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寻找平山团
19239100000050

第50章 南泥湾的故事(1)

米 脂 佳 话

1939年冬,日寇企图从山西省黄河东岸西渡黄河进攻陕甘宁边区,与此同时,国民党以蒋介石为首的顽固派,也暗中制造摩擦,党中央决定调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回防边区。

359旅在东渡抗战后,从整编平山团开始,仅用了4个月就由出发时的1个团,猛增到3个团,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全旅壮大到1.5万人,成为晋察冀抗日战场的主力。平山团今非昔比,从敌人手里夺得武器,已是清一色的日式枪械,打起仗来如虎添翼,威名远播。

当时,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商量:调哪支部队好?毛泽东想起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说:“老总,我看359旅能吃苦,能打硬仗,调他们回来怎样?”朱总司令马上回答:“我同意,调王胡子回来,巩固一下黄河防守,再到绥德,整治一下那个‘摩擦专家’何绍南。”毛泽东抽了一口香烟,笑着说:“好,就这么定了。”

迎着冬日的雪花,359旅分批回师陕甘宁。进驻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一带。平山团驻扎米脂县。长在太行山的战士们,在奔腾咆哮、力冲万钧的黄河边,感受到母亲河的壮美,鼓荡着战士们澎湃的心房,坚守着胜利的期望。在长期驻防黄河期间,平山团和两个兄弟团,与日寇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战斗48次,其中大战3次,使得日军没能跨进陕西半步。从中条山到晋绥边,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八路军筑起顽强的河防,让日军只能望河兴叹,折兵而返。

曾渡河做了俘虏的日军司号兵山田说:“船到河心,每一个浪就是一座大山,船过了一个浪头,我们都吓得一脸煞白,全身发软。哪还能打仗?大大的可怕!”日本岛国,陆地狭窄,最长的河流不过300里,哪里见过如此大河?侵略者的贪婪目光被天堑和铁军震颤,心生怯懦了。

平山团的大战以1939年11月和次年6月的碛口战斗最为激烈。两次战斗,日寇都以1万余兵力,妄图抢渡黄河。平山团积极策应河东120师的主力部队,几次让进攻的敌人腹背受敌,给敌人以重创。王震率全旅战士共同奋战,日寇的漕渡之船,始终不能泊岸立足。到1940年7月中旬,日寇被迫放弃渡河,败退而去。

接下来,王震“收拾”了消极抗日,积极摩擦的绥德专员何绍南。一次,王震与何绍南在宴会上相遇。两人话不投机,王震借酒讽刺何绍南制造摩擦,何绍南不识趣地来了一句:“岂有此理!”

一听这话,王震将酒杯高高举起,使出全身的力气往地上摔去:“谁岂有此理?我看是你何绍南!”嘈嘈杂杂的宴会厅,随着王震酒杯的一摔,顿时寂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得见。

王震扫了一眼大厅,抓住机会,用手指着何绍南的鼻子:“你还算个中国人吗?一看你就是汉奸的料子。有本事你到前方去和小日本拼,在后方跟共产党耍横算什么鸟本事!从今往后,你何绍南胆敢对共产党使一点小脾气,我王震说到做到,非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话音未落,王震将酒桌掀了个底朝天。随即连头都没回大步流星地走了。

何绍南连气带吓,让人搀着回到署上,没过几天,便跑得无影无踪了。从此陕甘宁和晋绥边区连成一片,陕北巩固。

稍稍宁静的绥德地区,激战的间隙,王震旅长当了“红娘”,关心起部队干部的婚姻问题,给部队排以上的干部介绍一些女学生做妻子。

1939年到1942年期间,平山团驻防米脂。栗政民当时在平山团团部任指导员,因为部队生活十分艰苦,团长陈宗尧决定调栗政民搞经济工作,创办军人合作社,栗政民出任主任。栗政民思路灵活,很有些经商的头脑,合作社逐渐扩大,办起鞋袜工厂,招收当地的一些工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经营得很红火,收益很不错。这等于开展了大生产活动,有力支援了部队。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旅部任命栗政民为旅地下工作队队长,带领几个人,深入到阎锡山统治的太原、交城等地进行交易,解决部队的急需物资。在太原等敌占区,他们的交易非常艰难,栗政民他们常常一宿宿睡高粱地,和部队打游击一般。他们还到陕西榆林地区国民党井岳秀统治的22军,多次谈判采购物资。为部队的物资供应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米脂的商贸街,栗政民是“名人”了,被推选为米脂商会会长,直到1942底调回南泥湾团部工作。

栗政民由此结识了米脂师范的学生王瑞兰。王瑞兰的继父开一家理发馆,离商会不远,栗政民经常去理发,和她的父母都比较熟悉,后来他们在延安结为夫妻。美丽米脂的婆姨,嫁给了平山团的好汉子。

王瑞兰回忆说,在1940年“五四”前夕,她和米脂师范读书的同学们去绥德参观八路军警备司令部,参加座谈会,听王震司令员做“目前形势和青年任务”的报告。王震同志签名赠送每人一个笔记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民主抗日活动。之后,许多进步女学生都找到革命伴侣。

王震做红娘的事,后来还引起一个不小的风波。

当时,人们都知道八路穷,部队干部都是农民出身的大老粗,没有文化,当地的士绅看不起。王震亲自牵线搭桥,“鼓动”成了许多姻缘,却惹恼了这些婆姨们的父母亲朋。绥德一带的士绅意见很大,竟联名告状到毛泽东主席那里。王震听到反映后,主动召集士绅们,请他们的客,小心地给士绅们做工作,说:“女子嫁给我们部队也好啊,你们将来还可以到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去走亲戚嘛。”有些士绅不开化,似乎觉得自家的“米脂美女”受了委屈,还是把状告到了毛泽东。王震一听毛泽东找他谈话,心里打鼓,但此事木已成舟,抱定了挨批评的思想去见主席。

王震在战士们面前是凛凛然的将军,在毛泽东那里,常常像个顽皮的孩子,面对“长辈”的批评,甚至还能耍点小赖。“将军耿介为人,纯真为怀,怒则嘴咧齿突如金刚,乐亦嘴咧齿突似孩童”,王震凡受领任务,必蓄须,不达之不净面。毛泽东、朱德等戏呼其为王胡子。戏称可见喜欢之情。

抗战伊始,115师的徐海东旅曾收编了一千多名国民党散兵。不久,彭德怀提醒说,这样做恐怕不利于国共合作,应尽快退还。王震听说后,马上去找徐海东,笑嘻嘻地说:“把那个团给我,我要,干革命就得有人,到我们旅也一样打鬼子,为什么一定要还给国民党军队?”他又悄悄嘱咐说,彭老总要问,你就说交给王震处理了。后来,毛泽东知道后,给王震写信,说王震是正确的,只有壮大自己的队伍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和王震谈到长征时曾说,你们红2方面军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是1.7万人,到陕北后仍有1.3万人,确实是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而这和王震在长征中注意发动群众、努力扩充红军是分不开的。

但王震知道这次当红娘也许错了,爱护百姓利益的毛泽东一定要批评他了。

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听完王震的详细汇报,竟然没有批评,反而笑看着“红娘”说:“你说得对,说得好。”

后来在延安接见各地爱国学生时,米脂女子张凤英勇敢提问:“毛主席,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妇女如何争取自由、发挥作用?”毛主席笑容满面地讲道:“妇女要积极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生产、抗战没有妇女参加是不会成功的。妇女的民主自由只有在生产和民族解放斗争中才能取得。”

有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统计,因为王震的发动,仅仅米脂县,就有几百个“婆姨”参加革命工作,并成为县团级以上的高级女干部。的确如王胡子所言,米脂、绥德一带的人至今在全国各地都有亲戚可走。平山团里多位干部,从此和米脂结下姻缘。

平山团的参谋长左齐也在绥德结婚,媒人依然是王震。当时王震叫18岁热血女青年陆桂杰谈话,陆心里害怕,不知首长要说什么。于是就去问团长张仲翰,团长不露声色地说,不管首长说什么,你只管回答“是”。结果王震用湖南话讲了一箩筐,陆桂杰一是紧张,二是听不准他的湖南话,也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只知道敬礼说:“是!”王震满意地笑了。独臂将军左齐和陆桂杰遂成眷属,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春秋。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王震又做过一次大红娘。

王震将军率部穿过祁连山,走过大戈壁,然后率领部队跨越天山,到达大西北,屯垦新疆。当时军营当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

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

来来回回跑几圈,南泥湾里去开荒。

胜利以后到新疆,成了光棍丢爹娘。

这些顺口溜自然传到了王震将军耳朵里。要想20万屯垦大军在边疆生根开花,确实应该考虑他们的婚姻问题。于是王胡子亲自安排,大量招收女兵,有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甚至有江浙一带的很多“美女”都上了天山,卫国戍边。王震又亲自动员湘女们扎根边疆,当了“军队最伟大的红娘”(毛泽东语)。

王震将军看似个粗人,却心细如发,他的心里装着每一个战士。他在转战晋西北、卫戍黄河边时,长期随平山团一起行动。和平山团的干部战士情深义厚。

1992年,耄耋之年的王震病重,河北派代表去看望他,栗家的后代栗战书也在其中。当工作人员刁建兴俯在他耳边问记不记得栗政民、栗政通时,王震一下子睁开眼,嘶哑着嗓子大声说:“栗政通我知道,过黄河时给我背戳子(印章)!栗政民是地下工作队长,做生意……”

原来,栗政通在上下细腰涧战斗后受伤,和团部政治处副主任刘发秀同在白求恩大夫的活动室治疗。他发现政通细心、机灵,乐于助人,就把政通要到政治处,后又到青年股当干事。陈宗尧等团领导都很喜欢这个爱管“闲事”的小大人。政通身上丁零当啷,除了手榴弹还常背着团里的重要文件资料、印章,像个小管家。王震记得他。

2012年深冬,我在平山县南庄采访平山团老战士王冠章,可惜94岁的老人刚刚去世。我和他的儿子聊。他的儿子对老人在部队的事情没有什么记忆,无论我如何启发,他讲不出父亲在平山团的任何一个情节。采访到最后,他终于讲了一个细节。他听父亲说,在晋西北的时候,王震一次到他们连队,让大家列队,一一报出姓名。第二天,王冠章恰好和王震走了个碰面,王震竟然能直呼其名!王冠章感到非常惊讶,只一次见面,旅长竟然能记住他的名字!王震的记性好,给了王冠章老人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今天,他的儿子也唯独记得此事。

王震惊人的记忆力再次得到确认!

我深信,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爱每一个战士的基础之上的,他的一生记住过千万个战士!在他逝世后,一架银鹰携带着他的骨灰撒向天山,他的灵魂和他的战士们永不分离。

采访手记:

2011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的一所普通楼房里,我见到了85岁的王瑞兰老人。当年漂亮的米脂婆姨,历沧桑岁月,已是耄耋老者。但她思维清晰,记忆准确,用浓浓的陕北话,娓娓道来。我穷追不舍地问她“米脂佳话”的详细过程,她似乎在晚辈前不愿细细讲,慈祥的面庞上还存有一丝羞涩。她只讲她的“奋斗”历程。

她出生在离米脂县城五里路的班家沟村,父亲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榆林搞兵运,组织部队暴动,但因暴动失败,父亲被捕牺牲。祖父一家认为母女是家里的负担,经常不给吃饭,不给柴烧,母亲为村里人做针线艰难度日。为父亲守孝三年后,母亲无奈之下带着王瑞兰到县城,嫁给了一个开理发馆的小商贩。祖父和母亲立下字据,三年后就要将王瑞兰送还祖父。王瑞兰的母亲很开明,让王瑞兰读书,一直读到了米脂中学。但是,祖父却来向母亲要人了,他要王瑞兰跟他回家,并给她找下婆家,要她回去出嫁。母亲无能为力,祖父便去学校门口等着,想把王瑞兰拉回家。当时,学校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很多,大家决定帮助王瑞兰摆脱祖父的封建“专制”。于是,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找来几个同学,大家拥着王瑞兰去见祖父,和祖父斗争了一场,并声明从此断绝关系。这样王瑞兰争来了自由,不久在学校宣誓入党。

1941年暑假,王瑞兰跟随米脂的进步学生团队到延安参观后,她在女子大学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毛主席还在她的本子上亲笔签了名。王瑞兰坚决要留在延安,于是就在延安公学上学,并和栗政民结婚。后来,栗政民调回南泥湾垦荒,任团供给处织布厂厂长。毛主席视察时,栗政民夫妻同时见到领袖,他们为毛主席讲解了厂子的生产经营情况。王瑞兰婚后参军,在延安行政学院会计班学习半年后,调到织布厂当出纳,从此,平山团垦荒的人群中多了一对勤劳的夫妻。栗家又多了一个平山团的女战士。当时栗政通也到团部的政治处青年股工作,叔嫂也经常能见面。

在南泥湾的大生产中,团部将王瑞兰等女同志组织起来,成立妇女大队。王瑞兰因为是党员,成为大队的骨干。她们白天砍柴,晚上纺线,干得热火朝天,集训队伙房的柴火都堆积成了小山一般。当时著名的女劳模叫陈敏,她是359旅特务团政委谭文邦的妻子,河北深泽人。转战晋西北时,怀着大肚子翻山越岭,一次次与敌人周旋,战士们都拿她做比照,她刚毅坚强闻名全旅。在南泥湾她独自管理一个鞋厂,她自己一天能缝50双鞋口,走路说话手里不停工。给孩子喂奶,手里的纺车都不停转,两个多月纺出65斤一等细纱,完成全年计划。毛泽东亲笔给她题词——“模范家属”。