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稀见地方志提要
19550000000068

第68章

长兴 陈光贻学

○江西

明林庭囗〈木昂〉纂修。庭囗〈木昂〉字利瞻,福建闽县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出知苏州府,云南参政,嘉靖二年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三年升湖广右布政使,官至工部尚书,卒谥康懿,《明史》有传。江西旧无通志,嘉靖癸未巡抚都御使盛应期属庭囗〈木昂〉及宪副周广纂成是编。其书体例悉依一统志例,列藩省三卷,次列府三十四卷,文简事核,匣然有序。卷前有嘉靖四年副都御使陈洪谟序,及江西会城图一。江西建置沿革,春秋、战国时,地属吴、楚,秦为九江郡,汉初为淮南国,以豫章树氏郡属之。王莽时曰九江郡,东汉曰豫章,隶扬州刺史部,献帝时以扬州所属江东诸郡悉入吴。于是以汉豫章旧郡,乃增置庐陵、鄱阳、临川、安城四郡都尉,晋初隶扬州;元康元年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宋、齐因之,梁太平二年分寻阳、太原、齐昌、高唐、新蔡五郡,置西江州,治于寻阳。陈省西江州,隋置洪州总管府,及江、饶、吉、虔、袁诸州,大业初改州为郡,复为豫章、九江、鄱阳、临川、庐陵、南康、宜春七郡。唐兴改郡为州,武德五年置洪州总管府,开元二十一年置江南西道观察,管州八,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抚州。五代初为杨吴所踞,后属南唐;宋为江西路统江、洪、抚、信诸州,南康、临江、建昌三军。元至元十五年改设江西行中书省,至正末为陈友谅所据。明洪武九年改元行中书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南昌府,领府十三,南昌、瑞州、九江、南康、饶州、广信、建昌、抚州、吉安、临江、袁州、赣州、南安,凡属州一,属县七十。

江西省大志七卷明嘉靖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王宗沐纂修。宗沐字新甫,临海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十五年擢江西提学副使,迁山东布政使,总督漕运,尝上疏请辟海运,议者言其不便,遂寝。后官刑部左侍郎,以事罢归,卒谥襄裕,著有《海运详考》《海运志》《敬所文集》。此志为宗沐督学江西时,采其俗产、山川、赋役诸事,札留箧中,后三年移参藩政,复为编纂成帙,而付梓焉。其书分赋书、均书、藩书、溉书、实书、险书、陶书七类,皆为见闻笔录,摭采于旧籍者极少。其书所记江西一省之大事皆备,自序有云:“《大志》志大者也,故名曰《大志》。”江西自古以产陶瓷著闻,故此志《陶书》一类记载较详,谓陶厂设于景德镇,镇在浮梁县西兴乡,其地水土宜陶。镇于宋景德时所置,故名曰景德,明时官设陶厂于此。此篇记陶厂规模,及管理事宜甚详。按此书刻成于嘉靖,万历又为重刻,嘉靖原本,今存绝少矣。

南昌府志三十卷明万历十六年刊本(吴兴丁氏旧藏本,上海图书馆藏胶卷)

明范涞修,章潢纂。涞字原易,休宁县人,万历十三年任南昌府知府。潢字本清,南昌人,荫荐,仕顺天府教授。南昌为秦九江郡地,汉析九江置豫章郡;六朝名南昌,隋唐为洪都。南唐复为南昌,宋为隆兴,元为龙兴,明复为南昌,迄今未更。郡志见载《隋书·经籍志》有雷次宗《豫章记》一卷,其书今亡。南唐时涂廙撰《豫章古今记》,犹引次宗旧志为证焉。宋洪刍谓廙书瞻则近秽,疏则及漏,亦非完书。乃掎摭书传,疏所见闻,重辑其旧书析为十二部,又谓之《豫章职方乘》;淳熙间程叔达又撰《豫章职方后乘》,元刘有庆、潘斗又补述《续志》。明有洪武王庄之志,宣德任肃之志,弘治祝翰之志;南昌郡志源委,其大略如此焉。此志继弘治《祝志》重修,据范涞自序谓:“为潢及张宗伯所纂,前后凡三易稿。”其书所记自弘治辛酉于上,颇采旧志,后皆新创。其书全编,凡四十一目,总括为七类:曰舆地、曰创置、曰典制、曰封爵、曰乡献、曰杂录、曰艺文;体裁修辞,尚为雅正。按此书原刻本,吴兴丁氏旧藏,国内仅有胶卷流传。

进贤县志二十五卷首一卷清道光三年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朱湄修,贺熙龄纂。湄字鞠坪,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九年进士,二十五年任进贤知县。熙龄字蔗农,湖南善化县人,嘉庆十五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记名御史。进贤有县志,始于明成化《孙志》,继则有正德《谈志》《杨志》,嘉靖《万志》,崇桢《陈志》。清康熙初知县聂当世重修,乾隆间又修而未成,迄朱湄官进贤时,延熙龄继纂而成之。熙龄以史馆才,覃精著述,修成此志,颇具体例。全编分舆地、建置、赋役、学校、典祀、职官、选举、循吏、人物、列女、杂识、艺文十二门,目六十有三。舆地所叙沿革,颇具考证,谓春秋之豫章,唐之钟陵,非今之进贤县,以证前志沿革之误。又仿范成大《吴郡志》例,次星野于舆地志沿革之后,寺观、仙释列入杂识,体例雅正,较前修诸志,颇有展进。

奉新县志十四卷清康熙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黄虞再修,闵钺纂。虞再字字九,号泰升,陕西伏羌县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七年任奉新知县,官至江西督学佥事。钺字晋公,号治庵,奉新县人;顺治十一年举人,家居未仕。奉新为唐新吴县地,南唐改曰奉新,明清皆属南昌府。县志创于宋嘉定间张国均撰《新吴志》,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修于元者无考。明永乐间一修,成化、嘉靖各一修,其书皆佚。此志自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开纂,迄康熙元年六月书成;其凡例曰:“统以十类,分以十四卷,卷有总目,有附目;总目各为小叙,以括大意。事则大书,注则小书,使观者便览。”其例则附注详明,可谓得体例矣。此书为建昌县胡时雨所刻,刊刻颇精。

靖安县志六卷明嘉靖四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赵公辅修,吴琯纂。公辅字黄村,嘉靖间仕海防粮捕通判,兼署靖安知县。琯三韩人,举人,嘉靖间任靖安县训导。按本志沿革云:“靖安于春秋处吴、楚之间,汉、唐置镇,为兵防要地,五代、南唐始改镇为县。”此志修时,靖安为南昌府属县,邑志据本志序谓有旧志三卷,而未言纂成于何年何人。按此书体裁,分地理、建置,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纪十门,而无分目,叙述颇简约。每篇首有小序,后有赞论,皆出于琯手,文笔简絜。

武宁县志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年刊本,雍正三年补刊(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冯其世纂修。其世号际生,德安云梦县人,顺治十八年由贡生任武宁知县。此志为其世仕武宁时,延邑人汤民贞、张元会、陈思珊、胡文衡、汪克淑等征采,亲为总集成书;编纂草草,中多疏漏。书前有雍正三年知县廖科龄补刻序,谓“取旧板而校正之,为之补其散佚”。按此志已非其世之原书矣。武宁为三国吴西安县,晋改曰豫宁,隋废。唐武德间复置,曰武宁县,后曰豫宁,寻又复曰武宁,明清均为武宁县,属江西南昌府。县志可考者,修于明成化丙午,嘉靖癸卯知县徐麟重修。此志继徐麟县志重修,为清修县志之始。

宁州志十卷清乾隆二年百尺楼精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张耀曾修,陈昌言纂。耀曾字荣闾,直隶景州人,由贡生授抚州府通判,雍正十年调升宁州知州。昌言字玉亭,宁州人;贡生,授教谕。《宁州志》创修于嘉靖二十二年知州龚暹纂州志十八卷,再修于万历。清康熙十九年知州班衣锦又重修州志八卷,体裁颇佳。此志依《班志》重修,列为八纲,分隶六十四目。惟卷一之图考编缀极精,有总图四,乡图八,皆附图说,注明水陆路里程等,版刻亦颇精美。宁州古艾州地,宋置义宁军,元改军为州,明改曰宁州,清初仍之,后改名义宁,今曰修水县。

饶州府志四卷明正德六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陈策修,刘录纂。策字嘉言,无锡县人;弘治六年进士,正德初任饶州府知府。录字世臣,鄱阳县人,嘉靖二年进士。郡志始于宋史定之撰《饶州志》二卷,其后纂修无考,明正德庚午策为郡守时,延录编集此志,又有张禧、秦碧、陈达、刘懋、顾应祥、汪文盛,及六属邑绅,鄱阳陈良翰、周震,余干胡恩、徐冠,乐平龚渊,安仁薛球,浮梁陆隆恩,德兴胡辅,共让纂成草,而总归录裁定。按其志例,依一统志,各篇均有评语,为出录手。志中记浮梁县西兴乡景德镇造陶,正德初元设御器厂于此。按此志称瓷皆云陶,瓷之名为始于宋,明时通行犹不广焉,嘉靖《江西省大志》亦称瓷为陶也。饶州旧为鄱阳郡地,隋开皇中改为饶州。五代南唐为永平军,宋复为饶州,隶江南东路,元为饶州路,属江浙行中书省,明为饶州府,隶江西布政司,领县六,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安仁。

鄱阳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乾隆十四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黄登谷纂修。登谷字春畲,号荻邨,顺天府大兴县人,乾隆二年进士,十一年任鄱阳知县。秦置番阳县,汉改曰鄱阳,位于鄱阳湖东故名,地肥沃,物产富庶,大江以西最推名邑。宋史定之《番阳志》、王仲通《鄱阳志》,实通记今饶州一郡,王德琏《鄱阳县志》,乃为邑志之始。明时有邑令刘应麟县志,清康熙间邑令王克生又重修县志十六卷。此志创修于乾隆丙寅,初延新建凌之调(广心)主笔,甫二月之调以疾辞归,登谷亲为编纂,己巳书成。其书体例,参配明刘应麟县志,分列十一类,曰舆地,曰建置,曰职官,曰赋役,曰学校,曰选举,曰人物,曰艺文,曰杂志,曰别志,曰备志,每类各系子目。

余干县志十卷首一卷清康熙八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江南龄纂修。南龄字衢三,开化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三年任余干知县,在职凡十一年,升山西太原府同知去。余干汉为余汗县,隋始改今名。其地山川、疆域、人物、俗尚始见载于史定之《番阳志》中,其后杨元鉴又为《干越颛记》。县志则始于明洪武甲寅邑人章纶创修,嘉靖癸巳知县石简,万历辛巳知县李中,又先后继修。此志创修于康熙元年知县史大成纂成志稿,南龄继为之考核,征近闻,重辑成书。其体裁定为图四、志八、表二、列传十一,后附纪载一篇,文笔则慎严简核。

婺源县志十二卷清康熙八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刘光宿修,詹养沉、游有伦纂。光宿奉天人,任婺源知县。养沉、有伦邑人,事迹均未详。婺源县志可考者,有正德、嘉靖、天启三志,此志继天启志重纂。分疆域、选举、建置、官师、食货、兵防、人物、艺文、通考、外志十类,各系子目。列选举于建置之前,殊失编次,又通考附寺观、仙释、古迹、丘墓、方伎、囗〈礻幾〉祥、佚事六条,尤非体例。考乃书志之遗,为考详缺误耳,其六条所叙,非考之体也。观其书,体裁之错乱若是者甚多。婺源建置,唐开元二十八年始置婺源县,属歙州。宋仍之,元设徽州路,升婺源县为州,属兴安府,明属徽州府,清仍之。婺源地处皖、赣之交,为岩邑也。

婺源县志三十九卷首一卷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彭家桂修,张图南纂。家桂字兰庭,号馨山,江西庐陵人;贡生,乾隆四十五年授婺源知县,任满去;五十四年回任,翌年去,五十六年复回任,卒于官。图南事迹未详。婺源古称星源,唐始建县。清代属安徽省徽州府,民国二十三年划归江西。县志始于宋咸淳五年,胡升撰《星源图志》,元至元间汪幼凤又撰《星源续志》。明正德八年教谕傅鼎纂《婺源县志》六卷,嘉靖、天启又先后重修。清康熙八年知县刘光宿重修,三十三年知县蒋灿重修。此志继《蒋志》纂成,全书分疆域、选举、建置、官师、食货、兵防、人物、艺文、通考九门,各系子目。宋儒朱熹生于邑南松岩里。此志记朱氏乃仿《史记》例,故人物志别立《朱子世家》一篇。

德兴县志十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六)

清毛九瑞纂修。九瑞河南郑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九年任德兴县知县。德兴宋、元诸志,均久佚,明有永乐、景泰、嘉靖、万历四志,亦散佚难征。此志乃承万历时知县何镤所修县志重纂,九瑞自执笔,助之采摭者,有邑人严济明等。其书体例,定为十类,曰舆地,曰建置,曰礼制,曰食货,曰秩官,曰选举,曰风俗,曰灾祥,曰人物,曰艺文,为目凡六十有七。每类首有小序,出九瑞手笔,其辞义气,多讽谕微旨。此志体裁,据后修县志凡例,议其编次,多无伦次,叙事发论,迭见错出。但审此志,记载事物,则以轻重以定详简,如选举、人物诸门,则细密详慎,颇具稽考。纪历代大事,省郡志书已记之者从简。舆地志沿革篇,颇多考订,谓德兴为汉余汗县地,唐总章二年郡守窦俨,奏立银冶于邓公场,五代南唐升元二年改场置德兴县,宋以后则建置无甚变革也。山川篇载,邓公山一名银山,在县东南三里。隋朝驸马张蒙于此获银笋,银宝始发,唐郡守窦俨奏立银场,至宋山穴倾擢银竭,时范仲淹为饶州守,奏罢之也。古迹篇载有银井。按此志食货所述物产,皆为今所有焉,古有今无之物,又不可不载;故入之于山川古迹,则符编著之法,后修县志者,讥其编次无伦,殊若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