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黑与昼三部曲
1976600000069

第69章 妻援

“老公,我给你起个英文名字吧!”

“不了。我曾经用过一个英文名叫Marlinken。”

“Marlinken,OK,迈林肯!”

“下午傍晚时分,我们去西单购物城买些衣物及日用品之类的。我列了个清单,你看看。”

说着,吴茵从茶几上头递过来一张刚写好的单子,上列注着:秋冬睡衣各三套、西装两套、便装三套、领带五根、衬衣四件、羊毛衫四件、袜子十双、皮鞋两双、外加休闲旅游鞋两双,及男士洗发水等等。大多是为何思准备的。

“不用吧!我有衣物,够用了。”何思窘迫地说。

“这是我的心意。你是我亲爱的最亲密的人,我的衣着与你的当形成情侣装不然,不谐调。另外,有些正式社交场合,衣装是很注重的,不然哪有那么多昂贵的品牌?”吴茵莞尔一笑道。

“我老家尚还不知道你我的事呢?”何思说道。

“家里有电话吗?”

“没有,我老家在僻远的小山村,祖辈务农,乡村经济很不发达,并且,地方吏治腐败严重。”

“我们应该回去看看老父老母与亲友。将父母接到北京来玩一阵。你说呢?”

何思是家中老二,还有一个兄长,是个老实农民,在家供养花甲之年的父母。

“不,不,父母习惯在农村生活,到城里来,反而会不舒服的。”

何思也希望让你父母出来见见世面,看着紫禁城的天空比家乡的是不是更蓝更深远;登登曾让他们万分景仰的天安门天子城楼;到颐和园看看帝王们的宫苑,看看圆明园火烧遗址;去卢沟桥看看小日本留下的痕迹;登长城摸摸秦始皇的杰作。

对于一个生存方式几十年如一日在土地上老牛般耕作一生的农民来说,这不赐于一种天大的荣光与巨大的惊叹。但父母一定难以理解许多东西,这会让他们新奇的同时感到不安,还不如,留些经济给家里更实际。

“实在不行,也要给他们留下一大笔晚年生活费,让父母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是我这个儿媳妇的心愿。另外,你的兄长也就是我的兄长,我决定第一次见面,由你给兄长二万元人民币,要感谢兄长的提携,与代为照顾父母。

我知道,你志在四方,无暇照顾父母,责任主要落在兄长身上。另外,再给父母三万元人民币,这是为人之子媳赡养尊慈应尽的义务,我们在外不能亲自在身边侍候,惟以此来弥补。老公,Marlinken,怎么样?”

“听你的。这些家事就全由你作主吧!农村消费水平低,钱不要给得太多,这样反而不好。

农村的治安非常差。哎!这些话你听了一定失望,农村也开始复杂,虽然纯朴、好客、勤恳一直是乡亲们的主要品格。”

何思对乡间的父老乡亲情感复杂。

自己坐牢时,竟然有人在背后散布谣言,说什么何思读了大学却做出格的事,坐了牢,要么犯有经济问题,要么其他,总之是不光彩的事咯。父母听到这些话,总要伤心好一阵子。就拿出何思的劳教决定书,告诉大家,何思并非人们所说的。

后来,人们马上就说,何思犯了反革命罪,真是黑四类分子的后代还想翻天啊!甚至还有人讹传何思犯的是间谍罪。真是惟恐落井下石慢,这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杰作了。

何思的爷辈算个小地主,省吃俭用地买了几十亩薄地,就在运动中成了牺牲品。后来,历史都重新定调了,可乡亲们好像并不知道,依然如是评说。

舆论的压力,父母当然在乡村活得也不容易。这次要让家里高兴,让乡亲们理解,何思想在家里举行一次传统习俗的婚礼,并给村小学捐一万元人民币作奖学金。这在村小学来说是个天文数目了。

何思把这些历史的、现实的、困扰的统统告诉了吴茵。

“我同意,老公,并且我们11月份就回老家兴办婚席,而回北京圣诞节举办婚礼,你说怎么样?家乡能开车回去吗?”

“好的。家乡路况不太好,不适合开跑车!”

“这不难办,到时,我准备一台越野车,我表弟就有。我想去领略山村的田园景光。我们用微型摄像机将一切美丽有趣有意义的拍摄下来,好吗?”

何思面对这位即将成为自己老婆的女人,心中除了感激与敬仰,爱慕与呵护外,别无他念。

幸福来临的的时候,是不能挡住的,正如白昼的到来,何思是这样想的。

祸患降临的时候,也是不能抗拒的,正如黑夜的升起,成哲是否这样看待呢?人生就是一种起落,无限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