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19366800000154

第154章

士祯晚年,仿宋黄庭坚《精华录》例,自定其诗为此本。栋祖周惕,为士祯门人,故栋亦仿任渊、史季温例,注之,以引证浩繁,每卷各分为上、下。其凡例称:“所采书,共数百余种,悉从本书中出,不敢一字拾人牙后慧。”然亦大概言之耳。即以第一卷而论。如温庭筠《靓妆录》、蔡贤《汉官典职》、孙氏《瑞应图》、陆机《洛阳记》、沈怀远《南越志》、蔡邕《琴操河图括地象》、顾野王《玉篇》(案:今大广益会《玉篇》,乃宋大中祥符六年重修,非惟非野王之旧,并非孙强之旧)、《舆地志》、《管辂别传》、《梁京寺记》、檀道鸾《续晋阳秋》十二书,宋以来久不著录,栋何由见本书哉?(案:栋注例,凡引已佚书者,皆冠以现存书名,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之类。)又栋邃於经学,於词赋所涉颇浅,所引或不得原本,於显然共见者,或有遗漏,如注“寒肌起粟”字,引苏轼“旅馆孤眠体生粟”句,不知此用轼《雪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句也;注“吹香”字,引李贺“山头老桂吹古香”句,不知此用李颀《爱敬寺古藤歌》“密叶吹香饭僧遍”句也;注“麦饭”字,引刘克庄“汉寝唐陵无麦饭”句,不知为《五代史家人传》语也;注“大漠”字,引程大昌《北边备对》,不知为《后汉书窦宪传》语也。至於每条既各自标目,则其文不相连属,乃於数条共引一书者,不另标名。如辕固里〔生〕《诗注曲学字》曰:“今上初即位”云云,盖蒙上条《史记》之文,然不标《史记》而首句突称“今上”,是何代之帝也?其体例亦间有未善。(案:以上亦姑举第一卷言之。)是书先有金荣笺注,盛行於时,栋书出而荣书遂为所轧,要亦胜於金注耳。至於元元本本,则不及其诂经之书多矣。人各有能有不能,不必以此注而轻栋,亦不必以栋而并重此注也。

《渔洋诗集》二十二卷、《续集》十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士祯初刻《落笺堂诗》,又刻顺治丙申至辛丑所作为《阮亭诗》,复有《过江》、《入吴》、《白门前后》诸集,后乃删并诸作,定为《渔洋前集》,始於丙申,终於康熙己酉,凡十四年之诗。是集出而少作诸集悉微,故今不甚传。康熙甲子,又裒其辛亥至癸亥之诗十六卷,为《渔洋续集》,盖其为詹事时也,其时菁华方盛,与天下作者,驰逐矜名,故平生刻意之作,见於二集者为多焉。

《渔洋文略》十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盖康熙乙亥士祯所自编。前有其门人张云章《序》。士祯以诗名一时,而古文特以天姿朗悟,自然修洁,实则非所专门,云章《序》,谓以先生为今之太白、子美,群知非溢美矣;语以先生之文,昌黎、柳州之文也,容有或信或不信者,盖当时公论已尔。而云章必以诗文并称,非笃论矣。

《蚕尾集》十卷、《续集》二卷、《后集》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士祯以康熙甲子祭告南海,阻雪东平,望小洞庭中蚕尾山,悦其清远,因取以名其“山房”,并以名集。案:盛符升作《雍益集序》,称合戊辰至乙亥诗文为《蚕尾集》十卷。此集目录下乃注诗自甲子年起,其年冬及乙丑年作别为《南海集》;文自庚午年起,士祯《自序》,又称偶次甲子使粤以前及丁卯以后诗文,稍成卷帙,因以“蚕尾”名集。士祯集皆所自刊,而三说错互如是,未喻其故。文中题跋凡三卷,颇足考证,然皆与《居易录》重出。又《蚕尾集序》一篇,既刊卷端,又刻之集中,亦乖体例;其《续集》二卷,皆乙亥迄甲申之诗,惟无丙子一年诗,以是年奉使祭告,别为《雍益集》也?《后集》二卷,则戊子归田后所作,五七言绝句居十之九。《自序》谓,时方删定洪迈《万首绝句》,因效为之。然是年士祯七十五岁矣,殆亦精力渐减,不耐为长篇巨制也。

《南海集》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皆其奉使祭告南海往还之作。上卷自京师至广州,下卷自广州至其家新城而止。盖其《北归志》,亦止於新城也,赵执信作《谈龙录》,摭其开卷二诗,以为似羁臣迁客之语,其言诚是,然士祯之诗长於山水,别为一调,未可以二冯之法绳之也。

《雍益集》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皆康熙丙子奉使祭告西岳、西镇、江渎途中所作。前有其门人盛符升《序》,述士祯自言,再使秦、蜀,往返万里,得诗才百馀篇,皆寥寥短章,无复当年蜀道、南海豪放之格。其门人蒋仁锡《后序》,亦述士祯自言,老耽禅寂,遇事短吟,略仿西竺氏偈颂,不应更作文字观也,可谓明於自知者矣。

《抡山集选》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禧撰。士禧字礼吉,山东新城人。与其兄士禄、弟士祯、士祜,自幼以诗相唱和,三人皆成进士,而士禧独以岁贡终。没后四年,士祯选其遗诗三分之一刊之,其诗绰有风调,而才地较弱。

《钝翁前后类稿》一百十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汪琬撰。琬有《尧峰文抄》,已著录。始琬请告以前所作诗文,自辑为《类稿》六十二卷,先刊版置之尧峰皆山阁。其归田后十三年之作,则辑为《续稿》三十卷,又取《明史》列传稿,一百七十五首,附以汪氏族谱,及其父行略,为别集二十六卷。有周公贽者为校刻之,后琬复自芟择,取其惬意者为《尧峰诗文钞》,属林佶缮本刊行,世间多有其本;而《类稿》原刻遂不显矣。

《七颂堂集》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体仁撰。体仁有《识小录》,已著录。是集凡诗八卷,文四卷,又《空中语》一卷,《尺牍》一卷。其曰“七颂堂”者,体仁尝慕成连、陆贾、司马徽、桓伊、沈麟士、王绩、韦应物之为人,人为之颂,故以名堂,因以名集。

王士祯《燕台倡和集》,与体仁往来之作最多,卷首施闰章《序》,亦谓其诗清隽遥深;然体仁欲力脱七子之窠臼,而诗或生硬,文或纤佻,实出入於竟陵、公安之间,明末山人之习,未尽除也。其《空中语》一卷,皆所作艳词,故取黄庭坚语名之。其於集外别行,则《香奁集》例也。

《闲居草》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董含撰。含字榕菴,华亭人,董俞弟也。诗名不及其兄,而诗格高雅过其兄。是编,卷首称《艺葵草堂稿》,而卷中称《闲居草》,盖其全集之一种也。

大抵苍凉幽咽,有骚人哀怨之遗。而惝怳其词,知其意有所寓,而莫名其寓意之所在焉。

《雪鸿堂文集》十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蕃撰。蕃字锡徵,号懒菴,通江人。顺治丁酉举人。官黄县知县。是集,为其子锺峨所刊。集中黄志略《序》谓:黄有四累,而廛肆宜复,社甲宜均,风尚宜更,士习宜端,税课宜灭。蕃编《徭役序》,极言派银杂费之患。他如《忆堂记》、《旱魃辨》、《黄志跋》诸篇,皆汲汲以兴利除弊为事,盖有古良吏之风。其文亦皆朴直不支,意其人必悃愊无华,故文亦如之欤。然蕃之意,固不在以词藻见也。

《秋笳集》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兆骞撰。兆骞字汉槎,吴江人。顺治丁酉举人。戊戌以科场夤缘事,戍宁古塔,后蒙恩赦还。此集前四卷为徐乾学所刊,后四卷为其子振所刊,而编次无序,通为八卷,前三卷题《秋笳集》,四卷题《西曹杂诗》,五卷题《秋笳前集》,六卷题曰《拟古后杂体诗》,七卷曰《秋笳后集》,八卷则五页以前题《杂著》,六页以后题《后集》,盖随得随刊,故舛讹如是。兆骞诗,天分特高,风骨遒上,又荷戈边塞,穷愁之语易工,故当时以才人目之,而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其诗亦颇为当代所轻。特其自知罪重谴轻,甘心窜谪,但有悲苦之音,而绝无怨怼君上之意;犹为可谅,故仍存其目焉。如兆骞者,使其谨守防检,克保身名,岂非国初一作手哉!

《改亭诗集》六卷、《文集》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计东撰。东字甫草,吴江人,顺治丁酉举人,以“江南奏销案”被黜,又十馀年而没。东少负奇气,中年出游四方,遍览山川之胜,诗文日富,康熙癸酉,宋荦巡抚苏州,为刻其文集,其诗集则刻於戊子,王廷扬所助成也。王晫《今世说》,载其客邺城日,尝访谢榛之墓,为树碣表之,盖以游食四方,行踪相近,故用以寄意,其生平事迹,具见尤侗所作《计孝廉传》,亦载卷首云。

《庸书》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贞生撰。贞生有《玉山遗响》,已著录。是集,为其子世坤、世坊所刊。第一卷为《讲义十条》,二卷至十五卷为文,十六卷至二十卷为诗,末附《馆试赋》一首,贞生家居,构我师祠,又捐宅为诚意书院讲学,故所作多近语录,藻丽非所尚也。

《安序堂文钞》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际可撰。际可字会侯,号鹤舫,遂安人。顺治戊戌进士,官彰德府推官。际可与毛先舒、毛奇龄有“三毛”之称。其学不及奇龄之博,而亦不至如奇龄之强悍坚僻,与先舒则雁行矣。

《会侯文钞》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际可撰。此本刻於康熙己亥,乃淳安方楘如所重辑。

《午亭集》五十五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陈廷敬撰。廷敬有《午亭文编》,已著录。是集,诗三十卷,古乐府及古今体赋一卷,经解十卷,杂著十四卷,盖刻在文编之前,犹未经删定之本也。

《挹奎楼文集》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林云铭撰。云铭有《楚词灯》,已著录。耿精忠之叛,云铭方家居,抗不从贼,被囚十八月。会王师破闽,始得释。其志操有足多者,然学问则颇为弇陋,所评注选刻,大抵用时艺之法,不能得古文之源本,故集中诸文,亦皆不入格云。

《吴山鷇音》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林云铭撰。此其寓杭州时所作诗文,故署以“吴山”。其曰“鷇音”,则取《庄子》语也。据《自序》云:分为四卷,而书实八卷,或刻时每卷分而为二欤?

《经义斋集》十八卷(翰林院孔目熊志契家藏本)

国朝熊赐履撰。赐履有《学统》,已著录。此集乃康熙庚午,赐履以礼部尚书,丁忧家居时所刻,凡文十四卷,诗四卷,其名“经义斋”者,圣祖仁皇帝所赐御题也。

《澡修堂集》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熊赐履撰。赐履既刻《经义斋集》,又裒辑辛未起复及癸未,致仕十三年中所作,以成是编。而书札独多,所题匾额对联,咸附载末卷,“澡修堂”亦圣祖仁皇帝御题之名,故以名续集焉。

《槐轩集》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曰高撰。曰高字北山,号槐轩,茌平人。顺治戊戌进士,由庶吉士改给事中。是集,诗五卷,文五卷。曰高与新城王士祯兄弟同倡和,耳濡目染,诗格时复近之,而才与学则未逮也。

《霞园诗集》三卷、《文集》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重撰。重字山公,建安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是集,诗三卷:第一卷令靖江时作;第二卷为《越使吟》,祭告会稽南镇时作;第三卷为《秦游草》,典试陕西时作。又杂文一卷。考重典试陕西在康熙十七年戊午,使越祭告在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今反录《越使吟》於《秦游草》之前,殆编次者误欤?

《荆南墨农全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徐喈凤撰。啮凤字竹逸,宜兴人。顺治戊戌进士,官永昌府推官,是编首曰《滇游诗集》,官永昌时所作;次曰《愿息斋诗文集》,里居后所作,又附《荫绿轩词初集》、《续集》及《秋泛诗馀》、《两游诗馀》四种,而以《荆南墨农集》为总名,“荆南墨农”,喈凤晚年自号也。

《嵩菴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冯甦撰。甦有《滇考》,已著录。甦官云南时,先刻有《南中集》,会吴三桂作乱,甦不屈被囚,遂毁於兵。归里后,诗文亦多散佚,此集乃其外孙洪承泽所刻,凡古今体诗三百八十馀首,盖甦晚年掇拾残稿,以付其女,故承泽得而刊之也。

《静庵集》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日奎撰。日奎字次公,贵谿人。顺治己亥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礼部主事。康熙壬子,与新城王士祯同典四川乡试,士祯诗所谓“水部风流似郑虔”者也。是集,凡诗五卷,又别集诗一卷,文五卷,中多留心时事之言;又《谈賸》一卷,一名《醒世格言》,则劄记语也。

《日知堂文集》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郑端撰。端有《政学录》,已著录。是集,凡奏疏二卷,文告一卷,记序、书启、传志三卷。其奏章、公牍,大抵曲畅事理,而不以雕镌字句为工;第三卷中状式七页,乃吕坤《实政录》中全文。端为江苏巡抚时,刊版以示所属,载其事於《志状》则可;以前人之作,刻於文集之中,则非体例矣。

《世德堂集》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钺撰,钺有《粤游日记》,已著录。是集,文二卷,诗二卷,其文多通畅详赡,不为诘屈聱牙;诗学宋人而不流於纤靡,一邱一壑,亦自成结构。在国初作者之中,则未能金鼓抗行也。

《行素堂诗集》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李如撰。如字仲渊,高阳人。其祖、父明末皆死於乱,如间关冒死,访遗骸於兵火之中,其行谊为乡党所称。入国朝,登顺治己亥进士,官酆都县知县。是集如所自编,前有李霨《序》。霨,如诸父行也。

《思诚堂集》二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琠撰。琠号铜川,沁州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端。

此集诗仅五十三首,馀皆奏疏、杂文,并督抚楚中时牌示。旧无刊本,乾隆己丑,其乡人赵熟典裒而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