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19240600000028

第28章 顺势而为(40岁~70岁)(11)

“他这么壮实,也有毛病?”旁边一人插话。

“兄弟,你这毛病,就出在这个‘胖’字。别看你胖,根子却在脾湿。平时至少有两个表现,一是极易疲劳,有时站着就打瞌睡;二是你吃饭常咬舌头,有时还咬出血来。据老夫观察,此症至少在五年以上。”

这番话说得对方瞠目结舌,良久才问:“你,咋知道得这样清楚?”

“这都写在你脸上呢。”孙思邈笑道,接着给对方打气,“但别紧张,老夫有办法帮你调理好。”

孙思邈生怕看得不准,又探了探脉,还看了看舌苔,见对方果然舌头偏胖,周围还有齿痕。孙思邈于是确诊:对方为腹中燥热,舌强身重,需以大黄泻热汤治之。患者接过处方,且不问疗效如何,先向孙思邈鞠躬。

接着有一脚气患者走来,孙思邈同样不待对方开口,便将病象说得明明白白,让患者心里服气。然后,孙思邈掏出细长骨针,瞄准穴位准备扎下。不料对方却不信针刺,连呼“不可”。

孙思邈忙对他解释:“人体穴位与内脏对应,故以骨针扎相应穴位,也即治疗体内之疾。此法已传上千年,治脚气尤其有效。”

“你敢打包票?”

“别的不敢,治你这病,绝对有把握。因你这是脚气初期,针灸之后再服几剂‘竹沥汤’,包你治好。不过延误不得呵。老夫过去亲眼见一名患者,本是脚气,且相当严重,却不肯信医,结果不治而亡。”

“那一共要多少钱?”

“你别担心,‘竹沥汤’花不了几个钱。再说用骨针治疗,也可省点药资。”

遇上这样一位慈祥长者,患者能不受感动?

待孙思邈准确诊断若干患者,名声便传出去了。孙思邈先是流动诊治,这儿住上两天,那儿住上两天。后被村民们围着,求他择地长住。孙思邈理解村民心情,乃同意在这儿住上一段时间。

孙思邈所居山村,魏姓居多,俗称魏家村。村民们闻孙思邈将住上一段,更为热心。不知谁牵了个头,众乡亲争着帮孙思邈盖房。盖房的材料来自各户,规格参差不齐。孙思邈乐呵呵地道:“没关系,能住人就行。”于是村民们有人捐砖瓦,有人捐木料,热热闹闹忙开了。

全赖大伙儿通力合作,一座简易小屋很快落成。孙思邈站在高处,于住房檐上悬一面更大的布幌,看去十分醒目。他又在屋前坪地摆上小木几、圆木墩,专供候诊者使用。孙思邈坐在粗糙的木桌后面,给村民们轮流诊疗。年轻夫人即在一旁替他磨墨汁、抄方子。

孙思邈知乡民可怜,明知有病,也没钱医治,有的则拿钱也找不到好医生。孙思邈无论对谁都满怀热情,耐心讲解。或说出简易处理方法,或给开处药方。因在乡村,他开处的药方皆简便易行,药材大都就地可取。例如:

治小儿秃发,孙思邈独创“楸叶方”:以楸叶捣碎,取汁,敷头上,头发立生。

治小儿湿癣,孙思邈的办法是:将枸杞根捣碎成末,拌以猪膏,敷于患处,效果立见。

又法:将桃青皮捣末,和醋敷之,一日两次,立马见效。

孙思邈还有更简便一法:煎马尿洗之,见效。等等。

乡村之夜,孙思邈新家,夫人点亮小油灯。该油灯用竹筒与瓷片做成,内燃一根灯芯。灯光如豆,将新盖的屋子映出一片红光。孙思邈与夫人坐于卧榻,相视而笑。孙思邈问:“你觉得咋样啊?”

“比皇宫还要舒适。”夫人愉快地答道。

他们在新居住了几天,感觉非常满意。怀着加倍回报的心情,孙思邈替乡亲们考虑更为周到。除了坐地诊治外,得知危重病人行走不便时,他还主动上门,不仅送医,连药也送上。孙思邈有时上山挖寻药材,加工处理后即用于村民。村民们视孙思邈为亲人,有事没事都找他拉家常。

某日,孙思邈接诊一位中年患者。那患者拄杖而来,自诉坚癖腹肿、食而不化已二十年,体质日弱,举步迟滞。患者先后就诊于数十名医生,均不得瘥。孙思邈忙扶他坐下,递一杯热水,让对方静下心来。

孙思邈记起早年随师父诊病的情形,当年诊疗过的那位年轻患者,也是拄杖而来。现乍见眼前这位患者,以为所患为同一病症。再经细察,却还不是。眼下的患者应为厉风冷注,毒入五脏,已成痼疾,非重药不能攻入。孙思邈略一沉思,乃处“蜥蜴丸”治之。

这“蜥蜴丸”可是去风排毒的猛药,由蜥蜴、地胆、蜣螂、虻虫、朴硝、鬼督邮、虎骨等二十味构成,末之,捣二万杵,再搓成细丸,如麻子大小。[64]

孙思邈一边写着药方,一边想着如何配药。他知患者家贫,不可能配齐所有药料,尤其是那一两半虎骨。虎骨为稀缺之物,乡村难得购买。孙思邈乃对夫人道:“我明日去县城一趟,给这位病人配些虎骨。”

“那得多少钱啊?”

“这几天不是收得一点资费吗?”孙思邈笑嘻嘻道。

“可后两天吃什么啊?”夫人说时,将衣袋里的铜钱全部掏出。

“没准儿又会有好心人资助。”孙思邈说完,坚持上路。

“蜥蜴丸”数剂于是全数配齐,而患者也与二十年痼疾彻底告别。

患者可感动了,逢人便称孙思邈为“神仙”。于是孙思邈的声名在四周乡村迅速传开。

这事却给他带来麻烦。那夜孙思邈睡得正香,忽觉室内火光闪闪。孙思邈忙喊:“着火了,快快。”拉着夫人赶紧跑出屋子。果然先是满屋浓烟,最后燃起大火,越烧越猛,烧得四面木壁和顶上檩子全都断裂,瓦片“哗啦啦”直往下掉。因火焰太烈,孙思邈催夫人赶紧往远处跑。自己想着屋里还有不少药材,忙转身进去抢救。他急忙中抢救出一些,其余被烧成灰烬。

附近村民受惊而起,赶来帮助灭火。可惜已经迟了,因火来得太急,着火点不只一处,故抢救都来不及。夫人见那烧得只剩了黑糊糊木架的屋子,不由落泪。

天色微明。孙思邈面对被烧坏的房屋,沉思地道:“感谢各位乡亲。只这火烧得蹊跷。”夫人又气又伤心,提出赶紧回返。众村民一齐挽留,准备将房屋重修,且提出晚上轮流守护作伴。另一位村妇即恳请孙思邈住进她家,把最宽敞的房间腾出,自己住进杂屋。

孙思邈见该村妇亦有顽疾,为看病方便,便搬进她家。村妇家原有两间正房,后卖掉一间,只剩了一间。孙思邈坚持住那间杂屋,否则就不住了。村妇只得遵从。那土墙杂屋经过收拾,虽不宽敞,但也干净。村妇将屋子再打扫一遍,迎接孙思邈与夫人。夫人搬进村妇家里,对新居非常满意。

孙思邈重新将一张布幌悬于村口树上。这回在“诊”字旁边特添一个“义”字,表示不怕刺激他人。布幌一挂,排队候诊的村民愈多,而孙思邈接待热情始终不减。

这天一早,孙思邈从阳光照射下醒来,感觉自己睡过了头。这可不好,怎会一整夜睡得这样沉?他睡的屋子由土墙垒成,朝东的一面塌了一半,房顶茅草薄得见光。好在这些天没有下雨,否则就会遭淋。当他试着起身时,才感觉身子僵硬,四肢失调,眼前出现大片阴影。

孙思邈暗叫不好:莫非是偏风先兆?坏了,显然与睡冷硬地板有关。中偏风者,不分年龄,而以中老年居多。孙思邈提醒自己:养生保健不可大意。既要疗救别人,也要管好自己。多活几年,即可多救治些患者。若过早离世,很多事情就会来不及做。

孙思邈平躺床上,练导引之术,渐觉舒坦不少。正练习间,却听得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唤声:“孙先生在吗?那个救命菩萨。”

孙思邈一听,就知道又来了危急病人,或是病人家属。说来也怪,这一声呼唤如有神奇之功,竟使孙思邈力气陡增,一下从卧榻上站起。随着夹有哭腔的声音,走进一名衣着破烂的农妇,未及孙思邈跟前便“扑通”跪倒,朝孙思邈连着磕头。

孙思邈对这类情形常有亲睹,乃对该农妇先行安慰,再问病情。那农妇前言不搭后语,讲述的却是孩子病况。孙思邈忘了自己的痛苦,认真听着,渐渐理出头绪。

原是农妇有个七岁幼儿,咽喉红肿,额烫汗多,大便硬结,唇燥口苦。昨晚病情忽剧,全身滚烫如火,乃至不省人事。孙思邈觉得这小儿病情不轻,再问,该农妇孤身一人,腿有残疾,根本背不动患病小儿。

孙思邈看着农妇的痛苦表情,心里也倍觉痛苦。他一边安慰对方,一边往外就走。忽想起这农妇哪有钱给孩子买药?只可采用简易之法。他便从卧榻旁找出火石与灸条,预备先用艾灸,再服汤药。夫人本想劝阻,见农妇可怜,便往孙思邈手里塞一张烙饼,让他边吃边上路。

孙思邈平日行走不用拐杖,抬脚迈步稳稳当当。今日感觉却不对头,头脑昏沉,似重千斤。他为防止跌倒,捡了一根树枝,去掉小丫树叶,权当拐杖使用。

孙思邈自己病成这样,使那农妇看不过去,乃央求孙思邈回转,且道:“您的命值钱,我怕您摔了。”

“别说这话。各人命都一样值钱。”孙思邈表情严肃。

乡村山路高高低低,路旁野草互相牵手,磕磕绊绊。孙思邈到底体衰,迈过水沟时失足踩空,跌了下去。他在水沟里挣扎着,浑身泥水,费时良久才爬了上来,圆领长衫全弄脏了。

孙思邈在农妇引领下又行三五里,才到得农妇所住石屋,见着已处于弥留之际的小孩。经过一番紧张艾灸,终将这条小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原来那小儿病在肺部,烧得发烫,胸内坚痹,只能张嘴呼吸。孙思邈若晚到半个时辰,这孩子便没救了。孙思邈对农妇又频作嘱咐,提醒对小儿严密看护,又教给简单可行的救助办法,包括按摩、推拿、刮痧等。并留下一些钱币,嘱农妇熬汤药给孩子服用。

借他住房的那位村妇,为肾部虚劳患者,有腰痛阴寒、小腹拘急、尿有余沥等症。孙思邈知该村妇长年劳损,产后不养,经期失调,乃有此疾。孙思邈知肾病易起,愈之却缓,且患者家贫,不能处昂贵之药。思虑再三,乃以“八味肾气丸”治之。且嘱该村妇平日防风防劳,注意经期调理。因经期为妇人抗风寒最弱之时,稍有不慎,便受侵害。村妇不知,乃有此疾。

那“八味肾气丸”主治风症,构成是:干地黄、山茱荑、薯蓣、泽泻、牡丹皮、茯苓、桂心、附子。针对该村妇具体病状,孙思邈对各味药的剂量适当加减,亲手末之,合而为丸,让村妇长期服用。再处以他方,综合服食。

村妇服之,果然见效。

孙思邈遭人算计,后经了解,下手者竟是山村同行。他一方面甚觉哀怜,一方面从心底瞧不起嫉妒之徒。由此想到古代名医扁鹊被害之事,非常悲愤。在他的著作里,曾对此种劣行痛加贬斥:“古来医人,皆相嫉害。扁鹊为秦太医令李醯所害,即其事也。一医处方,不得使别医和合,脱或私加毒药,令人增疾,渐以致困,如此者非一,特须慎之。宁可不服其药,以任天真,不得使愚医相嫉,贼人性命,甚可哀伤。”[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