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19366800000061

第61章

《须溪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刘辰翁撰。辰翁字会孟,庐陵人。须溪其所居地名也。少补太学生。景定壬戌,廷试入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遂不复出。辰翁当贾似道当国,对策极言济邸无后可恸,忠良残害可伤,风节不竞可憾。几为似道所中,以是得鲠直名。文章亦见重於世。

其门生王梦应作祭文,至称韩、欧后惟先生卓然秦、汉巨笔。然辰翁论诗评文,往往意取尖新,太伤佻巧,其所批点,如《杜甫集》、《世说新语》及《班马异同》诸书,今尚有传本。大率破碎纤仄,无裨来学。即其所作诗文,亦专以奇怪磊落为宗。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於不可句读,尤不免轶於绳墨之外。特其蹊径本自蒙庄,故惝恍迷离,亦间有意趣,不尽堕牛鬼蛇神。且其於宗邦沦覆之后,睠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固不必概以体格绳之矣。《须溪集》明人见者甚罕,即诸书亦多不载其卷数。韩敬选订晚宋诸家之文,尝以不得辰翁全集为恨。闻兰溪胡应麟遗书中有其名,往求之,卒弗能获,盖其散失已久。世所传者惟《须溪记钞》及《须溪四景诗》二种,篇什寥寥。今检《永乐大典》所录,记序杂著诗馀尚多。谨采辑裒次,厘为十卷。

其《天下同文集》及《记钞》所载,而不见於《永乐大典》者,亦别为抄补,以存其概。至《四景诗》则原属单行之本,今仍各著於录,故不复采入云。

《须溪四景诗集》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刘辰翁撰。考晋、宋以前无以古人诗句为题者。沈约始有《江蓠生幽渚诗》,以陆机《塘上行》句为题,是齐、梁以后例也。沿及唐、宋科举,始专以古句命题。其程试之作,唐莫详於《文苑英华》,宋莫详於《万宝诗山》。大抵以刻画为工,转相傚仿。辰翁生於宋末,故是集各以四时写景之句命题。《春景》凡六十三题,诗七十二首。《夏景》凡三十二题,诗三十五首。《秋景》凡四十题,诗四十四首。《冬景》十六题,诗如题数。所作皆气韵生动,无堆排涂饰之习,在程试诗中,最为高格。末附《东桂堂赋》一篇,为刘端伯教子读书而作。此集殆亦授刘之子,备科举之用者欤。

《苇航漫游稿》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胡仲弓撰。仲弓字希圣,清源人。其生平不少概见。惟集中《一第诗》,有“衣冠新进士,湖海旧诗人”之句,知尝登第。《夜梦蒙仲作二象笏诗》,有“嗟余初筮令”之句,知尝宰县。《将之官越上留别诸友诗》,有“一官如许冷,况复是清贫。槐市风何古,兰亭本却真”之句,知官在会稽。《老母適至时已见黜诗》,有“千里迎奶,相见翻不乐。微禄期奉亲,亲至禄已夺”之句,知不久罢归。《雪中杂兴诗》,有“不被功名缚,江湖得散行”之句,知被斥以后,浪迹以终,故以《苇航漫游》名稿。其行事则不可考矣。仲弓诗名不甚著,惟陈起《江湖后集》录所作颇夥。然校以《永乐大典》分列於各韵下者,起所选之外,遗佚尚多。今蒐采裒辑,编为四卷,虽未必尽睹其全,视起所编,则已增益者多矣。南宋末年,诗格日下。四灵一派,摅晚唐清巧之思。江湖一派,多五季衰飒之气。故仲弓是编,及其兄仲参所作《竹庄小集》,均不出山林枯槁之调。如七言律中《旱湖》一首,当凶祲流离之时,绝无恻隐,乃云“但使孤山梅不死,其馀风物不关情”。尤宋季游士矫语高蹈之陋习。然吟咏既繁,性情各见。洪纤俱响,正变兼陈。苟非淫慝之音,即不在放斥之列。诗家有此一格,固不妨使之并存。亦录唐诗者不遗周昙《咏史》之例也。《永乐大典》所载,别有《漫游集》一书。核其体例,盖采宋、元两代之作汇为总集。当时校雠未密,朱书标目,往往与此集混淆。今并考校姓名,删除讹异,不使与此集相乱,庶几不失其真焉。

《兰皋集》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吴锡畴撰。锡畴字元伦,休宁人,广南西路安抚使儆之从孙,处士垕之子也。锡畴四岁而孤,刻志於学,慕徐穉、茅容之为人。咸淳间,南康守叶阊聘主白鹿洞书院,辞不肯赴。盖笃实潜修之士,不欲以聚徒讲学,嚣竞浮名也。性喜艺兰,自号曰兰皋子,因以名集,殆亦寓无人自芳之意。其人品心术,可谓超然流俗之外矣。集所存诗不多,然皆晚年所自删定,简汰颇严。其《题林逋墓诗》“清风千载梅花共,说著梅花定说君”句,为吕午所赏;《春日诗》“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句,又为方岳所赏,并见於《方岳跋》中。然集中佳句,似此者尚颇不乏,岳偶举其一二耳。盖其刻意清新,虽不免偶涉纤巧,而视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则尚能生面别开。以继《竹洲集》后,亦云不愧其家学矣。

《云泉诗》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薛嵎撰。嵎字仲止,一字宾日,永嘉人,宝祐四年进士,官长溪簿。宋承五代之后,其诗数变,一变而西昆,再变而元祐,三变而江西。江西一派,由北宋以逮南宋,其行最久。久而弊生,於是永嘉一派以晚唐体矫之,而“四灵”出焉。然四灵名为晚唐,其所宗实止姚合一家,所谓“武功体”者是也。其法以新切为宗,而写景细琐,边幅太狭,遂为宋末江湖之滥觞。叶適以乡曲之故,初力推之,久而亦觉其偏,始稍异论。吴子良《林下偶谈》述之颇悉。嵎之所作,皆出入四灵之间,不免局於门户,然尚永嘉之初派,非永嘉之末派。录之亦足备一格也。

《嘉禾百咏》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张尧同撰。尧同,秀水人,仕履未详。诗中所咏会景亭,为潘师旦所筑,赵老园为赵衮归隐之处。核其时代,盖宁宗以后人也。宋世文人学士,歌咏其土风之胜者,往往以夸多斗靡为工。如阮阅《郴江百咏》、许尚《华亭百咏》、曾极《金陵百咏》,皆以百首为率。故尧同所咏嘉兴山川古迹,亦以百篇概之。徐硕《至元嘉禾志》,已与陆蒙老所赋《嘉禾八咏》同采入“题咏门”内。后来作郡志者,亦颇散见其间,而掇拾均未全备。此乃其初出单行之本,每首之后皆有附考,不知何人所作。末有跋语,亦不载姓名年月。其词虽不甚工,而自吴越以来,嘉兴典故,颇可得其梗概。近时朱彝尊作《鸳鸯湖棹歌》一百首,盖即踵前例而稍变其面目者。虽彝尊诗情温丽,远胜尧同,而尧同采掇名目,胪叙大凡,其於地志考据,要亦不为无助矣。

《柳塘外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释道璨撰。道璨字无文,姓陶氏,南昌人,咸淳间尝主饶州荐福寺。所著别有《语录》,故此以《外集》为名。释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其诗边幅颇狭,未能脱蔬筍之气。而短章绝句,善用其短者,亦时有清致。如《题水墨草虫》、《陈了翁祠》、《和恕斋》、《濂溪书院》诸作,未尝不楚楚可观。

沙中金屑,固亦不容捐弃矣。杂文中《送一侍者序》一首,乃为日本僧作。考《宋史外国传》所载,自太宗时奝然入朝后,屡有倭僧奉贡。迄南渡不复见,仅纪其国舟飘至内境数事。至嘉泰三年以后,遂绝不复书。此《序》作於淳祐戊申,称其去国六年,一日东归,计其来日,当在淳祐三年。殆求法东来,非充贡使,故《史》不得而载之,非漏略也。集凡诗一卷,铭记一卷,序文、疏书一卷,塔铭、墓志、圹志、祭文一卷。宋以来诸家书目皆未著录。国朝康熙甲寅,释大雷始访得旧本,释元宏、灯岱因为校正鋟版。书虽晚出,而核其格意,确为宋末江湖之体,不缘赝造。考吴师道《礼部诗话》,已载其《题苏堂竹》一首,则宋代实有其人。疑当时名不甚著,仅彼教自相传录,故阅数百年始见於世云。

《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马廷鸾撰。廷鸾字翔仲,乐平人,淳祐七年进士,历官右丞相,兼枢密使,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其罢相归后,又十七年而卒。考廷鸾之罢在度宗咸淳八年壬申,其殁当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己丑。今集中《老学道院记》,称著雍困敦之岁,余年六十有七,则作是文时,去其病殁已不远。似集为其子端临所编矣。其曰“碧梧玩芳”者,廷鸾家有碧梧精舍,晚年又自号“玩芳病叟”,因以为名也。自明以来,外间绝无传本。惟《永乐大典》所收,颇存梗概。大抵骈体最工。理宗末年,又居两制,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其他诗文亦皆典赡秀润,盎然有卷轴之味。端临承藉世业,撰为《文献通考》,至今为艺林宝重,即廷鸾所学可知也。其集《宋史》不著录,原编卷数已不可考。谨以今所存者裒辑排比,分为二十三卷。廷鸾又尝仿吕祖谦《大事记》之例,作《读史旬编》,以十年为一旬,起帝尧元载甲辰,迄周显德七年庚申,为三十八帙。今全书虽佚,而《绪论》尚散见《永乐大典》中,并裒为一卷,附於文后,共为二十四卷。《宋史》称廷鸾所著又有《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诸书,今并不传。又称其召试馆职时,即以彊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为对。为将作少监时,论贡举三事,又言宜蠲除被灾州县租赋。为起居舍人时,言太史当谨书灾异,又言翕受敷施,以壮人才之精神;虚心容纳,以植人言之骨幹,念邦本而以公灭私,严边备而思患预防。同知枢密院时,言培命脉,植根本,崇宽大,行忠厚,又言恢大度以优容,虚圣心而延伫,推内恕以假借,忍难行而听纳,则情无不达,理无不尽云云。其文今皆不见於集中。或奏疏别为一编,故此集皆不见收欤。

《四明文献集》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氏注》,已著录。所著《深宁集》,本一百卷,然《宋志》已不著录,焦竑《国史经籍志》亦不载其名,则散佚久矣。此本乃明鄞县郑真、陈朝辅所辑《四明文献》之一种。故一人之作,冒总集之名也。通一百七十馀篇,制诰居十之七。盖捃拾残賸,非其真矣。应麟以词科起家,其《玉海》、《词学指南》诸书,賸馥残膏,尚多所沾溉。故所自作,无不典雅温丽,有承平馆阁之遗,且所载事迹,多足与史传相证。如《宋史》应麟本传谓度宗即位,应麟草百官表,循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

则此七表者,先进前四表,次进后三表也。考之是集,则第一表至第二表乃景定五年十月上,第三表至第七表乃十一月上,与本传互异。又《宋史度宗本纪》载贾似道罢都督予祠在德祐元年二月,徙居婺州,又徙建宁,俱在七月,而由扬州责归绍兴,实在是年五月四日,见於是集《责贾似道归里制》,亦足以补《本纪》之阙。则虽零章断简,固不以残阙弃矣。

《覆瓿集》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赵必<王象>撰。必<王象>字玉渊,自号秋晓,太宗十世孙,居於东莞。咸淳元年,与父崇讠由同登进士。初任高要尉,摄四会令。再任南康丞。文天祥开府惠州,辟摄惠州军事判官。入元后隐居温塘村。是集诗二卷、长短句一卷、杂文二卷、附录一卷。必<王象>治邑有惠政,属宗邦沦丧,慷慨从军,其志可取。沧桑以后,肥遯终身,其节亦不可及。诗文篇帙无多,在宋末诸家中未为颖脱,然体格清劲,不屑为靡靡之音。如“一雨鸣蛙乱深夜,数声啼鸟怨斜阳”诸句,固未尝不绰有情韵也。

《阆风集》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舒岳祥撰。岳祥字舜侯,宁海人,宝祐四年进士,官奉化尉,终承直郎,宋亡不仕,教授乡里以终。《两浙名贤录》载所著有《史述》、《汉砭》、《补史》、《家录》、《荪墅稿》、《避地稿》、《篆畦稿》、《蝶轩稿》、《梧竹里稿》、《三史纂言》、《谈藂》、《藂续》、《藂残》、《藂传》、《藂肄》、《昔游录》、《深衣图说》,凡二百二十卷,今多散佚。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岳祥《阆风集》二十卷,世亦无传。检《永乐大典》中所载岳祥诗文,间题《篆畦》、《蝶轩》、《荪墅》诸集名,而题为《阆风集》者居十之八九,似当时诸稿,本分帙编次,而《阆风集》乃其总名。今原书卷第已为《永乐大典》所乱,无可辨别,谨依类裒辑釐为诗九卷、杂文三卷,仍其总名,以《阆风集》名之。

又集中有《百一老诗序》,盖即所赋老渔、老猎之类,似原本亦别为一集,然所阙已多,不成卷帙,故亦不复分析焉。岳祥少时,以文见吴子良,子良即称其异秉灵识如汉终、贾。晚逢鼎革,遯迹终身,乃益覃思於著作。其诗文类皆称臆而谈,不事彫缋。集中有《诗诀》一首云“欲自柳州参靖节,将邀东野適卢仝”。

又云“平原骏马开黄雾,下水轻舟遇快风”。其宗旨所在,可以想见矣。

《北游集》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汪梦斗撰。梦斗号杏山,绩溪人。景定间以明经发解,江东漕试。授承节郎,江东司制幹官。咸淳初,迁史馆编校,与叶李等议,上书劾丞相贾似道。李等坐罪,梦斗亦遁归。宋亡后,尚书谢昌言荐梦斗於元世祖,特召赴京,卒不受官,放还。是集乃其北游纪行之作。中有《见谢尚书诗》云“正须自爱不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