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太平圣惠方
19664100000032

第32章

治伤寒七日不解。心烦。肠中有结燥。谵语。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二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赤芍药(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知母参(一两去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温频服。稍利为度。

治伤寒八日候诸方

夫伤寒八日病不解者。或者诸阴阳经络。重受于病。或因发汗吐下之后。毒瓦斯不尽。所以病证犹在也。

治伤寒八日。热势深重。大便结涩。心腹痞满。食饮不下。精神恍惚。谵言妄语 。宜服鳖甲(一两涂醋炙令微黄去裙 ) 细辛(一两) 吴茱萸(三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白藓皮黄〔一(半)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微利为度。

治伤寒八日。烦热不退。四肢疼痛。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两) 川升麻(一两半) 柴胡(一两半去苗) 葛根(一两半锉) 吴蓝(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次入马牙硝二钱。更煎三二沸。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柴胡(一两去苗) 黄芩(一两) 犀角屑(三分) 茯神(三分) 人参(一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下朴硝二钱。再煎三二沸。不计时候。分温二服。

治伤寒八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干燥。大肠结涩。狂言。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去苗) 赤芍药(半两) 知母(半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去滑) 葳蕤(半两) 黄芩(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微利为度。

治伤寒八日。风湿相搏。身痛心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下之脉浮者。宜服 附子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桂心(一两) 白术(一两) 白芷(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葛根(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七分。去滓。

不计时候。分温二服。

治伤寒九日以上候诸方

夫伤寒九日以上。病不除者。或初一经受病。即不能相传。或已传三阳讫。而不能传于阴。

故日 治伤寒九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宜服前胡汤方。 前胡(一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白术(一两)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赤芍药(一两) 黄芩(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病九日。曾经发汗吐下未解。三焦生热。其脉滑数。昏愦沉重。欲入百合 状证。

石膏(三两) 黄连(一两去须) 黄柏(一两) 黄芩(一两) 豉(二两) 栀子仁(一两)麻黄(一两去根节)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微利为度。

治伤寒九日。下之后。胸膈烦满。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侧。宜服赤茯苓 汤方。

赤茯苓(二两) 柴胡(二两去苗) 黄芩(一两) 龙骨〔二(一)两〕 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白瓤焙)半夏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九日。心肺热。气急。喉中有脓血。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两) 柴胡(一两去苗) 青竹茹(一两) 桔梗(一两半去芦头) 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下芒硝末一钱。搅令匀。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九日。心中满闷。腹胀喘急。宜服槟榔散方。 槟榔(半两) 诃黎勒皮(半两)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桑根白皮(三分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一茎。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九日不解。往来寒热。状如温疟。胸膈满闷。时有痰逆不止。半夏散方。 半夏(二两汤洗七遍去滑) 葛根(一两锉) 白术(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柴胡(二两去两)甘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九日不解。胸胁满逆。日晚即潮热。此由失下。内实故也。宜服芒硝散方。 川芒硝(二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葛根(一两锉)川大黄〔二(一)两锉碎微炒〕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

治伤寒发汗通用经效诸方

治伤寒解表。利四肢。和胃气。人参散方。 人参(二两去芦头) 桂心(二两)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浓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微黄)白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热服。

治伤寒头痛壮热。心胸燥闷。不得汗者。宜服通神散方。 麻黄〔一(二)两去根节〕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附头) 五味子(半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三钱。良久。以热水漱口三五度后。吃热姜茶一盏。衣盖出汗。

治伤寒解肌。持圣散方。 麻黄(二两去根节)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桂心(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白术(半两) 五味子(半两)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汗出为度。

治伤寒头痛项强。壮热憎寒。四肢不利。宜服此方。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羌活(半两) 桂心(一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防风(三分去芦头归(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

治伤寒。遍身壮热。头痛腰疼。肢节不利。宜服通关散方。 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羌活 附子(炮裂去皮脐) 芎 五加皮 桂心 防风(去芦头) 麻黄(去根节) 旋复花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薄荷七叶。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汗出为度。

治伤寒。头痛壮热。鼻塞恶风。宜服此方。 羌活(一两) 五加皮(一两) 桂心(一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海桐皮(一两锉) 青橘皮去皮脐)吴茱萸(半两汤浸)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热服。

治伤寒。头目四肢疼痛。正气散方。 麻黄(三两去根节)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干姜(一两炮裂锉) 川大黄(二两(二两去粗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热服。

治伤寒头痛身热。四肢不利。宜服解表附子散方。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干姜(一分炮裂锉) 麻黄(半两去根节) 桂心(半两) 芎(半两) 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生姜。和滓。不计时候热服。良久。更以热酒调下一钱。当便汗出。

治伤寒阴阳二毒。出汗败毒丸方。 干蝎(半两微炒) 麻黄(一两去根节) 踯躅花(一分) 芫花(一分醋炒令干) 朱砂(一分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水研豉心和丸。如梧桐子大。阳毒煎姜豉汤下七丸。阴毒热水下七丸。不用衣覆。汗当自出。

治伤寒表里不解。宜服三神丸方。 附子(半两烧令半黑) 芫花(一两醋拌炒令黄) 皂荚(一两不 者去皮炙焦黄去子)上件药。捣罗为末。以豆豉心。宿用汤浸。至来旦。研绞。取细稀者。用和药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十丸。服药后。或吐或泻。若得一般。当便为效。

治伤寒。发汗极效方。 苍术(四两锉去皮) 甘草(二两) 猪牙皂荚(四梃) 麻黄(二两去根节)上件药。生用。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煎三两沸。不计时候。和滓温服。盖覆令汗出。立效。

治伤寒发汗。神验白散方。 白附子(半两) 附子(半两去皮脐) 半夏(一分) 干姜(一分) 天南星(一分)皂荚子仁(一分)上件药。皆生用。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入生姜半分。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当有汗出便瘥。

治伤寒发汗方。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太阴玄精(一两研细) 硫黄(半两细研) 马牙硝(半两细研)上件药。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热酒调下一钱。良久。以稀葱粥投之。通身有汗。

治伤寒发汗。浮萍草散方。 浮萍草(一两四月十五日者) 麻黄(半两去根节)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桂心(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汗出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