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19240600000042

第42章 盛世作为(81 岁—108 岁)(7)

孙思邈睁眼细瞧,发现墙角有一堆烂棉絮,上面坐着一个妇人,头发全白,持一竹缽,缽里不知盛了些什么。这妇女间或从竹缽里抓出一点东西,往干瘪的嘴里慢慢地送。

孙思邈从她消瘦的脸型看出,该人正被肺病折磨,奄奄一息。陪同的小徒弟反应快,抢在孙思邈之前将他拦住,要他尽快脱离这“死亡之屋。”孙思邈却担心他受到传染,将他往外拉。待小徒弟问他究竟,孙思邈如实道出:“肺病。”

“肺病?”小徒弟吓得一声惊叫,忙远远退开。站稳之后,又来拉孙思邈。

孙思邈笑道:“怎么,害怕传染?”

“师父你就不怕?”

“没事,小心预防就是。比这厉害的麻风,我也接触过呢。”孙思邈耐心说道,重新进屋。

小徒弟见这肺痨病人,还真不敢冒险靠近。孙思邈亦担心他受到传染,不让他进来。孙思邈明白,接触肺病患者,比接近麻风病患者更易感染,因麻风病为接触传染,而肺病却通过呼吸传染。孙思邈于是明白,为何这家门口会有白色大“×”。

大“×”阻吓不了孙思邈。他继续一步步走近妇人,自我介绍医生身份。这话竟把那妇人吓得够呛,喉咙里发出一串怪叫。孙思邈只好暂停脚步,微笑着道:“我也曾有过这病,现在不是好好的吗?”那妇人乃停止尖叫,只紧盯着他,充满惊恐与疑虑。

此为孙思邈首次近距离面对重症肺病患者,而患者显系晚期,故心里也有些打鼓。肺病亦属让人谈虎色变之疾,仅次于麻风病,不少医者感到束手无策。孙思邈回到暂住地,找一些解毒药品,熬成汤汁喝下,心才踏实。他虽找得几种疗法,却不敢贸然处方。且知仅凭几剂汤药,救不得妇人性命,只可适当减轻病人痛苦。而自己资费有限,买不起更多药品。他于是教妇人若干自救方法,旨在使她恢复信心,同时慢慢强身健体。

孙思邈经诊,见该妇人欲咳不得,咳出干沫,小便日数,痰带血块,应为肺痿,乃给她处以甘草干姜汤方。该方由甘草、干姜二味构成,简单易行。患者若长期服用,或许见效。

“不用治了,多谢菩萨。”患者边说边往后退,试图离孙思邈更远。

“从来命重千金,岂可轻言放弃?”孙思邈端着亲手熬的汤药,温和地道。

“与其痛苦不堪,不如早得解脱。”

“此疾并非不治,不必自暴自弃啊。”

“人生太苦,治好也没啥意思。”

“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会跟着过好日子呢。”

经孙思邈苦口婆心劝说,患者才肯接过孙思邈所熬汤药,慢慢饮服。如此半月过去,咳嗽果有好转。孙思邈再给买些药品,嘱其坚持服用。因想着还有别处要去,只得告别。

此为孙思邈治疗晚期肺病患者之始,以后再遇此类患者,他皆取主动态度,热情接待,积极诊治,终成为治疗肺病高手。在《千金要方》中,孙思邈列“肺脏”一卷,内有肺脏脉论、肺虚实、肺痨、气极、积气、肺痿、肺痈、飞尸鬼疰八节,各有论、方、灸法若干。其中谈到肺病初起之状为:“肺有病则鼻口张,实热则喘逆”,“若其人本来语声雄烈,忽而不亮,拖气用力方得出言,而反于常,人呼共语,直视不应,虽曰未病,势当不久,此则肺病声之候也。”“凡肺病之状,必喘咳逆气,肩息背痛,汗出,尻阴股膝摩”等。

孙思邈又论肺病可治症状:“肺病其色白,身体但寒无热,时时咳,其脉微迟,为可治。宜服五味子大补肺汤、泻肺散。春当刺少商,夏刺鱼际,皆泻之;季夏刺太渊,秋刺经渠,冬刺尺泽,皆补之。”对真正不可疗救者,孙思邈也有详论:“若肺前死,鼻则为之梁折孔闭,青黑色。若天中等分,墓色应之,必死不治。”[104]

孙思邈去别处转了一圈,回头再来建康,寻着那位妇人。见那妇人已确有好转,且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孙思邈甚喜,再换一方,嘱其连续服用。其时孙思邈在江南行医数月,已积攒了若干酬谢。他便将手中铜钱全给了那位妇人,自己继续游走行医。那妇人感激不尽,不住磕头,连称孙思邈“菩萨转世”。

孙思邈善治肺病的消息不胫而走,更多患者向他求助。肺病患者较麻风病患者更为普遍,传染也快。这些病人虽未被驱出家门,亦备受歧视,谁见了谁怕。孙思邈只好改变主意,在建康多住些日子,一边替人治病,一边收集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的治疗肺病土方,以减轻患者痛苦。

孙思邈发现,因病重而悲观欲绝者,不在少数。他们在这太平岁月,见周围人的生活其乐融融,自己却被病痛所苦,乃倍觉凄怆,遂生自暴自弃之念。

某日孙思邈被一大户人家请入府宅,听女主人自诉陈年顽疾。孙思邈一看,便知该妇人疾在风毒,应在十年以上。他觉得奇了,若论家资,这户人家不会缺钱。他试着探询:“敢问主家,这病是否起于产后?”

“正是如此,先生料事如神。”患者丈夫代为应答。

孙思邈谦逊地一笑,又问:“主家年轻时,是否体魄甚健,常年无疾,产后却忽视了将息调理?”

“一点儿没错。家中本不乏滋补之物,那时却不在乎。”那丈夫又答。

“问题就出在这儿。凡妇人产后,不论体魄壮健如何,皆需刻意调补,否则贻害无穷。因妇人产时全身骨骼松动,关节开放,冷风最易侵入。故无论壮健羸弱,均需精心调养,及时补偿,不得大意。产后之疾,数倍难治。一旦落下大风,更难治愈。”孙思邈对患者耐心讲解。

“先生讲得真好。只是我知之太迟。现病成这样,也不想活了。”说这话的,是患者本人。

“此话差了。怎可有疾不治?”

“是啊。她一直是这个态度。”那丈夫说时,面带忧虑。

孙思邈于是继续开导,且声言定可治愈,条件是病人务必积极配合。那患者半信半疑,同时泪流不止。

孙思邈想,患者流泪,表明求生之念未灭,此大好事,现在是看自己的了。孙思邈对此症亦有些棘手,因此前少有接触。他先给开了三剂分量偏轻的祛风汤药,以稳定患者情绪,回到住处再反复琢磨,认真比较,熟虑再三,最后以“大五石泽兰丸”治之。

孙思邈经不懈努力,终又叩开一扇医术之门。有了这门知识,他才能在《千金要方》中专辟一卷,主治产后百病,以引起妇人关注。孙思邈所荐药方,有治妇人劳冷虚损的“小五石泽兰丸”,有治产后虚羸不足的“大补益当归丸”,有主妇人子宫风冷的“紫石英天门冬丸”,有治妇人产后十二症病、胞络恶血未尽的“牡蒙丸”,有治妇人产后积冷坚癖的“禹余粮丸”,有治妇人脐下症结的“当归丸”等,还有河内太守夫人的“鳖甲丸”方。

孙思邈还遇一严重肾病患者,双耳失聪,脊背弯曲,长年不能伸直。孙思邈诊之,殊为同情,因这患者年纪尚轻,而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孙思邈决定先鼓足患者勇气,乃以手势与对方亲切交流:“你愿意挺直身子走路吗?”

患者直摇脑袋。原来又是一个丧失信心的患者,纯属家人逼他就医。

“你一定会挺直腰杆。”孙思邈比划着道。

患者仍旧摇头。

“你猜我多大岁数了?”孙思邈捋着胡须,继续以手势交谈。

“六十?七十?”患者以手势回答。而当孙思邈说出实际年龄时,患者惊得两眼发呆。

孙思邈赶紧解释,自己年轻时也曾生过大病。患者明白他的意思,“扑通”跪在地上。

“你别这样,好好配合就行。”孙思邈忙试着扶他站起。

其实孙思邈也没十分把握能够治好这病。

就为着治好这个患者,孙思邈在那儿多待了一月。他连着试用好几个方子,效果都不太理想。最后以“泻肾汤”方为主,视患者个性特征,酌剂量加减治之。经一段时间治疗,该患者才有起色。

孙思邈还接诊过许多其他危重病例,各人心态都几近绝望。故孙思邈与他们见面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鼓起患者信心,从而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孙思邈行至衢州石桥寺南,当地医者为孙思邈德行所感动,主动与他交流。孙思邈大喜,忙将随身所带良方皆予奉送。只是强调:“这些方子,大多来自北方。而南北水土有异,故请多加留意。”

“先生提醒,晚生谨记。我这儿也有一个方子,久服可聪明益智。”其中一名医者已上年纪,满脸诚恳,将一个已抄好的方子恭敬奉上。

孙思邈于是有意外收获。

孙思邈这回获得的药方,即记入《千金要方·小肠腑·好忘第七》中的那个方子,名为“治好忘,久服聪明益智方”。方云:“常以甲子日取石上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治合下筛,服方寸匕,日三。耳目聪明不忘。”还在文后特加附注:此方“出衢州石桥寺南”。

还有一个奇方,也得之于衢州之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疔肿痈疽·疔肿第一》中,载一治疔肿奇方。孙思邈记曰:“贞观初,衢州徐使君访得治疔肿人玉山韩光方。”他接着自称,得此奇方后,曾于“贞观中治得三十余人,瘥,故录之。”由此推论,孙思邈从徐使君手中获得该方的时间,应与获得“治好忘,久服聪明益智方”的时间相同。

孙思邈此行,还往来直达杭州,沿途留下足迹。今日杭州吴山,也有一药王庙,内供神农氏扁鹊、孙思邈彩色塑像。孙思邈手持仙草,神采奕奕,似刚刚采药归来。

对所有高危病人,孙思邈皆劝其不可自暴自弃,务必主动接受治疗。唯患者与医者密切配合,才会取得理想疗效。孙思邈有论:“疑师不治病,疑药不服之,服之即不得力,决意不疑者必大神验。”[105]可知医患配合,彼此信赖,乃治愈顽症的重要条件。而患者一旦失去信心,纵有玉液金丹,亦为不治。无论贵贱智愚,皆难违这个规律。

孙思邈一如其他道家,重视今生今世,而不看重来世如何。孙思邈有言:“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惟人最贵。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法律礼乐,莫不由人。”[106]

孙思邈由此及彼,甚至推及其他有生命的物类,恳曰:“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107]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翁之口道出一段著名台词,称:“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08]莎士比亚此语,一直被广泛引用,视为西方伟大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体现。而孙思邈关于“人”的论述,言简意赅,韵味无穷,却比莎士比亚宏论早问世一千余年。

八 重解心结 竭诚救治长孙皇后

唐贞观八年(634)前后,长孙皇后病情多有反复,竟至一度卧床不起。究其原由,乃在心里有千重郁结。

长孙氏皇后,小字观音婢,体态娉婷,美若天仙,本太原大户人家之女。其父长孙晟官至隋右骁卫将军,曾多次以朝廷特使身份出使突厥,且护送皇族宗室千金公主入突厥和亲,教授突厥皇家弟子使刀射箭,除得到隋文帝信任外,还深得突厥可汗尊敬。长孙晟不仅能武,而且属文,常将那教人以史为鉴的经典带在身边,于戎马倥偬之隙拿出来阅读,从中受益。长孙晟一生有起有落,却无惊涛骇浪,最后以功成名就善终。可惜去世那年,女儿才刚八岁。

长孙晟之妻高氏,为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高敬德文职出身,自幼苦读,为官后以勤政博得好名。那扬州因地肥女妍,深为杨广偏爱。而高敬德在刺史任上,却对朝廷无太多恭维表现。于是杨广将高敬德调往岭南,以王世充代之。高敬德严格要求儿女,皆得遵从祖训,不违古制,其子女并外甥孙女均受其影响不小。长孙氏小小年纪,便把外公亲笔抄写的《女儿经》背得烂熟。

就在长孙氏如泡在蜜罐里一般成长时,父母连着不幸辞世。可怜高氏遗下一对儿女,还未成人。这儿女便是长孙无忌兄妹。

幸有顾念姐弟之情者,即高氏之弟高士濂,肩负起抚育外甥外甥女的责任。高士濂做一地方小官,家境本来困难,现添了外甥外甥女这年幼二口,自是难上加难。好在这两个孩子年纪虽小,却十分懂事,尽量不给舅舅家添太多麻烦。长孙氏不再去碰书本,而拿起女工活儿。因为生疏,纤纤手指常被针尖扎出血来。

隋大业十年(614),长孙氏年十三,由伯父长孙炽做主,嫁与年长她两岁的李世民。其时李世民家族虽然显赫,却并不发达。长孙炽看重者,乃窦氏治家教子有方,且系高士濂挚友。两个长辈彼此说合,不待年轻的当事人有意思表示,这门亲事就算成了。

十五岁夫婿揭开长孙氏红色头盖,让正在发育的长孙氏且惊且喜。她怎么也料想不到,夫君日后会成为帝王。只暗忖如此英俊的夫君,有个三房四妾倒不打紧,要紧者,别把自己这正房妻子打入冷宫。这自小循守妇道之人,乃对李世民柔声相告:“你们男子,上天赋予特殊之责,非我等女流所能承担。冲锋陷阵,慷慨捐躯,多为男丁。妾既为女流,自当勤修女德,绝不干预夫君事务。只夫君出门在外,别忘了有一贱妾,在家苦心守候便罢。”

长孙氏以后真做到了。她婚后的当头一棒,即与李世民所生第一个儿子承乾先天不足,让夫妇俩皆觉失望。长孙氏痛苦之余,即张罗给夫君另娶小妾,确保夫君拥有一男,健康聪明,可继大统。这使李世民大为感动,相当时期内未动纳妾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