,就不要再喝了。这种实实在在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只要劝酒者明白“乐极生悲”的道理,善解人意者,就会见好就收。
2.把身体健康作为挡箭牌
喝酒是为了交流情感,也是为了身心的愉悦。如果为了喝酒而喝酒,以至于折腾了身体、损害了健康,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我们可以以身体不舒服或是患有某种忌酒的疾病(如肝脏不好、高血压、心脏病等)为理由拒绝对方的劝酒,这样对方就不好再强求了。
3.挑对方劝酒语中的毛病
对方劝喝酒时,总得找个理由,而这理由有时是靠不住的。特别是一些并不太高明的劝酒者,其劝酒语中往往会有不少漏洞可抓。抓住这些漏洞,分析其中道理,最后证明应该喝酒的不是自己,而是劝酒者,或者是其他人,这也可以作为一种拒酒方式。只要这漏洞抓得准,分析得又有理有据,那么对方就无话可说,只好放弃了这位难对付的“工作对象”。
4.以家人不同意为由
一般来说,以家人的禁止为由拒酒容易让对方觉得你在找借口推脱,这是因为他想象不到这个问题对你有多么严重。因此,你必须在拒酒时讲得真实生动,把自己不听“禁令”的后果展示一番,让对方感到让你喝酒真的是害了你,他也就会停止劝酒了。可以说,真实可信是使用此方式拒酒的关键。你可以说:“我爱人一闻我满口酒气就和我翻脸,我不骗你。你如果是真为我着想,我们就以茶代酒吧!”这样一来,对方也就无话可说了。
学会了以上四种拒酒术,你也就能免除酒精对你身体的深入荼毒,能够顺利达到“杯酒也尽欢”的境界,完成宾主尽欢的宴会应酬。
酒桌上,会听话更要会说话
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在迎宾送客,结婚生子,朋友聚会,求人办事时,都能发挥独到的作用。
在酒桌上,因为酒精的兴奋作用,人们很容易畅所欲言。这种情境下,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题,真的、假的,虚的、实的,心里的、心外的,该说的、不该说的……弄不好都会毫无防备地倒出来。但正是因为毫无防备,所以有时容易引起他人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倒戈相向。
所以,无论是宴请他人,还是自己赴宴,探索一下酒桌上说话的“奥妙”都是很有必要的。总体来讲,在酒桌上说话时,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说话紧扣宴会主题
一般说来,一场酒宴总有一个中心话题。因此,无论在祝酒还是彼此聊天时都要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例如,你参加的是朋友母亲的生日晚宴,就要多说祝福长寿的话,若漫无目的地闲聊当下时政、社会问题等,这就显得很不礼貌,也会破坏主人精心营造的喜庆氛围。
2.独乐不如共乐,忌窃窃私语
酒宴一般宾客较多,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都能够参与的话题。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因此话题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忽略了众人。这种场合切忌与人贴耳私语,否则会让人产生“就你俩好”的反感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3.语言诙谐幽默
酒桌交际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话,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对你产生好感。但是在一些正式场合还是需要有所顾忌,如 “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等话,虽然语言诙谐,或许能起到调节宴会气氛的作用,但因为格调不高,还是不用为妙,否则只能让在座人士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4.在交谈中对人察言观色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只有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总之,在酒桌上把话说好才能办成事,不顾后果的胡言乱语只会坏事。
不想埋单,设计“来电”巧脱身
任何一场饭局吃到最后,都要面临一个埋单的问题。如果是自己因某种个人理由宴请他人,如生日、结婚或有求于人等,情况比较简单,肯定是自己埋单。然而,如果我们是被邀请赴宴,那埋单就要分情况了。
有些应酬邀请,我们与发出邀请者关系不错,如亲朋好友的聚会等。这种情况下,要么约定AA付账,要么和朋友抢着付账,但无论哪种都应该是自己情愿的。
还有些应酬邀请,我们与发出邀请者可能有某种利益的牵涉,如同事之间、客户之间、上下级之间等。这类应酬,我们往往是被对方软磨硬泡或生拉硬拽着而不得不去参加。于是,埋单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其中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试想,自己根本不愿意吃这顿饭,而且出席这种饭局并没有要实现的切身利益,纯粹是碍于关系或颜面,甚至是出于无奈才去的,为何还要替所有人埋单呢?
于是,这种饭局便引出了人们对“逃单”及“躲单”的需求,催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招数”。
某女士向某市报纸反映,现在网上不少商家推出“代打电话”的服务,打一次3分钟的电话2~5元不等,称可以帮助买家摆脱应酬。这位女士还告诉记者,商家自称只要购买此项服务,就可以根据买家要求的时间让电话响起,如果没有特殊要求,通话时间内让买家自行表演,以达到轻松脱身的目的。后来经记者核实,网上确实有些出售这种服务的商家。
由此看来,在相亲、开会、聚会等应酬场合接到来电后开溜的原因未必都是真的。但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将其作为“逃单”或“躲单”的一种方式。
不过,有专家表示,这种服务不利于树立社会诚信,而且买家也要谨防隐私泄露。其实,出于礼节的考虑而不得不去的应酬,的确让人难以招架,此时突然一个电话响起就有借口先离开,这样的“代打电话”无可厚非。但与其到网上找服务商家,不如在应酬前跟自己的好朋友打声招呼,由朋友来打帮你“逃单”或“躲单”的电话,往往更加可靠。需要注意的是,请人打电话要适当运用,尤其不能为了达到某种交易目的或欺骗而请人代打电话。
此外,关于饭局,埋单不仅仅意味着付钱,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人际交往模式,背后隐含着许多人情世故。千万不能做永远一毛不拔的人,这样就很难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也很难融入当今的社交圈子。钱对于我们固然是重要的,但以“金钱”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只能为自己提供有限的安全感,在社交生活中往往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