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痘疹门
19278600000033

第33章

家传痘疹心法【明 万全】

始终

治痘之法,贵乎谨始而虑终,庶无后日之悔。经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将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者,十全八九;治将病者,十全四五;治已病者,功莫能施。发热之初,大热烦渴,大便秘结,腹痛腰痛,鼻干唇燥,惊悸谵妄,此毒气郁遏于中,即当防其伏而不出也。吐利不止,即当防其中气虚弱,不能助疮成就,或致倒陷也。故热则解之,便秘则利之,惊则平之,吐利则止之。且如初出一点血,此春之气,发生之令也。至于起发,此夏之气,长养之令也。水化为浆,此秋之气,成实之令也。脓干结靥,此冬之气,闭藏之令也。初出而便有水,将发而便戴浆,脓未成而便收靥,此未至而至,谓之太过,须防陷伏倒靥,宜急发表托里解毒。若应出不出,应起不起,应收不收,此当至而不至,谓之不及,此必气衰血微,须防其不出不起,无浆斑烂,急宜表暴起发,补托回浆,兼与匀气活血解毒。又如初出色艳者必皮嫩,皮嫩则易破,当防痒塌。相聚成块者,不可谓之疏,此有伏也。壳空无水者,后必发痈。头面预肿者,防其易消而倒陷。咽痛者急解之,防其失声。呛喉中多水泡者,后必自利。目濇泪出者,防其肤翳。频更衣者,防其倒靥。疮破不结痂,此倒靥也。尧夫云:与其病后才服药,孰若病前能自防。其此之谓欤!

发热

痘疮发热,与伤寒相似。但伤寒只见一经形证,若疮疹则面燥腮赤,呵欠烦闷,乍凉乍热,多睡咳嗽,喷嚏惊悸吐利,手足梢冷,骩凉耳凉也。然发热者,疮疹常候也,不可尽除之。但热微毒亦微,热甚毒亦甚。初发热时,精神清爽,唇鼻滋润,更无他证者,此热在表,其疮必疏,不须施治。

初发热时,浑身壮热,熇熇然不渴,清便自调,此邪在表,拂郁于皮肤之间,宜以轻扬之剂发之,升麻葛根汤主之;甚则羌活汤主之。

初发热时,其热烙手,目赤鼻干唇燥,小便赤大便秘,烦闷不安,此表里俱热,毒气壅遏,宜发表攻里,双解散主之。

初发热时,表不大热,其人烦躁不安,此热在里也,以三黄丸微利之。

初发热时,腹中痛者,此毒气与谷气相并,宜利之,去陈菀莝,使毒气得泄,谷气得消,备急丸主之。

初发热时,咳嗽甚者,参苏饮主之。

初发热时,或乘疫疠之气,人参败毒散主之。

初发热时,或为风寒所袭,出不快者,桂枝葛根汤、双解散去大黄主之。

如疮既出,其热便退,疮本必疏。若一向热不衰者,此疮必密,急解其毒,连翘升麻汤、代天宣化丸主之。

如疮已出,但微发热,不须治之。盖疮疹属火,非热不能成就也。如疮浆脓已成,毒气已尽,又复发热者,俗呼为干浆者是也,不须施治。

如结痂之后,其热不退者,此邪气未尽,正气未复,热微者不须治之,热甚者当视其虚实。

痘疹渴者,里热也。盖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津液者水谷之精华,变化流行,以灌溉乎三焦也。疮疹之火,起之于内,销烁水谷,不得以变化津液,灌溉脏腑,故渴也。又疮本稠密,津液外泄,化为脓浆,不能滋养真气,亦渴也。小渴者,常病也,不须治之。大渴者,视其虚实,以法治之。切不可以冷水红柿梨橘西瓜等物与之,恐损脾胃,致生灾异也。

如疮热时便大渴者,此热在里也,葛根解毒汤主之。如疮已出,或起发,或收靥,一向渴不止者,人参麦门冬散主之。

如能食而渴者,肺热也。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由心火上炎,乘于肺金,熏蒸焦膈,传耗津液,故渴也。治在上焦,人参白虎汤加黄连。

如不能食而渴者,脾虚也。叔和云:口干饶饮水,多食亦饥虚。由脾素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渴也。治在中焦,参苓白朮散主之。

如自痢而渴者,邪传肾也。《正理论》云:自痢而渴者,属少阴虚,故引水自救。盖肾主五液,其脉络于肺,系舌本,邪传于肾,则开合不司,故自利;自利则津液下走,肾水干,不能上润于舌,故大渴也,治在下焦,宜温之,陈氏异功散主之。

如渴而大便秘者宜利之,四顺清凉饮主之。

腰痛

疮疹发热,先腰痛者,最宜忌之。经曰:腰者肾之府也。又曰:太阳所至为腰痛,盖足太阳膀胱经为十二经之首,其脉侠脊,入循膂,终肾。疮疹之毒,起于右肾之下,循足太阳膀胱,散于诸经,乃邪由里传表也。如初发热时,其腰即痛,此邪由膀胱直入于肾,故关节不利而腰痛,亟解毒以泻少阴之邪,发表以通太阳之经,使邪气不得以深入,疮虽稠密,或可愈也。治若少缓,则太阳之邪由表以传于阳,少阴之邪由里以传于阴,表里受病,阴阳俱伤,营卫之脉不行,脏腑之气皆绝,或为黑陷,或为痒塌,终莫能救之矣。

凡发热更腰痛者,先服人参败毒散,次服五苓散加独活主之。

腹痛

《内经》腹痛皆属于寒,惟有一证为热:疮疹腹痛,皆属毒热也。诀云:发热肚中痛,斑疮腹内攻。发多防不透,发少更防痈。是已。或有兼食积者。

如初发热便腹痛者,此毒气内攻,须急治之,不可逡巡,以贻后悔。便调者,四君子汤去白朮加青皮、木香、山楂肉、枳壳。便闭二三日未行者,承气汤主之。

如发热腹痛,大渴烦躁,大便秘,狂妄者,三乙承气汤主之。

如发热腹痛,大便如常者,化毒汤主之。

如发热腹痛,大便自利者,黄芪建中汤主之。

如疮已出,至收靥时,原无腹痛,忽然作痛,此必有饮食也。消息审问:曾因饮冷水者,五苓散主之,或用黄芪建中汤加白朮、干姜、人参;曾伤食者问伤何物,丁香脾积丸主之,用原物汤下。

如疮已出至收靥,原无腹痛,忽然作痛,亦未伤饮食,但观其大便何如:若便秘者,此燥屎也,以三黄丸微利之;大便自利者,此虚痛也,黄芪建中汤主之。

如因寒而痛者,理中汤加白芍药、桂主之。

如发热时,心腹绞痛,烦闷叫呼,或疮陷伏胀满,疼痛喘促者,此乃毒恶之气,攻刺肠胃,燔灼脏腑,必不可治。

惊狂

惊者,口眼喎邪,手足搐搦,随发随止。狂者,手足扰乱,言语乖越,发而不止。惊者,心火而恶热,肝主风而善动,疮疹之火,内生于心,心移热于肝,风火相搏,故发为惊搐也。此其常候,俗呼惊痘。最吉者,以牵引伸缩,骨节开张,腠理疏解,中存发散之义。疮出而惊即止,若一向发而不已,此则可恶,乃毒内伏于心故耳。狂者,心为火而主神,肾为水而主志,火起于内,浊乱扰动,心神不守,肾志不宁,故发为狂也。亦有大便秘硬而狂者,此谓有燥屎,为明病,但数日不更衣,是以《难经》所谓重阳者狂也。如昏不知人,起卧不定,又为不治之证。

如初发热惊搐者,导赤散加辰砂,兼羌活汤主之。若发热不休,小便利者可治,小便不利者难痊,以导赤散、牛黄清心丸相兼治之。

如疮疹收靥之后又发惊者,此真气虚弱,火邪内攻,宜急治之,恐久成癎,以贻终身之害,宁神汤、抱龙丸主之。

如初发热,大便自调,狂乱者,五苓散加辰砂主之。

如大便秘者,轻则三黄丸,甚则承气汤主之。

谵妄

谵,多言也。妄,虚妄也。谵妄者,妄有闻见而语言无伦也。皆邪气炽盛,正气虚弱,神识不清之所致。夫言为心声,心热则多言。睡中呢喃者,热之微也。寤而语言差谬,热则甚矣。亦有胃热而谵语者,大便必鞕,数日不更衣方是。妄有闻见而谵语者,其候难治。盖肾主志,开窍于耳,在目为瞳子,毒邪入肾则志丧,志丧则耳目妄有闻见,故曰失志者死。《难经》云:脱阳者见鬼。初发热时谵语者,此毒邪犯心,心为热冒,其神浮越,宜泻火镇神,导赤汤、牛黄清心丸兼而治之。

如腹中有燥屎,三五日未更衣者,宜涤荡解毒,以四顺清凉饮、三黄丸主之。

如起发成浆,欲靥之时,忽然神昏谵语者,此由疮本稠密,精血外耗,不能养神,宜养血泻火,安神丸主之。如昏不知人,语言无伦者死。经曰:衣被不敛,言语不避亲疏者,神明之乱也,故不可治

如初发热,便妄有闻见,状如见鬼而恐怖者不治。此证自始至终,皆不可有,乃神志俱丧,躯壳徒存,不过引日而已。

吐利

疮疹,吐利常候也。经曰:诸呕吐暴注,皆属于热。盖三焦为水谷传化之道路,热火内迫,则传化失常,而吐利并作,火性燥动迅欻故也。邪在上焦,但吐而不利;邪在下焦,但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则上吐下利。又里气上逆而不下则吐,气下而不上则利。疮疹初发热时,有吐利者,不可骤止,令邪气上下得出也。吐利久不止,方可治之,更宜消息。

如初发热,自利青绿水或黄色者,皆热也,黄芩汤主之。兼吐者,黄芩加半夏汤主之;不可误用理中汤,反增内热也。如初发热自利,一日只三四行者,此不必治,痘出利自止矣。

如初发热,自利清白色者,此里有寒也,理中汤主之。如自利久不止,此有湿也,宜分利小便,固濇肠胃,恐虚里气,致生陷伏也,以五苓散、豆蔻丸相兼治之。

如初发热,暴吐不止,此火气上逆也,茱连散主之。

呕吐哕

仲景云:声物兼出为呕,物独出为吐,声独出为干呕。干犹空也,明其无物也。然干呕与哕,皆声之独出者,干呕其声轻小而短,哕其声重大而长。呕吐哕,痘疹最恶候也。盖胃为水谷之海,上通乎咽,内而不出。如初发热有是证,此火邪犯胃,其气上逆,治之则易。若自出现以至收靥,有是证者,乃疮集于咽门,攻于胃腕,吞咽不利,治之则难。由于不知预解咽喉之法,渐变为失音呛水而不可救矣。

如因饮水过多而呕吐者,此水逆也,五苓散主之。

如因伤食而呕吐者,以丁香脾积丸微利之。

如无上证而呕哕者,人以胃气为本,胃者土地,土败则木来侮之,今木挟相火之势,上乘乎胃,其气自脐下直犯清道,上出于贲门【胃上口也,】 微则干呕,甚则哕,土败之象也。《太素》曰:弦绝者其声嘶败,木陈者其叶落,病深者其声哕,短针无取,毒药无攻,谓不治也。

泄利

凡疮未出而利者,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而传化失常也。疮已出而利者,邪气并于表,正气方逐邪气,主乎表而不主乎里,则里气虚不能停纳水谷,故亦自利也,宜从气虚而治。疮疹所忌,内虚泄泻。凡觉腹疼或漉漉向趋小腹者,皆欲作利,宜先以法治之,治之不止,此开肠洞泄,惟濇剂可以收之。《圣济经》曰:滑则气脱欲其收者是已。如服濇剂而利不止,经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金匮要略》曰: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止,五夺之中,此为最甚。但正气内脱者淹延而死,邪气内陷者烦渴而死,此为异耳。

自起发以至收靥,大便常宜坚实,忽然自利者,理中汤丸主之。

如因饮冷水自利者,所谓湿胜则濡泄也,宜温中利小便,以理中汤丸理中气胜水寒,五苓散利小便去水也。

如因伤食自利者,所出必酸臭,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宜先去积,丁香脾积丸;后补脾胃,益黄散主之。如利久不止者,先服陈氏木香散,兼豆蔻丸主之;更甚者,陈氏异功散主之,此药太峻,不可猛浪。

如结痂之时,暴泄不止者,消息所出之物:痂皮脓血者顺,水谷不分者逆。如利脓血不止者,此热毒下流也,香连丸主之。

大小便闭

凡疮疹小便欲其流而长,大便欲其润而实,则邪气不伏,正气不败。经曰:小便数者,大便必硬,虽二三日不更衣无苦也。如觉小水少,则病增进。盖心主疮而属火,心移热于小肠,小肠移热于膀胱,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出,气为火食,不能传化而津液不出,故小便闭也。疮疹发热,大便欲润。若二三日不行,宜急利之,恐肠胃不通,营卫不行,疮出转密也。惟疮起发之后,大便却宜坚实。如能食而大便常行者,不须忌之。若过四五日不行,则热盛生湿,其疮难靥,亦宜微利之。设使大小便俱不通,则邪毒内蓄,三焦阻绝。经曰:一息不运则机缄穷,故大小便不通者死。

凡疮疹小便少者,热微,导赤散加山栀仁;热甚,八正散主之。

如发热时,大便不行热微者,三黄丸,甚则承气汤主之。

如起发至收靥,大便不行者,用胆导法,不可遽用利药。但疮干黑陷,大便秘烦躁者,以百祥丸、牛李膏主之。如无此药,以承气汤代之。

欬嗽

肺主气,其变动为咳。咳者,肺证也。疮疹发热之初,便有咳嗽者,肺为五脏之华盖,疮疹之火,挟君相二火之热,上熏乎肺,肺叶焦举,故气逆而咳也。疮疹既出,其咳更增者,此喉咙有疮,淫淫如痒,习习如梗,故咳也。疮疹收后而咳者,此卫气虚弱,腠理疏开,风寒外袭,肺气逆而不收,故亦咳也。

如初发热咳嗽甚者,先以参苏饮发之,次以甘桔汤合泻白散加牛蒡子治之。

如疮已出,咳甚者,甘桔汤加牛蒡子治之。

如疮光壮,收靥身热咳甚者,人参清膈散主之。

如疮已靥咳嗽者,不问形寒饮冷所致,并宜人参清膈散主之。

如斑疹咳嗽身热而渴者,生地黄散主之。

喘急

诸喘皆属于火。肺者,脏之长也,为心华盖。心火炎上,则肺焦叶举,气逆不利而喘也。有因风寒而喘者,有因伤食而喘者。惟疮疹之喘,独属于火。若加泄利腹胀烦躁,则不可治。

如初发热便喘者,前胡枳壳汤主之。大便秘者可用,服此不止,以葶苈丸治之。

如喘而大便自利者,黄芩汤加五味子、人参主之。

如疮正盛忽然喘急者,此恶候也,当详审之。如因伤食,谷气蒸而为热,上乘于肺作喘者,宜利之,丁香脾积丸主之。食去热除,喘自定也。

如因感冒风寒而喘者,麻黄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