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未解知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9760600000042

第42章 世间奇人异事(17)

这两对夫妇并不是那天晚上唯一看到这只动物的人。另外一个四人组声称不是一次,而是三次看到它!那天晚上的第三次目击案发生在10点30分。当时,家住西弗吉尼亚萨利姆郊外(距快活角约90公里)的建筑工人内维尔·帕特里奇正在看电视。突然屏上一片空白,然后“一个人形物出现在屏幕上,同时电视机里传出咝咝的声音,音量不断加大,达到最后突然停止了。”帕特里奇的狗班迪在门廊中狂吠,甚至在关掉电视后仍不停止。

帕特里奇走了出去,看到班迪正朝向150码外的草料仓大叫。“我于是打开手电筒向那个方向照去,”他对西弗吉尼亚作家格雷·巴克叙述着,“看到了两只红色的眼,就像是自行车的后反光镜,但要比它大一些。”这一场景中的什么东西一定是他吓坏了,因为他当时肯定这不是动物的眼睛。

班迪是一条训练有素的猎狗,它咆哮着向这只动物冲了过去。帕特里奇叫它停下,但这条狗根本听不进去。他回到房中取枪后,感到还是待在屋里为妙。夜里睡觉时他把枪就放在身边。第二天早晨,他意识到班迪还没有回来。两天后,这条狗还不见踪影,这时帕特里奇从报纸上看到了快活角目击案的报道。

报道中透露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罗杰·斯卡伯里叙述说,当两夫妇即将进入快活角城前,曾经看到路边有一条大狗的尸体。几分钟后,在他们从城里返回的途中,发现那条狗又不见了。帕特里奇立即想到了班迪,他再也见不到它了。那条狗留下的只是在泥地中的脚印。他回忆说,“这些脚印组成了一个圆圈,好像这条狗正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但班迪从未有过这种举动。”此外就再没有任何脚印了。

两个目击案之间还有一个联系。副治安官霍尔斯特德开车到达那座TNT工厂时,他的那部警方无线电受到了奇怪的干扰。噪声很大,听起来像是高速回放录音带的那种声音。他最后不得不关掉了无线电。

第二天,治安官乔治·约翰逊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于是这个故事一下轰动了全国。

一个新闻工作者以《蝙蝠侠》中那个坏蛋的名字“翼人莫斯曼”为这只怪兽命名。

更多的目击案:

自那时起到1967年11月间,又发生了一系列的目击案。1966年11月16日晚,一男两女三个成年人(其中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在朋友家作完客后正离开他家走向自己的汽车。突然,什么东西从地面上慢慢地升到了空中。目击者之一的玛塞拉·贝内特女士受到了如此大的惊吓,以至于怀中的婴儿都掉在了地上,那是一个“巨大的灰色物体,比人大,”但没有头。而它的躯体上部却有两个大大的、发光的红圆圈。当它正打开背上那对巨大的翅膀之际,雷蒙德·万姆斯里赶紧从地上抱起孩子并把两名妇女领回他们刚刚离开的那所房子。那只动物跟踪他们一直到门廊前,因为他们可以听到那里传来的声音,更可怕的是,他们还看到那双红色的大眼睛正透过窗户盯着他们。当警察赶到时,怪物已经走了。随后的几个星期里,贝内特女士心中都烦乱得不行,像其他那些见到翼人的目击者一样,最后她不得不求助于医生。

翼人目击案的主要调查者约翰·基尔写道,至少有100个人曾见到过这种动物。他把这些目击案汇总在一起,得出了这种动物的大致形象。它站起来有5英尺至7英尺高,比人的身体宽,两条腿像人,走起路来蠢笨缓慢。发出“吱吱”的声音,眼睛位于肩膀顶部,比它那巨大的身体看起来更为可怕。它的翅膀有些像蝙蝠,但在飞行中并不扇动它。当它离开地面升空时,就像一架直升机那样径直升了上去。目击者们描述它的肤色是灰色或褐色。两个目击者说,当它在他们头顶上飞行时,听到了一种机械的“嗡嗡”声。

1967年以后,除1974年10月在纽约州埃尔玛的一次目击报告外,翼人的目击案就再也没有过。但基尔访问的一个妇女说,她曾于1961年的一个晚上,在西弗吉尼亚州俄亥俄河沿岸的一条公路上发现过这样一只动物。她对基尔说:“它比人要大得多,是一头灰色的大家伙。它站在公路中间,然后从背后打开了一对巨大的翅膀,翼展开后有路面那么宽。它看起来简直就像一架小型飞机。

后来它径直升到空中,几秒后就从视野中消失了。”

心灵感应

心灵感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异心理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唯心主义并不沾边。

最易发生心灵感应的人群是孪生的兄弟姐妹。此外,在亲友以及陌生人之间,甚至在人与自然之间(特异知觉是主要表现形式(见于第九章)),都不时惊现心灵感应。

普通的人心灵感应能力具有偶发性,而少数超能力者的心灵感应能力十分强大,且有可控性。

感应当前

我国东汉时期就有心灵感应的记录。《汝南先贤传》上说,汝南郡有个叫蔡顺的孝子与母亲相依为命,为生计所迫,他经常外出劳作。如果家中有事,母亲只要将手指头放在嘴里,蔡顺在远处便“心动不止”;于是匆匆赶回家,屡试不爽。

1883年,8月28日凌晨3点,美国波士顿市《环球》报值班记者萨姆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南太平洋爪哇岛附近的几个小岛上火山爆发,许多当地居民被熔岩吞噬,火山爆发还引起一场空前助海啸,好几艘巨轮在海啸中沉没……萨姆逊醒来后,觉得梦境很有意思,就把它记下来留作消遣之用。清晨,他把“稿子”放在办公桌上,就下班回家了。总编见到这个特大“新闻”,匆匆拿去发稿。消息见报后,总编才知道这只是梦境,当即将萨姆逊解职,并在报上向读者道歉。几天后,传来位于爪哇与苏门答腊之间的克拉卡托岛爆发火山的消息!这是数百年来最猛烈的火山喷发,爆炸声波及世界1/14的地区,海啸浪高40米,遇难4万余人……情形与萨姆逊梦中所见并无二致!

1882年,美国物理学家洛斯冒天下之大不韪,创办了“心灵感应研究会”。在以后陆续出版的《会志》里,有许多洛斯精心搜集的事例:——一次,洛斯将两名据说有心感能力的女士迈尔丝和兰希琼,分别隔离在相距50千米的两个小镇。洛斯让迈尔丝将她见到的尉尔特市纺织厂的外景形象发送给兰希琼。兰希琼从未去过尉尔特,但她收到信息后当即画出了草图,与迈尔丝所见完全一致。

——一位能发送脑信息的人,坐在一间密室里,想着这样一个情景:一个男子卧倒在灯塔内,一个女子俯身去看他,发现他已死亡。这时,被安置在隔壁房间的另一位有心感能力的人,对试验的主持人讲出了这个恐怖的场面。

——1919年,塞汶夫人梦见硬物猛撞嘴部,她惊醒后判断:她那在捕鱼船上的丈夫,一定是被舵柄击伤了嘴唇。事实也正是如此。

——同一年,娜依黛夫人梦见她的儿子浑身水淋淋地立在床头。她惊醒后,以为当水兵的儿子遇难了。六个月后,儿子平安归来,她惊喜异常,向儿子讲述了那个噩梦。儿子也大吃一惊,因为那时他刚从桅杆上落人海中,差点淹死。

贝尔纳德·卡金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灵感应学者。据说,他是在经过一段奇异的亲身体验后,才投身于心灵感应研究的。这是1919年8月末发生在第比利斯的事:当时,卡金斯基每天下班后,都去探望一位卧病在床的好友。一天深夜,他忽然被一个清晰的声音惊醒。这声音多么像银调羹和玻璃杯撞击的声音啊!卡金斯基开灯一看,没见到什么异常的动静。他一看表,刚好凌晨2点。第二天,卡金斯基获知了好友的死讯:凌晨2点钟,他妈妈用银调羹给他喂药时,发现他断气了。而卡金斯基听到的声音,正是银调羹与玻璃杯碰击时发出的声音!自己为什么能听到这个声音呢?这个神秘现象,占据了卡金斯基的整个心灵。

在前苏联,这样的事还有一些。著名律师亚历山大·科尼有一次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睡着了,他两次梦见他的老朋友拉热奇尼科夫:第一次,老朋友伸出手,哀求地望着他;第二次,老朋友抓住他的手,恳切地求了他一些事。这个梦境促使科尼一下火车就去探望老朋友——但是晚了,老朋友已经去世,他临死时还想着科尼,念叨着科尼能帮助他。

有一位在莫斯科工作的女教师,一天深夜正在读书时,突然感到有一股电流流过全身,然后她十分清楚地看到儿子疲惫不堪的面孔。儿子绝望地看着她,好像要说点什么。她吃惊地瞧着儿子,随后这个影像消失了。她知道,儿子不再活着了;她流着泪记下了时间——事实确实是这样,儿子正是在这个时间,死于基辅理工学院。

在波兰的捷尔那克,流传着梦救恋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姑娘梅娜和小伙子斯塔尼罗斯,两人是热恋中的情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斯塔尼罗斯应召入伍。从此,梅娜魂牵梦绕,经常梦见男友。战争结束前的一个月,梅娜梦见男友身处黑暗之中,四周被巨大的石块挡住了去路。这样的梦不断地重复着,到第二年夏天,梦境有些变化:梅娜梦见了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堡,城堡崩塌了一大片,许多巨大的石块堆在缺口处,她还听到男友的呼救声。这个梦连续做了几个晚上,终于,梅娜忍不住了,她踏上了寻找旧城堡之路。1920年4月的一天,她在兹罗塔村的一个荒凉的小山上找到了与梦境一模一样的城堡。在她的再三恳求下,村里的几个男人前来帮她搬开石块——但是显然,他们觉得这是荒唐的举动。令他们吃惊的是,两天后,他们真的救出了梅娜的男友。原来,斯塔尼罗斯在一次战斗中躲进了古堡的地下室,敌人的炮火将古堡炸塌了,他被困在里面,以能弄到的任何食物充饥,直至获救。

太平洋战争期间,一位美军士兵和他远居家乡的母亲同时做了一个相关的梦。母亲梦见儿子在某海岛服役,正在帐篷里酣睡,一阵狂风吹来,突然一棵椰子树折断,砸向帐篷。“啊!乔治,危险!”母亲惊呼着儿子的名字,从噩梦中醒来。十天后,母亲接到儿子的信,信中说:“我在睡梦中被您叫醒——声音特别大,好像是在帐篷外呼唤一样,所以我急速跑出去了。正在这时,椰子树倒下来,我的床都被砸断了……”这位母亲算了一下,自己做梦的那天,正好是椰子树砸坏儿子帐篷的日子。

1967年1月,联邦德国南部的一个煤矿发生崩塌事故,有13个人被埋在坑道里。救助队查明,除布列希特生死不明之外,其余12人都已死亡。在整整六天的救援过程中;布列希特的新婚妻子一遍又一遍地对着地下坑道呼唤:“你要振作精神活下去呀,为了你和我,你不能死。我们一定会来救你的。”此时位于地下100米、离井水600米的布列希特,就像被深锁在密室里,不可能听到妻子的声音。但是,他却听到了妻子的声音——虽然很小,但还是依稀可辨。正是妻子的声音,维系着他坚持下去的信心。最后,布列希特成为13个人中唯一的幸存者。显然,他是用“心”而不是耳朵在听!

1960年,美国依阿华州马哈瑞希国际大学创始人马哈瑞希教授提出:大规模的默想沉思(亦称超觉沉思),会在全社会的人群中引起“共振”。第一个试图证实这一预言的实验是在1967年进行的,参加实验的11个小城镇中,有占总人数百分之一的居民同时进行善意的默想沉思,结果,这11个城镇的犯罪率明显下降。而且这不是巧合的个例,因为在此后的十年中,进行过默想沉思活动的24个大中城市,犯罪率明显呈走低趋势。这些实验说明:普通人也具有心感能力,只是强弱不同罢了,不过“合力”还是不小的。

在当代,也有一些“感应当前”的例子。

英国前王妃戴安娜,有过一次心感的经历。一次,她在室内与友人聊天,忽然,眼前出现一个满是水的幻象,随即心跳不止,焦躁不安。她一溜烟似的冲出门外,径直奔向游泳池;友人莫名其妙地紧随其后。两人到了游泳池边,就看见威廉王子正在水中拼命挣扎。如果迟来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心灵感应专家伯特尔德·施瓦茨医生,也有一次亲身体验。有一年圣诞节,他本想给妻子买点礼物,忽然心有所动,情不自禁地买了一个新式灭火器,当他驱车回来时,厨房正浓烟滚滚,灭火器恰好派上了用场——这真是一份好礼物!

意大利米兰市有一个叫桑妮亚的年轻姑娘,她能“看透”别人的思想。这使她平添许多苦恼,人们都担心被她看透心思而不愿与她接触。一次,一位英俊的男同事约她去跳舞,她原本很高兴,忽然发现对方有邪念,便恼怒地用杯中的酒向他泼去,结果弄得不欢而散。

1989年5月,冰岛柏冰加市一个叫爱丽佳·韦坦辛的7岁小女孩,多次在梦中被惊醒,最后她忍不住告诉母亲:“妈妈,您胸中有一只怪物。”经医院检查,原来竟是患了肺癌,幸好发现得早,用手术后很快就治愈了。

我国贵州省惠水县的董文豹和他4岁半的儿子董长江之间的心灵感应也很有特点。董文豹在教儿子做加减。法时,偶然发现一个规律:只要自己的手指接触到小长江的肢体(在头部可悬空2厘米左右),儿子就能感知到父亲脑子中想到的数,并把它写出来。

感应过去

感应过去,也称为“溯感”。具有溯感能力的人,远比感知当前的人要少,也比感知未来的人要少。但是这样的奇人还是被发现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