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连后我才逐渐知道,“五三八七”,是一支没有什么历史传统的部队,它,既没有红军或八路军新四军的‘高贵’血统,也不曾出过名将和英雄,更谈不上显赫的战绩,事实上它甚至连实战都没有经历过。不过,这丝毫也不影响我们这群热血青年对它的尊敬。因为,正是它,让我们有了一种寄托,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通过‘五三八七’的地址我们可以和亲人通信;重要的是,我们成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一员。
“步兵、炮兵、工兵、防化兵、侦察兵、通信兵、汽车兵、卫生兵、炊事兵、文艺兵……司号员、报务员、放映员、公务员、军械员、饲养员、文书、……几乎一夜之间,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前面都有了一个“专业”。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那个年代的中国军队并不在意军事训练,而是承担了太多原本不该由军人承担的事,譬如:施工、营建、农副业生产……
“在五三八七服役的我们不会忘记:当年修筑囤兵坑道、火炮阵地和火力支撑点时开山爆破;在祁连山中割梢子、挖煤;在高寒藏区耕种、收割;在烈日下拓坯、垒墙;在北风呼号中站哨、出操、在尘土碎石中摸爬滚打……
“更不会忘记用瑟瑟发抖、皲裂的双手触碰枪支和炮身时的痛楚……我曾经后悔、甚至抱怨过。然而,当这一切与从军经历融为一体时,谁又能说那不是一段最鲜活、最难得的人生财富和温暖的回忆呢?
“艰苦从来与士兵如影随行,也伴有些许的欢乐,尽管用今天的标准看,这欢乐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有些酸楚。老乡见面时的嬉戏;周末被批准外出两小时的愉悦;逢年过节前对“会餐”的期待;有‘对象’者收到家信时战友间的调侃;探亲者回来后对家乡的描述;以及突然被通知去参加某种训练时的兴奋……甚至那些看似平淡乏味的连队生活琐事儿都会让我们乐上一阵子。”
听到这里,我说了一句:“苦中作乐,乐中有苦。是不是这样理解?”
“苦中作乐,嗯,不,是苦中有乐,可以这样说。”
矮个子忍不住又笑了,他总是乐着,我想他的人生也许比高个子积极,苦恼也会比高个子少了许多。两个截然不同的老兵,对事物的理解感知也不同,总结出的人生意义便不同。
东升洼
西升洼
边墙洼
杨家洼
上腰礅
大靖断山双塔中堡华藏寺
九条岭
黄羊镇
十八里堡
拉卜子沟……
谈话间,他们如数家珍地说出这有些土气的地名,许多人恐怕记都懒得记它,可是,对于这些把自己最宝贵青春留在这里的士兵而言,却是刻骨铭心,弥足珍贵。
几年后,曾经被同一趟军列送到古浪来的银川士兵开始陆续退役。他们告别了五三八七,如水银倾泻般地迅速融入了广阔的社会。
高个子复员后,换了几个工作,最后去了美国,矮个子至今仍在一个单位担任着要职。
在人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忙碌着,打拼着;为工作、为生活和家庭而奔波着。
五三八七
古浪河西走廊
祁连山
似乎已被逐渐淡忘,离他们远去。
可当传出“五三八七”被撤编了,这支曾让他们为之奉献青春的部队已经不复存在,一种骨肉隔离的痛苦竟然迅速扩散到五湖四海每一个“五三八七”人的身心。
一座废弃的兵营,成为“五三八七”猎猎战旗下老兵们记忆中的留恋热土与温馨港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五三八七”特务连的战友们最先搞起了定期聚会。渐渐地,来自全团其他连队的更多战友也加入了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看似随意的战友聚会越来越显现出情感和怀旧的意味,甚至被寄予了超越现实生活中功利和浮躁的期许。无论当年在“五三八七”是什么角色,也无论退役后成功还是平凡,他们都是战友,因为他们的青春都曾与“五三八七”共存。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山前。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我和两位老兵共同吟咏。
牧羊人也含混地附和着,他统率的群羊大军在虔诚地肃立倾听。
两位老兵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院子,并肩朝着山上走去。他们边走边拍照,我好想随他们上山。可我知道,他们也许是再做最后的登攀,也许,他们今生再也不会来这里了。
我隐隐约约听到山顶上他们的歌唱,慷慨,激越,悲壮:
万树清秋带夕阳,昨宵经雨更青苍。
高山急峡蛟龙斗,流水声中到古浪。
老兵。
古浪。
古浪!
老兵!
古浪,难忘的古浪。
我登高眺望那掩遮在尘雾中远去的轿车,有种割舍不去的情愫。我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可这重要吗?有什么能够超越对青春年华时追寻与兵营的眷恋,又有什么可以取代以血汗构筑的战友情节,而与这一切密不可分的古浪,又将谱写多少催魂断肠的诗篇!
我取下钢盔,它突然变得沉重了许多、许多。
天寒草短,地苦霜白。
彗星一样消失的青春兵营,只剩下了热梦的躯壳与追梦者的圣地。树欲静,风不止,百万裁军的壮举并没有改变世界,战争硝烟弥漫寰球,甚至扩展到了太空,杀戮更加恐怖和残忍。
人类何尝不愿意让世界上所有的兵营消失呢!
山坡上,羊群在安详地啃啮着枯草,牧羊汉子似乎忘记我的存在,他身上军装的色泽点缀着荒凉的山岚与苍茫天空。
城南三十里,崎路尽羊肠;
草挂阴崖短,花开瘦石苍。
此间无旷地,何处展斜阳;
薄暮寒烟起,奔驰马足忙。
就要告别古浪了,少女时期邂逅的伟岸军人,你还好吗?在古浪,在这寒凉与炽热交织的沧桑古镇,也许,我该把你放下了,你的那一瞥给了我多少美好的遐想,伴随着我多少个日日夜夜,我感谢你,军人,还有你的那一瞥。
古浪,该是我了结当兵梦想的终结地;
我,已经是古浪沧桑兵营的一员了啊。
古浪,我想对你说,对于我,当过兵、没当过兵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天,每人都有故事发生,无论什么样的故事,都是上苍给的,被动也好,主动也好,自然便好。你,不也是一样吗!
将军的勋章与兵卒的白骨,最终都会化为尘土;而你,却永恒,如同你的名字:古浪。
长城
苍古韵味的箱子,我把长城上下的风光装上,领着它们走遍世界,洋洋洒洒地高唱中国人的伟大,建筑的独特性和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鸿雁高飞
一举万里
绝世独立
谁奈我何
从黄帝姬轩辕到爱新觉罗·溥仪,也就是从公元前2698年始,到公元1945年止,共四千六百四十三年,中国共出现了八十三个王朝,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包括三百九十七位“帝”、“皇帝”和一百六十二位“国王”。
在一大堆帝王中,我最感兴趣的,有四位。他们是嬴政,也就是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西汉第十二任皇帝刘骜;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
今天,我在这里说秦始皇,以后,我还会在行走的篇章里说项羽,刘骜,朱元璋,依然沿用我的方式方法。
秦始皇的名字,是和长城相连的,这也是有别其他帝王的独特性。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还有秦始皇遣徐福携五百童男童女率船东渡寻长生不老仙草的故事。
徐福的浩荡船队出发不久,这位渴望长寿的五十岁的始皇帝便驾崩于长城脚下,其“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只经历了二世,仅存14年。而由他统霸六国,连接秦、齐、燕、魏、赵的长城,至今仍鲜活于世,并且继续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万寿无疆。
抚摸着长城的每一块砖,感慨油然而生,这里没有偷工减料。秦始皇的最大贡献,就是修筑了长城。他,其它的功绩在长城面前黯然失色。
曾,一块长城城砖,被辗转运到美国一家著名的博物馆,陈列在一个玻璃匣里,玻璃匣下面是一个镀金的架子。赶来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经过长城砖时,每人只允许停留7秒钟。
“啊,我终于看到了伟大的长城砖了!”
一位大学教授激动地说:“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比我们美国的历史还要长10倍。”一位宇航员告诉人们:“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不但奠定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军事家的地位,还建树了另一座“万里长城”,这,便是他顺应历史潮流与民众愿望,统一中国,扩大疆域,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对我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秦始皇这座钤有“传国玉玺”的上层建筑,时隔两千多年,人们依然能触摸到它坚实的骨骼,感受到它霸道的呼吸。
“书同文”,顾名思义;度量衡革命,亦可以略去饶舌。我单说交通。诸侯列国,车辆各异,道路宽窄不一,国家统一之后,帝国规定车轮距离一律为六尺,一举解决了以往交通不便、混乱局面,这叫“车同轨”。千万别小觑交通,首都变为“首堵”的屡屡遭遇,不少人是领教过的,我更是亲身体会。
我称秦始皇是辛苦家。他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面分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无论巨细,都由皇帝决定。秦始皇每天要御览下面送来的奏章竹简,达一百二十多斤,这可是个体力活,而且不看完绝不休息,手都磨出了老茧。从这点上看,他祈求长生不老亦可以理解。
如同太阳与阴影同在一样的道理,秦始皇有两个“黑锅”是一定要背的,就是焚书、坑儒。
焚书与坑儒是两回事。国家一统,法令天下,却有一批迂腐的读书人不满现实,厚古薄今,议论当朝,混淆是听。于是,秦始皇采用李斯的主张,圣旨全国,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及《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一概交出来烧掉,违者处死罪;借古讽今者,满门抄斩,是为“焚书”。
第二年,有两个以求仙炼丹骗取钱财的名叫芦生、侯生的方士,(方士,春秋时称其阴阳士,现在叫风水仙。)他们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二人早已逃跑了。秦始皇大为恼火,继又发现咸阳也有一些方士攻击朝政。秦始皇把他们抓来审问,又供出四百六十多个方士。秦始皇下令把他们全部活埋,其余犯禁者就流放边境,是为“坑儒”。
当然,不能说被杀的四百六十余人中没有儒生,而全是方士,但是由其代表人物可推知,被杀的主体应该是方士。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秦始皇的大儿子,也就是嫡长子扶苏认为这样处置儒生太严厉,劝谏他不要这样做。这一下,触怒龙威,秦始皇六亲不认,命扶苏离开咸阳,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边疆去了。
秦始皇如此当属暴政之举,在后来的朝代乃至现代,早已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苛政猛于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历来是针尖对麦芒,民间确有降龙伏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高人,可但到头来,尽管一只脚踏上了金銮殿的龙椅,充其量不过虎踞龙盘长城上一座烟墩者而已,这,也是我一定要写平民皇帝朱元璋的冲动。
毛泽东其实是很欣赏秦始皇的,但出于政治原因,他不便公开说他喜欢秦始皇,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有些雷同老妪能解的“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是?而1932年2月万里雪飘中所咏叹“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看似调侃,已经掩饰不住这位新一代天骄的内心波澜;“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分明伟大领袖酒酣耳热,借喻长城,直抒胸臆。话说回来了,截止目前,后人尚未看到秦皇帝的诗与文,可,这还用得着吗?一道长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长城,是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滥觞。
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
长城,是五千余里,而不是万里。万里好听,也上口,中国人特好讲究这点。五千里只是它的一半。所以说,语言多是假的、空的,可现今大多人们偏偏喜欢假的,因真实的不入耳,其实,这是对事实的不尊重。
修筑长城,秦始皇一人举动,牵扯着千家万户的命运,世界上充满了阴差阳错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影响着漠不相关人们的命运。人生几多奥秘?如同问你长城上有多少块砖石。
孟姜女哭长城真实性有多少,我们且不去理论,修长城注定是百姓们的苦衷,苦役。百姓们不在长城这里做苦役,在别处也一样做苦役。从古至今,这是百姓的命。孟姜女的哭声延续至今,泪腺中沸腾着秦始皇的横征暴敛,无形中不也赞颂了秦始皇的业绩来。最可怜是那些修长城的百姓们,得到的只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他们的苦难,史家才懒得记载呢,就像被掩没在长城脚下的山石,永世见不得天日。
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修筑长城是他的霸业,他是帝王,他要巩固自己的江山。长城,因秦始皇誉满天下,秦始皇因长城历史地位永不倒,而且声名大噪于世界。我们又能说什么!想想看,百姓们不易,秦始皇更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