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1948300000067

第67章 西部卷(11)

后来,我又在雅鲁藏布江边遇到泥石流,但黄泥并没有冲毁公路,除几块大的石头冲到路面上,泥水都没有流到路上来。我好奇地爬上山坡,原来坡上有一条与公路平行的深沟,这条沟有效阻止了泥石流。这样的方法是富有智慧的设计。

索多把车也开过来了,我们又快速上了路。

路途上,不是公路被洪水冲掉了大半边,就是桥被冲断,车要绕到河滩下,从水里蹚过去。有一段路,落了许多大石头,都是山崖上砸下来的,道班的人正在清理;又有两处塌方,堵了一长串车,道班抢修了半天后,让小车先过去。

就这样走走停停,赶到日喀则时已经是黄昏了。尽管我们未遇到洪水、未经历暴雨,一路由洪水肆虐所留下的破败残局,已经让我们领受了那份惊骇。

年楚河

黄昏,车在一个加油站加油,扎西说,日喀则到了。我四处寻觅也看不见这个后藏的中心城市。走出公路,在右面山沟里,发现树影丛中露出的屋顶,一座山坡下,有一座剪影一样的寺庙【它就是有名的扎什伦布寺,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我想那一定是城市无疑,尽管它给我的仍是荒郊野外的感觉。

我来到雅鲁藏布江与年楚河交汇的地方,登高远望,立即感受到了一种震撼。江水雷霆万钧一般奔泻,激起的浪花浑黄、雪白。江面起了一层水雾。两岸低矮的植物也笼在雾霭里,水流卷起的浪花在斜阳的照射下晶莹透亮。不远处有几个浮动的物体,走近看,原来是三只牛皮做的小船,正追波逐浪。牛皮船随巨浪沉浮,被水流飞快地带向下游,好险啊!

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的雪山,源头在康马县内冲巴雍错和桑旺湖等处。年楚河中上游有众多的冰川终碛湖,白湖、桑旺湖、黄湖就在其中。年楚河全长217公里,流域面积为111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 .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46立方米/秒。以前年楚河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低、保灌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

日喀则是农耕区,也是牧区,是西藏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到全区的40%以上,商品粮占全区的60%以上,农业产值居全区第一位,牧业产值居全区第二位。河流对农耕自然十分重要。年楚河流域内的耕地达到了三四十万亩,草场面积有近400万亩,可以开垦的宜农荒地大约有20万亩,有15万人靠它生活。年楚河干流水灌溉的耕地有14万亩,干流沿线人口达7万。它流经市区,防洪又变得十分紧要了。治理年楚河,自然成了西藏自治区治水的重点。

据查,近百年来年楚河就发生过三次大的洪水,一次是在1891年8月底,一次是在1931年7月底,最近的一次在1954年7月16日。1891年和1931年两次洪水都是由于长时间的降雨而造成的。1931年的洪水,据原日喀则行署农牧局和原西藏工程勘测队通过勘察日喀则镇洪痕推算,洪峰流量达2000立方米/秒。1954年7月16日的洪水,据康马县德里乡附近桥础的洪痕估算,洪峰流量为1000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历时约1小时,湖水下泄总量为2 .4亿立方米。这次洪水是由年楚河上源桑旺湖终碛垄崩溃所形成,受灾人口达2万余人,死亡人数约400人,淹没的农田达8 .6万亩,毁坏农田约1 .3万亩。

根治年楚河的洪涝灾害十分紧迫,早在1973年,日喀则地区水利队就提出了年楚河水利开发的初步设想。1975年在西藏自治区水利队协助下,对年楚河流域的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年底即作出了“年楚河第一期工程初步规划设计任务书”,1978年初日喀则地区上报了“年楚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任务”。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以治理年楚河主河道为主,同时进行渠道调整配套;第二期工程在年楚河上游各支流上修建水库等拦蓄工程。1978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年楚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任务书”,1978年6月1日正式开工,1982年11月基本完成年楚河治理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因投资等问题未完全解决,拖延了时间。

这次年楚河的治理主要以防洪为主,对原主河道进行了裁弯取直,修筑堤岸,固定河床,修建配套工程。长105 .5公里的主河道从上游至下游逐渐从80米放宽到120米。河道两岸修筑沿河公路,路基就是土堤,堤面左岸宽8米,右岸宽6米。公路两侧种植了5~50米的林带,林带外侧则挖了排洪沟。

主河道工程共完成干砌石堤211公里,完成干砌石218 .2万立方米,挖方303万立方米,填方316 .5万立方米,清理河床430万立方米,新建跨年楚河的钢筋混凝土拱桥4座,总长435米,加上原有的2座,桥梁达到了6座。小桥、涵洞及进出水口则有117座,新建、扩建和整修排洪渠17 .5万米。整个工程投入了1658 .3万元。

年楚河基本上控制了洪涝灾害,扩大了5万亩以上的河滩地【其中可耕地2万余亩,已开垦5300多亩,宜林地8万亩,已种树2万余亩】。原来的2万亩涝洼地也有一部分得到了治理。

这次治理,调整扩大了灌溉渠系,平整了土地2万亩,改善耕地灌溉面积14万亩,扩大了灌溉面积8000亩,其中保灌耕地面积达10万亩。

这一切为年楚河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平时,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日喀则各县每年都要投入资金和劳力,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疏通河道、渠道清淤、水塘【库】清淤和防洪堤坝的加高加固、修建引水渡槽,确保农业灌溉和人畜用水。政府还引导农村成立用水户协会,白朗、萨迦、定日等县农民用水户协会数量不断增加。政府引导不主导,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协会负责人,让群众自己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设主体。用水户协会靠收取水费来维持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运作,双方都是受益者。有的项目则实行“民办公助”,有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将资金集中用于农牧区灌区渠系配套和水毁水利设施的修复。政府尊重农牧民的意愿,实行“自建、自用、自管、自有”的原则,政府以奖代补,即“政策+机制+资金”的“三轮驱动”做法,按照“大干多奖、小干少奖、不干不奖”的原则发放奖金,调动群众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性。

日喀则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了以治水为先导,实行“兴水、治山、修路、造林”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如今,日喀则市区附近建起的水电站就有施工水电站、塘河水电站、白朗县水电站等。年楚河上游也修起了大量水库,有坡那水库、瓜比水库、跃进水库、幸福水库、白岗水库、曲弄水库、加措麦水库、马达水库等。年楚河主要地段的防洪标准从过去的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

拉萨河

今年高原发生的暴雨造成道路瘫痪之严重,是西藏几十年以来少有的。从日喀则到拉萨,200多公里路程,我从上午10点出发,直到晚上9点才到拉萨。路上,每隔不远,从高山上冲下来的水把路切断,有的把砂石冲积在路面上,推土机每过三四分钟就要清理一次,每清一次过三四辆车就又堵上了。路下面就是一路奔泻的雅鲁藏布江,它比我去时见到的水位上涨了许多,原来落在山谷的波浪已经抵近公路了。巨大的漩涡一个连接一个,直径达几十米。流动的声音那么内敛、低沉,像群山在呻吟。

到达曲水,这里是拉萨河汇入雅鲁藏布江的地方,拉萨河暴涨的水把桥都冲歪了,桥边的路基被冲走了三分之二,汽车堵了几里路长。为了及时疏通这条主干道,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拉萨市市长及武警、公安都出动了。不少车从上午九点就被堵,到了晚上八点,只有小车才能通过。

在曲水往拉萨的路上,只见拉萨河水势迅猛,原来高挂在半山腰的路都到了江水边上。一辆吉普车被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砸中,驾驶室被砸扁。我们的车就在巨石阵中绕来绕去。一阵阵大雨,把映在窗玻璃上的山岭淋得歪歪曲曲。

到机场的路也被水淹没,汽车像摩托艇一样飞过,溅起两侧高高的水瀑。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嘉黎里彭错拉孔马沟。北部和东北部与怒江流域相邻,东部与帕隆藏布和尼洋河相接,南部为雅鲁藏布江干流,西部和西北部为藏北内流水系。河源地区为平坦湿地,海拔5200米,汇入口海拔3580米,总落差1620米。其干流段水能蕴藏量171 .7万千瓦,在雅鲁藏布江各支流中位居第三位。从源头始,至彭错、色日绒、绒麦、直孔等地,于曲水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有麦曲、桑曲等7条支流,流经拉萨市五县一区47个乡镇。全长约551公里,流域面积32471平方公里,占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的13 .5%,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

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不但哺育了这座高原城市的人民,也给这座城市带去了一种悠闲的生活享受。周末或节假日,拉萨河就变成了一条休闲的河,拉萨人或开车或步行到河岸、谷地,支起帐篷后,就去钓鱼、戏水、打牌、野炊,喝着酥油茶,吃着带来的美食,享受着高原纯净灿烂的阳光。

拉萨河在拉萨城南哗哗流淌,河床宽阔,南岸是沙地和不多的草木。远处光秃秃的石山。山的远方依然是山,连绵而去,直到天际。天空上的云朵,那么低,仿佛是从山后冒出来似的。

但是,长期以来,拉萨河流域生态脆弱,灾害频繁。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加上过度垦殖、樵采,植被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沙化现象日趋严重。每到汛期,拉萨河洪水泛滥,对流域区造成危害。治理拉萨河、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了拉萨市面临的紧迫任务。

拉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最先作为拉萨市确定的134个西部大开发项目之首,投资32亿多元。规划从水利、农牧业、林业等方面着手,以保护和优化拉萨河流域生态环境为前提,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工作重心,重点退耕还林还草,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规划的实施,将提高流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计每年可新增经济效益近4亿元。

接着,拉萨河流域城关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主要内容为植树造林570 .06公顷、人工种草193 .45公顷、河道整治20 .76公里,项目总投资1 .12亿元,该项目以分年度的方法实施,

拉萨市的防洪是大事,治理拉萨河,修建了拉萨河城区中段防洪工程,工程起点为市区东部的那金乡白荣村,终点为市区西部的流沙河河口,河道中线长度约19公里。拉萨市拉萨河城区中段防洪工程新建、改建右堤19940米,左堤7142米,护岸1100米。左、右岸需要新建、改建的堤防共计28182米。

从2000年至2006年,拉萨市还完成了第一、二期农村饮水项目,新建工程点1195处【含:管道引水74处,大口井15处,家庭手压井882眼,机井10处】,解决了9 .039万人、52 .46万头【只、匹】饮水问题。这些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群众饮用水标准,还抑制了地方病的发作,增强了农牧民体质。

拉萨河最大手笔工程,是2009年7月15日在拉萨河中游开工兴建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林周县旁多乡下游1 .5公里处,距下游拉萨市直线距离63公里。旁多水利枢纽为Ⅰ等大型工程,工程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生态保护和供水。水库总库容12 .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7万亩,装机容量16万千瓦。

在我踏进拉萨市后,听到了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即将竣工移交的消息。羊湖电站是国家“八五”计划在西藏的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11 .25万千瓦,是西藏当时最大的能源基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这一年底,国家拨款2000万元,为拉萨市7个县修建给排水工程。

如今,拉萨河主要地段的防洪标准从过去的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

流沙河

流沙河是拉萨河的支流,在拉萨河治理之前,流沙河最先获得了整治。

流沙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支脉的嘎拉、过拉两山南麓,从北向南穿过拉萨市区流入拉萨河,流域面积17 .2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6毫米,91%的降雨量集中在6至9月,一般形成洪峰径流为半小时,全部径流为12至24小时。流沙河流域植被差,松散的岩石都裸露着,径流线短,径流最长的夺底沟约10公里,两沟的纵坡约2/100至8/100,因而一下暴雨或大雨洪峰很快形成,并夹带大量的砂、砾石沿河床直冲而下。在未治理前,流沙河在拉萨市区形成了一条长约6公里、宽约50米左右躺在地上的大沙龙,沉积的沙量达150万立方米,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成灾,水患无穷,直接危及拉萨市区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消除水患,原西藏噶厦政府曾采取过一些防洪措施,如在流沙河左岸用草皮筑防洪堤或将水引至右岸的低洼地以减弱对左岸的冲击,但是洪水未能根治,仍是年年遭灾,年年修堤。西藏和平解放后,自治区党政机关为消除流沙河的水患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还是没有彻底根治。1974年9月,西藏自治区党委、拉萨市委发出号召:“一定要把流沙河治好。”西藏水利工作者积极响应,用科学的方法制定了根治流沙河的规划,并作出了设计。自治区政府、拉萨市政府动员并组织了近4万人的治河大军,奋战不到一年时间,于1975年7月25日完成了根治流沙河的第一期工程,流沙河改道【由原从北向南穿过拉萨市区改道从东向西近乎靠山而行】。

流沙河经治理后,上万亩沼泽地被改造成了草地并平整了古河道,扩大了市区面积,经十多年的运行,基本上控制了流沙河的水患,保护了拉萨市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流沙河治理的第二期工程是在上游修建拦沙坝和沉沙池,控制了推移质和泥沙对流沙河的淤积而造成的河床逐年增高,过水断面缩小和下游草场的沙化,并且也为拉萨市区的城镇提供了充足的建筑沙,目前已发挥了效益。

高原明珠

拉萨的郊外与荒野几乎没有区别,在高原那轮太阳的照耀下,草地和树木都呈现出了葱翠的颜色。地平线上浅白色的山峰闪现着金属的光芒。一切都显得明亮、硬朗和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