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1948300000087

第87章 西部卷(31)

这项工程,通过提升抚仙湖水位,不但截断了星云湖排向抚仙湖的劣质水,还每年有2700多万立方米的抚仙湖优质水倒流进入星云湖,对星云湖内的劣质水进行置换。同时,通过出流改道工程,星云湖每年有6000万至1亿立方米的湖水流入玉溪市红塔中心城区,有效地补充了工业、农业及城市发展用水。通过这条路径,将衍生出170多公里的抚仙湖水系生态系统。这既为保护抚仙湖、治理星云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优化配置玉溪水资源、加快推进生态城市群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7年12月26日,星云湖水第一次顺着出流改道工程奔流至红塔区。经过数日检验,出流改道工程运行正常,平均水流量为3立方米∕秒左右,高程误差控制在3厘米内,轴线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隧道变形为0 .1至0 .2毫米,工程技术质量符合要求,洞内水深、空气湿度、渗透水压力等数据正常。

出流改道工程进口闸底板高程为1720 .00米,出水口底板高程为1675 .86米,水位差为44 .14米,如何让星云湖水顺着隧道左右不偏、高低无阻地自流25 .8公里到红塔区,高水平的设计和高精准度的施工尤为关键。据出流改道工程建设管理局技术科科长王志荣介绍,每一个工程建设的成功有两个必要因素,首先是有一个优秀的、符合实际的、耐得住考验的设计方案,其次是精准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把关,出流改道工程建设成功正是基于这两点,通水检验成功充分说明了施工与设计吻合,误差很小,质量过硬。

记者这样报道:玉溪治水辟蹊径,千年湖泊水倒流——云南玉溪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为治湖提供新思路。

近年的情况是:

现在,在连通两湖的隔河可以看到,由于清澈的抚仙湖水倒流进入星云湖,原来浑黑的星云湖隔河口已开始变清。据介绍,隔河实现倒流后,抚仙湖每年可向星云湖注入3000多万立方米洁净水,大约6年就可以把星云湖水置换一次,星云湖恢复到Ⅲ类水质可谓“指年可待”。

星云湖水流经50亩挺水植物带进入导流口,通过引水渠流到江川县九溪镇;在这里经过除藻和人工湿地净化,如果达到Ⅲ类水质,就通过九溪河注入玉溪的城市水源地东风水库;达不到Ⅲ类水质和未经处理的水,则通过旁通泄水工程流入城区,供城市景观和工业用水。

在江川县九溪镇人工湿地,虽然植物还没有完全长好,但经过净化和未经净化的水质已能看出差别。水利部门介绍,这片湿地净水能力达每天10万立方米,目前经净化的水为Ⅳ类水,今后将逐渐达到Ⅲ类水标准。

人代天工万象新。值得一提的是,玉溪还利用出流改道的水位差,在市区建成一个极为壮观的瀑布公园。宽276米、高13米的人工瀑布大气磅礴,水流哗然轰鸣,动人心弦,雾气里升起一道道彩虹,打扮了美丽的玉溪。周围是新铺的绿草皮,一直延伸到远处的聂耳音乐广场。瀑布公园被称为玉溪城市建设的“神来之笔”,独特而壮观的水体景观不仅美化了城市形象,也显著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许多玉溪市民对此倍感自豪。这是玉溪的一大景观。在2008年中,我几次到玉溪,都要去观赏这壮观的人工大瀑布,同去的人都震惊,惊叹,击掌叫好。我特别关注的是水,这水是从原来Ⅴ类水的星云湖来的,那水质已变得半清澈了。人们说:它一天天地变好,越来越清。两三年后,它流出的水一定可以达到Ⅱ、Ⅲ类水。当初的梦想已变为了今天的现实。

山河画出古今图。千古流水的改道倒流一定会载入史册。因为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它将改写两湖流域5个县区24个镇的几百平方公里的水系和生态版图。它给予的教益也肯定是空前的不可估量的——这是人与自然的一次有益的对话。人类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变得聪慧和美丽起来。

【李霁宇: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雪域腹地的“蓝色哈达”》

——拉萨河的古与今

崔士鑫

“红山矗立、碧水中流”【田汉《文成公主》】是对古城拉萨地貌特色最贴切的描绘。许多没有到过拉萨的人,虽然向往拉萨,熟悉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却未必了解,这座雪域圣城自古至今的发展,都与这条哈达一般环绕着拉萨的河流息息相关。才旦卓玛一曲深情的《美丽的拉萨河》,唱出了西藏人民对拉萨河的挚爱——

那不是天边飞来的孔雀,那是美丽的拉萨河。

山巅金顶古堡,河畔绿色的林卡,

白云似的羊群,田野的篝火,

给水面印上了缤纷的花朵。

啊!我爱你拉萨河,啊!你比那孔雀美得多。

那不是天边飞来的孔雀,那是美丽的拉萨河。

荒山建高楼,冰川闪耀灯火,

比翼的银燕,长龙的车队,

在水面映出了四化的硕果。

啊!我爱你拉萨河,啊!你日夜高唱幸福歌。



可以说,不了解拉萨河,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拉萨城,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这条穿越西藏最中心地带的“蓝色哈达”,记载了高原儿女亲水、治水的古今传奇,孕育了雪域文明的核心与精华。

一、圣地拉萨的“母亲河”

春风常驻的“极乐世界”。凡是到过拉萨的人,都永远不会忘记拉萨河。它从雪山间逶迤蜿蜒而来,在圣城拉萨脚下缓缓流过,一路铺陈开碧蓝如洗、旖旎柔美的身躯,宛如一条神圣纯洁的哈达,环绕着这座藏地名城,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给圣城带来了灵气与生机。

拉萨河因流经古城拉萨而得名。虽然这里只是这条“蓝色哈达”的一部分,但却是拉萨成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重心的“生命河”、“母亲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所以在人类早期,无论是游牧还是农耕,“逐水而居”是古老的部落、王国生存和发展的常态。今日拉萨城所在的拉萨河谷地,地势平坦,水流和缓,河流呈辫状水系,易于灌溉。最重要的是,古代西藏人掌握了“高地畜水为池、低地引水入河”的治水技术以后,拉萨河谷逐渐变成了发达的农业区,奠定了拉萨这样一个中心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这条亘古长流的拉萨河,深切入高原所形成的河谷独特的“小气候”,也使圣城拉萨获得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誉。

拉萨四周群山环抱。在拉萨建城之初,史载文成公主对拉萨的地势,有过一段精彩的描绘:“东方山岭起伏,状若猛虎将跃;西方两山夹谷,恰似雄鹰展翅;南面流水迤逦,形如青龙盘旋;北面岭叠坡缓,活像灵龟爬行。”【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这种特殊的地形,使拉萨成了一个四季如春的“福地”。

一般西藏地区,多数地势高峻,海拔大多在4000米左右。由于海拔奇高,虽然处于中纬度地区——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南京以南,拉萨的纬度比杭州还略靠南一些,但气候却极为寒冷。严酷的自然条件,一直是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位于拉萨河谷地的拉萨,北部有连绵高耸的念青唐古拉山对寒冷北风的阻挡,拉萨河又深切入高原,形成了一个四周高、中部低的“簸箕形”的地形。一方面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侵,同时也减少了西藏高原上常见的大风的袭扰。拉萨河谷足够开阔,可以尽享高原冬季依然灼热的阳光,不像藏东昌都那样夹在狭窄的山谷里,太阳晚升早落,异常寒冷。此外,位于拉萨南部、拉萨河最终注入的雅鲁藏布江,切穿了横亘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使印度洋季风暖流得以经过这一通道,溯江而上,给拉萨河谷带来较多的降水。

四山环拱,一水中流,藏风聚气。拉萨河所造就的这种特殊的地形,给拉萨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使之成为普遍高寒少雨的西藏高原上的宝地,成为温暖宜人的“西方极乐世界”。

四季如画的拉萨河。拉萨河从藏北雪山奔腾而来,但到了拉萨却放慢脚步,自东向西和缓地流过。它不仅给拉萨人带来了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如今的拉萨河沿岸集中了全市50%以上的人口,也给拉萨带来了如画的美景。

当春日的万道霞光,飞射过拉萨东部的纳金山口纳金山:拉萨城区东部的一座陡峭的高山,最高处海拔4200米。拉萨河从纳金山南边的山脚下流入拉萨城。“纳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大鼻子”。洒在拉萨河上,河面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春天的拉萨河虽然显得有些荒凉,河道中水已不多,高处的河滩裸露成一丛丛的沙丘,但河滩之间夹杂着的一团团清冽的河水,却愈发碧蓝如玉,像滴落山间的蓝天。间或有一两只越冬的黄鸭,掠过平静的水面,激起了一列细小的波浪,水面顿时闪动着粼粼波光,很快又回复了平静。面对这种空旷原始的景象,很容易让人静下心来,涤心净虑,或自由地遐想。在拉萨的春日暖阳中,看着河水从远处的群山中流过来,又默默地绕过拉萨城,向远方流去,思绪会随着高原蓝天上的白云,飘向不知何处的远方。

在高原艳阳似火的季节,上游雪山消融,沿河雨水普降。那融化的雪水,伴随着总是夜降昼止的“拉萨夜雨”,使拉萨河水猛涨。冰凉湍急的河水流过太阳岛、仙足岛畔太阳岛、仙足岛:拉萨城南靠近拉萨河北岸的两大岛屿,有桥梁与拉萨城区相连,是拉萨有名的休闲娱乐区和生态小区。给拉萨人带来了暑日的清凉。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人来到拉萨河的沿岸、河谷平地,搭上帐篷,倒上青稞酒、酥油茶,摆上糌粑和小吃,或钓鱼、或打牌、或聊天、或戏水,或者什么也不做,躺在河岸的青草地上,透过夏日慵懒的阳光,看拉萨河水泛着波光,感受时光与高空中飘动的白云一起流走。在拉萨的“雪顿节”

雪顿节: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公历8月】的一个节日。“雪顿”的藏语含义是“吃酸奶”,原是宗教节日,指信教群众用酸奶慰劳那些夏天为了避免杀生而在寺中闭关的喇嘛,后演化为宗教活动与群众文娱活动相结合的一个节日。雪顿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是在拉萨哲蚌寺展佛,在罗布林卡看藏戏等。目前拉萨每年雪顿节放假七天。

期间,拉萨河畔与罗布林卡一样热闹。当那些天色还没亮就赶到哲蚌寺看展佛的人们,耐心等待着阳光出现就开始展佛的时候,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照耀拉萨的第一缕阳光,是透过河面上的晨雾,从东方的群山间,照射到夏日的拉萨河上。那一刻,你或许会感悟到什么是“佛光普照”!

藏历七月,当“弃山星”弃山星:藏语称“噶玛日吉”,意思是“离山之星”,即金星。据藏文历书记载,弃山星半年昼出,半年夜出。在拉萨地区肉眼可以看到时,正是入春或入秋季节。沐浴节是在初秋,即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金星出现周】。藏地天文历书认为,初秋之水有八大优点: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喝下不伤腹。实际上,西藏高原冬长夏短,冬春两季寒冷,夏季大雨滂沱,河水污浊,只有初秋时节,水温较高,河水清净,适合于沐浴。傍晚时分升起在拉萨河南岸的“奔巴日”【意为“宝瓶山”】上空时,藏族独有的“沐浴节”就来到了。这一时节,正值公历9月,夏末秋初。这时候,高原雨季刚过,风和日丽,河清水暖。拉萨河两岸的人们,全家出动,扶老携幼,纷纷来到拉萨河边,尽情地在水中嬉戏、洗澡、游泳,并清洗从家中带来的衣服、氆氇、卡垫。许多人傍晚沐浴之后,就在河边的树林中点起火堆,烧起酥油茶、倒满青稞酒,吃着香甜的糌粑,说古论今,弹弦唱歌。一连七天,河边都是快乐的人群,成了拉萨河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后秋风渐凉,高原的蓝天白云更加飘逸,拉萨河谷一片树叶金黄,玉带般的河水倒映着白云蓝天,岸边一排排金灿灿的树林,仿佛是要上演一场金秋的盛典。

当冬季的第一片雪花降落到色拉乌孜山顶

色拉乌孜山:拉萨北郊的一座山,海拔约4000米,“拉萨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坐落于其南麓。“色拉乌孜”意思是“开满野玫瑰的山坡”。,继而拉萨城周边的高山都披上了银装,拉萨河水却愈加碧绿,河上生机盎然。成千上万只候鸟翔集拉萨河。美如画卷的河面上,在冬日里传来一阵阵悦耳的低鸣。由于日照强、温度高的缘故,冬天的拉萨河不但没有结冰,河水反而更显清澈和宁静。一群一群的黄鸭、斑头雁,还有西藏人视为“神鸟”的黑颈鹤,纷纷飞到拉萨河沿岸过冬。在冬日融融、倒映着白云的水面上,野鸭们有的浮在温婉如玉的水面上,随波飘摇;有的在悠闲地游弋,身后划出一道扇形的涟漪;还有的静悄悄地一个猛子扎入水中,继而猛然间扑啦啦地从远处的水面冒了出来;还有的三三两两站立在岸边洁净的沙滩上闭目养神。一些调皮的鸭儿们展翅掠过宁静的水面,两脚不时地踩踏河面,像是在软玉上奔跑,激起一群野鸭应声而起,在空中排起了整齐的队形,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面!

拉萨河的美是“全天候”的。一年四季生活在拉萨河边的每个人,都不能不对它产生一种深深的眷恋。离开拉萨河的人,永远也割不断对拉萨河的那份情思。

二、一河碧水向西流

雅鲁藏布江的最大支流。拉萨河是拉萨的母亲河。然而,准确地说,古城附近的拉萨河,只是这条穿越高原腹地的长河的一小段。

拉萨河的藏文名字叫“吉曲”吉曲:“曲”藏语本义是“水”,也用来指河流,或译为“河”。“藏布”本义是“清洁者”,一般用来指大河之圣洁者,可译为“江”。“吉”在藏语中是“快乐、幸福”之义,一说拉萨河附近古代有一个“吉”家族或部落,因而得名“吉曲”。,意思是“幸福河”或“快乐河”。汉地史书也称其为“逻些川”、“吉楚河”等。它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南麓,先向西南流经那曲地区的嘉黎县、拉萨市所属的林周县,再转向东南流向拉萨市所属的墨竹工卡县,又转向西南流经同属拉萨市的达孜县、拉萨城区、堆龙德庆县,最后在曲水县境内,注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从源头到入江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S”形。因在拉萨城区附近,河流接近于由东向西流,所以拉萨人惊奇于“拉萨河水向西流”。

从源头到入江口,拉萨河仅干流全长就达551公里,堪称“千里长河”。——这还不算沿途汇入的多条支流的长度,如麦曲、桑曲、拉曲、血弄藏布、墨竹曲、玉年曲和堆龙曲等。其中最大的支流“堆龙曲”,河长达137公里,流域面积达4988平方公里。拉萨河的流域面积为32471平方公里,约占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的13 .5%,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五大支流中最大的支流。拉萨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0亿立方米,约为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八分之一吴滔等:《西藏拉萨河径流预测方法研究》,载于《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2期。。因此拉萨河是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据估算,人均占有水量达31988立方米,每公顷占有水量29 .92立方米,大大高于我国的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