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黑与昼三部曲
1976600000033

第33章 湘魂

红色的法拉利跑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何思是第一次有这种享受,并且,还有佳人相伴。

在使馆区溜了一圈,在经过美国大使馆时,何思想起了世纪末最后一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被炸事件,与引发的学潮。

美国大使馆被学生投击的石块、酒瓶、鸡蛋、涂料给换了妆。一批批游行示威的学生与群众,在展示着这个古老民族的情感,而在西方人权幌子与国家主权这一国际层面人权间的思考,则被民族的本然的激情所掩盖。

人权哭泣,这是种被霸权与保守双重强奸后的屈辱。只有普通民众一度成为各种片面话语权互为争斗的牺牲品,足可以见证这个世界的混乱与昏愦。

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政客往往掩饰了主要基于国家利益的根本动机,借标榜人权的高贵圣洁为幌子,实质是对外霸权与殖民扩张,对内是欺骗诱导的。

另一方面,为无耻行恶的专制者米洛舍维奇的申辨对抗提供了颇有义理的口实。这是一种悲哀。

“今天开心吗?”吴茵问道。

车已到了工人体育馆门口。

“开心。我两年没这么开心过了。自由的快乐真好。”

“自由的真谛是什么?”何思反问道。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矛盾良性的均衡”

“这种境界,其实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均衡运行的阴阳矛盾体。可事实上,人类一思考自由,上帝就发笑,因为人类思维还未普遍学会从宇宙整体层面辩证思考问题,不能圆满也就不是普遍性有效。”

“说的真好!真可谓:人一出生就自由,却无往而不在罗网之中啊!”

“其实,你并不像自己所说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欠缺了解。你说这些话,都挺到位的。自由语意演绎至中国当代社会的经典表述是:追求自己自由的同时,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但是,遵循西方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原始逻辑与价值基点,彼此却是一种互为割裂的悖论,无法实现自身逻辑的统一。这种状态,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一切意识形态领域都深刻无助的展示着。自由主义只有到了中国被本土化后,才演绎到了极致,却突然发现自由主义的极致亦是社会主义的极致: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自由的前提与基础。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最大自由与公正。

但是,这些都是小乘自由的境地。真正的中华文化的自由比西方主流文化对自由的理解要深远宽广得多,那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宇宙性大自由大福祉啊。”何思忽然发现自己的内心与精神已经超越了西方文化的视域,从本土文化的智慧中获得了超越重建的力量。

“印度甘地,南非曼得拉等,采取的‘非暴力不合作’方式,就是基于自由原理,反对以暴易暴的阶团斗争。

佛与基督都说过,爱你的敌人。

老子有以德报怨,皆是相通的。

同时,自由的保障可能来自于统治者的道德高尚,然而,如果人性迷茫偏执向恶,它必须来自制度的制约。哈耶克说,如果某一个人拒绝满足我们的希望,我们可以转向另一个人。但是这样隐藏着恶性矛盾的存在。我们既将竞争社会里的人判定为都是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每个理性人都是心怀恶性,不惜损人利己的。不管与谁谈判,都可能遭遇到拒绝满足愿望。但如果人人懂得遵循天道法则,学会辩证思维,认定利益的最大化是利人利己多元均衡发展,那么,不管与谁人谈判,都会遇到一定愿望满足的可能。

面对西方资本集权垄断,真实的却是鳄鱼饱食弱者后挥洒着眼泪显露虚假的人格分裂的仁慈,而并不是人性觉悟基础上,实现自身与弱者的同步均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共赢的轨迹;这证明哈耶克在发现集体价值的社会主义走向极权过程中,资本主义自身同样步入民主为表象与背后密控的真实血腥的私有极权境地,正因为自身逻辑与价值根基的缺憾,并没有发现导致社会主义走向极权的文化根基在于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失衡所致,不能在个人、集体、民族国家、人类诸多利益关系中实现辩证的均衡关系。而中华文化复兴可以卓有成效的彻底根治这些文化问题,实现多方共和、人类共赢的和谐世界,有力消解数百年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偏执误导世界走向共同毁灭的困境,结束百年民族文化自卑,重塑民族尊严,成为21世纪世界之显学。”何思补充道。

“好像这两年来,发生一些让你很压抑沉重的变故,不然,你为什么两年没开心过了呢?”吴茵忽然转话题悠悠地问道。

“是的,不过你能允许我为此保持沉默吗?”

“哎呀,我肚子饿了,你呢?”吴茵眨着狡黠的眼睛。“那就Eat呗。”

“去哪里好呢?”

“首先是想吃点什么?大餐还是小吃?名菜还是家常菜?中餐还是西餐或韩国料理?”

“我请客,你先说吧!为了犒赏你诗歌夺魁,请吃鱼翅鲍鱼怎么样?”

“不必要。我不是喜欢虚华的人。并且,与女性在一起,我从来只作东,不作客。因此,谢谢你的好意。”

“你挺大男人主义的嘛!为什么女性不能请你客呢?男女平等思想缺乏吧!”

“不,不是的。”何思恳切地说,“这只是我的一种小性子吧!我很少请女性朋友吃饭,要说的话,两年来今晚将是第一次。”

“好,好,好,那就依你啦!天才诗人!”吴茵白了一眼何思。

“你能吃辣的吗?

“能吃一点。”

“那好,我请你去西单吃酸辣粉吧!很好吃的。”

车子又打转从建国门直插西单。吃完酸辣粉,吴茵的嘴一直在呵气,一边用手给嘴巴扇着风。

“很香,开胃,也很好吃,就是太辣。”

“这是四川人做的。不过吃点辣的,长点革命精神嘛!”“不懂。”

“毛主席老人家说过,喜吃辣椒的人喜欢闹革命。性子较暴躁,嫉恶如仇乃革命家本色嘛!”

“哦,说起大陆的革命尚武精神,我想起一个笑话:一位大陆同胞在台湾亲友家里作客。

一次,饭尾时见还有不少菜肴,扔掉怪可惜的。便对主人说,你们还吃不吃?主人说,不吃了,你多吃点。大陆同胞爽快地说,那好,你们不吃,我全消灭掉了。”

吴茵笑着,继续说:“真是全民武装到了牙齿,难怪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与朝鲜战争中的美军,全被击溃吞吃了。”

何思笑了。

上海风味小吃品种良多,花样百出,主要以甜淡为主,与湖南的咸辣,四川的麻辣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同是鱼米之乡,菜味迥异。

在辣味中,川辣以麻料加辣组合成一种特色,而数湘辣那么纯正刚烈,一股纯阳顶天贯地,度量宇宙。

而吃惯了辣味的人,去品尝江准菜,除了新鲜感外,就找不到很强的食欲。

辣就如一种品性,已附入你的生理与灵魂。

这种地域品质与地域文化的精神是相通,它像火在燃烧,像岩浆在奔涌,融蚀一切腐朽邪恶的反时代反潮流的黑暗。

无论何时,无论流布哪里,这种正义、力量的品性是主昂的,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也能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与荣辱,用生命与智慧为赌资坚持不懈。

此种敢于突破硬壳的气魄与挑战黑暗的精神,就是真正之“湘魂”。

李成哲与叶琼从饭馆走了出来。对于叶琼来讲当然对上海菜情有独钟,而成哲不很感兴趣。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

成哲告诉叶琼,九点钟有位分别两年的朋友在罗马帝国酒吧碰头。叶琼表示如成哲不反对,自己愿进入成哲的社交圈子。

“吃了上海风味,有什么感想?”叶琼驾着车问道。

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上海风味就像一位长得精致,甜而俗气的女人,有时甜得发腻,而花样繁多就倍显俗气凝重。

“世俗社会,俗气就是一种主旋律。不知你是对上海风味赞美呢?还是其他?”

“都不是。我尊重不同地方风味,尤如尊重不同的文化。它们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你很善辩,毕竟是学哲学专业的?”

“你一定吃过湘味吧,怎么理解湘味呢?”

“让我想想,嗯——,打个比方的话,湘味像个轮廓分明面像神俊,正义冲动,有点童稚味的男人。”

“哎哟,Madam,你真让我感动。”

“不,这是真心话。湘地出伟人是凿证的。正义往往是包涵在伟人这个强者的概念里头。冲动往往悲壮,顽强而杀气重。所谓无楚不成军。很少看到文静的人冲锋陷阵的。你们湘人有句名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指文韬治国;可见,文武全才,湘人占尽风光咯。”

“你这么说,倒叫我无话可说了。”

优秀的男人到处有,但可爱的男人就难找哪!”

“Madam这就是你单身原因?”成哲谨慎地问道。

“任何单身只是没找到让他足够爱的人,既使是害怕被婚姻伤害的人,其本身就是对异性伴侣的不确切感。之于女性来讲,绝大部分都追求一种归属感、稳定感。只有这种感觉受到威胁、挑战,不能不作出抉择时,才离异。

但一些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异性伙伴,但不愿结婚;大部分仍然积极地认为,婚姻是人生步伐必然之路,不小心跌倒,还得爬起来继续。

像我一样,父母和睦,也没受到任何情感的刺激与伤害,就不可能是害怕婚姻,只是,我觉得择侣要万分谨慎。

做到这一点,既使婚姻最终失败了,也不灰心,不悔恨什么的。

生活本来就是由痛苦快乐聚散离合组成的,婚姻的过程,一般只有几十年,到了老龄了,仍然须承担对方故去的苦痛。”叶琼平静地说着。

“如果把死亡当作生命的延续过程,那就不必悲伤。历史上庄子丧父,不就鼓盆而歌么!如果灵魂是不灭的,那婚姻恰恰只是异性双方在尘世的一段聚缘。这缘分对于智者可以互相成就提升,良性循环发展;对于愚痴者只会互相损害,恶性循环堕落。

婚姻的失败,则只是说明彼此聚缘的数量时间。因此,既使是分手,人们应该平静对待,至少彼此仍可做朋友。

夫妻合睦,并不是法理与道德规则就能办到的。彼此间的互动,不断满足对方基本的发展的需求,诚信以对,才是婚姻成功的不二法门。

遍览身边婚姻事,成败由此败由他。”成哲感喟道。

叶琼温柔的眼神停伫在头上反光镜中成哲相上足有好几秒钟,成哲可能没感觉到。

“这理论跟谁学的?”

“嗨,Madam,许多事见多了,就自然去琢磨,一琢磨就有了这样的结论。不过,我志不在此,不然,我会去开婚姻心理咨询诊所去。”

“可你没获心理学学位,主管机构不批的。”

“我可以建学立派,劝慰世人嘛。”

“那你岂不成圣人啦!”

“老子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平民更伟大。”“彻底地平民主义者,这意味着什么呢?与中资、小资阶层的对抗?与治理阶层的对抗?”

“不能这样说。人类生活在尊重个人财富、权利的社会里,存在绝对的不平等。对这种不平衡地漠视,将给人类自身带来危机,而平民意识便是解决此题的,它让不同的身份、领域、行业的人掌握如何将平民利益始终放在价值传播中的第一位,并身体力行去实践。

一个站在平民之上的人,往往是平民造就的,个体脱离了平民大众,生活与事业怎能成功呢?

可见,个体创造的利益、价值离不开平民大众地支撑,因此,既使具有非平民特征的人,首先应该将利益重点用于维护、发展对平民利益的支持,并以为最具平常的义理。

中国古人讲: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达,达则兼济天下。学与仕是平民与准平民,达者乃非平民特征的人。讲的就是非平民特征的人,要以天下苍生(平民)利益为重。

这是一种典型的平民意识,平民主义,也是世界精神。

这句话乃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核之一。正所谓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封建社会里尚且如此,可见中华文明隐藏着世界性普世价值。儒家最显赫的特征,就是将道德理性融入到政治经济伦理生活中去,引导人们心灵朝善方向运动。而这形式上与西方文明以人性自私基础上的自由竞争恰恰是相反的。后者的极致必然导致人类的共同毁灭。因此,西方文明的鼎盛必然只是在器物层面,一旦发展到极致就走向自身的反面,人类必然呼唤中华文明的复兴崛起。

导致形成人类东西方文明形式的辩证关系,人类确实因不同思维方式而发展为颇有地域特色不同表象的文化,西方人的分析文明,在器物与制度创构上优越性就体现了。整体相对而言,东方中华的包融文明,在器物制度层面形成分析、创构就显得弱项,但心灵道德文明尤为发达。

这种东西文明的碰撞比较,使国人现在看到了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各自的优劣。但在归根结底的本质与本体上,彼此是同一的。

现在,是提出解决对策的时候了。光有少数知识分子知道这个道理,是空中楼阁。

首先,要让更多人包括政府层与民间组织力量要了解与理解,理解它的现代意义与诊治时弊的迫切性,才有望在众望所归中形成新的世界文明。

这不仅是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的问题,也是世界文化融合与共同发展进步的大问题。从这方面来讲,平民主义就是世界文化。

平民主义者,也谈不上与谁对抗,因为,他是为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但有些喜欢掠夺巧取聚敛暴利的人,则会主动对抗。”

“你真让我佩服。相信你的思想终会光大。你会有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

正说着,车子已到达三里屯街,在罗马帝国酒吧附近的巷子里将车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