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1948300000093

第93章 西部卷(37)

甘丹赤巴:格鲁派祖寺甘丹寺中宗喀巴法统宝座继承人。“赤”是“座、榻、床”的意思,“巴”是藏语中表示人的词尾。宗喀巴是甘丹寺的第一任甘丹赤巴。从理论上讲,甘丹赤巴是格鲁派的最高领袖,地位在达赖、班禅等活佛之上,但因历史原因,达赖成为格鲁派的领袖人物。;

三世热振在清咸丰年间【1853年】被封为“呼图克图”

呼图克图:清朝授予蒙、藏地区喇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呼图克图”为蒙语音译,原意是“长寿之人”或“长生不老之人”,藏文称为“朱古”,意为“化身”,俗称为“活佛”。凡册封“呼图克图”者,其名册皆载于清朝中央政府的理藩院档案中,下一辈转世,须经清廷代表主持金瓶掣签仪式并加以承认。西藏地区这类活佛地位低于达赖和班禅,但可出任摄政。,

并两次出任“摄政”——即在达赖未成年时,与驻藏大臣一起,管理藏地事务;四世热振曾任过第九世班禅的经师;五世热振在1934年到1941年出任西藏噶厦政府摄政王;六世热振担任过西藏自治区佛教协会理事;七世热振现年12岁。

在西藏近代史上,只有五位“呼图克图”担任过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而在热振活佛一系中,就有三世和五世两位出任过这一显赫的职位。然而,这两位“摄政”的下场都很悲惨,并连累到热振寺遭遇了灭寺之灾。

三世热振在第二次出任摄政期间,因与首席噶伦夏扎不睦,后者利用部分僧人因故没有领到布施的事件,鼓动甘丹寺、哲蚌寺僧人闹事。清廷驻藏大臣等人偏袒夏扎一伙,致使三世热振携带印信出逃,准备到北京“告御状”。当三世热振在赴京路上时,驻藏大臣等上奏朝廷,以其潜逃为名,革除了热振名号,并停止其转世。热振到京后,清廷对此案高度重视,令军机大臣会同都察院审理此案。但不幸的是,案件审理期间,三世热振病逝于北京【1863年】,终年46岁。此案不了了之。直到14年后【1877年】,清廷才为热振平反昭雪,准其寻访转世灵童,并将名号赏还。

1933年10月13日,十三世达赖圆寂于罗布林卡。1934年,经国民党中央政府批准,西藏地方僧俗上层,共推五世热振活佛担任摄政。1940年,由于拉萨有政敌贴出纸条,声称五世热振活佛没有受过戒,无权给达赖喇嘛的灵童授沙弥戒【五世热振是达赖灵童即十四世达赖的经师】,有些迷信的热振听信了占卜师的预言,提出辞职“避灾”3年,并推荐曾担任过自己经师的达札继任摄政。热振原以为“避灾”3年后,自己的老师会还政于己,但没有想到,达札心机极深,上任不久,就倒入了热振政敌的怀抱。3年后热振从热振寺回拉萨后,达札闭口不谈还权之事。他还指使下属,制造了热振要送炸弹暗杀自己的舆论,并派人到热振寺将热振活佛挟持到拉萨,关进布达拉宫的牢房。1947年5月7日,热振活佛暴死狱中。

热振之死,引起了西藏民众尤其是他学经出身的色拉寺与热振寺僧俗的极大悲愤。热振寺的僧侣把留守在这里的16名狂妄的藏军逮起来以后,全部劈成两半。噶厦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派出1000多名藏军,一路沿直贡寺向北,准备包抄寺僧们的退路;一路沿热振藏布前往热振寺,正面进攻。最终,沿直贡寺一线的藏兵,乘牛皮船渡过热振藏布,与热振寺的僧兵激战数昼夜,僧兵大败,寺内的珍贵佛像、唐卡、镀金敬佛灯盏、银制供水杯等被洗劫一空,热振寺成了一片凄凉之地。但谋害热振的达札最后下场也不佳。热振事件,使达札成了西藏僧俗两界许多人鄙视的对象。3年后,当人民解放军发动昌都战役后不久,西藏僧俗官员便借“神谕”将达札赶下了台。

热振寺周围遍布普央岗钦

普央岗钦:藏语意思是“敢于斗争的石板大雪山区域的人们”,据说意指热振寺的僧侣民众曾打败过藏政府官兵。藏语“普”,意为“敢于”;“央”意为“石板、石片”;“岗钦”,意指“大雪山”。

山坡的3万多株古柏,见证了热振寺的悲欢沧桑。这些古柏,树龄都在千年以上,传说是仲敦巴的“寄魂树”。亦说是观音菩萨曾在普央岗钦山修行,功德圆满后,剃下的头发化为柏林,从不枯败。寺的西面,还有一个优美的布满奇石的平坝,名为“帕邦塘”

帕邦塘:意为布满巨石的平坝或草原。“帕邦”意思是“大石头”;“塘”意为“平坝、草原”。

传说这草坝中布有10万个怪异的磐石,信徒们把这里看做是密教的“胜乐金刚”和“十万空行母”

空行母:藏语名为“康卓玛”,是密宗中代表着智慧和力量、能够自由在空中飞翔的女性神灵。

的宫殿。相传莲花生与他的助伴“益西措杰”佛母在这里修过道。藏族民间传说,每逢羊年的藏历七月十五日,十万空行母将在此下凡,设坛集会超度众生。由此形成了12年一度的“帕邦塘廓节”。那时节,各地的虔诚信徒们千里迢迢,聚集在这片美丽的磐石草场上,敬献供品,念经诵佛。漫山古柏掩映中的热振寺下方,千余座五彩藏式帐篷绵延两三公里,一直扎到热振藏布河边。

麦地卡:那些人生传奇。过了热振藏布与桑曲的汇合处,就从林周县进入了北边的嘉黎县,也从拉萨地区进入了那曲地区,同时也从拉萨河的中游进入了拉萨河的上游——色荣藏布与麦地藏布。沿河农区的影子渐渐减少,牧区景象扑面而来,但与那曲北部平坦无垠的草原不同,南部崇山峻岭之间,时见雪山森林,不愧有“藏北小江南”的美誉;北部有大片起伏的草原,明亮的湖泊点缀其间。

色荣藏布得名于绒多乡附近的“色荣”村,这附近有一座“色荣水电站”。“色荣”藏语意为“树丛谷”,所以“色荣藏布”意为“树丛山谷江”,在布满树丛的山谷之间的江河。顾名思义,色荣藏布流域内,除了有大片的天然牧场,两岸也有大片的森林资源,色荣河水虽然湍急,但清澈无比,溅玉流碧,汉语译为“色荣”,真是名符其实、生动形象。

再向北,在嘉黎县的措多乡附近,发源于东部山地、河流上建有“措多水电站”的麦曲,把上游的拉萨河一分为二。麦曲汇入点以上为“麦地藏布”。“麦地藏布”一名,来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广袤的“麦地卡湿地”。麦地藏布上游的措拉乡驻地,当地人习惯上称为“麦地”。这“麦地”一词,据说并非藏语。一说是一位神的名字的简称,全称为“麦地觉俄拉嘎”,但其来历,文献阙如。但更多人认为它来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时,一位印度入藏传教大师的名字,也译为“弥底”。

弥底大师的全称是“弥底嘉纳”弥底嘉纳:弥底大师的梵文名,是“记忆惊人、有智慧、有好名声”的意思。藏地人也称他为“班钦·弥底嘉纳”,是藏梵文的合称。其中“班钦”也译为“班禅”,“班”是梵文,指“班智达”,是古印度对精通五种学问【五明】的学者的尊称,“钦”【禅】是藏语,“大、多”的意思,故“班钦”【班禅】即指“大学者”、“大师”之意。藏语的“詹巴益西扎巴”,“詹巴”意为“忆念”,即“记忆不忘”;“益西”是智慧;“扎巴”是名声。,藏语意译为“詹巴益西扎巴”,汉语译为“念智称”。

他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一位经历极为传奇的人物。他本是印度的一位“班智达”,公元11世纪时,古格国王益西沃派当时驻藏的一位尼泊尔译师玛如则,到印度迎请“班智达”【学者】弥底与另一位大师查拉仁。但在归途中,玛如则在尼泊尔境内因食物中毒去世。虽然失去了翻译,两位大师还是坚持赴藏区弘法。但他们来到藏区后,因言语不通,无法弘法,更不幸的是两人居然在途中失散。

后来,弥底大师流落到后藏“达那”地区【位于今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为当地人牧羊,成为“哑巴”奴仆【言语不通】。无奈之下,他在雇主家的门框上,用梵文写了一首述说自己不幸遭遇的诗。很巧的是,有一位留学过印度、曾在大师门下学过佛教经典的译师“索南坚赞”发现了这首梵文诗。他用黄金将大师赎回,并迎请他到西藏东北部史称朵康地区的“玛隆”地方说法。

朵康:西藏地方对甘青藏区和康区的总称。玛隆,意为“黄河地区”,指黄河上游地区,在青海境内。

在那里,他很快学会了藏文,除了将不少梵文经典译成藏文以外,他还用藏文撰写了著名的藏文文法著作《语言门论》。他在青海玉树所建的“藏娘佛塔”,是世界闻名的藏传佛教三大佛塔之一,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弥底大师从南边的日喀则前往青海,途中是否经过嘉黎,不得而知,但他在康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至今,玉树和石渠一带的藏族群众,还把他们打的一种“擦擦”【用模具压制而成的小型佛像、佛塔】称为“弥底擦擦”。因此,“麦地卡”的得名,极可能与弥底有关。何况,嘉黎虽然地处康区边缘,但是宗教文化底蕴却异常丰厚。这里素来以多产“活佛”而出名,被称为西藏的“活佛县”。目前,嘉黎县被认定的大小活佛有100多名,遍布西藏和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藏区寺庙。最有名的便是出生于麦地藏布一条支流附近“夏扎乡”的第十一世班禅【1990年出生】。此外,还有七世热振活佛【1997年出生】和在藏区很有影响的达隆噶举派的第二十三世夏仲活佛【1997年出生】。或许是当地宗教氛围过于浓厚的原因,就连那里的山水仿佛也沾了灵气。据说在麦地藏布上部的错堆沟里,夜间或晴天太阳刚出山时,从谷口往谷顶看,会发现所有的山都在晃动起舞,有的甚至变成人兽像!这或许是自然界的一种幻景,但是人人都能看见,那里的牧人习以为常,称之为“山戏”。

实际上,嘉黎位于卫藏地区与康区的接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出名的地方。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这里都是其中的重要站点。尤其是明清以来,它是内地通往拉萨的必经之路,官差、商旅往来不断。在动乱的历史年代,这里又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拉萨河上游地区,留下了许多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清末民初,随川军经嘉黎入藏、后来成为“湘西王”的陈渠珍携带着他的藏族爱人西原,带领100多名湘乡子弟,横跨麦地藏布,经嘉黎前往那曲,步入茫茫的羌塘草原,最后只有7人生还,也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艽野尘梦》。1951年,十八军先遣支队经边坝进入嘉黎,翻越海拔6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支脉彭达山时,运送物资的骡马死伤过半,此山后被称为“死马山”;在翻越同是6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支脉楚拉山时,长途跋涉的官兵因不适应高海拔,伤亡众多,此山后被称为“死人山”。先遣支队以极大代价,为十八军主力打通了去往拉萨的道路和运输线。1959年平叛期间,5000多叛匪盘踞麦地卡,企图以高海拔来对付解放军。为确保青藏公路和黑昌公路【从那曲到昌都】的交通安全,解放军打响了“麦地卡战役”,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官兵,至今仍静静地躺在嘉黎的烈士陵园中。

拉萨河“出生地”的迷人神话。一路追溯拉萨河到达念青唐古拉山脚下,就来到了拉萨河的“故乡”。这在藏北高原上连绵起伏的皑皑雪山,虽然冰雪覆盖之下没有太多的生命迹象,但却是孕育了拉萨河的“生命之源”。那些出于藏族先民的丰富想象、流传在藏地的古老神话,更赋予了这终年冰铺雪盖、云雾缭绕的茫茫群山以奇异的灵气与形象,演绎出更胜过人间万象的离奇故事。

在那些虔诚的藏族民众眼中,面前矗立高原、傲视尘世的莽莽雪山,都不是静止不动的。任何一座山峰都被认为有神灵居于其上,他们天上人间来往穿梭,几乎是无所不在地经管着人世间的一切。其中念青唐古拉山神“唐拉雅秀”

唐拉雅秀:意为“上部水沟的草原神”,可能是指念青唐古拉山与麦地卡湿地的关系。,

更是藏地众多山神中的佼佼者,闻名遐迩。西藏中部地区有最著名的四大山神:东方有雅拉香波山神;南方有库拉岗日山神;西方有诺金康桑山神;念青唐古拉居于北方。

四大神山与神山之父:雅拉香波山,主峰在山南地区乃东县与曲松县交界处,“雅拉香波”,意为“上神香波”,是雅隆河谷的保护神;诺金康桑山,亦译作宁金岗桑、宁金抗沙,意为“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位于山南浪卡子县与日喀则江孜县交界处,是年楚河谷的保护神;库拉岗日,意为“神圣雪山”,位于山南地区洛扎县境内,山下有洛扎雄曲河。神山之父“沃德功杰”,意为“中央国王之光”,位于山南地区桑日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边,被认为是所有神山之父。

但念青唐古拉不仅是北方山神,他更是藏北草原乃至整个雪域藏土上最古老最强有力的神灵。他是山神之父“沃德功杰”的大儿子,是苯教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十九位神灵之一,还是十八位冰雹神之一,是360位山神【念青唐古拉山脉据说有360个山峰】的总头领。

唐拉雅秀山神的形象,一般是一位一袭白衣的英俊男子:头上梳着戴有5个绿松石的发髻;身穿白丝衣,白衣散发着光明;右手持有一根藤杖,左手数着水晶念珠;骑着一匹四蹄踏雪的神马,或骑一匹能飞翔的白马,驰骋于三界。有时唐拉雅秀也会变身“怒相神”,头戴精玉做成的头盔,身穿精玉做成的铠甲,外缠黑熊皮,佩带寒光闪闪的铁剑和弓箭。在民间传说中,唐拉雅秀具有极强的变幻能力,能变成几万丈长的巨蟒,头枕青藏高原,尾巴搭到怒江河谷;还能变成可怕的巨魔,脚伸到了康区,手伸到了阿里——这与念青唐古拉山横亘绵长的特点,倒是颇为相符。

据说,念青唐古拉山神原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主神。吐蕃赞普赤松德赞请来印度的静命大师入藏弘传佛教,唐拉雅秀大为震怒,他施放惊人的霹雳闪电,击毁了拉萨红山之上的赞普宫殿,并引发了冲天大火。静命大师只好退回尼泊尔,推荐密宗大师莲花生进藏。莲花生入藏过程中,从吉隆【日喀则地区与尼泊尔接壤的县】开始,一路上受到苯教神灵的阻击,尤其是与唐拉雅秀经过激烈斗法,终于使唐拉雅秀立誓做佛教的护法神。在藏传佛教宁玛派所承认的世间护法神中,唐拉雅秀是最重要的神灵。

不过,或许由于念青唐古拉山是拉萨河的源头,他与拉萨河流域最有渊源。尽管源头与拉萨远隔千里,但是唐拉雅秀却是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玛布日】的保护神。传说12世纪时,位于拉萨河支流直贡藏布上的直贡寺的创派始祖仁钦贝来到当雄草原,山神唐拉雅秀亲自迎接,并主动要求做直贡寺和直贡派的保护神,由此直贡寺专门为他设了宝座,每年寺内跳神舞时,都有僧人扮演这位神灵,表演豪迈的舞蹈。另外传说唐拉雅秀还专程去拜访过位于拉萨河支流“帕曲”附近的达隆寺,献给达隆噶举派创始人水晶塔、黄金塔和雪狮奶,许下世世代代保护达隆寺的承诺。但位于山南、远离拉萨河的桑耶寺准备请他前去做保护神时,他却谢绝了,推荐了另一位保护神白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