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1948300000068

第68章 西部卷(12)

拉萨仿佛是一座空中突然飞来的城市,旷野上只看得到一座孤立的布达拉宫,它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并放射出朦胧又辉煌的光芒,如同海市蜃楼,象征着一个缥缈神秘的世界的召唤。它是远古的非现实的宫殿,又确实是我将要抵达的地方。这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从文成公主入藏后开始兴建的。在文成公主亲自选址和筹划下,首先建成了大昭寺,后又建起小昭寺,在红山上建起了布达拉宫等寺庙。如今,最繁华的是大昭寺周围的八角街,那里商店、货摊鳞次栉比,不仅有各种民族手工艺品,也有最入时的服装、电器。

拉萨已拥有电力、采掘、食品加工、纺织、建材、印刷、工艺美术等现代化企业,其中,地毯、卡垫等产品畅销北美、西欧、东南亚等地区。帐篷、腰刀、木碗、金银首饰等独具特色的工艺品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入夜,满城灯火将高原之城照亮,四处流光溢彩,拉萨河变成了一条五彩斑斓之河。

这一切都与隐藏在背后的电力分不开。

在拉萨,为了这座高原城市亮起来,很早就有人想到利用水力发电。上个世纪20年代,一位在英国留学的藏族专家强俄巴巴·仁增多吉回到自己的家乡,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在拉萨市北郊的夺底沟上开始修建西藏第一座小水电站。经过两年施工,水电站终于建成。装机容量为0 .12MW。水电站是专为当时的噶厦政府造币印刷厂供电而修建的,当时噶厦政府也没有用上电,市区居民更不知道电为何物。

这座小水电站发电十几年,由于机械长期磨损,又无人修理,加上洪水暴发,上个世纪40年代终于发不出电了。高原又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一直到西藏和平解放。

1954年,西藏军区对这座水电站进行了改造,装机40千瓦。第二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国务院派遣了一支工程队,重建了夺底水电站。那时青藏、川藏公路还在修建之中,水电站的设备、建筑材料只有靠牛、马长途驮运。水电站这次安装了8台22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60千瓦,1956年建成发电,至今仍在运转。

1959年,在拉萨东郊10公里的拉萨河上,修建了西藏和平解放后的第一座水电站——纳金水电站,电站装机为7 .5MW【1500×5】,专为拉萨供电。如今,在拉萨市的水电站北有夺底水电站,东有献多水电站、纳金水电站,南有白定水电站,西有西郊水电站、柳梧水电站、地阳水电站、林科所水电站、达东水电站等,已今非昔比了。

西藏对水电的开发,每个年代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上世纪60年代,在昌都的昂曲河上建成了昌都水电站,装机容量6 .0MW。扎木水电站,装机容量1 .00MW。林芝八一一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 .00MW,林芝八一一级尾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 .5MW,拉萨西郊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共为15MW。一个一个地区,随着水电站的建立,迎来了电的时代。

上世纪70年代,又建成了606水电站,装机容量约为3 .75MW。在拉萨东郊8公里处,接纳金水电站尾水,建成了献多水电站,装机容量6 .00MW。建起了拉萨火电厂,装机容量10MW。日喀则则建起了塘河水电站,装机容量6 .00MW。山南建起了沃卡三级水电站,装机容量6 .00MW。

上世纪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水电建设步伐更快了。昌都地区先后建成了沙贡水电站、洛隆水电站、边坝水电站、滨达水电站等10多座小型水电站。林芝地区先后建成了林芝水电站、玉美水电站、邦宗水电站、米林水电站等。在拉萨先后建起了平措水电站、恰嘎水电站等;在山南建成了沃卡二级水电站、贡嘎水电站;在日喀则建起了强旺水电站、南木林水电站等。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需电量迅速增加,这一时期先后建成了一大批水电站,电站规模装机容量也显著增加。如昌都建起了金河水电站,装机容量达60MW,在这一地区,各县还建有10多座小水电站。在拉萨建有羊湖抽水蓄能水电站,一期装机为100MW,随后又扩机10MW,共装机110MW。在山南建成了沃卡河一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0MW,另在该地区的各县还建有10多座小水电站。在日喀则建成了满拉水利枢纽工程,装机容量20MW,在该地区的各县还建有一些小水电站。在那曲建起了查龙水电站,装机10MW,这一地区还建有索县水电站、夏曲卡水电站、聂荣水电站、比如水电站和巴青水电站等。在阿里地区建成了普兰水电站、札达水电站、日土水电站等。

至此,有水力开发条件的县乡基本上都建有水电站,解决了用电问题。

跨入21世纪,截至2007年12月,西藏所有县乡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当年统计,西藏共建大小水电站500多座,总装机600多MW、水库600多座,全区约80%的人口用上了电,90%以上的农田得到了灌溉,粮食高产稳产,人蓄饮水工程的兴建极大地改善了人蓄饮水的安全。

青藏铁路通车之后,西藏经济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原有电站的电量已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拉萨东部80公里处建成有直孔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0MW;在阿里建成了狮泉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6MW。正在修建的有雪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40MW,老虎嘴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2MW。正在动工兴建的大型水电站,有拉萨河中游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装机容量150MW,果多水电站,装机容量150MW,藏木水电站,装机容量510MW。

在那曲的安多、申扎、班戈、尼玛等县乡,阿里的措勤、改则、革吉等县乡,日喀则的仲巴县等这些不具备水力开发条件的县乡,也都建起了光电和风电等,解决了那里城镇居民的生活照明、小型传统工艺的加工等用电。

“十一五”期间水利援藏工作,重点解决了农村群众饮水安全,边境地区群众用电,灌区续建配套,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冰湖灾害防治,建设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拉洛水利枢纽工程、江北生态灌区工程。通过这些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0万亩,新增草场灌溉面积80万亩,保护和恢复4000万亩天然草场生态;初步建成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力争洪涝灾害损失比“十五”期间下降一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800平方公里。

高原,进入了一个光亮的时代。

林芝

雅鲁藏布江到了下游林芝的高山深谷地带,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上游的景观。我第一眼看见林芝的山,感到的是它那沉郁的森林描画出的山。它就像一位康巴汉子,油黑的脸颊,蓬乱的长发,夹杂着的红色头带,但那雪白的牙齿,那亮光闪闪的眼睛,生命活力正从那里不停地向外喷发着。这是一种奇异的、有着灵性和粗犷的奇妙组合的山,是我所陌生的山。

林芝地区辖7县,共54个乡【镇】,农村人口2 .12万户,11 .4万人,这些年利用水能发电,陆续建起了63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 .12万kW。高低压输电线路全长1721公里,解决了46个乡镇约5544户、8 .24万人的用电,乡【镇】通电率达到85%,村通电率达到70 .5%。

一条从县城流过的水,像没有堤岸和河床,就在地面上流过似的,愿意怎么流就怎么流,仿佛你一不小心就会踩着它。它的流动同样粗蛮而又内敛,见不出汹汹气势,但却内藏玄机与凶悍。它的冰雪一样的水温,任何人只要投入其中,立即就会麻木而失去知觉。它的破碎的浪掩盖了它迅疾而去的流速,即便平坦的地方,它也绝没有温柔的表情。这是一条流向雅鲁藏布江的小小河流。雅鲁藏布几千里流到林芝,便要进入全世界最大的峡谷了。

空中,阳光透明,大气透明,飘浮的声音也是透明的。这种透明像来自脑内而非什么别处,我感到心灵的空明。而蓝天又似某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能被人触摸,它好像离你很近,又好像离你遥远,全凭你的感觉了。

雅鲁藏布江修了一座冈嘎大桥,桥旁设了一个边防检查站,我过了冈嘎大桥后,一个左拐,就进入了往派乡的简易公路,恰与来路形成一个“U”形,沿着雅鲁藏布江顺流而下。

雅鲁藏布江的这一边属米林县管辖,紧挨着江边的山就是从阿里一直延伸而来的喜马拉雅山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只有这里,这条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出现了冷杉组成的原始森林,呈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再也见不到那些灰褐色的裸岩了。它紧挨江边的山麓和江滩上,生长着柳树、桃树和大量带刺的低矮灌木丛。

浑黄的雅鲁藏布江正是洪水季节,宽阔的江面一派天际横流的苍茫气概。这里是雅鲁藏布江最宽阔的地段,泛滥的洪水已经淹到路边。江面最宽处达到了数百米。雅鲁藏布江流到派乡后,突然两岸山峰紧逼,陡峭的山坡直插云霄,江面像受到惊吓,倏地缩到了三四十米宽,江水像忽然醒来的猛狮,一声声狂吼,夺路而去。这里成了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入口处。

我们租来的吉普车在石块和泥土筑成的乡路上左转右拐,一会儿是一摊浊水;一会儿是两根树木搭的桥,车轮从上面小心翼翼碾了过去,没有高超的技术是不敢走这样的独木桥的;一会儿又是稀泥地,车随时有陷下去的可能。偶尔出现一个村庄,房子大都是木头做的。

路上遇到了一支长途拉练的野战部队,他们背着背包、扛着枪,有的背着锅、挑着筐,有的扛着锹和十字镐,个个一身泥水,朝我们迎面走来。有一个战士走不动了,伏在另一个战士的肩上,边走边喘粗气。路边的树冠上笼着淡淡的雨雾,草尖上坠着雨珠,空气中飘浮着士兵胶鞋踩踏泥浆路的声音。

我发现路边是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树上挂满了野桃,颜色红艳,果子极小。还有不知名的野果,遍布在平缓的山坡上。有几次下来推车,我摘了一大捧野桃,一尝,味道甜中带酸,十分开胃。

在走过一个木材场后,天又开始下雨了。

穿过一个村庄,前面出现一道坡,路变成了一条湍急的小河。雨水在离村庄不远处的路中央汇聚后,形成一口水塘,水从左侧流入雅鲁藏布江。

司机不敢从水塘冲过去,看到有车辙从右侧绕行,也跟着绕。绕过大半个水塘从水中往公路上冲时,吉普车后轮一颠,陷进了泥坑。

我们打着赤脚在冰冷的水里寻找石头。那位助手用千斤顶一点点把轮子顶起垫高。我的脚被草中的刺戳得出血。原来这一带的灌木都是带刺的。车子试着冲了两次都不成功。

一个挎长刀的藏族小伙子一直在看着我们,他是这个村里的货车司机。见司机没辙了,我们要藏族小伙子去村里开车来拉。

货车开过来了,吉普车司机要往回走,说不去了。我们不同意。车先拖上来了,正在这时,迎面一辆吉普车从水塘冲了过去。既然人家可以开,我们也可以去。我们给了藏族司机100元拖车费,又说好租车费再加100元,司机无可奈何地开车从水塘冲上了公路。

这哪里还是路,明明是一条河了。雨越下越大,水流湍急,吉普车往上冲时,两次熄火。司机冒着雨下去修车,打得全身透湿。

望着车外翻滚的江水,前面一道山坡斜插入江中,那里大雨落成了茫茫一片。我变得不安起来了。

车开过这条公路河,司机停车要我们先付钱。僵持了一会儿,我们付了钱。他往前才开了几百米就不肯再走了,前面路基被雨水泡成了泥浆。

这时,雨刚停,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四周只闻雅鲁藏布江的流水声。在这个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叫我们下车,把我们扔到一个完全不知底细的荒山野岭,还不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望着越来越幽深的大山,没有尽头的稀泥路,潮湿的晚风拂过荒野的灌木,一层若有若无的烟云在远树间氤氲,隐匿着无穷的神秘。我竟深深地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荒诞之中。

我只得让司机把车开回去,我们得自己走夜路了。没有司机愿意往这里来,在八一的大街上,找了一天才找到这辆车,答应送我们去大峡谷,等到第二天天亮,他又不愿去了,电话里哀求着他,他才十分不情愿地开来了车。

沉重的行李压上双肩,手里又拎上一个包,拧开手电筒,往漆黑的夜空照了照,我深吸一口气,就不顾一切往前走了。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注定今晚只能这样走过。但愿不出什么意外。

吉普车掉转车头,一阵轰鸣声过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哗哗的流水声爬上了天空,淹没了天地。寂静的山谷间不闻一声鸟啼。

一阵树叶的簌簌响,用电筒一照,原来是一条犏牛。

夜,沉静如海。雨珠滴落草地的声音有如夜的呢喃,有如大地发出的微微呼吸。潮湿清新的空气,是凝固的夜色,在我甩动双臂时,轻轻从手背滑过。

走了不远,就感到腰酸背痛,气喘吁吁。尽管这一带海拔只有3000米,但几十斤重的行囊压得人直不起腰来。

前方传来湍急的流水声,哗哗响成一片,比起雅鲁藏布江低沉浑厚的流水声,它就像大山上飘着的一朵浮云。

一条小河横在我们面前,路被冲断了。我和一位同伴放下行李,脱了鞋,一步一步往河中探路。

河水冰冷刺骨,硌脚的大石头没硌几下,脚板已失去知觉……我们安全探过河后,又回来背行李和人。

到了一片开阔地,前面高处出现了灯光,它就像一股强大的暖流,立刻流遍了我的全身。从没有见过这么亲切温暖的灯光,它一点一点从黑夜的深处跳了出来,就像最亲近熟悉的人聚拢在一起,向我张望着、召唤着,投来了最关切又亲昵的一瞥。

哪里有灯光,哪里就有人群就有家。我们加快了步子。

灯光是从一个院子里照射出来的,大门远远地伸到了路边。找不到门牌,我们推开铁门走进院门内。

两排整齐的营房,在我们发现武警战士们时,他们也同时发现了我们。

这是鲁霞派出所,一支由武警部队组成的边防派出所。

所长是个云南人,叫罗吉林,才从西双版纳调来这里。他热情接待了我们,给每人煮了小面盆大的一碗面条。我们吃得一根不剩。

第二天从鲁霞到丹娘大约二十余公里,我们早早起来,路上遇到一个藏民牵着一匹马,我们租了他的马驮行李。下午一点走到了丹娘乡。唯一的一家饭店没有煮饭,老板娘揭开锅盖告诉我们,炉灶上的锅盆都是空的。因为是周末,乡政府大门也落了锁。

从这里往派乡还有30多公里的路,想租一台卡车。出租马的藏民叫来一个司机,开口就是500元。我们只能作第二天步行的打算。

我们饥肠辘辘,到哪里找吃的呢?

一群战士从我们面前经过,主动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是不是来考察的。我们摇头。他们又问是不是来雅鲁藏布江漂流的。我告诉他们是来旅游的。战士们热情地邀我们去连队玩,并告诉我们营房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