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太平圣惠方
19664100000031

第31章

白术(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白茯苓(半两) 浓朴(半两去白芍药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葱白一茎。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五日。但通体热。面如桃花。皮肤干燥。无润泽。口干渴。此名阳气攻胃 。大肠川升麻(一两) 黄连(一两去须)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地骨皮(一两) 黄芩(一两) 大青(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淡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五日。头痛。口舌干燥。烦渴欲饮水。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两) 黄芩(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葛根(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都以水二大盏半。入竹叶三七片。煎至一盏二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治伤寒五日。吐利后。身热不去。烦而腹满。卧起不安。宜服此方。 栀子仁(一两) 浓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五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能饮食。呕逆不定。宜服栀子散方。 栀子仁(三分) 黄连(三分去须) 黄柏(三分锉) 川大黄〔二(三)分锉碎微炒〕芦根(一两锉) 葛根(一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豉半合。葱白二茎。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五日。口热舌干。头痛。脚胫酸疼。宜服三黄承气汤方。 栀子仁(一两) 黄芩(一两)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川芒硝(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候诸方

夫伤寒六日。足厥阴受病。厥阴者肝之经也。其脉循阴。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阴缩也。此则阴阳俱受病。毒瓦斯在胃。故可下而愈也。

治伤寒病六日。其病深结在脏。是三阴三阳俱受病。若五脏六腑荣卫皆不通。其 人难治柴胡(二两去苗) 黄芩(一两) 赤芍药(一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人参〔一(二)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体重。四肢烦疼。多渴。或谵语不知人事。如此病证者。胃中有结燥 。宜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枳实(二两麸炒微黄) 川朴硝(二两)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粗捣罗为散。每服四钱。用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如人行十里未利。再服。

治伤寒六日。心胸妨闷。烦热不解。面赤大渴。壮热。身体疼痛。此证是毒瓦斯攻心 。宜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人参(半两去芦头) 木通(一两锉)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黄芩(一两)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上件药。粗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呕哕不定。头痛体疼。时有虚汗。此证是冷热未和。宜服人参散方。 人参(二两去芦头) 柴胡(二两去苗) 黄芩(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白术(一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发汗不解。呕逆。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黄芩汤方。 黄芩(一两) 桂心(一两) 赤茯苓(一两) 前胡(二两去芦头)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浓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发热恶寒。(四)肢节疼痛。微呕。心下痞结。外证未去。柴胡桂枝 汤方。

桂枝(一两) 柴胡(二两去苗) 芎 (二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两)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其人已发汗而不解。胸胁满。小便不多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 往来寒牡蛎(一两烧为粉)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干姜〔一(半)两炮裂锉〕 柴胡(二两去苗)木通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吐泻。百骨疼痛。脚冷腹热。宜服人参散方。 人参(三分去芦头) 柴胡(三分去苗) 白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烧为粉) 黄芩(三分)白姜(三分炮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发热烦闷。渴欲饮水。得水而吐。其脉浮数。小便不利者。宜服猪 苓汤方猪苓(三分去黑皮) 白术(三分) 泽泻(一两) 桂心(半两) 赤茯苓(三分) 丁香(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浓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心躁烦渴。肢节解痛。小腹急满阴缩。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三分锉) 石膏(一两) 柴胡(一两去苗) 川升麻(三分) 知母(三分) 栀子仁(半两)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心躁烦闷。四肢疼痛。小腹满急。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三分) 柴胡(一两去苗) 栀子仁(一分) 川升麻(三分) 知母(三分) 石膏(一两)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脉沉细不足者。宜服通关散方。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干姜〔五(半)两炮裂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黄(三分锉) 桔梗(半两去芦头) 防风(三分去芦头) 羌活(半两) 五加皮(半两) 桂心(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头痛壮热。百节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去苗) 川升麻(三分) 黄芩(三分) 知母(一两) 赤芍药(一两) 大青(三分)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六日。热在脏。胸中烦闷。口噤不能言。唯欲饮水。成坏伤寒。医所不疗 。宜服麻黄〔三分(两)去根节〕 灶下黄土(二两) 川大黄(二两) 黄芩(二两) 川芒硝(二两) 灶突墨(二两) 梁上尘(二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井华水研下一丸。

治伤寒七日候诸方

夫伤寒七日。病法当不愈。阴阳诸经传病终故也。今七日以后。病反甚者。欲为再经病也。再经病者。是经络重受病也。

治伤寒七日不解。头痛。有热在里。大肠秘涩。与承气汤后。其小便清者。病不 在里。

桂枝(一两) 赤芍药(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麻黄(一两去根节) 芎(一两)柴胡(一两去苗) 浓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里未汗。再服。

治伤寒七日。脉浮。发热无汗。渴欲饮水。无表证。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两) 石膏(二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粳米(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葛根(半两锉)上件药。都锉。以水三大盏半。煎至二盏。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五服。

治伤寒七日。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坚。宜服前胡汤方。 前胡〔二(三)两去芦头〕 赤茯苓(二两) 白术(二两)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赤芍药(一(二两去粗皮涂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七日。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喉咽不利。胸膈烦躁。宜服麻黄散方。 麻黄(二两去根节) 当归(一两锉微炒) 川升麻(一两) 知母(一两) 赤芍药(一两)天门两) 白术(一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