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影响评估研究
19761200000014

第14章 社区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评价(2)

(1)影响的性质:即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是可逆影响还是不可逆影响补偿,有无替代,是累积性影响还是非累积性影响;

(2)影响的程度:即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受影响生态因子的多少,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子等。

(3)影响的可能性:即发生影响的可能性与几率。影响可能性可按极小、可能、很可能来识别。

在影响后果的识别中,常可通过识别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来宏观地判别影响的性质和影响导致的变化程度。

生态影响识别是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过程(阶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最忌讳的事情是不做或不深入做现场调查,凭经验或想当然编制影响识别表。有的行业规范还规定了固定的识别内容,以简单的条条框框取代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内容和复杂的生态影响,这虽然简化了生态影响识别的工作,但是却无法真正展现生态影响的类型和程度。

第三节 影响结果分析

影响结果分析,是对生态的影响性质和影响程度做出具体判别,并按照生态评估标准对影响的具体效应做出评估的过程。

一、影响性质的判别

生态影响的性质是一个不易判别的问题。例如,任何工业建设,不论其规模如何小,都会占用土地,将林业、农业用地转换为工业用地,导致原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而且不可能恢复。如果以生态系统结构的可逆与不可逆变化作为判别影响性质的标准,则任何涉及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和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社区资源利用都属于不可逆变化性质,包括将草地变为林地或退耕还林还牧的土地,都应看作是不可逆变化。这样的判别有悖于一般情况下对生态环境的基本理解。

根据一般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主要基于生态系统环境功能这一基点,可以将判别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建立在生态环境功能变化的基础上。我们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利用资源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区分为可恢复和不可恢复类型,凡生态环境功能可以恢复的,其影响性质视为具有可逆性;凡生态环境功能不可恢复的,其影响性质视为不可逆性。例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退耕还林等,或者使生态环境功能提高,或者基本不影响生态环境功能,都应视为可逆变化性质。有些资源利用方式,虽然占用土地和改变部分生态系统的结构,但可以通过较小努力重新绿化或参与区域生态建设,使损失的生态环境功能得到补偿,则同样可视为是可逆变化性质的,或者认为是由不可逆变化转化为可逆变化性质。

二、影响程度的判别

影响程度的判别依据,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的方式、性质、规模、影响范围以及产生影响的延续时间等因素进行识别。但同样的影响施加在不同的对象上,其响应可能是很不相同的,所以影响程度的判别还包括受影响生态系统的特征,如不同社区内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还是稳定的,可恢复能力强还是弱,受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还是次要因子,受影响生态环境是否有功能替代的对象等,还有是否影响到敏感保护目标或要求特别保护的生态系统等。

在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利用资源对生态造成影响的程度进行判别时:我们主要考虑了生态可恢复性及恢复时间,同时考虑了资源利用的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等。

我们在分析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利用社区资源对保护区生态产生的影响时,通过选取一定的评估标准,来分析社区资源利用对生态的影响。然而在选取评估的标准时,我们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选取更好的评估标准,用于分析生态影响。生态评估标准选取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则:

(1)能够有效地反映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特别是能够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

(2)能够反映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使用;

(3)评估标准的选取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具有全面性,能够较好地反映保护区生态变化。

生态影响评估标准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标准

(2)背景和本底标准。

(3)类比价标准

(4)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亦可作为生态影响评价的标准。

(5)其他生态评估项目标准,可适当修订后作为本次生态影响评估的准。

用于EcIA评估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灭绝风险

(2)种群活力(最小可存活种群)

(3)集合种群动态

(4)遗传多样性

(5)有效种群大小

(6)最小可存活生境

(7)生活区大小

(8)稀有度

(9)多样性/复杂性

(10)脆弱性

(11)稳定性

(12)恢复

(13)替代

(14)危害

一般情况下,许多标准都可用于评估影响,我们要根据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独特环境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可从上面的标准中选取。

我们在评估中对生态影响结果的分析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难以定量的生态影响变化程度,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同时参考历史数据进行综合比较,采用背景比较分析法确定。上面所给出的生态评估的标准基本上涵盖了生态评估的所有方面,但是这些标准只是一些理论性标准,其可操作性还有待研究,且很多标准很难用于实际评估。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一般从中选取几个指标或运用一些复合指标来进行评估。鉴于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的特殊性及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我们在实际评估中将从6个不同角度来分析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的生态影响。

(一)森林依赖度

森林依赖度指森林对林缘社区居民的贡献,采用居民来自森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作为计算指标。在林缘社区,森林除了满足居民的能源需要外,还要提供各种林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对饲料、医药、木材和其它非木材林产品的需要,其中薪炭材、饲料和非木材林产品占主要的部分。为了简化计算,只以这三项作为主要指标。

森林依赖度的计算公式 :

D =(I1+I2+I3)/ I

式中: I1为林缘社区的能源消耗(折算成现金),在把社区作为能源消耗的木材折算成现金时,考虑到所用木材的品种和质量,木材价格以调查期内的300 元/ m3为标准。

I2 为林缘社区的年人均林产品收入。

I3 为林缘社区的年人均畜产品收入。

I 为林缘社区年人均总收入。

森林依赖度从总体上反映了当地居民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程度,也从侧面反映出社区居民对当地生态的破坏。这说明只有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才能减少对社区生态的破坏。

(二)生物多样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