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成哲哪里都没去,呆在家里的电脑前,看何思发来的电子信件。
成哲兄:你好!
惊悉伯父不幸故去,不想伯母贞烈也随之仙逝,真是震惊寰宇,惨痛心魂。我与夫人吴茵沉痛无比,特向两位仙魂共表哀悼。
事已发生,仁兄不可沉湎,务必节哀顺变。化悲痛为力量,振作起来,过好每一天。如不承弃,兄可来香港发展,我与夫人竭力支持。
待明年,我将进军实业界,自己的学力与经验也在不断地增长。道路是曲折的,但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我坚信。以此共勉。
何思字
“去香港发展?不,”成哲心忖道。成哲回了一封简短的邮件谢绝了。
朱立国也发来了一简短的哀悼词与一个附件,附件是篇文章,标题为:“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类目前最优政治原理的数理逻辑证明”。显然不是最好的,但具有不同价值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全文如下:
“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民主集中制”是人类目前最优政治制度的数理逻辑证明,纳什均衡证明合作的政治才是利益最优政治模式,博弈论是数学运筹学的一个分支,需要经过严格的数学公式运算论证。天才数学家纳什(Logos Forbes NashJr)1950年和1951年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论文,通过严谨的数学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传统片面看法,颠覆了整个西方经济学的逻辑根基与价值基础。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与均衡解的存在性及其均衡解,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数学推导入经济学,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这主线展开。由此,他与另一位博弈论专家莱因哈德 泽尔腾(Reinhard Selten)同获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最初却遭到经济博弈论创立者、计算机的发明者冯 诺依曼(1903—1957)的断然否定与爱因斯坦的冷遇。
纳什正是通过繁杂严谨的经典数学运算得出了“纳什均衡”悖论原理。通俗的说,就是“囚徒困境”或曰“囚徒的两难选择”。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片面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形成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格局。这个现象,实质上早在康德就发现了,康德证明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而这个道理,著名学者何新也发现,与哥德尔不完全定理认为“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实乃异曲同工之妙。(参见何新著《泛演化逻辑引论》)从而,纳什均衡悖论原理也反证了“天道辩证逻辑”证明的“利人利己”实现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人类、外星、宇宙自然利益均衡运行的价值才是实现多方共和、整体共赢的利益最大化形式。天道辩证逻辑是屹立于东西方两大逻辑系统巨肩上,实现统帅接受阴阳矛盾的传统阴阳逻辑与排斥阴阳矛盾的经典数理逻辑在更高层面上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了逻辑推理形式从心到物、从无到有两种辩证关系的宇宙性圆满。
西方经济学之圣斯密《国富论》认为:“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片面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这就是被东西方至今诸多知名经济学家都捧为圣旨的自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原理。
可是,“纳什均衡”对亚当?斯密这“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进行颠覆,从“纳什均衡”引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由此推理,扩而大之,从利己党出发,结果损他党也损己党;从利己国出发,结果损他国民族也损己国民族,从利人类出发,结果损自然与外星生命也损人类自身,彼此形成恶性循环互损的格局。
因而,“纳什均衡”悖论实际上也否定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否定了西方自由民主宪政学,否定了传统的各种偏执价值认知与片面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文化学术思想,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军事科学、历史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伦理学、宇宙天体学等各个文化思想领域亟待运用天道辩证逻辑重新进行全面梳理与建设。由此可以得出,自己与他人及宇宙事物,彼此都是互为依靠的整体;在逻辑学上,个人与个人以外的一切构成了“泛矛盾”关系,因而,要最优的利己恰恰是利乐宇宙一切众生,而这就是佛陀之所以教导众生发菩提心精进修行的现代逻辑证明。
从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中反推理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也是“利他策略”,原本两者是互为依靠的阴阳整体,形成均衡良性循环。但它有个前提,就是儒家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人人崇尚利人利己、立人立己、利他党利己党、利统治阶级利被统治阶级、利他文化文明利己文化文明、利他国民族利己国民族、利他星球生命利己星球生命,处处实现心灵运动的均衡与思维的辩证,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利共赢的格局。
莱因哈德 泽尔腾(Reinhard Selten)曾说过:“现代博弈论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的、研究对抗冲突中最优解决问题的学科,对于人类而言,它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它能够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促进人类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博弃论与中国经济——访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因哈德?泽尔腾”,《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9月5日)纳什均衡原理不仅在数学上证明了数学自身无处不在蕴含着阴阳矛盾悖论,与其它诸多的数学悖论一再展现了排斥矛盾的传统数学运算最终依然停留在更大矛盾中,从而从根基上颠覆了传统数学自身;从而接受矛盾的数学与排斥矛盾的数学两者阴阳辩证关系构成了一个圆满的数学整体,不妨称为“天道数学”。也即,以往被认为无意义的矛盾,用数字代表为0,实质上蕴含着普遍性意义,有意义又终将归于无意义,用数字代表为除0以外的一切数,作为运动的宇宙与运动的数而言,一切来源于0,一切终归于0,而有意义与无意义两者阴阳辩证关系构成了一个循环运动的圆圈。如果有意义代表的0以外的一切阿拉伯数字表征着此岸世界,那么0代表着彼岸世界,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互为辩证循环统一,这个循环圆圈运动就是螺旋形模型,也即老子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演示的“太极图”天道原理。宇宙天地万物皆是如此。
在经济上,纳什均衡原理颠覆了西方经济学损人利己的片面逻辑与价值认知,正是导致西方周期性经济危机,最终形成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对所有人都不利的恶果的祸根;也在政治上颠覆了西方以多党恶斗为特征的自由民主宪政,最终导致对所有党不利的恶性循环不断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