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19366800000118

第118章

《石溪文集》七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周叙撰。叙字功叙,吉水人,永乐戊戌进士,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诗三卷、赋颂词一卷、文三卷,又以诰敕志传为《附录》一卷。史称叙初选庶吉士,作《黄鹦鹉赋》称旨,得授编修。今观所作,虽有舂容宏敞之气,而不免失之肤廓。盖台阁一派,至是渐成矣。其集编次无法,至以五言六句别标一体,区之古诗之外,而五言长律反入於古诗之中,殊乖体例。

《寻乐文集》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习经撰。经字嘉言,号寅清居士,晚自号寻乐翁,新喻人,永乐戊戌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经於成祖时亦以试《黄鹦鹉赋》称旨,擢授编修。其赋今在集中。又有《皇都大一统赋》,朱彝尊撰《日下旧闻》未经收入,盖未见此集也。

集为其子兴化府同知襄所编。其文结构颇有法,而意境太狭,往往失於枯寂,未可云似澹而腴。诗则七言长句,清婉颇似东阳,而他体未能悉称也。

《松臞集》二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曾鹤龄撰。鹤龄字延年,一字延之,泰和人,永乐辛丑进士第一,官至侍讲学士。诗多牵率之作,命意不深,而措词结局,往往为韵所窘,殆非所擅长。

文则说理明畅,次序有法,大抵规橅欧阳,颇近王直《抑菴集》,而沉著则不及也。直为作墓志,於其文章亦无所称誉云。

《河汾诗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薛瑄撰。瑄有《读书录》,已著录。是集第一卷载赋五篇,馀皆古今体诗。

其孙禥於成化间裒拾遗稿而成,门人阎禹锡为之序。今考所载诗赋,皆已编入全集中,此犹其初出别行之本也。

《啸台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高棅撰。棅一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福建长乐人,永乐间自布衣徵为翰林待诏,升典籍,《明史文苑传》附见《林鸿传》中,“闽中十子”之一也。其山居时所作名《啸台集》,入京后所作名《木天清气集》。棅尝选《唐诗品汇》,专主唐音,实与闽县林鸿共开晋安一派。沿习既久,学者剽窃形似,日益庸廓,并创始者受诟厉焉。今观《啸台集》诗八百首,尚稍见风骨。至《木天清气集》六百六十馀首,大率应酬冗长之作。“清气”之云,殆名不副实。

其初与林鸿齐名,日久论定,鸿集尚见传录,而棅集几於覆瓿,盖亦有由矣。

《道山集》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郑棠撰。棠字叔美,浦阳人,永乐中官翰林院检讨。是集编次猥杂。第一卷为赋;二卷为辞颂、铭赞、四言五言古体诗、歌行、乐府、七言绝句、填词,而附以论二篇;三卷为记序,而附以五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后又附以杂文,殊漫无体例。卷四为经筵讲义,卷五、卷六为《元史评》,以杂著附入,则固唐以来例也。棠以文章选入翰林,由典籍至检讨,而於诗殊不擅长。朱彝尊作《明诗综》,不登一字,盖非疏漏矣。

《恒轩集》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韩经撰。经字本常,山阴人,宋太尉琦之十二世孙。以行谊称於乡里。屡徵不出,家居教授以终。是集为其子监察御史阳所编,凡古体诗二卷、近体诗四卷。语多质直,主於抒写己意而止,非屑屑以文字求工者也。

《西涧文集》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熊直撰。直字敬方,吉水人。永乐中举人,以子概贵,赠右都御史。是集诗二卷、文十四卷。有宣德五年《杨士奇序》称:“苏明允父子,一时皆有文名。

而明允老成岿然,时号老苏,其官位竟不显。暨子贵,乃进身后之命。敬方亦今之明允乎?”今观其文,视明初宋濂、王祎,去之尚远,似未容上拟眉山也。

《凤鸣后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郑楷撰。楷字叔度,浦阳人,官蜀府左长史。是集第一卷中载近体诗数首,馀皆杂文。前后无序跋。其曰《后集》,当尚有《前集》也。朱彝尊《明诗综》载义门郑氏有梴、杕、幹、桐四人,而不及楷。今观其《谢银钞笺》中称家长兄幹,则楷为幹弟。殆因不以诗名,故彝尊佚之,抑或偶未之见耶。

《贯珠编贝集》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沈行撰。行字履德,钱塘人。是编前有《魏骥序》,则当在永乐、宣德间也。是编皆集句之诗,兼取唐、宋、元人之作。“贯珠”言其声之和,“编贝”言其材之富,然牵强凑合,在所不免。视后来《香屑集》之类,其工巧自然,百不及一矣。

《敝帚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陈益撰。益字启行,自号行素,高安人,永乐间以五经教授於其乡,至景泰甲戌始卒。是集乃弘治乙未其子杨所刊,后毁於火,万历中其裔孙德又重刊之。

所载皆古今体诗,杂文仅寥寥数篇。其意境颇清,而歉於深厚,文亦如之。末以同时诸人哀輓之作别为一卷,附於集末,则皆德所裒集也。

《草窗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刘溥撰。溥字原博,草窗其别号也,长洲人,宣德初授惠民局副使,后调太医院吏目,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史称溥耻以医自名,日以吟咏为事。其诗初拟西昆,晚更奇纵,与汤允勣、苏平、苏正、沈愚、王淮、晏铎、邹亮、蒋志、王贞庆等称“景泰十才子”,而溥为之首。今九人之集皆未见,惟溥集存。

溥际“土木之变”,忠愤悱恻之意,时见於诗,亦颇有足取者。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在彼法中犹为差胜。然溥尝语客云“不读二万卷书,看溥诗不得”,则虚憍太甚矣。宋人云“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看杜诗不得”,溥乃更加一倍乎。

《廖恭敏佚稿》一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廖庄撰。庄字安止,号东山,吉水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谥恭敏,事迹具《明史》本传。庄为给事中时,尝劾辅臣杨士奇纵子稷恃势稔恶事,下狱。士奇固良相,而溺爱其子,庇之实甚。当其权位严重之日,已为言人所不敢言。景泰中疏请同群臣朝见上皇於南宫,又言皇侄犹子也,宜令亲儒臣,诵经书,以系人心,回天意。疏上,廷杖,贬官定羌驿丞。当新故嫌疑之际,尤为言人所难言。其劲节孤忠,足以震动一世。而文章则非所专门,所著有《东山居士集》,日久散佚,惟《自序》尚存。《千顷堂书目》则载庄《渔梁集》二卷,今亦惟存其《自序》。是两集皆亡,黄虞稷特据所徵各家书目载之耳。此本为庄裔孙仲蔚及其里人李日东所辑,仅奏疏五篇,其大要已见於本传。杂文二十篇、诗五首,则又草草应酬之作,庄固不必藉是以传。《附录》一卷,皆祭文、碑志之属,庄亦不必藉是为重也。

《澹轩集》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马愉撰。愉字性和,临朐人,宣德丁未进士第一,正统五年以侍讲学士入直文渊阁,官至礼部右侍郎,事迹附见《明史杨溥传》。愉没后,诗文散失。

成化庚子,山东参政邢居正命青州知府刘时勉裒集遗亡而刊之。凡诗赋四卷、杂文三卷,第六卷又有歌诗错杂其中。盖随得随编,故先后无序。诗多酬应之作,或佳者多佚耶。然史称愉端重简默,门无私谒,论事务宽厚。又载其清理滞狱及善处蕃使二事,绝不称及其著作,盖不以文采见也。

《别本澹轩集》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马愉撰。愉集散佚之后,其乡人都御史迟翔凤购得残本,更於愉家掇拾逸作,补葺刻之,故题曰《续刻》。目中注“续刻”字者,皆翔凤所增也。

《尚约居士集》(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萧鎡撰。鎡字孟勤,泰和人,宣德丁未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事迹附见《明史陈循传》。案鎡为萧鹏举之子,鹏举学诗於刘崧,鎡不坠其家法。史称其学问该博,文章尔雅。其门人邱濬《序》,称其文正大光明,不为浮诞奇崛,盖洪、宣间台阁之体大率如是也。

《淡轩稿》十二卷、《补遗》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林文撰。文字恒简,莆田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士,谥襄敏。是集诗三卷、文七卷,其十一、十二两卷乃附录诰敕及行状、神道碑。《补遗》一卷,则又其诗文杂著。凡有二本,初刻者为其孙岳州同知希范,重刻者为其曾孙南京大理寺寺正炳章。此本即炳章所校也。

《吴竹坡文集》五卷、《诗集》二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吴节撰。节字与俭,竹坡其号也,安成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是集为其七世孙琦所刊。后附彭华所作行状,称“其为文章,援笔即就,多至数千言,滔滔不竭,无刻苦艰窘态。於诗五七言古今体随题命意,开合起伏,不拘拘摹拟,而自合矩度”云云。今观其诗文,皆直抒胸臆,纵笔所如,无不自达之意。华所论颇得其真。而渟蓄深厚,亦遂不及古人。所谓不践迹亦不入室者欤。

《云川文集》六卷、附《恭愍遗文》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锺复撰。复字彦彰,云川其号也,永丰人,宣德癸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其诗文不出当时台阁之体。末附其子同遗文四篇,一曰《直言安国疏》,二曰《送叔祖士杰之任序》,三曰《送伯氏世桢南归序》,四曰《友兰轩诗跋》。

同,字世京,号待时,景泰辛未进士,官至贵州道监察御史,以疏争建储下诏狱。

一时献媚求荣者,欲借以倾动英宗,锻炼炮烙,备极惨毒。而同义不负故主,卒无一语连南内,竟拷毙於狱。天下悲之。事迹具《明史》本传。卷末又附墓志一篇,章纶为撰文,廖庄为书丹皆与同时建言受祸,幸而未死者也。志称同在狱所作诗文稿,纶藏於枕畔,为狱卒窃去,故所存止此。忠臣著作,理宜甄录。以寥寥不成卷帙,故附存其目於此,示表章焉。

《松冈集》十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姜洪撰。洪字启洪,号松冈,江西乐安人,宣德癸丑进士,改庶吉士,除检讨,升修撰,以疾乞归。是集序二卷、记一卷、歌诗二卷、赋颂铭赞表一卷、近体诗五卷。文颇平淡,诗亦妥適,而步趋东里,得其形似,格律未能遒上也。

《畏庵集》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周旋撰。旋字中规,别号畏庵,永嘉人,正统丙辰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集凡诗赋五卷、杂文五卷。乐清章纶为之序,称其典雅闲淡。然在当时,犹驰驱於流辈之中,未能自辟蹊径。

《桐山诗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王伟撰。伟字士英,攸县人,正统丙辰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事迹附见《明史于谦传》。伟所著有《诗学正蒙》,久已散佚。其《桐山文集》,繁昌吴琛序刻之,今亦未见。此集凡诗九卷,又以伟《引疾告归疏》及赠行之作为《附录》一卷,乃其弟杰所录,其子添桢所重刊出。史称伟喜任智术,既为于谦所引,恐人目己为朋附,乃密奏谦短,冀以自异,后卒以谦党罢官,盖反覆不常之士。又称其年十四,随父戍宣府,宣宗巡边,献《安边颂》,得补安州学生,则亦俊才。然诗多率意酬应,乏研炼之功,盖才士之文往往如斯矣。

《呆斋集》四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定之撰。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是集《前稿》十六卷、《存稿》二十四卷,皆分类编录。如《代祀录》、《永新人物录》、《经筵讲章》、《策略》,皆在其中。而乡会三场试卷,亦皆附列。《续稿》五卷,则成化乙酉以后所作,不复分类,以一岁为一卷焉。《明史》本传称定之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然其榛楛勿翦,亦由於此。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曰:“刘文安公不甚喜为诗,纵其学力,往往有出语奇崛,用事精当者。如《英庙輓歌》、《石锺山歌》等篇,皆可传诵,读者择而观之可也。”其言可谓婉而章矣。

《完菴诗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篇首有《吴宽序》,称完菴先生刘公,少为刑部。属出佥山西按察司事,居三载,弃官归吴中。所与倡和者,武功徐公,参政祝公及隐士沈石田数人。考《江南通志人物文苑类》中载,刘珏字廷美,长洲人,正统三年举人,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老而好学,工於唐律,时人称为“刘八句”。

所叙仕履,与《宽序》合。又《艺文类》中载,《完菴诗集》,长洲刘珏撰,与书名亦合,则此集盖珏所作。然其诗有亮节而乏微情,不能如《志》所称也。

《刘文介公集》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刘俨撰。俨字宣化,吉水人,正统壬戌进士第一,累官太常寺少卿、春坊大学士,掌院事,《明史》附见《周叙传》。称其景泰中典顺天乡试,力持公道,黜大学士陈循、王文之子,几得危祸,盖刚正不挠之士也。是集策表讲章一卷、记四卷、序十四卷、杂著六卷、五七言古今体诗五卷,尚沿台阁旧体,无疵累之可括,亦无精华之可挹。

《姚文敏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姚夔撰。夔字大章,桐庐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敏,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本名《矗堆稿》,后其子玺刊版,改题此名。夔一代名臣,风裁岳岳,不愧古人,而诗文乃直抒胸臆,不中绳度。如《寄弟诗》云:“嫩韭蒸来香满口,一飡午膳倍寻常”,太不以词藻为工矣。此所谓人各有能有不能也。

《兰轩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