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未解知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9760600000043

第43章 世间奇人异事(18)

1973年12月,加拿大安大略省年过六旬的老太太马库妮科鲁,帮警方找到了失踪的农民阿·安佳斯。她向警方报告说:“安佳斯已经死了,尸体就在他房子旁边的水井里。”而她的“依据”仅是安佳斯生前穿过的一双皮鞋。在此前后,她陆续帮警方破获重大案件40余起。

德国有个名扬全球的克劳瓦赛特,更是身手不凡。他虽非职业侦探,却先后协助各国警方缉盗追寇,侦破大小案件5000余起,博得了“国际神探”的美誉。1976年,克劳瓦赛特在日本旅游期间,就协助日本警方侦破两起疑案。

这年5月,兵库县发生一起3亿日元巨款被盗案。克劳瓦赛特听了案情介绍并查看了现场留下的一件雨衣和一顶帽子,就断定作案人有五个,为首的是夜总会老板,此人左侧面部不时痉挛,左手戴两只戒指,其中一只镶着一颗大宝石;这个老板并未亲临现场,现场“指挥”是一个鼻子长、额头有皱纹的电工。克劳瓦赛特还指出:被盗巨款可能藏在一个大暗格里,暗格藏匿在两墙之间的夹层里。警方根据这些线索,很快就破了案。

7月,千叶县一个名叫菊地的男子突然失踪。克劳瓦赛特看了菊地的照片后,断定此人已死,既非自杀也非他杀,而是死于溺水事故。克劳瓦赛特画了一幅事故现场的草图,熟知当地地形的警方,一看就知道这是千叶县的山仓水库。次日清晨6时30分,警方果然在山仓水库找到了菊地的尸体。

美国新泽西州北部的家庭主妇多洛西·艾利森,也有溯感能力。1976年5月,纽约14岁的少女苏珊失踪了,她的父母四处寻找,毫无音讯。经人提醒,夫妇俩前往新泽西州向多洛西求助。多洛西听完陈述后,有半分钟不说话。这段时间,她的头脑里就好像打开了一部电视机似的,一连串的画面不断地闪现。接着她语如连珠地说道:“你女儿平安无恙。她住在一所肮脏的房子里,大门是红的,门牌号是106、186或168。带你女儿私奔的那个男人的名字里有两个R字母,你们就要做外公外婆了。”根据这些线索,苏珊很快被找到了。

英国的苏珊娜,曾经协助莫斯科警方侦破过一起少女失踪案。1985年12月14日傍晚,年仅9岁的伊娜在莫斯科郊外失踪,不久,人们在河里打捞到她的遗体。但凶手是谁,毫无线索。次年9月,苏珊娜在英国南方杜塞特的自己家里,收到了遇难少女的照片和笔迹,据此她给莫斯科警方发来溯感的结果:犯人是圆脸、身体结实、30岁左右的男子,有着茶色的头发与翘起的眉毛,职业为工人,他认识伊娜。有了这些线索,凶杀案很快告破。

据有的学者统计,具有溯感能力的人,时限是不一样的。有的只能回溯过去几天之内的事,有的能回溯几个月或几年以内的事,有的却能回溯千百年。例如美国人贝杰里·杰卡夫人,依据考古队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挖掘到的一颗印第安人的牙齿,便滔滔不绝地讲述了800年前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形,且与考古学家掌握的内部资料完全相符。

被称为“旷世奇人”的黑德格·凯西,于1878年3月18日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农村。他花了20年时间对远古的大西国作了数百次的溯感。他提供的信息与柏拉图的描写惊人的一致,甚至比柏拉图说得更加详细,这为科学界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须知,凯西从未读过柏拉图的著作,而且他的回溯时间到了5万年以前!

感应未来

许多事实表明:人在睡眠状态下,最易激发预见未来的潜能。因此,许多人——尤其是普通人感知未来的奇迹,都出现在梦中。此外,也存在着一些清醒状态下的预见,预言家就属于这类,有些普通人也偶尔闪现这种火花。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本来没有生命的东西,如英国的一个小闹钟,它居然能预知祸福。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梦中“来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方。这是一片大森林,没有光亮,只有风吹的声音。突然黑暗中窜出两个歹徒,拦住了他的去路;他拼命地逃,歹徒紧跟其后,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一个声音叫他走右边的路,他沿着这条路很快脱险了。奇怪的是,这个令他刻骨铭心的梦境,竟然在20年后的现实中得到了再现。毫无疑问,20年前梦中人的指路,使他脱离了困境。

在历史上,梦幻成真的事情多着呢!

据我国古籍记载,有一个国王的近侍梦见自己背着主公登天。第二天,这个近侍服侍国王上厕所,国王死在厕所里,近侍将他背了出来。

1812年,拿破仑大军攻入俄国。俄国将军道契诃夫伯爵的夫人做了一个梦。梦中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住进了一间小客栈的房里。她的父亲走进房中,手牵着她的小儿子,忧伤地告诉她:“你的幸福完了,他在鲍罗丁诺阵亡了。”她将这个梦告诉了丈夫,他们一起查地图,可怎么也找不到鲍罗丁诺这个地名。两个月后,伯爵指挥一支后备军反攻一个村庄,战败身死。弥留之际,卫兵告诉他村庄的名字叫鲍罗丁诺。第二天清晨,伯爵夫人见到了梦中的情景:她的父亲牵着她的小儿子来到她的房中……

美国总统林肯在1865年4月4日遭到暗杀。但在死前的几天,他曾向自己最亲近的人讲述了一个噩梦:“这地方十分寂静。我在梦中听到许多人的抽泣声,声音越来越大,哭得太悲伤啦。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从自己的房间走出来。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房间,最后走进一个摆着担架的屋子。担架上有一具尸体,周围聚集了一群人,围在那里哭泣。‘谁死啦?’我问一名士兵,士兵回答说:‘总统被暗杀了!”听了这段讲述,在场的人无不面面相觑,但林肯却一笑置之。几天后,这一预感变成了现实。

1890年,美国一个名叫罗兹·德逊的小姐因预感而获救。有一次她去芝加哥,途中拜访了一位住在芝加哥郊区的农村朋友,并在那里住了一夜。晚上,月朗星稀,罗兹上床后久久不能入睡,迷糊之际,从外面的沙石路上传来马蹄声。她好奇地下床向窗外望去,清楚地看见一辆灵车,上面挤满了人,却没有棺材。灵车走到窗下,赶车人用劲一挺腰,转过头来对罗兹说:“还能坐一位呀!”他的面孔丑陋而枯槁,吓得罗兹慌忙拉上窗帘,跑回床上用毛毯把头蒙起来。第二天,罗兹来到芝加哥市内一家大商场买东西,这家商场安装有当时还很少见的电梯。来到商场最顶层的罗兹想赶电梯下楼,由于里面挤满了人,她有些犹豫,电梯服务员对她说:“还能坐一位呀!”他的面孔和昨夜赶灵车的人多像啊!罗兹突然感到一阵不可名状的恐惧,扭头便向楼梯口跑去。这时,忽听一声巨响,电梯像流星陨落一样,重重地撞击在地面上,乘客无一生还。罗兹由于昨晚一场似梦非梦的目击预兆,幸免于难。

1923年,美国财政部长莫里斯,像林肯总统一样,梦见了自己的横祸一他梦见自己在即将进行的访问中被军舰上的礼炮打死。由于这个噩梦,他想取消这次访问,但舰长向他保证,在他访问期间,军舰绝不开炮,莫里斯只得率访问团如期登舰。舰长严令不许鸣放礼炮,但当访问团乘小船离舰不久,舰长的鼻子上飞来一只苍蝇,他不由自主地挥手驱赶苍蝇,礼炮手误以为是开炮的信号,就开炮了。结果,不偏不倚,一小块弹片击中莫里斯,使他受了致命伤。

1942年5月的一天,前苏军士兵科尔亚在哈尔科夫前线做了一个梦:敌人的飞机和坦克突然向红军防线的薄弱环节进攻。第二天清晨,他向上级汇报了这个梦。司令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调整了兵力部署,果然,下午敌人进攻那段防线,红军由于得到了加强而守住了阵地。

1946年秋,上海有个绸缎庄的经理,要乘“江亚”轮去宁波联系业务。正当他检票上船时,他店里一个值夜班的伙计满头大汗地急匆匆赶来,叫他不要上船。理由听来很荒唐:昨晚这个伙计梦见“江亚”轮船触礁沉没了。经理决定宁可信其有,就退了票。第二天,消息传来,“江亚”轮沉了!原来虚幻缥缈的梦,竟成了事实。

1963年的一个晚上,刚刚高中毕业的美国姑娘琳达梦见了一位同龄小伙子。次日下午,她仿佛受到某种力量的驱使,竟然将“梦中人”的形象画出来,装进了镜框。此后她一直珍藏着这张肖像。1968年,X岁的琳达因脑瘤医治无效死亡,她的角膜捐给了眼库。这一年,另一个州有个名叫伍迪的22岁小伙子,患了罕见的角膜炎,正巧用上了琳达的角膜。为了感谢捐献者的家属,伍迪来到琳达家,琳达的母亲发现,伍迪和自己的亡女五年前画的“梦中人”一模一样,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1966年10月21日上午9时15分,英国威尔士郡的小村阿伯范,有不少住房和部分校舍被垮塌的巨大煤丘所掩埋,很多无辜的儿童和村民惨死。令人吃惊的是,惨案发生前,有36个人曾经做过预兆性的梦。例如,一个遇难的10岁女孩在灾难前一天告诉妈妈:“我梦见我去上学,但那儿没有学校,某种黑糊糊的东西已经掉下来盖在它上面。”另一个名叫康斯坦丁·米尔德夫的46岁男子,梦见了灾难的全过程和随后的救援情形……所有这些预兆梦的共同特征是:儿童的尖叫声。

1971年的一个晚上,前苏联桑夫兰斯科郊外的阿拉眉达医院院长哈罗德,清楚地梦见1972年以后,有飞机坠落在医院旁边。这个梦太清晰了,所以他周密地作了一个非常事态的应对计划。他的预感是正确的,1973年2月7日,海军的喷气式运输机,在离医院不远的公寓区坠毁。由于早有准备,数分钟后,医院组成的六个外科医疗队出发了。经抢救,最终死亡十人,伤41人。如果这位院长不相信预感,抢救便不能及时进行,死亡人数将大大增加。

1974年3月3日,土耳其航空公司一架DC-10型宽体客机坠落在巴黎郊外,机上346人无一生还。其实,这次空难早在半个月以前,美国的肖恩·罗比斯女士就在催眠状态下作了预告:“去巴黎的大型客机坠落,数百人死亡,时间3月或5月,机种DC-10……”预言全部被录了音,可惜有关部门并没有予以重视。

人在梦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预言?是因为此时人的灵魂可游离于身体之外、穿梭于时空之中吗?谁知道呢?

清醒的预见

梦幻成真的预言固然居多,清醒状态下的预见也不少,而且通常“专业人士”的预言多是在清醒状态下作出的。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爱尔兰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曾经透露过火星有两个“月亮”在围着它转,并且其中一个比另一个转速快两倍。当时人们认为这无非是一种近乎幻想的假设,然而151年后,人类才惊异地发现他的话是惊人地准确——1877年,美国天文学家阿萨夫·霍尔发现了火星的两颗卫星,其中一颗的转速正好比另一颗快两倍。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于1969年7月20日登陆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可是,与这次登月行动极其相似的情节,早在1865年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从地球到月亮》和《登上月球》两本书中便已描述过了。书中描写飞船载着三个人,而“阿波罗11号”也是载了三个人;书中提到飞船脱离地球的飞行速度是每秒7.8千米,而实际则为每秒7.9千米;书中飞船从地球到月亮飞行了97小时13分20秒,而“阿波罗11号”实际飞行了103小时30分。为什么凡尔纳能写出与104年后的实际情节如此相似的作品?这实在令人费解。然而,一生中写过66部小说和若干剧本的凡尔纳,在他那几乎包罗万象的作品中,空中之人、征服月球、潜水艇、直升飞机、巨大的火箭、电视电话、极地远征……他全预料到了。可是,人类并没有从他的功绩中汲取任何东西。换句话说,他的预言并没有影响人类进步的历程,但是这些预言都成为了事实。这是否意味着某种不可逆转的必然性呢?

而这种必然性却能被个别优秀人物预知!

1898年4月,一艘名为“泰坦”的海上宫殿似的邮轮,从英国南安普敦驶向美国,开始了它的处女航。然而这艘船未能到达它的目的地,它在途中撞上冰山,船沉人亡,损失惨重。不过,这艘船只存在于纸上,它是小说家摩根·罗伯逊在《泡影》一书中虚构的情节。不幸的是,14年后,1912年4月14日夜,震惊世界的“泰坦尼克”海难发生,情形与罗伯逊的描述惊人地相似。可以说,小说中的“泰坦”号几乎就是“泰坦尼克”号的真实写照:除它们名字几乎相同之外,两船大小相似,速度相近(时速只差2海里),载容量都在3000人左右,都想刷新横越大西洋的航海记录,都是由英国南安普敦沙山布顿港开往美国纽约,都曾号称“永不沉没”,同一个月在北大西洋同一地点出事,都是由于救生艇不足而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另一个悬念是:作者摩根·罗伯逊于“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不久,在美国新泽西州举枪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