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19763000000011

第11章 履

不把自己估计得太高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喱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六三”阴爻阳位不正,离开下卦的“中”位;所以,“象传”说位不当。阴爻本性柔弱,阳位性情刚暴;以这种性格,竟然尾随在刚强的“乾”的后面,必然非常危险。就像只有一只眼,能看但看不清楚;跛了一只脚,能走却走不安稳。终于踩到老虎尾巴,以致被咬伤。又像“武人为于大君”,刚愎自用,拥兵自重,心怀不轨,企图叛乱,终于失败,当然凶险。

《履》卦“六三”爻辞的意思是:只有一只眼,能看但看不清楚;跛了一只脚,能走却走不安稳。终于踩到老虎尾巴,以致被咬伤。这一卦,说明践履应当量力守分,不可逞强,以致适得其反。

过于高估自己的特征就是过于自信,目中无人。这往往是注定人生失败的最大败笔。不要骄傲,不要率性而为,不要以为别人愿意和你交往是在巴结你,也不要自视清高而对人以非礼,更不能自以为聪明而玩他人与股掌之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成功了之后便欣喜若狂,为所欲为,须知,骄傲自满会使你丢掉一切老本,并输得精光,你最后的苦果完全是咎由自取。

不要把自己估计得太高

做人不要把自己估计得太高,过高地估计自己会滋生傲气,瞧不起别人。一个人一旦傲气十足,就会自以为是,就很难辨别和听进别人的正确意见,并且常常作出错误的决定,由此而造成许多重大的失误,在关键之时,很容易受到致命的打击。

《三国演义》中的马谡由于把自己估计得太高,听不进下属提出的正确意见,自傲拒谏,致使街亭这一军事要塞丢失,就是一个典型。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又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天,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因为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在那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离开成都的时候,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要后主不要满足现状,妄自菲薄;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他决心担负起兴复汉朝的责任。这道奏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出师表》。

不久,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传出消息,要攻打郡城,并且派大将赵云带领一支人马,进驻箕谷,装出要攻打郡城的样子。魏军得到情报,果然调主要兵力去守郡城。诸葛亮趁魏军不防备,亲自率领大军,突然从西路扑向祁山。蜀军经过诸葛亮几年的严格训练,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土气十分旺盛。自从刘备死后,蜀汉多年没有动静,魏国毫无防备,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抵挡不住,便向诸葛亮求降。

那时候,魏文帝曹丕已经病死。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睿比较镇静,立刻派张邰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占领街亭,作为据点。

马谡这个人确实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去占街亭。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马谡由于把自己估计得太高,又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见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邰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管也管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街亭的丢失使他铸成大错。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并自傲地拒绝了王平的正确建议。军法不容,由此将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高看了自己,失地丢人的案例。

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关羽兵败被斩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把自己看得太高而目中无人,致使蜀吴联盟破裂,吴主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破裂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关羽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以婚姻关系维系补充和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将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关羽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为何如此出口伤人?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的面子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

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俗话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了台,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有了机会,反咬一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